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

雖然有一衝動,說不看書評了,但是,不可能不看的,有的書友的意見,還是很靠譜的。

關於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書名問題。

漢世祖劉秀,不用大家科普,我知道。至於爲什麼還這麼取,因爲我喜歡,不行嗎?書中欒城一戰,本就有點致敬“大魔導師”的意思,雖然有些類比不當。

再者,常聞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硬要個解釋,等主角死後,後人議定廟號,以“世祖”爲宜,把劉秀的廟後給改了,不行嗎?

2、近來爭議最大的,估計就是耿氏之死了。

關於這一點,有說過,很早之前就設定好的。最初的想法,是參考原史,因耿氏後事問題,與楊邠進行一場劇烈衝突,引發一場朝爭,政局變動。只是,被一通數落,也就一筆帶過了。對楊邠的處理,也要放到後邊了。

另外,還與對皇長子塑造的鋪墊,赤子喪母什麼的,這算是個劇透吧,但之後不一定那麼寫了。

3、關於主角性格塑造與面癱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純筆力不足的緣故,什麼目光一冷,心中一陰,眉頭一蹙啊什麼的,我自己看着都尬。在後邊,已經在儘量避免刻意去強調這一點。但是,就書中眼下主角所處的環境,面臨的局勢而言,可能還是會忍不住表現其愁苦,因爲就我自己想象一下,都有些自閉。

4、沙陀人身份問題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對此點,呵呵以對。噴《匈奴皇帝》,我無話可辯,然就本書,仍拿着“胡雜”“蠻夷”去噴,真的,服氣。再有無腦噴異族,刻意帶動民族節奏的,直接永久禁言。

5、關於本書節奏的問題

能堅持到現在還在追書的,應該都知道,本書是慢熱型的吧。對於主角的成長與發展,我都儘量往“合理”方向寫,當然,肯定有很多疏漏的東西,這點歡迎指正。

有不少人,說這主角太慫了,登基以後,也是任人騎臉。但是,有認真看書的,應該能發現,主角當皇帝以來,真的已經做的不少事了,卻邊患,廢秕政,罷苛務,安人心。

宰臣中,蘇逢吉被拿下了,加竇、李、馮、趙等前朝遺臣權力,河東權臣已經被打壓抑制了,難道還要盡數清除出朝堂,將朝堂變成一言堂,使權力失衡?

軍隊方面,史弘肇、劉信或遷或貶,用尚洪遷爲帥。主角的舊部,韓通在護聖軍,孫立在小底軍,馬全義爲龍棲軍二把手,向訓爲皇城使,李崇矩在內殿直,楊業鎮潼關,慕容延釗、羅彥瓌等人戍北疆防。

符昭信與高懷德兩個大舅子也用爲禁軍將校,平衡李氏外戚,趙延進、王漢倫、李重進、張永德等少壯派也在提拔任用中。史弘肇、劉信的心腹也有所貶抑,這點我明確提過。

這還不夠,難道要一步到位,將十幾萬禁軍,全部重造,纔夠,憑什麼?找死找亂?看到則評論,說主角登基後,對舊部不聞不問,從哪兒看出來的,前邊的提拔,任以要職,不算數?或者說,主角與每一箇舊部的交流,都得詳細描寫?作爲一個皇帝,他平日裡與他打交道的,不該是宰輔大臣高級將帥?

新政方面,不說狂飆急進,總歸是有所建樹吧,罷不急之務,平盜賊,減民負治農桑,修刑統,收兵器作坊,制舉......這些都看不到。若說政策,一日百策,主角都能提得出來,但是,誰去執行,誰去監督,不用考慮現實因素,地方反應?

PS:看到有書友就主角反對“大赦”提出異議的,說得也算有理有據。對這點,我僅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就我看來,犯了罪,就該接受他因有的懲罰,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仁政,不是用在一干罪犯身上的,如欲彰顯仁慈、維護統治,盡人道,可準其家人探監,抑或因情酌減刑罰,但絕不需要一刀切的全部赦免,哪怕是小奸小惡。

古人大赦固有其道理,但在主角這兒,行不通。顧念惡人,於好人有何益?縱使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也得在接受完懲罰之後。

至於判刑偏差的問題,這是永遠不可能避免的,只能從政策法律上,儘量給百姓一個“上訴”的通道,不可能盡善盡美。

PPS:本書的問題,歡迎指正,但是對那些惡意攻擊,一味貶低的,不好意思,見到了,直接永久禁言。被毒到的,受不了的,拜送不謝。

————————

另,附一份到此爲止,大漢節度方鎮表:

河南:

西京留守:史弘肇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劉信

歸德軍節度使(宋州):張允

武寧軍節度使(徐州):武行德

泰寧軍節度使(兗州):符彥卿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慕容彥超

義成軍節度使(滑州):郭從義

鎮寧軍節度使(澶州):郭榮

威勝軍節度使(鄧州):劉重進

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安審琦

安遠軍節度使(安州):楊承信

金州防禦使(懷德軍節度):康彥環(此地雖屬漢地,實自專其事,未有節度之名)

河北:

天雄軍節度使、鄴都留守(大名府):高行周

彰德軍節度使(相州):郭謹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劉承贇

永清節度使(貝州):李殷

平盧節度使(青州):劉銖

成德節度使(恆州):張彥威

橫海節度使(滄州):王景

義武節度使(定州):孫方簡

盧龍節度使(幽州):趙匡贊

河東:

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劉崇

永安軍節度使(府州):折從阮

昭義軍節度使(潞州):常思

河陽三城節度使(孟州):李暉

建雄軍節度使(晉州):王晏

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趙暉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李守貞

關右:

永興軍節度使(京兆府):白文珂

匡國軍節度使(同州):薛懷讓

順義軍節度使(耀州):宋延渥

鳳翔節度使(鳳翔府):王峻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藥元福

彰義軍節度使(涇原):史匡懿

保大節度使(鄜州):張彥超

彰武節度使(延州):高允權

————————

今晚第二章,晚一些。

第175章 軍略第79章 勢孤危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94章 善後第96章 壽春城內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45章 治安第92章 大調整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80章 饒樂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675章 血戰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416章 面試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71章 襄陽王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76章 視察第399章 還債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85章 少壯派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88章 後續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00章 禦敵第158章 善後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19章 回京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77章 小賢王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452章 皇孫第484章 不對勁!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章 附議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09章 在長安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93章 升遷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9章 新官上任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33章 延禧驛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756章 海豐號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76章 雍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47章 視察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