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八月戰爭

因爲國家戰略的問題,在乾祐前十年中,大漢有太多優秀的將領被劉承祐“閒置”在北邊,楊業、馬全義、韓令坤、董遵誨、李漢瓊、羅彥瓌、王審琦、白重贊、李漢超......這一連串的將領軍使,論能力並不差南征的漢將們,然而大部分人,一戍就是經年累月,如楊業、羅彥瓌者,更是以十年計。

爲大漢北面邊防的穩固,這些將領確實犧牲不小,有鑑於此,此番動兵,河北的幾萬邊軍,是準備大用的,與其建功立業的機會。

而這些壓抑已久的將軍們,就像一個個脫繮的猛獸,想要吃人。哪怕是底層的戍卒,對於軍功也是多少有些期望的。將士皆有渴望功業之心,那便是戰爭的利好消息。

發動如此大規模的一場對外戰爭,皇帝與朝廷的壓力是很大的,最忌諱的就是百姓不支持,將無戰心,士卒厭戰。所幸,這些情況,在戰爭的初期,還算少見。

而漢軍的將士們的戰鬥慾望哪裡來,最重要的還在於這些年,朝廷對於軍隊的厚待,不論是賞功還是撫卹,都從無吝嗇。而這些年,大漢偵辦的各類貪腐案件之中,唯有對涉及到軍餉、軍需,處置最爲嚴厲,從無豁免減罰。

以致於,有些文臣頗有微詞,覺得皇帝對那些丘八太過厚待了,容易使其生跋扈之心。劉承祐也受到了一些諫章,雖然不好直說,但暗示的意思卻很明顯,就是提醒劉承祐,三代亂世,在於武夫當權,在於驕兵悍將......

對於這些建議,劉承祐都接受,只是不做。有些人,永遠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卻往往有意忽視另一面。他固然厚待軍隊,但同時,大漢軍法的嚴苛卻沒有放鬆過,並且逐步嚴肅完善,劉承祐所做的,不過“恩威並濟”四字罷了。

對於劉承祐而言,這些年對於軍隊的改造,最滿意的地方,不是那些制衡將帥權力的措施以及收買軍心的手段,而是構建了一套能夠使上下將士接受的軍事管理條例。

再加上宣慰制度的建立,長年累月的洗腦,對於沒有多少頭腦的底層官兵而言,還是很有效果的。這些綜合因素共同作用,方纔成就瞭如今大漢將士的嶄新面貌。

要說大漢的諸多將帥之中,與劉承祐關係最爲親近的是何人,馬全義。追溯過往,當年劉承祐還是北平王次子的時候,馬全義就已經跟着他了,可以說,他是劉承祐發掘並收服的第一個將領。早年的時候,這種感情羈絆還不算深,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過得越久,那份情誼越顯珍貴。

而馬全義,倒也從來沒有讓劉承祐失望過,鎮守永清八九年,從不以天子舊人的身份而張揚跋扈,恪盡職守是他對皇帝最好的回報。是故,對於馬全義,逢年過節劉承祐都能想起,並且幾次召他回京述職接見。

前者,奉安審琦之命,馬全義率領永清軍北上作戰,凡歷大小11戰,取得殺傷敵軍1500多的戰果。在遼騎大規模縱橫,燕地局勢惡化之際,也曾挺身而出。

在8月12日的時候,礙於城池難攻,堡壁難克,幽州軍民傾力配合,遼軍開始轉變進攻思路,幹起了圍點打援的事。

當時受遼將韓匡美的建議,遼軍匯師5000,圍攻薊州以南的新安堡,吸引漢、燕之軍來援,並秘伏兵馬四野。當時,大漢的騎兵主力未感到,還是馬全義自漁陽主動領軍出城,救援新安堡,果然陷入重圍。

面對遼軍地突襲圍攻,馬全義表現得十分英勇,親自率領隨軍的三百騎,冒死拼殺,左突右衝,反覆數次,給步軍結陣禦敵時間。

其後,身先士卒,在第一線指揮將士防禦,身被數箭,而面無異狀。遼軍幾度攻破軍陣,都是馬全義帶人撲上去,填補窟窿,浴血抵敵,重新構防線。

如此,永清軍3500餘步騎,硬是抵擋住三倍多敵軍的圍攻,足足一日。其間,新安堡的燕民見援軍苦戰,還主動集中了三百人出擊,斬殺了不少遼軍。不過,那個時候,遼軍也無心關注那座堡壘,只遣一偏師擊敗。

永清軍血戰一日,完全起到了以身爲餌的效果,幽、順、薊州的漢、燕聯軍,相繼趕來支援,其中有被攔阻於途中者,有就地與遼軍廝殺的,還有突破至新安地區參與作戰的。

等漢軍援軍至,同樣苦戰已久的遼軍,也漸有不支。而得知戰況,灤平、遵化地區的遼軍,也前來增援。

圍繞着新安堡,漢遼雙方進行了一場開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會戰,漢燕聯軍步騎合計約20000人,遼軍前後參戰的也有24000之衆。

雖是會戰,但更像一場混戰、亂戰,新安堡是主站場,戰鬥最爲激烈,但主戰場外,雙方在支援、打援上的糾纏同樣劇烈。甚至於,根本沒有統一的指揮,西起香河水,東至玉田縣,兩軍的纏鬥區域超過上百里。漢軍或依山,或傍嶺,對抗遼軍,而有些騎兵部隊,更是對遼軍發起主動進攻。

最終結果嘛,以新安遼軍的主動撤圍而告終,至於新安堡戰役的結果嘛,遼軍最終傷亡在4000人左右,漢軍也差不了多少,很多損失都是在援助的途中遭到遼騎的劫殺。

不過,就從戰略意義而言,漢軍完勝。首先,挫敗了遼軍“圍點打援”的陰謀,並對其造成大量殺傷;其次,漢軍冒着重大風險救援新安堡的舉動,大攬人心,使燕地軍民之心更加親近大漢,也振奮幽燕軍民抵禦遼軍的決心;最後,這是漢軍轉守爲攻的起點。

至於自身的損失,說實話,在一場涉及幾十萬人的戰爭中,區區4000的傷亡,當真不算什麼。以大漢的人力資源,迅速就能補充上。

而在這場戰役中,馬全義發揮最關鍵的作用,當然,其他漢燕將領的功勞也是不容抹殺的。

其戰之後,休整了三日之後,馬全義便率軍,主動出擊,東向進攻遵化城。在沽水以陽,再敗遼軍,斬首200餘,使得遵化守軍,龜縮其內。

兵臨之後,馬全義選擇了主動退卻,雖然河北邊軍北上,同遼軍戰得甚歡,車馬雖衆,但真正的攻城巨械都沒帶,還不是強攻的時機。

觀燕南地形,軍都、燕山在北,其間礙口衆多,遵化就是其中一個,拔除了它,也就斷了遼軍南下的一個出口。

事實上,哪怕燕山險要,盡在敵軍之手,以幽州爲中堅,輔以漁陽、懷柔、昌平,山北的遼軍想要越過南下深入漢境作戰,是很不容易的。

相比之下,還是來自東面的敵軍,更能威脅幽州,通過平原河水,幾可直抵幽州。是故,在對遼的戰鬥中,漢燕的重點打擊目標,就是自榆關入關助戰的遼軍。

石城縣,去幽州城近三百里,乃遼置,屬灤州。在漢遼拉鋸絞殺的一個多月中,有5次大小戰鬥發生在此處,2000多人曾在這片土地流血,1000餘人的屍體化作了土壤的養分。

在這8月秋高之際,第6場戰鬥正在展開,在3000漢軍步騎與5000遼軍之間進行。漢軍的將領爲馬全義與馬仁瑀,遼軍爲宿將高模翰。

高模翰是遼國大將、宿將,以渤海人身份,得到幾代遼主的重用,從耶律阿保機到耶律璟,皆是如此,在歷次契丹對中原的用兵中,都活躍着他的身影。此次亦然,高模翰以南府宰相的職位,統率遼東之師,入關作戰。

事實上,因關山之隔,道路艱難,信息傳遞不便,各路遼軍因所屬不同,再兼組織不夠嚴密,在配合作戰方面,屢有差錯。這也是,胡人未嘗不英勇,然鏖戰下來,逐漸被漢軍壓制的原因之一。

在永清的北伐漢軍主力大部隊北上後,主要活動於幽薊地區的遼軍,迅速縮回密雲、居庸關,因爲獲息不及,高模翰的反應要慢一些,以致於被漢軍糾纏上。

高模翰自遼東帶入關的軍隊,加上灤平營的守軍,總計有兩萬餘人,步騎混合,以少量的契丹人、奚人,輔以漢人、渤海人。不過,在漢燕軍民的打擊下,損傷近三成。

而在石城縣的戰鬥,也算一場追擊中的遭遇戰。高模翰確實是有不錯的將兵能力,也有膽略,親自帶人掩護斷後,並且邊打邊撤,不停在在後邊收容被漢軍擊潰的士卒,隨時填補上去。

高模翰對戰局有着清晰的判斷,知道自己雖然人多,但裝備訓練都比不上漢軍,而漢軍雖然人少,但更其後,不知還有多少的追兵。

高模翰不是沒有考慮過集中兵力把眼前這支漢軍給吃了,但是,又沒有必勝的把握,新安堡戰役的結果,讓遼軍再度認識到一個道理,結陣的漢軍,堅不可摧。如果不做好付出兩倍與之的犧牲代價的心理準備,並長時間作戰,不要輕易嘗試。

是故,被三千漢軍趕着往東跑,哪怕心裡再憋屈,高模翰也只能忍着,憋着。

所幸,他這一路撤退,距離縣城也就不到十里了,只要退入城中,就可得到喘息。石城以東,還是遼國掌控的區域,漢軍也不敢繼續深入。

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83章 降將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756章 海豐號第1790章 憂勞第313章 日常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95章 大商人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02章 絕境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368章 榮寵第46章 糧與錢第341章 向錢看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95章 掘地求生第69章 禍事了第216章 馬政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407章 麻煩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1章 大典日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7章 回鶻使者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80章 進攻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