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黔北大亂

陳虎隨伍奎祥駐鬆坎,葛二小隨劉山陽率三團一百六十多勇壯駐守鬆坎下游的水牛塘,陳不慌和陳佔魁率四團兩百多勇壯駐高坎,楊大城和陳天如等團首率四團勇壯駐兩河口。

潘二依然坐鎮虹關和酒店埡一線,羊角大營只剩下營務處的六個監生,糧臺的七個士紳和商人,以及看守糧餉的兩團一百多勇壯。

通往黔北的大小道路再次設卡,不過負責盤查過往行人的不再是團練,而是綦江縣丞召集的本地保甲。一旦發現形跡可疑之人,得先綁送營務處。如果營務處確認其是良民,那自然是要放的。如果發現其是賊匪,則要等營務處審完搞清楚賊情再押送綦江縣衙法辦。

能在官道上通行無阻的只有鬆坎大營送公文的勇壯和傳遞奏摺的桐梓鋪司兵,爲確保因湖廣官道受阻只走四川的兵部郵傳暢通,韓秀峰奉新任四川總督黃宗漢之命甚至在羊角大營內設了一個臨時驛站,幫着傳遞朝廷發往貴州、雲南以及貴州、雲南發往京城的往來公文。

正因爲如此,大營裡的人雖沒之前多了,但依然繁忙。

一天少說也有三四撥傳遞奏摺公文的鋪司兵進出,隔三差五有前去貴州或雲南的文武官員路過這兒歇腳,前往京城趕考的雲貴兩省舉人一樣會在此打尖。所以韓秀峰反而比之前更忙了,不但要時刻關注黔北的動靜,而且要迎來送往,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有應酬。

剛送走前往貴州赴任的貴東道福連,鬆坎大營又差人送來三封急報。

伍濬祥看完之後憂心忡忡地說:“綏陽舉人張春堂昨晚趕到鬆坎求援,稱趙帽頂率四千餘賊匪於本月初八佔據了黃魚江,以黃魚江爲大營,連當地武舉張飛鵬,文監生劉沛然和武監生蘇正文等人都從了賊,都投靠了趙冒頂的黃號軍!”

文武監生都是可以花銀子捐的,事實上文武監生現而今已經沒文武之分,大多武監生並不懂兵法,甚至都沒習練過刀槍棍棒武藝,十個至少有九個原本是讀書人。

武舉人就不一樣了,雖然不一定懂兵法,也不一定習練過刀槍棍棒武藝,但終究是去省城貴陽考的,不管花多少銀子也捐不着,真要是想捐也只能捐幾個中額。

韓秀峰怎麼也沒想到那個姓張的武舉人竟會從賊,看着掛在牆上的大幅輿圖凝重地說:“這才幾天,就從一千多人變成了四千多人!”

“這四千多還只是趙冒頂的黃號軍,”伍濬祥放下公文,指着輿圖道:“張春堂說趙冒頂、張飛鵬等賊匪與佔據蒲老場曾家堡的何元易、令狐桂龍部相呼應,已經直接威脅到縣城。綏陽通往遵義和桐梓的官道已被切斷,他是繞了近百里走小路來求援的。”

“這麼說他走了好幾天,甚至都不曉得綏陽縣城這會兒有沒有失陷?”

“應該沒有。”

“可據我所知綏陽沒有官軍駐守,綏陽知縣章滌凡也不是個有魄力的官員。”

伍濬祥苦笑道:“張春堂稱趙冒頂攻佔黃魚江,張飛鵬等人從賊時,他剛從荔波學署回到綏陽,一聽說縣城岌岌可危便去縣衙求見章滌凡。結果發現衙署內空無一人,直穿三堂,才見着蹲在內宅裡哭泣的章滌凡,而章的妻兒正準備引頸自縊。

張春堂大吃一驚,急忙挽着章滌凡的手說‘兄臺要盡節,縣城咋辦?’,開解了一番,然後幫着章滌凡張貼安民告示,派衙役飛報向遵義府事態,並召集城內的士紳商賈勸捐濟餉招募兵勇,訓練城防,等一切安排妥當了才帶着兩個家人來求援的。”

韓秀峰被搞得啼笑皆非,禁不住嘆道:“好一個章滌凡,他上吊也就罷了,居然忍心連累妻兒。”

“失節事大,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會犯這糊塗。好在張春堂去的及時,不然用不着趙冒頂等賊匪攻城,綏陽就會不攻自破。”

“這個張春堂倒也是個人才。”

“志行老弟,他已經求上門了,現在咋辦?”

想到綏陽在桐梓的東南邊,離這兒比桐梓縣城還遠,地形也比桐梓複雜,並且遠離渝黔官道,韓秀峰權衡一番,無奈地說:“瓊甫兄,我們不是見死不救,而是有心無力。畢竟我們攏共就這麼點人,還要守那麼多地方。”

“可就這麼打發他回去也不合適。”

“他不是已經幫章滌凡向朱右曾求援了嗎,別的地方不救也就罷了,綏陽縣城朱右曾不能不救,不然真要是丟了他這個知府咋跟朝廷交代?再說遵義府現而今缺的不是平亂的人,而是糧餉,我們可以做主先給他們點糧餉。讓朱右曾派駐在鬆坎的那個姓江的候補知縣就地招募青壯,前去解綏陽之圍。”

伍濬祥沉吟道:“這倒是辦法,可這糧餉給了他們,我們到時候又怎麼跟貴州糧道交代?”

“用不着我們給啥子交代,讓朱右曾去打這官司,就說這糧餉被朱右曾截留了。”

想到這樣的事並非沒有先例,據說連江浙發往京城的漕糧都曾被地方官員截留過,最後還不是一句“事急從權”不了了之,伍濬祥笑道:“行,我這就讓人給家底回信。”

韓秀峰點點頭,再次看着輿圖問:“還有別的消息嗎?”

“有!”伍濬祥緩過神,急忙道:“家弟在鬆坎招募的斥候探報,楊漋喜餘黨鄒辰保這段時間糾集的亂民已有五千之衆,正大張旗鼓地打造兵器,準備再攻桐梓縣城,甚至打算分兵南攻婁山關,以遏遵援。同時分兵北犯鬆坎,不但想以此阻截家弟馳援桐梓,甚至想搶鬆坎的糧!”

“攏共就五千多人,還想兵分三路?”

“他一定以爲我川東團練跟綠營一樣不堪一擊。”

“桐梓知縣曉得嗎?”

“應該收到了消息,家弟也已經知會過他派駐在鬆坎的長隨。”

“那就讓他攻吧,他來攻最好,就怕他躲在深山老林裡不出來。”

“我也是這麼想的,他來犯咱們正好以逸待勞,”伍濬祥笑了笑,接着道:“再就是白沙崗、水牛塘、麻柳灘、高坎、趙四崗和兩江口等地的團練已經辦起來了,兩江口的團勇最多,已有三百多人。上陣殺賊雖指望不上,但至少能幫着巡查宿夜,盤查形跡可疑之人。真要是打起來,也能幫着搖旗吶喊,以壯聲勢。”

“好,不過一定得跟劉山陽等人說清楚,團首一定要選老成可靠的當地士紳,絕不能跟綏陽的張飛鵬、劉沛然和蘇正文那樣,搞到最後尾大不掉甚至從賊。”

“要不我走一趟?”

“瓊甫兄,這麼點事哪用得着你跑。桐梓知縣不是在鬆坎派駐了長隨嗎,這些事讓桐梓知縣去辦。知人知面不知心,就算那些團首將來真尾大不掉,真從了賊,到時候跟咱們也沒啥關係。”

“對對對,讓桐梓正堂去辦,畢竟那是他的治下。”

……

正說着,小丫頭丁香跑來說捎午做好了。

再從妻兒來了之後,除非有應酬,韓秀峰一天三頓都在新租的家裡吃。

跟伍濬祥拱手告辭,跟着蹦蹦跳跳的小丫頭回到村裡的新家,只見菜已經端上了桌,費二爺正抱着仕路坐在桌邊聽仕暢背書。

琴兒把盛好的飯端了過來,坐下笑道:“紅兒現在是越來越講究,說她們幾個婦道人家再跟之前那樣跟咱們坐一桌吃不合適,她們幾個在後頭開伙了,從今往後不再過來吃。”

“我跟她爺爺平輩論交,她居然還講究起來了!”韓秀峰拿起筷子笑道。

“四哥,這你就冤枉她了,她倒不是擔心男女授受不親,而是覺得婦道人家不應該上桌。”

費二爺把娃交給琴兒,端起酒杯笑道:“我估摸着她十有八九是嫌跟我們一起吃太拘束。”

“不管她了,反正她又不是沒人作伴兒,又不是沒人伺候。”韓秀峰跟往常一樣陪着費二爺喝了兩杯,然後端起飯吃起來。

韓家今非昔比,規矩是越來越多,講究食不言寢不語。

直到吃飽喝足,韓秀峰才從懷裡取出一封信,從信袋裡取出一張有人像的卡片,遞給琴兒道:“鈺兒來信了,還給你捎來一張照片。”

琴兒楞了楞,接過卡片問:“這就是照片?”

“這就是,你瞧瞧就知道了。”

“我的娘,這是鈺兒嗎?”

“不是她還能是誰?”韓秀峰反問了一句,又湊過去指着照片裡站在任鈺兒身邊的小丫頭笑道:“鈺兒換了身行頭,你乍一看認不出來。連兒沒換洋人的行頭,連兒你應該認得。”

“連兒的嘴真醫好了,哎呦,這照片畫得也太像了,活靈活現的!”

“不是畫的,是用洋人的照相機拍的。”

“拍的……”琴兒實在想象不出能有啥東西可以把人拍這麼像,乾脆不想了,而是看着盤上頭、穿着一身古古怪怪裙裝,甚至把兩條白花花胳膊露在外頭的任鈺兒,喃喃地說:“鈺兒咋穿洋人的衣裳,穿成這樣咋出門,還讓洋人給她畫像!”

“我瞧瞧。”費二爺也覺得有些荒唐。

韓秀峰微笑着解釋道:“她不是要找洋大夫幫連兒醫嘴嗎,可在上海別的洋人她信不過,只相信美利堅傳教士晏瑪太,晏瑪太的朋友剛好開辦了個女塾,想盡辦法也招不着幾個願意去讀書的女童,晏瑪太就以幫着請醫術高明的大夫幫連兒醫嘴爲條件,把鈺兒騙裨文女塾讀書了。”

“她是被洋鬼子騙去的!”

“放心,洋鬼子沒那麼可怕,晏瑪太也不是啥壞人,不會把她咋樣的,頂多騙她信奉洋教,騙她不要再裹腳。”

“騙她信奉洋教,騙她不要再裹腳,這還不可怕?”琴兒急得快哭了。

“相信我,她真不會有事的,你也不想想她是什麼出身,我敢打賭不管晏瑪太怎麼花言巧語,她也不會信奉洋教。至於不要再裹腳,洋人的話有一定道理,我這是沒閨女的,我要是有閨女,也不讓她裹腳。”

“不裹腳咋嫁得出去,就算能嫁出去也嫁不着個好人家!”

“誰說嫁不出去的,翠花沒裹腳,翠花不是嫁得挺好的。”韓秀峰笑了笑,想想又嘆道:“去洋人辦的女塾唸書,自然要學習洋人的語言文字,真希望她能學有所成。”

“她一個女子,學成了又有啥用?再說論學問,鈺兒念得書多了!”

“學洋人的語言文字跟讀聖賢書不一樣,她要是能學有所成,將來真會有大用。”韓秀峰迴頭看了一眼正在院子裡耍的大兒子,喃喃地說:“鈺兒真要是能學有所成,等仕暢仕路長大了,就讓他們去找鈺兒,去跟鈺兒學。”

……

PS:睡了兩天兩夜,頭不疼了,比吃藥管用,看來是缺少休息。

第二百四十一章 誰算計誰(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二十八章 會館團拜(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運氣更重要第二百六十九章 編練鄉勇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第三百八十八章 天災人禍第四十八章 銅天王(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一百零二章 有人好辦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福橋大捷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五十四章 銅天王(九)第五百三十章 每個地方選派兩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求了個差事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七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辦槍是個肥差第四百九十一章 練兵先練膽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夜血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辦不辦看情形第四百零三章 最緊俏的生意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年初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許乃釗到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愛兵如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打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事不好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五百八十二章 鯉石書舍第七百三十章 只能指望鄂軍湘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勵精圖治第六百五十五章 賞給舉人第四十七章 銅天王(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想買也買不着第三百零三章 打仗就是打錢糧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議助第四章 險惡用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上任(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十六章 百無禁忌第四百章 有沒有王法?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來越難做的官第四十章 推心置腹第三百六十章 將錯就錯第五百一十七章 吳家兄弟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福橋大捷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廈將傾第二百四十四章 夜裡動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大事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七百零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六十五章 受點委屈算什麼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二十一章 周旋第二百章 託付第二百六十一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六十三章 提攜後進第六百二十四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二百三十二章 法外施恩第九十四章 四堂會審(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這分明是升轉!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功立業第三百一十七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功立業第五百三十一章 軍機章京上行走!第六百零三章 高雲峰歸來第七百二十七章 幾十年未有之大捷(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覲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會館團拜(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六百九十二章 朕很欣慰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經不再是蘇鬆太兵備道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私鹽(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劍指婁山關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八十九章 陋規不能少第六百六十八章 又見榮祿第九十七章 雲南竹槓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準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七十七章 又遇銅天王第四百六十五章 覲見(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門靠同鄉第七百四十一章 怎會弄成這樣!第二百五十八章 錢到事了(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算計自個兒人算什麼第六百九十四章 老糊塗第七百四十四章 上駟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