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

遼東的氣候遠較中原寒冷,每歲到得三月雪融,農人方纔下田初耕。

去年入冬後,朝廷往遼東運送了不少糧草,賑濟那些遭遇雪災的遼東百姓。待得開春,官府又是提供了不少粟種和農具,使得遼東不至如往年般出現些逃難的災民。

遼東郡靠山瀕海,過往的許多災民活不下去,不是當山賊便是做水匪,使得下轄各縣的治安向來不好。

如今天子體恤百姓,詔令官府張貼榜文,過往被逼無奈的盜匪除卻罪大惡極者,皆可既往不咎,重新冊籍爲民,領取粟種和農具,與尋常百姓般以六十稅一的低廉田稅佃租官田。

若多有無糧果腹者,官府則開放官倉,在各處村落鄉里,對編冊在籍的當地百姓施飯贈粥,直至秋收。

官府榜文剛張貼時,百姓們還是將信將疑,待得不少鄉里紛紛開了粥棚,百姓們方纔歡呼雀躍,山呼陛下仁德。

詔令是太子劉徹藉着漢帝劉啓的名義下的,他當然知道會有不少百姓故意佔官府便宜,甚至有不思勞作的懶漢就賴着等粥棚施粥。

大半年的時間,朝廷還是養得起遼東百姓的。近年關中和中原皆是大豐收,長安太倉乃至各地常平倉的倉廩不足,粟谷堆積如山,本就要轉出部分陳糧。

若能用這些陳糧安撫遼東民心,爲朝廷出兵朝鮮鞏固好後方,是值得的。

其實這詔令的效果遠比劉徹預期的還要好的多,不少之前爲求生而不得不入山下海的盜匪,紛紛返回家鄉,前往官府重新冊籍爲民。

起先多數盜匪還心懷疑忌,唯恐官府使詐,待見的打頭下山的那些兄弟皆是拿到了粟種農具,喜氣洋洋的隨吏員到官田劃定阡陌,亦是不再遲疑,紛紛歸鄉還籍。畢竟官田雖多,但也分善田惡田,地最肥的田畝產可達三石,若是耕作惡田,累死都產不出兩石粟谷。

真要有田有糧,有吃有喝,又有多少人願上山下海做盜匪?

遼東本就地廣人稀,百姓又大多家貧如洗,當盜匪也沒甚麼好搶掠的,照樣得上山打獵,下海捕魚,無非比尋常百姓少交賦稅罷了。

入得三月,遼東郡錄籍在冊的丁口足足多了兩成,遠在長安的太子劉徹接到羽林衛的鷂鷹傳訊,不禁長嘆,還有很多大漢百姓在受苦啊。

後世的東北那片肥沃的黑土地,竟還養活不了數十萬百姓,不知之前的遼東官吏是如何治理的?

或許是因外族屢屢犯邊,官府的大多精力和錢糧都投入到軍務之中,百姓們也無法安生耕作,纔會是現今這般情形,劉徹倒不至因此而刻意究責遼東官吏,日後多派些擅長治政的能吏去執掌遼東便是。

大漢的官僚體制還是不錯的,遼東太守李廣已親率三萬細柳東出邊塞,直插朝鮮腹地,遼東郡的政務由郡丞及諸掾史代爲打理,依舊能有條不紊的施行政令,可見遼東官吏也非盡是屍餐素位之輩。

李廣此番征討之處,大部分不屬於後世的朝鮮,而是遼寧和吉林的東部,及朝鮮東北沿海地帶。

遼東郡的郡治爲襄平城,即後世的遼陽,而衛氏朝鮮的國都王儉城則爲後世平壤,朝鮮的北邊爲夫餘國,約莫在黑龍江省的東南部。

李廣接到的軍令是領着三萬細柳向東燒殺擄掠,見到大海便繞道南下,作勢佯攻王儉城,待得朝鮮調集大軍抵禦,即可向西回返。

總之劉徹令李廣不得輕易與朝鮮大軍決戰,且六月前必得返回遼東郡休整,以待九月再次出兵。

三萬細柳出塞時並未隱匿行蹤,堂而皇之的打着大纛旗踏入朝鮮國屬地,沿途逢人便砍,遇着村落便燒,見得城池便繞路。

李廣與匈奴對戰多年,學起匈奴人侵擾漢地的做派自是不難,反是覺得愜意非凡,原來領着精銳騎兵打草谷竟是這般爽快的事兒,過往怎的沒想到?

打草谷固然很爽,被打草谷的可就惱火了。

朝鮮王衛右渠得了邊軍傳回的消息,不由勃然大怒,只覺漢人着實欺人太甚,當下便想親領大軍剿滅孤軍深入的漢軍。

朝鮮羣臣皆是出言制止,他們不是沒和遊牧民族交過手,北邊的夫餘國也時常派騎射南下侵擾,朝鮮皆是仗着城池堅守,幾乎從未與大批騎兵在野外決戰。

沒辦法的,朝鮮之地多爲山地丘陵,向來以農耕爲主,戰馬稀缺,組建不起大規模的騎兵。

若要領步卒去圍剿那些漢騎,且不論打不打得過,怕是壓根追不上啊。

衛右渠見羣臣說得在理,也只得作罷,但着實咽不下胸中惡氣。

衛右渠即位不久,又是年輕氣盛,朝局未穩之際,必生諂媚阿諛的佞臣。見得大王滿臉不甘之色,便有臣子提議,不妨學漢人的戰法,來個圍魏救趙甚麼的。

若是這等餿主意在大漢朝堂提出,怕是會被漢臣們生生懟死。

朝鮮羣臣雖多是流亡之民的後裔,鮮少正經讀過華夏兵書,可還是有腦子清醒的,忙是出言駁斥,依漢人戰法,十倍圍之,方能全爭;五倍攻之,方保必勝。

朝鮮舉國之兵,不過區區二十萬,大漢光遼東郡的邊軍就超過十萬,圍個鬼啊!

無奈此等忠言太過逆耳,衛右渠年少爲王,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心道自個親領二十萬大軍,還抵不過漢人的十萬邊軍麼,真是笑話!

衛右渠大手一揮,讓羣臣不必再議,他即日便領軍征伐漢國遼東,讓漢人知曉朝鮮並非可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朝鮮羣臣見自家大王心意已決,也不敢再多加阻攔,只得無奈應諾。

於是乎,三月中旬,朝鮮興兵征討大漢遼東邊塞。

數日後,劉徹接到鷂鷹傳訊時,簡直震驚到無法呼吸,更隱隱有些後悔。

尼瑪!

早知道朝鮮棒子們那麼蠢,就該讓李廣殺個回馬槍,把他們全乾死在遼東邊塞外啊。

可惜鷂鷹傳訊雖比飛騎快捷,但限制太大,若非定點互傳,即便是訓練得最好的鷂鷹,要尋找到移動中的大軍,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若現下傳訊給李廣,他至少要十天半月才能收到,定是來不及了。

要是有部衛星電話多好,哪怕能拍份電報,朝鮮就能輕鬆拿下了啊。

劉徹分外懊悔,若是郅都領軍,應是能臨機決斷,把握這等天賜良機的。至於李廣,怕是指望不上的。

留守遼東的羽林衛給劉徹傳訊時,朝鮮大軍已抵近邊塞,此時想是早已攻城。朝鮮君臣即便再蠢,頂多攻個十天半月也會醒悟過來,撤兵據守城池。

此等戰機稍縱即逝,李廣那莽夫抓不住的。朝鮮山地丘陵太多,但凡朝鮮大軍撤回丘陵地帶,三萬細柳只能乾瞪眼,冒然追擊更是找死。

這也是後世隋唐兩朝皆難以將高句麗覆滅的主因,便連裝備精良的美帝,不都被咱先輩領着棒子們幹翻了麼?

劉徹此番倒是沒料錯,朝鮮王衛右渠領着二十萬大軍猛攻足足十日,傷亡萬餘人,愣是連地勢最開闊的險讀塞都沒攻下來,更遑論那些矗立崇山峻嶺上的諸多險關。

險讀塞不大,遼東都尉領着兩萬守軍鎮守就已塞得滿滿當當,周邊依山而建的長城關牆上,不少駐守烽燧的大漢將士蹲在垛口吃着乾糧,對着山下正在強攻塞城的朝鮮兵卒指指點點。

“瘋了,瘋了!”

年歲稍長的漢軍守卒搖頭道:“俺家三代戍邊,可從未見過有哪座遼東邊塞被蠻夷攻陷過。”

旁的守卒紛紛應和道:“可不是麼,遼東邊塞多是依山傍水,城堅池深,又無法從旁繞路,即便朝鮮蠻子有百萬大軍,每次也至多派個兩三千人攻城,哪能攻得下?”

有少年守卒疑惑道:“若有朝鮮蠻子乘船從海上繞到我遼東郡內呢?”

“你當蠻子比你還傻啊?”

老守卒連翻白眼,鄙夷道:“就朝鮮蠻子那些走浿水的舟楫,走海路能運多少人?且不論海上浪大,若撞上我大漢水師的大翼樓船,怕是沒靠岸就得翻海里餵魚了。”

老守卒無非隨口胡謅,卻不料自個倒還真是說準小半。

大漢的琅邪水師雖駐紮於齊地,但常沿勃海(即渤海)及遼東郡沿岸巡視操演,並擔負些爲朝廷轉運錢糧的,類似於內河漕運的職守。

自去年入冬,琅邪水師便不斷從齊燕之地往遼東郡運送錢糧及火油。此番李廣出征前,琅邪水師更是奉命嚴密巡視遼東沿海,甚至是朝鮮南部沿海地帶。

依着太子劉徹的軍令,若朝鮮膽敢從海路大舉來犯,琅邪水師可不會如老守卒所想的那般冒然與他們進行海戰,而會先放他們從遼東沿海登岸,再出動樓船截斷其後路,由周邊郡縣馳援的騎兵將他們徹底剿滅在地廣人稀的遼東郡。

漢六十二年四月初,朝鮮久攻險讀塞不下,又驚聞漢將李廣正率三萬細柳騎兵襲往國都王儉城,忙是撤兵回援。

朝鮮大軍撤回王儉城後,卻久久不見漢軍來襲,方纔清楚認識到何爲圍魏救趙之計。

長安城中的太子劉徹聞訊後,仰天哀嘆,李廣果是有勇無謀,狗屁的圍魏救趙,爲何不來個圍點打援?

蠢啊!

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