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採訪實錄六

到了果團小學,我們找到了在這裡教書的老師,他的名字叫楊冬浩,1930年生,老家是緬甸眉苗人,但是在華人學校讀書長大,讀過高二。

他已結婚,老婆就在文東街的岳父母家裡,今年三月份來此任教,一年只有六千元的工資,吃飯要自己做,村裡有時稍微供點伙食,送點菜或者米。

他給我們各沏了一杯茶,然後告訴我們,這所小學已開辦五年,是村裡人自發組織開辦的民辦小學,現有在校生36人,他一個老師教六個年級,其中一年級18人,二年級4人,三年級7人,四年級4人,五年級1人,六年級2人。

他一天上6個小時的課,早上是6點到8點,中午是10點到12點,下午是1點到3點。

由於一個人教六個年級的課程,他便把學生分成方向相反的兩組,教室兩頭各掛一塊黑板,他教一頭的學生,另一頭則由高年級的學生代爲教低年級一些基礎知識,如此下來,仍是辛苦得很。

由於看到我是特區政府派下來的人,他滿懷希冀地託我告訴政府,希望能夠給予一點經濟上的幫助,因爲他一個月連生活費在內才五百塊錢,實在是沒辦法維持下去。

就在這間容納六個年級的教室裡,我看到的那些課桌和凳子都是破破爛爛的,而爲了節省材料,就把兩截木頭埋在地裡,上面再加一塊木板就成了學生坐的凳子,所以凳子是不可移動的,這裡的教學條件之惡劣,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破屋子,爛臺子,裡面坐着一羣泥孩子。

學校下邊有一塊空地,支了一個排球網,就成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操場,在三十六個學生中,現在還有兩個學生是寄宿的,因爲他們的家較遠,路上容易發生危險,如果是雨水多的季節,則寄宿的學生會多一些。

我去看了學生住的地方,只是幾塊破板上放幾塊破布,就成了他們睡覺的牀,而他們在住校時還得自己生火做飯,楊冬浩老師住的房子是借別人的,因爲那戶人家去了大水塘。

我走進他住的地方,一間破屋子裡只有一張桌子,一張牀,牀上放着一個皮箱,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在牀對面的牆上掛着一塊臘肉,而臘肉上卻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螞蟻。

正在我們聊天的時候,一箇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邀請我們去他家串串,我們便來到了他的家,他家的房子就在學校旁邊,也是一處低矮的破房子。

他叫李老偉,今年37歲,大傣族人,文盲,他的媳婦叫楊小鳳,今年35歲,也是個文盲,家裡有四個孩子,大兒子李德誠,今年13歲,在讀六年級,二兒子李德全,11歲,在讀三年級,大女兒李德琴,8歲,在讀一年級,二女兒李小芳,4歲。

以前靠租人家的地種大煙,所以收入稍好,現在家裡種了一點玉米,在山後的江邊種了一點稻穀,糧食收成夠吃半年,平時他們夫婦就到外面幫工,一般是8元/天,最高可拿10元/天。

我問他爲什麼不到機場去搞建築,那樣工資要高一些,他一聽直搖頭:“搞建築的華人都不要我們,我們想學建築,又沒人帶我們去學。”

我後來才瞭解到,由於這裡的人幾乎都是文盲,要學泥水工很困難,因此到這裡來搞建築的老闆都寧願從南華聯邦帶建築工人來,也不請當地人。

他又告訴我,他以前是住在西山的,家裡有兄弟五人,19歲隨父母搬來這裡生活,已在此地生活了十八年了,他說自己是一個文盲,很多事做不成,懂得不識字的難處,所以他不想讓後代再成爲文盲。

他是這個學校的創始人之一,爲了村裡辦學,他與另外兩個人全力要求辦起來,做了其他人很多工作,經過很多困難,終於在騎馬嶺這個雞不下蛋鳥不拉屎的地方蓋起了一所學校。

在這個村寨裡,他家是小孩入學率最高的,我問他:“你收入這麼低,怎麼還會送孩子讀書?”這個倔強的山裡漢子告訴我,他哪怕就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讀上書,要在兒女這一代斷了文盲的根,我被他的這種強烈的望子成龍的意志所感染,在臨走的時候,我給了他小孩一百塊錢買文具。

結束果團小學的採訪以後,太陽也漸漸西沉了,我們便打道迴文東街,路經之處,騎馬嶺的山頭上燃了幾堆火,那是山民們墾荒的信號,在我肉眼所能看到的地方,哪怕是石頭縫裡,只要有一堆土,能夠插得上一株莊稼,他們都開墾了。

儘管他們這樣勤勞不輟,還是無法擺脫食不果腹的生活,一年之中有相當漫長的時間是在半飢半餓的狀態中度過的,真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摘自《紀事報》海外同胞專題,特派記者司徒雲登。

“真是太慘了,老頭子,這些都是善良的人,我們是不是要做些什麼?”賈瑩放下報紙,眼中帶着淚花。

“老婆子,你說我們能做什麼?難道讓他們種植毒品?”

“那可不行,那是明令禁止的。要不把他們劃到國內來?”

“他們不符合移民條件。”

“總共只有25000多人,每個地方安置一部分根本沒問題。”

“那個蘭裡島也有五萬多人,是不是一起?”

“我們又不是沒有這個能力?”

“你想過沒有,我們能救得了所有的海外同胞嗎?我們能讓所有的人過上我們這樣的生活嗎?這樣的氣候條件要是生活不好只能說是無能。”

“二叔說的對,過上我們這樣的生活那不可能,我們是自己奮鬥的結果。”王梅在旁邊說道。

“你們說得對,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要幫助他們。”

“老姑,這個沒錯,關鍵是讓他們能有造血機能,我們只是輸血不解決問題,1968年年初我知道,每家發了300斤糧食,這才半年。能力是一回事,我們養活得了,他們的問題根本沒解決。”

“我心裡不好受。”

“小梅,你說說你的想法,省的老婆子腦子一熱乾點不該乾的事,沒人敢發對不意味着人人心悅誠服。”葉奮韜盯着王梅。

“實際上,只要規劃好,他們自己能救自己,沒地好辦,炸山,山上的石頭可以做石材,碎石可以做建築材料,糖廠已經建好了,可以大規模種植甘蔗。再有,山上開展特色旅遊,手工織的布那是民族服裝也可以賣個大價錢。這輩人沒文化有力氣,等到生活好了,下輩人也有文化了就好辦了。用他們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我看只是當地的行政長官不行,畢竟沒有見過世面,還是自由選舉鬧的。”

“聽到了,老婆子,小梅說的一套一套的,該專制就要專制,實際上換個行政長官就解決了。我的意見,不輸血讓他們自己解決,我們提供短時間的幫助,你看行嗎?”

“我明白了,回頭交給張家那幾個小子,他們這方面是行家。”

“老姑,我們該募捐還要募捐,可以讓國內的人拿舊東西換超市的優惠劵,一舉兩得,省的有人說閒話。”

“小梅這個總統真沒白當,我知道了。老頭子,我忙乎一個星期,你來不來?”

“算了吧,在我看來這點小事我還是不參合了,我還得給小梅交待以後的事,我真的沒時間。”

“得,你們沒時間拉倒,我自己來,餓你們一個星期就知道厲害了。”

“二叔,我們惹不起,要不我們休息一個星期?”

“沒辦法,只能這樣了。”

第550章 航母降落一第590章 狙擊手日記三第74章 使人思考的書三第451章 老撾戰鬥二第199章 國家戰略五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373章 大隊長日記五第77章 使人思考的書六第352章 全球追殺五第628章 戰鬥的記憶十五第403章 人員安排第364章 只有消耗戰第174章 中美加勒比攻略三第270章 所謂威脅論第212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二第459章 收購第483章 海洋政策第340章 債務危機三第97章 東南亞記憶三第208章 國策貫徹五第324章 13少爺第64章 意外驚喜第185章 武器出口一第105章 條件一第442章 就緒第212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二第141章 最後清除六第315章 佈置完畢第108章 對抗的集團第49章 背水一戰第28章 桑給巴爾一第155章 新東南亞戰爭第390章 我們怎樣做第115章 復興公司故事七第336章 歷史二第321章 進入南美第519章 更加慘烈第142章 南華聯邦國家報告一第58章 攻佔加蓬二第273章 戰鬥準備第446章 新開始第328章 資金髮生變化第593章 預警機日機二第575章 話題很長八第322章 統治原理第47章 賭局開始第471章 早已埋下三第121章 不同的理解第155章 新東南亞戰爭第489章 陸戰爭論一第568章 話題很長一第277章 我們的希望三第71章 安保公司第235章 經濟調整二第293章 瘋哈利第235章 經濟調整二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624章 戰鬥的記憶十一第346章 如何解體第472章 轉變態度第595章 預警機日機四第300章 還沒弄清第118章 肢解原因第611章 準備就緒第5章 刺殺一第375章 千鈞一髮第612章 事情很複雜第112章 復興公司故事四第219章 海盜分析二第182章 真實情況第468章 問你冰姐夫第314章 不一樣第572章 話題很長五第544章 無法取勝第384章 階段第52章 必須介入第354章 全球追殺七第216章 僱傭軍第104章 戰略底氣五第169章 該來的總要來六第500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232章 軍隊整編一第217章 修復關係第103章 戰略底氣四第502章 參照物二第549章 沒想到第533章 空中加油第114章 復興公司故事六第542章 暫時還沒有第543章 只是空襲第344章 馬島戰爭啓示第566章 保障體制第589章 狙擊手日記二第255章 解救三第129章 閃電戰理由第517章 先下手爲強第59章 索馬里一第307章 開始行動第477章 另一觀點第363章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