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三世滿嘴都是苦澀,他又不是個傻子,如何不明白經濟實力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作爲歐洲第一大國的君王,一心想成爲法蘭西曆史上有所作爲的君王,他的理想誰又知道,他的初衷誰又能理解?
自從先輩們從華夏飄揚過海,與歐洲土著融合在一起,歐洲各民族國家形成以來,似乎總有個繞不開的“死結”,那就是但凡想要爭霸的國家的君王,都有着對外擴張領土的迷戀。
不僅僅是法蘭西,英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舉足輕重的大國幾乎無一例外。當然,其中歐陸第一強國法蘭西,貌似對領土的擴張最爲着迷。
實際上,龔道安建立法蘭西后,就沒有停止過征伐。從他當政到後半期以來,也沉迷於對陸地的擴張中不可自拔,這種擴張行動最爲集中的體現在,他制定的法國“天然疆界”計劃上。
法國作爲首先開始工業革命的明星國家,實力超羣。自華夏四十年開始後的歐洲十年戰爭時,她就從未缺席過歐洲的主要重大歷史事件,法國已經是這個時空,歐洲歷史舞臺劇上的“主演”之一了。
在幾位的法國君主中,華夏人十分熟知的就是腓力一世(龔道安)了。這個人不用多說,作爲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第一個出走歐洲創造了法國。
龔道安有過從軍的經歷,又是華夏海軍學院的高材生。自然他有很廣闊的視野,以及很高的謀略。這也是他成爲法國曆史上傑出的君王的根本原因。
在如今法蘭西一千多萬人眼中,龔道安是法蘭西的“太陽王”、他有句特別著名的話叫:“朕即國家”,實事求是的講,截止到目前,他的理念就是法國王權的核心基礎。
龔道安在位期間爲法國做的事情歸結起來,就一句話:法國要實現“天然疆界”國家目標和夢想。爲此他努力奮鬥了一生,在歐洲發動了多次對外戰爭。
龔道安執政時前三十年小心翼翼發展工農業,建立制度。後三十年他掌握的法國,已經成爲一個歐洲大陸上強大的絕對君主制國家。
在此之前龔道安通過聯姻和剷除異己等手段,完成了中央集權構建,將法蘭西變成了高度統一的君主制世俗國家,也成了歐洲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的對象。
自華夏六十年後,二十多年的征戰,法國已經確立了腓力·龔家族王朝的絕對優勢,她成爲了歐洲最有力量的君主國。
此時法蘭西顯著優勢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是一個強大、統一的集權式君主國家。
法國可不像之前卡洛斯家族統治下的西班牙王國那樣,雖然地盤大,但是支離破碎、七零八落。
更不像荷蘭和德意志那樣,邦國林立,毫無前途,而是一個由衆多同質部分所組成的、有機的、統一的本時空現代化國家。
而與此同時,老對手愛德華家族的兩大分支,即英格蘭王國與奧地利王國,因爲內部鬥爭,已經變得羸弱了,不再是法國的對手。
在歐陸上法國已經擁有了不可動搖的“歐洲一哥”的地緣政治優勢,任何一個單個國家都不可能是法國的對手,包括英國或者荷蘭乃至瑞典。這也是法國的地緣優勢。
再有,歐洲十年戰爭後,華夏四十八年簽訂的《威斯特和約》,與法西戰爭後,華夏五十九年簽訂的《比利牛斯和約》,給予了法國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譬如:前一個條約,讓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以及確認了法國對梅斯、圖和凡爾登的佔領;後者則讓法國獲得了西班牙的魯西榮以及尼德蘭之阿爾圖瓦等地。
更要命的是《比利牛斯和約》中,還硬性規定腓力三世必須娶西班牙公主特蕾莎爲妻,這爲後來的遺產戰爭埋下了種子。
在這些優勢地位,尤其是通過條約獲得衆多領土的刺激下,幾代法蘭西國王都決定繼承他的法國夢想,爲實現“天然疆界”而奮鬥。
因此可以說優勢地位,加之領土的獲取,是現在的腓力三世對外擴張的反應原料和催化劑。
“天然疆界”是龔道安所提出的一個關於法國疆界的設想。也就是所謂的法國的疆界要達到這樣一種狀態:
即法蘭西王國向東要擴展至萊茵河;向南要到阿爾卑斯山脈以及比利牛斯山脈向北、向西自然是要到大西洋。
法蘭西君王只有達到這個目標,未來的國王可以加冕爲皇帝。也就是說,要以天然地理事物爲界來作爲法國的統治範圍。
這個計劃實際上反映的是強大君主制下的法國擴展領土的野心,它也是法蘭西的“國家夢想”,更是腓力家族堅定追求的戰略目標。
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從當時的地緣政治來看,法國面臨的敵人最直接的就有西班牙、荷蘭、奧地利以及其他德意志邦國,因爲這些國家的領土就是要奪取的目標。
同時還有個潛在的英國,這個飄在海島上的新興國家正在注視着歐洲大陸上的地緣政治變化。
實際上後來的法國對外擴張戰爭也是圍繞着這些國家和地區展開的。歐洲大戰似乎隨着腓力三世的擴張野心而隨時可能爆發。
法蘭西的擴張野心已經很躁動了,腓力三世似乎就像一個有了遊戲想法的小孩子一樣,早已急不可耐的要行動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件不小的事讓他做起了文章。按照法西之間的五十九年《比利牛斯和約》之規定,腓力三世迎娶了西班牙公主特蕾莎。
問題是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不厚道,嫁女兒居然不給嫁妝,何況是白紙黑字規定的嫁妝。
當初在條約中說好的四十萬龍元嫁妝西班牙居然不兌現,這讓腓力三世找到了理由。
隱忍了五年,這位不守信用的西班牙國王去世後,腓力三世立刻翻臉。他以此爲藉口,要求繼承西班牙的部分遺產。
本來按照條約規定,腓力三世並沒有繼承西班牙遺產的資格,但是他以西班牙違反規定,先不給嫁妝爲由拒絕承認這一條款。
他想要什麼呢?他要的是整個直布羅陀。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這已經不是嫁妝的問題了,實際上謀求的是整個地中海的統治權,他想把它劃入法國的王權統治之下。
西班牙對此肯定一百個不答應,這卡洛斯三世也硬氣,一口回絕了法蘭西的無理要求。
因爲這已經不是四十萬龍元的事情了,地中海也直接關係到西班牙的國家命運問題,因此遺產戰爭不可避免了。
這場戰爭也因此被稱爲“歸權戰爭”,因爲在腓力三世看來這本來就屬於他。
在發動對西班牙的戰爭前腓力三世還是考慮了一個最爲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英國。
此時的英國正忙於和荷蘭之間戰爭,本來就是無暇顧及法西之間的矛盾,但法國還是做了準備,許諾英國一定的好處。
華夏六十七年,腓力三世與英王查利一世訂立秘密協議,答應給予英國補助,又許諾部分西班牙的島嶼換區英國中立,還加強了萊茵聯盟。
搞定這一切後,華夏六十七年,腓力三世不宣而戰進佔了西屬尼德蘭的部分領土,兵鋒直指直布羅陀,戰爭開始了。
醒悟過來的英國人也不傻,當時的愛德華·孔怎麼會爲了一點小錢,在大事上而迷失方向呢。
英國得知法國佔領了西屬尼德蘭,尤其是要控制直布羅陀時,那整個地中海,就幾乎全是法國的地盤了,英國將完全失去在地中海沿岸的利益。
這還得了,法國一家獨大長久以往吃虧的還是自己,因此不打算中立了。
而荷蘭人更是對此感到不滿和不安,法國的行動直接威脅剛剛誕生不久的荷蘭國家安全和利益。
因而英國於華夏六十八年聯合荷蘭以及北歐的瑞典組成反法同盟。他們希望犧牲部分西班牙利益換取兩國和平,如果腓力三世不答應,他們就對法宣戰。
在這種情況下,腓力三世無奈了。眼看即將到手的鴨子也只能放了。西班牙和法國在反法同盟的壓力下籤訂了《亞琛和約》,結束了這場歸權戰爭。
和約規定:法國佔有西屬尼德蘭的沙勒羅瓦、杜埃、圖爾內、里爾等十二座城市及其周圍土地;法國退出戰爭期間佔領的西班牙土地弗朗斯孔泰。
這場遺產戰爭是腓力三世第一次實現“天然疆界”目的的軍事行動,從結果來看雖然取得了不少地方,但是並沒有實現戰爭之初,奪取全部直布羅陀的目標,可以說腓力三世出師不利,遇到了挫折。
當然他不會甘心就此打住,新的計劃又將產生。要想實現將法國邊界推移到萊茵河邊這一目標,荷蘭是法國最大的問題。
加上在遺產繼承戰爭中,荷蘭對法國的干涉以及荷蘭的海上優勢對法國貿易的打擊等因素,腓力三世決定新仇舊帳一起和荷蘭算清楚。
正因爲如此,法國把戰爭的下一個目標對準了荷蘭。
在這個時空,歐洲每次戰爭前都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通過外交關係孤立戰爭對象國。
爲了孤立荷蘭,腓力三世也再次做出來了一系列的外交準備。
他的首要目標還是英國。此時英國的查理一世繼位不久,國內的事情尚未理清,需要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這件事上,查理一世正需要得到法國的支持。
腓力三世又耍起了老手段,利用金錢賄賂和秘密資助等方式爭取英國的支持。
英法雙方還締結了《多佛密約》,結盟聯手一起打擊荷蘭。
同樣在英國的勸說下以及法國的重金賄賂下,瑞典也被法國收買了,而奧地利直接宣佈了中立。
此時荷蘭又像西班牙一樣,被法蘭西整成孤家寡人一個了。法國取得這些外交成就後,立刻發動對荷蘭的戰爭。
華夏七十二年三月,法國藉口荷蘭的高額關稅阻礙了法國的出口貿易,對荷蘭宣戰。
戰爭開始後,由於荷蘭被孤立,以及其內部政治派別鬥爭等因素影響,荷蘭很快就失利了,軍隊士氣低落,簡直是不堪一擊。
法國很快佔領了其南方數個省,在這種危機時刻,荷蘭統治者奧蘭治親王親自統帥軍隊與法軍作戰,他號召荷蘭人民拒不投降,英勇抗敵。
由於陸軍實力差距夠大,奧蘭治親王最後兵行險招,直接決堤放水,才阻止了法軍的進攻,保住了首都阿姆斯特丹。
此時荷蘭憑藉海岸火炮,以及其海軍優勢成功阻擊了英法海軍的攻擊,戰爭形勢有所改變。
但奧蘭治親王知道,要想擊退法軍,必須採取結盟策略,否則以荷蘭之力,根本不可能抵抗法蘭西的進攻。
於是他憑藉自己過去的人脈,以及對歐洲國際政治局勢的高超把握,與奧地利、西班牙等國組成海牙反法同盟。
與此同時,英王查理一世剛好解決了國內的問題,再次拋棄了法國,宣佈退出反荷同盟,但是保持中立。
在這種情況下,腓力三世又虧了,戰場不利於法國,於是在英國的調停下,法國與荷蘭、西班牙等分別在七八年和七九年簽訂了條約,統稱爲《奈梅根和約》。
和約規定:法國交還其侵佔的全部荷蘭領土,恢復兩國在戰前的邊界;法國將在華夏六十八年,奪佔的沙勒羅瓦等五處地方交還給西班牙,代之以兼併瓦朗謝訥、康佈雷等七處領土。
西班牙將弗朗斯孔泰割讓給法國。法國放棄根據《威斯特和約》在菲利普斯堡的駐軍權,奧地利則同意法國佔有萊茵河岸邊的佈雷薩克,洛林公國將隆維及南錫割讓給法國。
由此可以看見,腓力三世奪取荷蘭領土,將邊界擴張至萊茵河畔的計劃又落空了。
新和約的簽訂,再一次中斷了腓力三世的“天然疆界”擴張計劃。不過這場戰爭法國也得到了不少好處,奪取了很多地方。
特別是在戰爭結束後不久他還佔領了德意志一些邦國的土地,以及西屬尼德蘭的盧森堡等地。
面對強大的法國和野心勃勃的腓力三世,整個歐洲都在顫慄。尤其是西歐國家們膽戰心驚,希望能和法國停戰。
八十四年荷蘭,西班牙,奧地利等國與法國締結了爲期二十年的《累根斯堡停戰協定》。
該協定暫時終結了法國與上述歐洲國家的戰爭,也宣告了法蘭西的擴張計劃暫時停止了。
但是它同時標誌着腓力三世統治下的法國,達到了這個時期的鼎盛狀態。
腓力三世如果能沉下心來發展國內經濟,法蘭西實際上只要維持這種態勢,就可以在將來獲取更大的戰略機遇。
但是腓力三世太猖狂了,他的野心無法平息,他絕對不會停止擴張,而下一次的擴張徹底失敗了。
也許因爲創建者龔道安曾經是名海軍軍官,骨子裡就有好戰的因子。這個好戰因子也被傳承下來,腓力三世尤其如此。
自法國形成以來,她就一直處於四處奔波戰爭中,經過前兩次的戰爭,法國未能達到目的,但實際上已經佔了不少好處。
此時的法國國力實際上已經受損了,本來應該偃旗息鼓,好好發展一段時間。
但腓力三世突然得知西班牙因爲財政困難,竟然把直布羅陀海峽一角賣給了華夏帝國,這可把他氣壞了。
這還了得!西班牙王國竟然把這麼一頭洪荒巨獸引到了家門口,華夏帝國一旦在這裡立足,這歐洲還有他腓力家族什麼事!
腓力三世頓時就坐不住了,要趁着華夏帝國立足未穩,把他擠出歐洲大陸。深知自己實力不濟,他不敢直接和華夏帝國對抗。
爲了達到目的,腓力三世和他的智囊團絞盡腦汁,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方略。他先是想方設法彌補了和西班牙的關係,唆使卡洛斯三世收回直布羅陀。
在他的花言巧語下,愚蠢的又衝動的卡洛斯三世,竟然相信了他的鬼話,竟然真的出爾反爾,向華夏帝國討要榮耀堡,要撕毀當年的買賣合同。
豈有此理!白紙黑字的合約墨跡未乾,就要出爾反爾,這怎麼可能讓他如願!華夏帝國立刻派出使節,嚴厲駁斥卡洛斯三世的無理要求,決不退讓。
這卡洛斯三世也是個驢脾氣,在腓力三世承諾全力支持他以後,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膽,直接擼起袖子,要武力收回榮耀堡。
由此才引發了這次華夏帝國派出遠征軍遠赴歐洲,與法西聯軍在榮耀堡展開了一場大戰。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華夏軍隊憑藉着超凡的實力,一戰就徹底把兩國聯軍打垮,讓腓力三世和卡洛斯三世眼睛碎了一地,兩個傢伙裝逼裝成了傻逼。
斗轉星移,風雲驟變。這下子兩國被打回了原形,西班牙、法蘭西頓時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尤其是剛剛傳來消息,卡洛斯三世即將王位不保,恐怕會被費爾南多大公取而代之。
無獨有偶,法蘭西原來反對的勢力也蠢蠢欲動,腓力三世同樣也面臨着這樣的威脅,王位岌岌已經可危。
腓力三世自親政以來就爲實現“天然疆界”,而不斷對外發動侵略擴張戰爭。這次一次踢到了鐵板,真正的痛徹心扉。
馬克龍伯爵的分析,讓他悚然大驚,現在腓力三世才意識到,法蘭西已經站到了懸崖邊緣。
如果華夏帝國不依不饒,恐怕自己也會被趕下臺,被華夏帝國扶持的勢力取而代之。
曾幾何時,他春風得意。前面兩次大規模的對外用兵,讓法國的威名和國家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尤其是法國確實獲得了不少土地,那是何等樣的威風!
但是現實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只要有華夏帝國在,腓力三世永遠沒有實現他的夢想可能。
法國的疆界經過三十年的擴張沒有達到目標,如今華夏帝國把手伸到了這裡。從此以後,法國的“天然疆界”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
在馬克龍的眼裡,腓力三世有些膨脹了,有些飄了,這次他先是挑撥西班牙,又介入西班牙和華夏的戰爭。
跳樑小醜,不知天高地厚,真把自己當盤菜了!
其實哪怕沒有華夏帝國參與,法蘭西其實早已經外強內幹。前兩次戰爭,從長期戰略的角度來說,腓力三世虧大了。
且不說法國經歷了歐洲十年戰爭,和歐洲國家打了個遍,內部消耗極大。
更嚴重的是,在這段時間,英國藉助華夏…普斯茅斯總督府的支持,大刀闊斧地進行工業革命,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從此崛起。
這次戰爭之前,法國是歐洲無與倫比的第一大國。
這次戰爭後,恐怕英國至少能與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雖然英國人口不及法國,但獨特的地理位置,讓英格蘭有了先天的優勢。
榮耀堡之戰,雖然和“天然疆界”無關,但是也是腓力三世擴張稱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次他輸的實在是太慘了,英國徹底站在了法國的頭頂上。
當然,在這個時空,此刻任何人都不知道,從榮耀堡之戰開始,法蘭西就開始走下坡路。
往後的日子裡,法英兩國之間的戰爭,成爲了華夏紀元下一個世紀歐洲的主題。
太上皇闞石總給得好:“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戰爭只是一種政策工具,不能不用,但不能包治百病。
要說這腓力三世還真是很聰明的角色。卡洛斯三世的下場,讓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大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華夏帝國,甚至王位都有可能不保。
此刻,腓力三世立刻改弦易張,俯身感謝馬克龍伯爵的諫言,懇請這位老人出任全權代表,前往海峽總督府求和。
尼瑪,什麼都是虛的,先保住王位要緊!
沒有提出任何的先決條件,腓力三世在馬克龍面前痛哭流涕,表示只要保住法蘭西國祚,他一定痛改前非。請老人家一定要幫他。
腓力三世態度一下子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略一思索,馬克龍很快就想明白真正原因。
馬克倫伯爵有些恍然若失,遙想當年的龔道安(腓力一世)是多麼的英雄了得,如今這腓力三世外強中乾,差距何止千里。
黯然神傷,年近八旬的馬克龍伯爵嘆了一口氣,勸道:“陛下,不必憂心。老臣一定竭盡全力,不負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