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隋文脈,根基不穩啊,”
朝會結束之後,楊銘留下十來個大佬,頗爲感嘆道:“重開學堂,有弊端,但只要政策得當,終是要比十幾年前強上一些的。”
楊雄點頭道:“吃一塹長一智嘛,先皇廢除學堂,實是各州郡學堂陽奉陰違,內中烏煙瘴氣,於國舉賢毫無作用,方纔廢止,如果能改善風氣,使學堂清明,是可以試一試的。”
“代價太大了,”楊約皺眉道:“按照殿下的想法,各縣也要開設學堂,那麼這筆錢空前巨大,眼下國庫實難負擔,一座學堂,要劃撥公舍,聘請老師,還有學生的食宿,建康,都要保障,最花錢的,還有書卷,所以並非一開一立之事,如果學堂也建了,卻無實質改善,實爲耗錢之無底洞。”
“你說的對,”楊銘點了點頭:“所以重開學堂一事,要慎重,最好是先在某一地率先試行,觀其後效,再做長遠考慮。”
宇文述認同道:“太子所慮極是,既爲官學,那麼老師自然是要朝廷任命,其學術主張,不能與朝廷背道而馳,那麼在此之前,就需要先培養老師,這也是需要時間的。”
楊銘微笑點頭:“諸公只管各抒己見,辦法是議出來的嘛,學堂乃天下人心所在,不可沒有,也不能空設,如果重開,勢必要較之從前,煥然一新,先行試行,放在山東,你們覺得怎麼樣?”
“不妥,”楊玄感搖了搖頭:“還是關中爲宜,關中乃龍脈所在,國有大策,還是關中更好推行一些。”
衛玄贊同道:“臣也以爲如此。”
崔仲方、盧楚沒有什麼意見,李淵也是默不作聲。
其實在所有人看來,他們還是覺得太子有點異想天開,重開學堂沒有那麼容易的,而他們不過是順着太子的意思,提了一些建議而已,畢竟學堂的存在,肯定是重要的。
因爲自古以來,苟非喪亂之時,尚有學堂,如今天下承平,沒有學堂,等於斷了士子的上升渠道,他們這幫既得利益者,也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
因爲沒有上升渠道的話,天下必亂,誰也不希望活在亂世。
華夏古代最早的教育系統,出在宮廷,由最早期只教育皇家子弟延伸爲官吏子弟亦可,也就是太學了,楊堅就是北周太學出來的。
到了先秦時期,出現了私人傳道授業的局面,也就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諸子聚衆講學。
這一時期,也是中華古代思想和文化最爲輝煌燦爛、羣星閃爍的時代。
但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推行政教合一,也就是所謂的以法爲教,以吏爲師,想要學習知識,只限於秦律所准許的,拜師也只能拜當官的,等於是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到了漢朝,進入太學的鼎盛期,也就是官辦中央大學。
因其獨一無二的特性,所以功臣、外戚、官吏,多遣子弟入學,畢竟這是士大夫階層的一條上升途徑,久而久之,這裡便不再是研究學問的地方,而更多的是政治色彩,朋黨聚集,派系林立。
魏晉開始直到大隋立國,因處亂世,所以太學更是成爲一種粉飾太平的工具,入學者皆爲勳貴,肄業之後還是勳貴,基本形同於走過場,鍍金來了。
楊堅想要改變這種情況,於是在天下開辦官辦學堂,但學堂當中的學生,幾乎全是官吏子弟,他們就是不學,將來也會有好的前景,至於庶人,也就是平民,都進不去學堂。
楊銘要做的,就是怎麼讓庶人進去。
老百姓想要供養一個讀書人出來,幾乎是沒有這個能力的,那麼就得食宿全免,所以楊約的擔憂是最貼合實際的。
沒錢。
談到了中午,楊銘令內侍省準備飯食,然後大家就在大興殿邊吃邊聊。
這些個大佬,在各部門屬於是那種一錘定音的,也就是卷宗交上來,看一遍,批個紅就行了,不算很忙。
所以大家把時間耗在這裡,並不在意。
楊銘看向李淵,笑道:
“陛下有旨意,責問我爲何要給始畢的兒子一個和親公主,我已經回覆了,不過陛下的旨意裡,還有一個內容,事關世民,唐公想聽否?”
其實,楊廣是給兒子寫的信,旨意是門下省送來的,也沒有絲毫責問的口氣,楊銘給老爹和門下省的回覆,自然也都不一樣,畢竟門下省的回覆,是會放在朝堂上去說的,而楊廣的問詢,是父子之間的交流。
怎麼回覆楊廣呢?挑撥東西突厥的關係,安始畢的心,因爲始畢如果覺得大隋對他沒有什麼念頭,就會騰出手對付西突厥,而西突厥想要抵抗始畢,必然得依靠大隋,其實還是長孫晟的那套離強合弱。
但是離強合弱的前提,是你得挑撥他們的關係,如果始畢覺得大隋的威脅最大,他不會選擇打西突厥,而是與其結盟,這不是大隋想要看到的。
至於給門下省的回覆,就是一些空話了,什麼結兩國友好,邊境太平之類的。
李淵一聽到兒子名字,頓時大喜,裝傻道:“臣洗耳恭聽。”
楊銘笑了笑,環顧衆臣,發現他們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不一樣,真正把不爽寫在臉上的,只有楊玄感。
“當下已經是八月,還有半年,世民就成年了,陛下有旨,賜世民成年之後,尚晉陽公主,屆時拜駙馬都尉,世民要出趟遠門了,他得去一趟江都。”
駙馬都尉,本來是一個職位,皇帝出行所乘車輦,爲正車,其餘爲駙車,負責管理這些駙車的就是駙馬都尉。
後來這個位置多冊封給娶了公主的人,也就是專加帝婿,所以簡稱駙馬,而且也不用再管駙車了,成了一個名號。
晉陽公主楊奇,跟着楊廣去江都了,閨女出嫁,父母肯定是要在場的,所以世民尚公主,得去江都尚去。
李淵大喜過望,臉上都笑開了花,直接跳起來,先朝東面跪拜皇恩,然後又跪拜楊銘。
接下來,自然就是接受衆人道賀了。
宇文述舉杯笑道:“叔德得天子眷隆,讓人嫉妒啊,陛下唯晉陽公主尚未將嬪,世民好福氣啊。”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淵已經笑的合不攏嘴了,連連與衆人飲酒,很快就喝高了,被人給擡回了家。
玄感離開的路上,一臉的不爽:“這個阿婆面,身上到底有什麼可取之處?爲何太子如此垂青?”
楊奇下嫁世民,誰都知道是楊銘提出來的,所以玄感纔會這麼說。
楊約在旁笑道:“一個公主而已,瞧瞧你在殿內的模樣?至於如此嗎?”
“親上加親,這下子李淵老小子要得意了,”楊玄感嗤笑道:“於國毫無建樹,只擅逢迎,眼下卻等着八座的位置,實難讓人釋懷。”
楊約提醒道:“你不要跟太子唱反調,太子如此自有其深意,李淵不足信,你我都能看出來,難道太子看不出來嗎?小人得勢只在一時,無需介懷,今晚你備一份厚禮,去一趟李淵那邊,好好的恭賀一番。”
玄感點了點頭:“叔父放心,我會去的。”
李建成最近已經很久都沒有來東宮了,爲什麼呢?因爲人家老婆生了,給生了一個兒子。
李淵等於是喜上加喜,準備了一份大大的謝禮,給袁天綱送去了,甚至邀請對方來唐公府,參加孩子的滿月禮。
這可是長子長孫,名字也和歷史上一樣,李承宗,承繼祖宗家業的意思。
歷史上李世民的兒子裡,只有長子李承幹,用了承字,事實上,李世民早期的兒子裡,應該也都是有承字的,只不過後來殺兄殺侄之後,給改了。
李承乾沒改,是因爲人家是嫡長,要與其他兄弟區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承繼家業,畢竟承字是李淵定的,孫子裡一個承字都沒有,說不過去。
但是這一世,李承幹這個名字,甭想出現,因爲承幹這個名字,來自於太極宮承幹殿,太極宮就是大興宮,而眼下的大興宮裡,可沒有承幹殿,就算有,你也不敢拿宮室名當人名。
其它人肯定得改,因爲建成六個兒子,元吉五個兒子,都被處死了,跟死人一起帶着承字,不合適。
說起來李世民也是真夠狠的,十一個親侄子啊,大的也就六歲,小的一兩歲,全殺光了。
看來人不狠,站不穩,是有道理的。
世民眼下還跟着楊瑞在晉陽樓耍呢,還不知道自己即將成爲駙馬,李建成風風火火的來到晉陽樓,找到弟弟:
“秦王殿下在哪?快帶我去,給你告個假,你要去江都了,陛下賜婚了,準你尚晉陽公主。”
李世民聽到這一消息後,直接愣在當場,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比他更誇張的,是楊瑞。
楊瑞想破腦袋也想不到,世民竟然會娶了他的親姑姑,這什麼輩分啊?
其實輩分一點不亂,世民雖小,但人家跟楊銘這是一輩人,他比楊瑞本來就是高一輩的,真要論親戚關係,楊瑞得管世民叫表叔。
也就是說,楊瑞是世民的表侄,但是這個親戚還是不要認了,畢竟李世民的侄子,下場都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