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

月滿庭院,室內燭影搖紅。

劉壯到室外了幾次,都見莘邇仍與羊髦在對談。

也不知兩人在說些什麼。

他只注意到,莘邇的坐榻離羊髦越來越近,到最後,兩人幾乎已是膝蓋相觸了。

心知莘邇必是在與羊髦商議大事,劉壯沒有打擾他們,每回都僅是遠遠地看上一眼,便悄悄退出院子,吩咐奴僕守好院門,不許人進入,叫膳房把飯菜熱了又熱。

羊髦這回沒有推脫,痛快地接受了莘邇的闢除。

他問道:“不知明公打算舉薦髦兄,出任督府何職?”

“主上遷我武衛將軍,職領宿衛。我欲舉薦卿兄爲督府中、直兵參軍,卿意何如?”

如前文所述,長吏轉遷的時候,重要的屬吏往往跟從。大凡將軍,皆有長史、司馬,武衛將軍亦然。是以,當莘邇得遷任職之後,要麼改任羊馥以它職,要麼就該由羊馥繼續擔任長史。

因了此點,遂有了莘邇最先的那句話,“欲薦卿兄入督府爲吏”,然後纔是“武衛將軍長史之職,卿可願屈受麼?”

換言之,就是說,先給羊馥升官,騰出位置,接着再讓羊髦接任武衛將軍長史的職位,——從普通的將軍長史改任唯一的大督府曹吏,這是再明顯不過的升遷了。

大都督府內的官職,以長史、司馬爲首,次爲諮議參軍,再次則就是具體分辦諸項事務的各曹曹掾。通常來說,總計會有十八個曹,分爲:錄事、功、記室、戶、倉、中兵、直兵、外兵、騎兵、長流、賊、城局、法、田、水、鎧、集、右戶。

此十八曹中,城局曹以上的曹掾官職較高,署正參軍;法曹以下官職較低,署行參軍。

又此十八曹中,名爲十八曹,實際上主事的曹掾只有十七個。

中兵曹管領都城屯軍、直兵曹管領宮城宿衛軍,這兩個曹管的都是王都的兵馬,故而雖爲二曹,署一參軍。令狐奉新任給莘邇的武衛將軍之職主掌宿衛,其軍中的兵卒員額等事,恰歸直兵曹領。是以,爲了能夠更好地行使武衛將軍的職責,莘邇起意舉羊馥出任中直兵參軍。

羊髦搖了搖頭,說道:“明公之意固好,此薦卻未必會能稱心。”

“哦?”

“督府十八曹中,中直兵參軍掌領王都宿衛各營兵額,職關機密,權力尤重。明公既已是初任左長史,而髦兄復又資歷不足,便是明公上書力薦,只恐髦兄亦難得任。”

莘邇說道:“卿所言,正我所慮。卿有何以教我?”

“與其舉薦髦兄任中直兵參軍,何如改薦以長流參軍?”

“長流參軍?”

督府十八曹,唯長流曹的名字有點讓人不看懂。不知何爲“長流”?長流兩字,出自一個傳說,“帝少昊崩,其神降於長流之山,於祀主秋”。長流曹的“長流”二字,即是由此而來。四季之中,秋季肅殺,主刑罰。長流曹,便是督府十八曹中主掌刑罰的一個曹。

莘邇沉吟片刻,撫髭讚道:“士道,卿此議誠然妙也!”

長流曹在十八曹裡排名靠後,似乎不如前邊數曹緊要,但此曹主獄,平時可能用不上,關鍵時刻,好生運用的話,卻是個可以發揮奇制勝之效果的位置。

且也因此曹在十八曹中,地位不及前邊的幾個曹,如果舉薦羊馥出任此曹參軍,遇到的阻力應也就會小上很多,十有八九能夠遂意。

莘邇做出決定,說道:“明日我就上書主上,舉薦卿兄並任長流參軍。”

“並任”云云,說的是按照規制,十八曹的十七個參軍、行參軍,本該各有一個名額,但在實際上是並無限制的,有的曹,參軍多者可達十餘,少的也有一二個。如羊髦所說,莘邇到底是剛被任爲左長史的,就算舉薦私人,也不好把原來的長流參軍給免職,要知,能在督府當個曹掾的,誰還沒個背景了?因是,出於平穩起見,“並任”是最好的選擇與辦法。

說完羊馥的任職問題,羊髦問出了他最關心的東西,說道:“明公,你適才說大王雖然甦醒,近日朝中恐怕仍會有動盪。此話何意?”未等莘邇回答,自己猜測緣故,又說道,“可是大王的傷勢太重,儘管甦醒,但仍不樂觀?”

“此其一也。”

“敢請明公詳示。”

莘邇憂心地說道,“你說的不錯。大王儘管醒了,但據我的觀察,傷勢仍然很重。聆受大王旨意的時候還好,我拜辭出殿時,瞥到大王口、鼻出血。這回墮馬,大王極有可能傷到了肺腑。”

羊髦聞言,神色沉重。

肺腑遭創,藥石難醫。若被莘邇料對,那令狐奉的這回甦醒,沒準兒只是一次迴光返照。

羊髦問道:“其二爲何?”

莘邇把令狐奉的兩道令旨,以及把王國大中正的職務轉授給陳蓀、任命令狐曲接替宋翩出任上軍將軍等事,一一說給羊髦。

羊髦的神色越發沉重。

他喃喃說道:“這幾項人事變動,泰半有關宋家。大王對宋家生疑了麼?”宋家權傾朝野,令狐奉若是對宋家生疑,兩邊動起手來,朝局的確定會出現動盪,而且動盪還會不小。

羊髦尋思稍頃,由此處想到了另一處,眼光明亮地看向莘邇,說道:“明公,朝局或會動盪,這姑且不說,髦細品大王的此數道旨意,明公恐怕將會有禍事臨頭了啊!”

“此話何意?”

“明公得大王升遷,授以重任,看似喜事,而細究之,大王卻分明是在把明公推到火上啊!”

“你是說宋家會把我視爲眼中釘麼?”

莘邇接替了宋方的軍職,這一點,在莘邇的意料中。

“不止宋家!”

“怎麼說?”

“大王擢明公爲武衛將軍、督府左長史,又任陳蓀爲王國大中正。督府長史、王國大中正,自定西建國以來,九成九都是由隴人擔任的,而明公與陳公,俱非隴人。非隴人而據‘隴位’,明公,不但宋家會視明公爲眼中釘,隴地的各大士族也會把明公視爲眼中釘了!”

莘邇默然,稍頃,笑道:“好在尚有陳公與我同在火上。”

“不然。”

“如何不然?”

“明公與陳公不能比。陳公家與大王同鄉,定西立國至今,陳公家歷任朝中高官顯貴,此明公不能與陳公比之一;陳公本人,從不與朝臣過分親近,亦從不與朝中諸公結怨,翩然獨立,此明公不能與陳公比之二。今明公與陳公雖同據‘隴位’,隴士之怨,必首集明公。”

說白了,陳蓀在朝中根基頗深,莘邇根基淺薄。

俗話道:柿子先挑軟的捏。隴地士人的不滿,因此而肯定會首先爆發在莘邇身上。

對這一點,莘邇在接旨的當時,就已經隱約想到了,不過他想的,沒有羊髦說的這麼透徹。

莘邇苦笑心道:“小羊說得甚是。”想起了校事曹的事情,又想道,“現下已是如此,被令狐奉架到了火上,要再加上校事曹,等我當上了這個特務頭子,只怕不止隴士會對我更加厭惡,縱然寓士也會對我敬而遠之了。”琢磨心道,“令狐奉今天給我升官,給我加兵,我最初還覺得這也許會有利於以後,現下來看,非但無利,反是埋雷啊!不行,我得想個辦法應對。”

想來想去,一時無有良策。

他便虛心求教,問羊髦:“事既已如此,卿可有救我出火坑之策?”

“髦有三策。”

莘邇驚喜,心道:“三策之多?”

辦法越多,就說明解決這個難題的把握越大。

他問道:“哪三策?”

“孫衍,寓士之望;唐艾,寓士之秀。方今之計,欲抗隴地閥族,只有引寓士爲援。寓士雖不及閥族在朝中的權勢,然如匯聚,亦不可小覷。”

權力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莘邇身爲寓士,先天的就與隴州本地的閥族對立。

從建康郡府裡頭,先以張道將爲代表,後以麴經、高充等爲代表的土著士人與以黃榮等爲代表的寓士之間的爭鬥,就可以看出,土、寓的矛盾是很難調和的。

莘邇初到建康任太守時,還抱着土、寓兼用,不管土著士人也好,寓士也罷,只要有才能,他就公平公正、“兼收幷蓄”的“幻想”,然而現實教訓了他。

即便他有此公心,奈何屬僚無有此意,強行攏在一起,底下只會勾心鬥角,互相拆臺。

通過自己的親身感觸,他目前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之前的“幼稚”。

土著士人和寓士。

這兩者,他必須從中選擇一方爲主要的依靠,或稱爲“結盟”的力量。

也不是不能選擇土著士人,但如果選擇土著士人的家族,就比如選擇麴家、抑或宋家,還是那句話,憑莘邇的籍貫、身份,只能給他們做“走狗”,成爲依附者。莘邇對此當然不願意。

留下給他的選擇,便只有寓士了。

孫衍是寓士中德望最高的,唐艾是寓士中才能最出衆的其一。

把他兩人團結到身邊,就等同於把大部分的寓士力量團結到了自家的左右。

拿這股力量對抗宋、張、氾等本地閥族,雖然仍不能取得優勢,但至少可以讓宋家等不敢輕舉妄動了。

莘邇對土著士人與寓士的關係,已然有了明悟,對羊髦的這個建議自是立即接納,笑道:“士道,唐司馬確爲寓士之秀,而卿之才,亦不相讓矣。……請問,二策爲何?”

“欲鎮虎豹,刀兵不可無。今亦同理,軍、政缺一不可。

“大都督府諸吏,長史、司馬、諮議參軍、參軍、行參軍等等,各有來頭,或爲諸姓子弟,或以功勳得任;明公雖得大王信用,方今入府,要想顯著威望,理順軍務,短日內不可得焉!

“髦愚見,倘若大王真的傷及肺腑,相比被拘於督府,明公不如以武衛將軍職爲主。大王將鮮卑義從二千餘撥與明公,彼輩雖然胡夷,而因胡夷,明公正好可以推心置腹,深布恩信。”

大都督府的水很深,莘邇這個沒根基的,莫說短期內,便是給他一年半載的時間,他也定難將府內的那些吏員收爲己用。因此,在令狐奉極有可能只是“迴光返照”的情況下,就不能把寶貴而緊張的時間浪費在大都督府裡,而更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本部兵馬的控制上。

莘邇的本部兵馬,而今有三個大的部分組成,一個是令狐奉早前撥給他的騎督嚴襲等部,一個是盧水胡騎,再一個,就是纔得到的鮮卑義從。

嚴襲等部、盧水胡騎,跟從莘邇已近一年,莘邇大筆的錢花下去,日常的關心、經常的撫慰更是司空見慣,基本上已經得到了他們的擁戴。

這部分的部曲不需要太過費心了,而那兩千餘的鮮卑義從才歸屬到他的帳下,則是很需要他抓緊掌控的。

“雖然胡夷,而因胡夷”,羊髦的此話有兩層含義。

第一,唐人的觀念,認爲胡夷狡詐善變,可如果真心相對,也不是不能得其忠誠。第二,與唐人軍官較之,胡人軍官大多與唐人士族沒甚麼聯繫,從這個方面來講,只要恩信到位,實是更容易得其死力。

卻是說了,鮮卑義從兩千餘騎,看起來人數不是很多,就算得到了他們的效忠,能有大用麼?

當然能有大用。

鮮卑義從的兵額儘管不多,可別忘了,這些義從乃是各有部落的,比如那現在義從中擔任軍官的禿髮勃野,不就是禿髮部酋大的兒子麼?兵馬額數雖不多,但若再加上他們身後的部落,這支義從,如能將他們中的軍官盡納爲己用,未來倘使有事,絕對能夠成爲莘邇的一支強助。

莘邇拊掌讚道:“士道,卿真高才!”

羊髦的兩個建議,莘邇不僅都聽明白了,並且從後世讀的書中,找到了與之分別對應的精闢理論。

與寓士結盟。

換後世的理論說,就是先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抓兵權,控制好本部的兵馬。

換後世的理論說,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

羊髦不接受莘邇的闢除則以,一旦接受,因爲他也是寓士,當此朝局變動之際,與莘邇的利益共同,所以,出謀劃策,殫精竭慮,該說的話,全都說的明明白白,沒有半點的遮遮掩掩。

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