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一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

(謝謝好友天涯的月票~~)

楊彥的父親是50年出生,那時剛剛建國,上上下下熱情飛揚,所以取名國慶,也是當時最流行的名字。

而楊彥是2017年出車禍死亡,父親67歲,如今五年過去了,以現代的醫療保健水平,應該還在世,按理說,是不該給活人上諡的,但楊彥的情況很特殊,他與父親處在了兩個世界,互不干擾,在這個世界給父親進諡號,理該不會有什麼詛咒之類的嫌疑。

況且昭爲美諡,將來要入宗廟,受香火供奉,如果冥冥中有靈的話,或許能給另一個世界的老父帶來氣運加成。

“諸公以爲如何?”

楊彥不可能厚着臉皮爲父親領受美諡,向左右問道。

“恰如其份!”

‘楊公當得!“

衆人紛紛點頭,在這種時候,如果有誰跳出來說楊國慶當不得昭字,那就是找事了,是對楊彥人格的污辱,沒有人會這樣做。

不片刻,刁協又問道:”敢問府君祖父尊諱。”

楊彥道:“祖父名楊燁發!”

剎那間,殿內彷彿被人按下了時間中止器,全都石化了!

楊燁發,這他孃的誰起的名字啊,比楊國慶還怪異啊!

楊彥也表示很無奈啊,他的爺爺,就叫楊燁發,雖然很土,但解放前的人,起名很淳樸,發,代表發家,寄託着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同時他也很好奇,他倒要看看這些老傢伙又能把楊燁發編排出什麼花樣來。

楊彥那考究的目光一一掃視着衆人,氣氛有些凝滯,畢竟沒有具體事蹟,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僅憑名字上美諡還是有些難度的。

這考驗的是急智。

突然,孫媚的長兄孫班猛拍了下大腿,便叫道:“好名字,好名字啊,府君,《詩經》有云,燁燁震電,乃火盛,明亮之意,而燁者,火華也,大明屬火,火耀華夏,發則是大發,此乃吉兆啊,寓意將來的大明必一統天下,國泰民安,開創千古未有之盛世!“

楊彥暗道,這樣也行?

緊接着,崔訪便直點頭:“府君父祖之名,皆含深意,可見大明建國,乃天意使然,尤其令祖名諱燁發,照老夫猜測,當是神仙中人。

諡法有云:由義而濟曰景,致志大圖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明照旁周曰景,令祖可諡爲景王,府君以爲如何?”

“此諡大善!”

“甚妙!”

衆人紛紛附和,就連楊彥都疑惑了,按照這些老傢伙的說辭,父祖一名國慶,一名燁發,難道冥冥中真有深意?

隨即楊彥就暗暗搖了搖頭,拱手道:“家祖若是在天有靈,必欣喜之,多謝諸公了。”

“不敢,不敢!”

衆人紛紛謙讓,不片刻,崔訪又道:“如今國之將立,萬民渴盼,府君應早定日期,於南效立壇告祭天帝,並於城內立宗廟、修建王宮。”

楊彥擺擺手道:“宗廟可立,王宮倒不急於一時,郯城近海,不宜爲都,待洛陽營建完畢,將來還是遷都洛陽,本將先湊和過一陣子。

另對於南郊祭壇我提三點要求,首先從簡,祭壇只建一層,圜丘壇外不建屋宇,以臨時性的帷帳作爲更衣、憩息之所,以此昭示簡樸之道,其次祭天地人,三才並列,不祭天帝,第三,祭禮去犧牲血食,以果蔬代替。”

衆人愕然,稱王稱帝哪有不祭天帝?受命於天,才能顯示政權的合法性,況且歷來祭壇分兩層,上層祭天,下層祭五方大帝,只修一層,五方大帝放在哪兒?

郗鑑忍不住道:“天地哺育衆生,昊天上帝爲天之主,豈可不獻祭?而五方大帝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司衆生之禍福,府君隻立一層祭壇,置五方大帝於何處?”

楊彥微微笑道:“郗公問的好,昊天上帝與五方大帝皆爲天神,天神法力無窮,可翻江倒海,毀滅衆生,凡人與之相比,與螻蟻無二,請問郗公,你於路邊見着螻蟻是否會多瞧一眼?又或是關心生死?而螻蟻會否祭祀我等?”

“這……”

郗鑑一時難以作答。

楊彥又道:“人對於螻蟻不屑一顧,神對我等豈非同樣視之?他在天上做他的神仙,咱們在人間過自已的日子,兩不相干,何須祭祀?其實老子說的好,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如芻狗,天地聖人,視萬物平等,不因帝王有所優待,也不因百姓有所輕賤,其中的道理早已闡明。

我不拜神仙,並非不敬天地,天地生養萬物生靈,須祭,同時,我之立國恰合老子的芻狗之道,與仙神無關,乃士民萬衆一心,節節勝利之果,故人與天地並列,亦須祭拜。”

“原來如此!”

刁協苦笑道:“老夫明白了,府君以克取之,並非順代,故非天授,而是自取,但天命亦有變更之時啊!“

楊彥沉聲道:”天命若有,生民何罪?自漢末以來,天下紛亂兩百年,生民遭難受死者何止千萬,若天真有命,爲何視之不見?

我妻慧娘也曾言,世間有四十五仙,加陰長生四十六仙,可江山板蕩,百姓橫死之時,仙人又在何處?故求仙不如求己,此等天命,不庇佑生民,不憐恤百姓,要來何用?

當初大禹治水,不求仙,不拜神,三過家門而不入,歷十載終治得水患,今我楊彥之立國,以民心爲本,不求天命,奉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之道,我輩豈是蓬蒿人,我命由我不由天!“

衆人渾身劇震。

楊彥的言辭,乍一看是離經叛道,但細思之,正如楊彥所說,百姓有何罪,竟平白遭受兩百年之苦,這樣的天命真的有必要祭拜麼?

“哎~~”

崔訪嘆了口氣,神色複雜道:“看來府君是打算徹底摒棄始自於漢代的讖緯之說了,故拜天地人,不拜神仙,以示自強不息之意。“

”正是!“

楊彥點了點頭。

衆人紛紛現出了苦笑,不祭昊天上帝,不拜五方大帝,只祭天地人,這一次的南效祭天倒是開歷史之先河啊。

楊彥又看向郗鑑,問道:“不知郗公可願爲我太常,主持登壇稱王大典?”

郗鑑滿心無奈,雖然他自負才情非止太常,但楊彥就認定他了,始終不給他別的官職,他也清楚,這輩子想走也走不了,拗又拗不過,還能怎麼着?

罷了,罷了,認命罷,太常就太常,可制定國家規章典儀,呵呵,到時若有失禮之處,可別怪老夫犯顏直諫!

“願從府君命!”

郗鑑不情不願的拱了拱手。

楊彥肅容道:“一個月後,行登壇大典!”

……

楊彥將稱王的消息,如爆炸般席捲了青兗徐三州,民衆歡欣鼓舞,賀表如雨,頌辭如雲,就連詳瑞也如一夜間涌了出來,如禾生雙穗,地出甘泉,又如誰誰誰在某地看到了麒麟和鳳凰,甚至有傳言,沂水中有黑龍翻涌。

楊彥對這類消息,一概笑之,他的注意力,放在了郭默和管商身上,這二人得他授命,暫時棄取廣陵,改爲西進,取豫州淮南,恰好趕着他立國稱王這個當口,因此取下淮南的意義無比重大,恰如現代,每如重大節慶之前的獻禮,管商郭默也想順順利利的向楊彥獻禮!

全軍上下士氣高漲,各鄉豪如稍有猶豫立刻剿滅,士卒奮勇作戰,悍不畏死,又趁着內亂合縱聯橫,本來鄉豪因祖約之死羣龍無首,相互之間內鬥的厲害,又趕上這檔子,誰都擔心被清算,結果卡着楊彥稱王之前,譙城開門獻降。

譙城曾爲曹魏五都之一,也是祖氏的權力中心,譙城投降,象徵着祖氏的影響力終於拉下了帷幕,祖氏族人將遷居到濮陽,按佔田制打散宗族授田,同時譙城的投降也代表着豫州大部落入了東海國的掌控當中,幾乎完全佔據了中原大地,華夏民族的核心統治區域。

堪稱建國獻禮。

第六八五章 夢幻泡影第六一四章 漁翁得利第三四一章 抽絲剝繭第五二九章 去留第五七五章 王見王第二三七章 東海水晶礦第七零零章 索要饑民第二二一章 運氣來了擋不住第一九六章 若有所悟第六十一章 如法炮製第三五六章 又來一輛第四六一章 被逼出現第四七四章 魚死網不破第二零三章 弄險之策第四七三章 剎那白首第五八二章 回洛陽第一三六章 舉賢不避親第一三二章 彈簧第三八二章 以守應變第二四五章 劉氏低頭第一六二章 樓船尉第七零三章 逃亡日漸第七十九章 靜待朝會第二四一章 龍骨戰艦第一五五章 沈勁身亡第二十三章 願習騎射第一四一章 天助我也第二一八章 局勢大變第八五一章 陛下請留步第七零八章 仁者無敵第六零四章 打響頭炮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五九七章 諸葛頤回京第七九一章 國野制第四六二章 勸進之功第七九四章 慕容不至第一五六章 不戰自潰第六章 字該給誰第七七七章 慕容對策第四三九章 兵發濮陽第六三九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妃第四六零章 穆陵關第六三零章 退回第二七七章 募兵難第五六二章 發狂第四二八章 月華見地第五三四章 鮑姑教女第二十九章 軾羽而去第三一二章 私奔第四三五章 誤殺祖約第四六六章 放你一馬第七三五章 救人爲先第二九零章 未戰先亡第七十七章 初至蕭氏第五九七章 諸葛頤回京第七四零章 慧眼如炬第六二八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七章 夜投巴豆第一五五章 沈勁身亡第十七章 陸納再來第八一四章 全軍潰敗第六八零章 仍缺糧第八二八章 眼紅的利潤第二二八章 櫻落誰家第四九零章 東鄭化學第七零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零二章 摘桃子的來了第四七七章 登基第一七八章 沈充過境第二五二章 一家三口第四三七章 收編降將第八三五章 南下建康第五八六章 對症下藥第二七七章 募兵難第一一零章 隊列訓練第六一九章 成國朝會第二六八章 齋醮科儀第六五八章 爲國死節第二四七章 何爲仙第二十六章 當街爭吵第四十八章 石瞻之威第六五四章 大加封賞第七五二章 決戰除夕第四七一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九七章 攔河索沉第三八一章 共擊石虎第三二五章 水軍來襲第二十九章 軾羽而去第七零零章 索要饑民第三七六章 徐光獻策第二四八章 不成仙了第五五一章 劉曜氣暈第五二二章 表字之爭第八四零章 譁變第四二六章 兵抵奉高第四零一章 容娥獻策第一四五章 借東風第二五五章 荀華有了第一七四章 南士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