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皇帝議楊彥

“哦?”

司馬紹一聽是虞仡,立時笑道:“阿翁,必是已安置好了裴妃!”

司馬睿則是眼皮一跳,楊彥確實沒猜錯,司馬睿並不歡迎裴妃入京,除了欲與東海王越劃清界限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裴妃因其身份,註定了是個敏感人物,若爲裴妃過繼子嗣,就等於東海王越有後。

而司馬睿的江山來自於東海王越,若是有人打着東海王的名號舉兵,在當今朝庭勢弱,政局不穩的大環境下,尤其顯得危機四伏,因此僑置東海,把裴妃安置於海虞,放在吳人堆裡,慢慢消磨影響力,實是出於司馬睿的意思,只是他怕被人說閒話,不方便下敕,故授意刁協以尚書檯的名義下達命令。

‘也罷,朕着地方官員多加看護便是!‘

司馬睿暗暗嘆了口氣,便道:“宣!”

”諾!“

宦人退出,不片刻,虞仡與傅純雙雙進殿,施禮:”臣虞仡,臣傅純,參見陛下,太子殿下!“

”虞卿傅卿平身,賜坐!“

司馬睿伸手一擺,有宦人在下首搭上几案,二人稱謝落坐,司馬睿又問道:”裴妃可滿意?“

”這……“

虞仡現出了氣憤之色。

司馬紹問道:“怎麼?可是裴妃生怨?”

虞仡咬咬牙道:“陛下,太子殿下,王妃何止有怨,而是抗命不遵,她身邊有一庶人楊彥之,受其幸佞,代王妃直指東海國仍在,尚書檯僑置東海爲亂命,故不從,並請詔於廣陵爲東海王越招魂,建衣冠冢,立廟祭祀,還威脅陛下,若是不準,便奉裴妃還郯城,自此不踏入江南半步,看陛下的臉面往哪兒擱!”

所謂好壞一張嘴,虞仡的奏報,與楊彥的原意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一聽到楊彥之這個三個字,刁協頓時恨不打一處來,近來京中隱有傳言,說他無容人之量,因楊彥之不從徵辟,被逼離京遠避,偏偏他還沒法辯白,於是大怒道:“又是此子,臣請陛下發宿衛,將楊彥之捉回建康,斬首示衆!”

司馬睿的臉面也隱現不快,畢竟這話誰聽了都來火啊,更別提話還不是裴妃說的,而是一名小小庶人代她說。

“且慢!”

荀崧卻是攔住,向上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臣對此事略有了解,與虞侍郎所奏稍有出入,小女全程在場,已將經過詳細寫明,請陛下與太子殿下過目。”

說完,就從袖子裡取出書信奉上。

荀崧昨天收到荀虎帶回的書信,越看越是陣陣後怕。

楊彥曾救過他一命,但是與這次相比,荀崧纔是真感激!

如果荀灌戰死,可說死得其所,可是一旦被石瞻掠走,被迫嫁與石虎,甚至與石虎爲妾,那就不僅僅是失去愛女,傷心欲絕的問題,而是整個荀氏的家聲都被連累,他也將無顏臉居朝爲官。

這並不是說荀崧薄情寡義,而是對時人來說,家族榮譽大於個人生死,楊彥大破石瞻,力挽敗局,形同於挽救了荀氏的聲望,因此一聽刁協要公報私仇,荀崧當即把信拿出來,爲楊彥正名。

司馬紹也現出了沉吟之色,轉頭道:“阿翁,兒曾聽說過楊彥之此人,雖爲寒素之身,卻精於曲樂,自創《臨江仙》與《虞美人》,曲調優美,意境悠遠,品之脣齒含香,於建康廣爲傳唱,文君尤對虞美人讚不絕口,此人又於鹽市街頭開講三國演義,盛時達數千人駐足聆聽。”

司馬睿向左右打了個眼色。

一名宦人從荀崧手裡接過書信,鋪於案前,司馬睿不動聲色的看着,漸漸地,內心暗驚,以三百騎大破石虎一千中軍禁衛,要不是荀灌寫的明明白白,條理清晰,怎麼着他都不敢相信。

但縱是如此,字裡行間也隱隱透出過程之兇險,只要稍有行差踏錯,便是全軍盡墨的結果。

再往後看,是裴妃之事,雖然荀灌所述與虞仡口說內容差不多,卻是南轅北轍,楊彥指斥尚書檯下的是亂命,不無維護他名聲之意,而從虞仡嘴裡說出,就是直接落他的臉了。

在荀灌與虞仡之間,司馬睿傾向於荀灌,畢竟荀崧的操守值得肯定,有父如此,其女當不會差,而士人是個什麼玩意兒,司馬睿自然是清楚的。

最後一段是楊彥對東海王越的評價,這倒是讓司馬睿頗爲動容,又暗暗冷笑。

在楊彥的評價中,東海王越失國的罪魁禍首是山簡、苟晞和王衍,尤其王衍,是琅琊王氏的前族長!

‘雖有強辭奪理之嫌,卻也貼合實際,倒是個趣兒,竟敢字字勸朕莫忘了根本,不知茂弘(王導表字)閱之當作何感想?’

司馬睿看畢,意味深長的瞥了眼虞仡,便着宦人奉給司馬紹看。

虞仡立時低下了頭,不敢多說,畢竟司馬睿再不堪,也是皇帝,一舉一動自具天子氣象,不過他偷偷看向荀崧的目光中,現出了一絲陰冷。

司馬紹沒有老父那麼深的城府,看着看着,就拍案問道:“既有如此人物,臺省爲何不徵?莫非尚書令仍執着於門戶之見?”

這話就有些責怪的意思了,實際上,無論哪朝哪代的皇帝都傾向於任用寒門,與士人相比,寒門跟腳淺,只能依靠皇權,易於駕馭,要說天下間誰最沒有門戶之見,顯然是皇帝啊。

只是寒門粗鄙,非是治國良才,因此自漢末門閥勢大以來,皇帝不得不託政於門閥,可這並非皇帝心中所願,如今見到楊彥這樣的文武全才,當真是見獵心喜。

刁協又怒又冤,一張老臉難看之極,拱手道:“回陛下,太子殿下,臣曾徵召楊彥之爲記室掾,此人不從,後臣不顧顏臉,當面徵召,亦被拒絕。

故臣以爲,楊彥之雖是有才,卻桀驁難馴,今又藐視臺省,應押解回京論罪!“

荀崧是清楚情況的,連忙道:”楊彥之志不在案櫝,故不受元亮之徵,非是桀驁難馴,至於裴妃之事,臣以爲,東海國乃惠帝實封,不徵詢裴妃意冒然僑置,實是不妥,楊彥之只是代裴妃發聲,縱然言語有過,卻不應以言入罪。

相反,小女今趟能奉裴妃順利迴歸,全賴楊彥之出謀出力,斬獲敵首近九百,朝庭應給予封賞纔是正理!“

封國實封與食邑封國是不一樣的,食邑封國僅有收稅權,沒有軍政權,屬官由少府派駐,而實封封國就如西漢時的王國,由國君獨掌,可自置牙署羣僚,在東海王已隕,且無後的情況下,明媒正娶的東海王妃在理論上具有對王國的一切權力,除非皇帝下詔罷黜,可是罷黜裴妃哪有那麼容易?

這也是楊彥把心思用到裴妃身上的關鍵原因,如果是食邑王國,那他再巴結裴妃都沒用,裴妃相對於他,便是呂不韋的奇貨。

”哼!“

虞仡冷哼一聲:”往郯城接回王妃,雖淮北不大安寧,卻哪來敵襲,仡料那淮北流民帥絕無膽敢於襲擊王妃!“

司馬睿父子俱是現出了古怪之色。

司馬紹向左右道:“把荀氏女郎書信示以諸公!”

“諾!”

宦人施禮,小心翼翼的取了書信,首先呈放於刁協案前,刁協看的面色陰晴不定,然後傳給卞壺,卞壺是有名的忠臣,本身沒什麼門戶之見,不時點點頭,之後,又是傅純和虞仡。

對荀灌的書信,基本上沒人持異議,因爲書信是荀崧拿出的,質疑荀灌的書信,就是質疑荀崧,連皇帝都不會這麼做。

不過虞仡又哼一聲:“若說被淮北流民帥襲擊,尚有一兩分可信,但石虎怎麼敢遣人輕入郯城附近?況且石虎又怎知荀家女郎往郯城迎回裴妃?該不是殺良冒功罷?”

第一四九章 徐龕來襲第六三五章 涼州決議第七一九章 不詳之物第七五五章 兵臨壺關第六三四章 石勒應對第五三二章 登壇建國第七八九章 異想天開第四三零章 兩面作戰第七六九章 殺入宮城第六五九章 關中韋氏第一四八章 不以察察爲明第一九零章 以雪自喻第六二五章 陣前倒弋第六七八章 糧食到第五八七章 司馬紹過江第九十八章 不惜血本第六一二章 潛伏夷陵第八四六章 蓋棺定論第三六六章 形勢逆轉第七五三章 全軍覆沒第二二四章 沈充垮了第四九一章 廣撒網第八四三章 猶豫難決第三九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八八章 營伎第三二五章 水軍來襲第三九六章 殺出血路第六七八章 糧食到第四七一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七八章 忠孝不兩全第五六三章 劉曜遺澤第一八七章 結盟第二五九章 紅顏知己第六二六章 李雄敗逃第四四三章 大潰敗第七二三章 豬油灌虎第七零五章 進退兩難第四七五章 乞活投降第四七五章 乞活投降第七零六章 來了又走第七零一章 劉曜放人第四二二章 倭人反水第六八五章 夢幻泡影第三四四章 堅壁清野第一六零章 狠心拒絕第二三六章 任讓之計第六十三章 楊郎油第五五四章 一視同仁第五五九章 高歌猛進第五八五章 活到老,幹到老第五零一章 連夜求救第七一八章 三省吾身第八二五章 石頭換石頭第三二六章 兌船第四章 再逢葛氏第五二零章 沈充之死第四二九章 決戰在即第六一五章 錢鳳歸降第四二零章 一觸即潰第十七章 陸納再來第八四二章 晉軍來攻第三三六章 伊人來投第五一一章 大戰山越第一八一章 中了埋伏第三四五章 文工營第一九七章 山後包抄第四六七章 王敦上岸第四七四章 魚死網不破第六九零章 否極泰來第七零四章 風雨驟停第六三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九八章 歸期已至第八三七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三三零章 徐龕投降第四十三章 石虎心動第九十五章 鮑靚閉關第四五七章 爲荀灌提親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妃第六一三章 鷸蚌相爭第八十七章 蔡豹死罪第四一三章 巧娘歸來第三八四章 孤注一擲第五四二章 短兵交接第六零四章 打響頭炮第五零一章 連夜求救第六零七章 樓船沉沒第四七一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七一八章 三省吾身第五九四章 夜宿何處第四二五章 淮北形勢第六六八章 戰後總結第六六一章 殺胚入關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第六零二章 決戰姑孰第十六章 拒爲門客第二十九章 軾羽而去第四一六章 去往百濟第八一八章 楊彥插手第五四四章 宛城不開門第七四三章 三公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