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高野五十六得到了很多評價。
比如“海軍賭徒”,“偷襲專家”,“失敗的冒險家”等等。可是不管哪種評價,都只肯定了高野在戰役規劃與指揮,以及戰略冒險方面的才能,而全盤否定了高野的戰略目光,以及戰術指揮能力。
這些評價既有正確的一面,也有錯誤的一面。
比如,高野通過偷襲北洋艦隊引發戰爭,被很多人認爲是不顧日本綜合國力,盲目挑戰大明帝國的極端行爲,最終的結局不會有第二種情況出現。只是在最初的時候,高野也反對與大明帝國開戰,認爲日本不是大明帝國的對手。只是到後來,在日本國內(特別是軍隊內部)的開戰呼聲日益高漲,且日本與大明帝國難以避免戰爭的情況之下,高野才以聯合艦隊司令官的身份擔負起了責任,成爲了偷襲北洋艦隊的總策劃者。
從某種層面上講,高野只是實施者,而不是規劃者。
本海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承擔起他的工作,指揮聯合艦隊打贏“對馬海戰”。從這個角度講,高野作爲非正義戰爭的具體實施者,必然遭到歷史的譴責與審判。
另外,關於高野是不是戰術指揮官的問題,更不應該成爲爭議的焦點。
雖然作爲聯合艦隊司令官,高野只負責戰役層面上的規劃工作。戰術細節地規劃與實施由他手下的參謀軍官以及各艦隊司令官完成,但是在成爲聯合艦隊司令官之前,高野參加了上次世界大戰的“與論島海戰”與“爪哇海戰”,並且在戰鬥中負傷。丟掉了兩根手指頭。後擔任海軍學院教官,日本駐大明帝國大使館武官,參加過《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談判工作,回國後擔任多艘戰艦地艦長。
這些經歷,不但讓高野成爲了日本海軍中少有的幾個對大明帝國的真實國力有清楚認識的將領。而且還使高野成爲了一個“實用主義者”。====
當初,高野甚至反對建造“大和”級戰列艦。
其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超過了日本地國家承受能力,大而無當。
毫無疑問,這些都足以證明高野有着極爲清楚的戰術觀,而且也在實戰指揮中展現過他的戰術指揮才能。
與以往一樣,接到命令之前,高野就讓參謀軍官制訂相關的作戰計劃。
艦隊出發之後,高野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最終確定主要任務爲擊敗敵人的主力戰鬥羣,並且採用突襲戰術。
按照這一戰術思想。聯合艦隊的參謀軍官對作戰計劃進行了修訂。
當時,聯合艦隊正是從李玉民認爲最不可能的蘇里高海峽-保和海這條航線殺過來的。由此可見。李玉民在判斷敵人的行動方面出現了多大地失誤。
這也證明了祖壽清的判斷非常準確。
如果當時李玉民將艦隊埋伏在蘇里高海峽,遭到偷襲地就不會是帝國海軍的主力戰鬥羣,而是日本聯合艦隊!
南下的途中。高野除了密切留意海軍部發來地消息,也參與了作戰計劃的制訂工作。
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獲勝的唯一辦法就是偷襲。
如同兩個多月前在對馬海峽偷襲北洋艦隊一樣,用突然襲擊打垮敵人的鬥志,然後用近距離戰鬥擊敗敵人。這樣一來,日本艦隊的十四英寸火炮足以摧毀敵人裝甲厚實的戰列艦(“大東海戰”之後,很多日本海軍軍官都認爲十四英寸艦炮對付不了大明帝國的戰列艦),另外日本聯合艦隊的優勢力量,即驅逐艦的魚雷攻擊也能對敵艦隊構成致命威脅。
問題是。要想達成突襲地效果。難度非常大。
兩個月前,日本聯合艦隊是以有心打無備。才能一舉擊沉北洋艦隊地三艘主力艦,並且擊潰整支北洋艦隊。
現在,帝國主力戰鬥羣明顯是早就有所準備,不會輕易“上當”。
伏擊的機會不是沒有,只是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先敵發現,二是搶佔有利位置。
顯然,不可能將伏擊時間選擇在白天。
當時,高野面臨着一個用技術手段無法解決地問題,即日本聯合艦隊沒有雷達,而帝國主力戰鬥羣有雷達。
“大東海戰”已經證明了雷達的重要作用,而且主力戰鬥羣不會像當時的北洋艦隊一樣,關掉雷達。即便考慮到雷達的持續無故障工作時間,主力戰鬥羣會關閉部分戰艦上的雷達,可是有情報證明,大明帝國海軍幾乎所有巡洋艦以上的戰艦都配備了雷達。到時候,只要有幾艘戰艦上的雷達還在工作,聯合艦隊就不可能在不暴露自身行蹤的情況下靠近主力戰鬥羣,更不可能發動突然襲擊。
怎麼辦?
此時,一名參謀軍官提出了一個極爲大膽的想法。即利用島嶼或者海岸線的掩護逼近主力戰鬥羣。
這名參謀就是學電子出身的,對雷達有一定的瞭解。
高野也一直很重視雷達的作用,甚至在擔任軍校教官的時候,就提出日本應該重點發展電子技術,優先爲海軍開發雷達。奈何國力有限,直到戰爭爆發,日本的海軍也沒有獲得具有實戰價值的雷達。
聯合艦隊通過巴蘭西海峽的時候,也就在十九日的夜間,高野敲定了最終的作戰方案。
近藤信竹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率先脫離編隊,高速前進,從薩蘭加尼羣島與棉蘭老島之間地海峽突入達沃灣。前往炮擊登陸場,以及支援登陸作戰的敵巡洋艦編隊。
高野親率聯合艦隊本部與高須四郎中將的第一艦隊緊隨其後,仍然從該水道前往達沃灣,只是到達時間比第二艦隊晚大概五個小時。
高橋伊望中將的第三艦隊與井上成美中將地第四艦隊則在薩蘭加尼灣(薩蘭加尼羣島西北。棉蘭老島南部的海灣)以南轉向,前往巴盧特島與薩蘭加尼島之間的海域待命。
細萱戌子郎中將的第五艦隊負責殿後。
從這一系列的部署上足以看出高野地冒險精神,也能夠清楚的看到,高野不但會冒險,敢於冒險。而且戰術策劃相當細密,且每一步行動都留有後招,絕不會將自己帶入死路,更不會輕易將側翼暴露在敵人的面前。
要知道,當時高野並不知道李玉民的主力戰鬥羣在哪裡活動!
近藤信竹的第二艦隊明顯是高野撒出去的誘餌,其任務就是逼迫隱蔽起來的主力戰鬥羣現身。
同時,這也是一個極爲強大的“誘餌”。
第二艦隊編有第4、5、7、戰隊,總共有十四艘配備了八英寸主炮的重巡洋艦(當時日本海軍總共就只有十八艘重巡洋艦,另外四艘在第一艦隊的第6戰隊),另外還有第2、4水雷戰隊。編有兩艘輕巡洋艦與三十二艘驅逐艦(實際只來了二十四艘)。
別說留在達沃灣地巡洋艦編隊,就算是主力戰鬥羣被第二艦隊咬上一口。也會掉一塊肉!
按照高野的判斷,只要敵人地主力戰鬥羣沒有留在達沃灣,近藤信竹就能以“秋風掃落葉”的速度轟掉登陸場。打垮巡洋艦編隊。
此時,將有兩種可能。
一是主力戰鬥羣留在達沃灣。到時候近藤信竹將用水雷戰隊發動攻擊,爭取重創對方几艘主力艦,爲即將到達的聯合艦隊本部與第一艦隊創造制勝地機會。當然,就算近藤信竹爲“大日本帝國”玉碎了,而且沒有取得戰果,也能拖住敵人的主力戰鬥羣,爲聯合艦隊本部與第一艦隊到達爭取到時間。
相對來說,五個小時並不算漫長。
二是敵人的主力戰鬥羣沒有在達沃灣。而是在達沃灣外面待命。按照高野的分析。只要近藤信竹這條“狼”殺進達沃灣,不管主力戰鬥羣在哪。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殺回去。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時間差。
如果主力戰鬥羣距離達沃灣不到一百海里,就將趕在聯合艦隊到達之前進入達沃灣,從而被堵死在達沃灣裡面。如果超過了一百海里,高野留在後面的第六艦隊將被提前發現,從而避免被敵人打個措手不及。另外,留在側翼的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也可以隨時投入戰鬥,爲聯合艦隊本部與第一艦隊調整編隊爭取到時間。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近藤信竹能夠提前發現敵人的主力戰鬥羣。
這一系列地戰術規劃,足以證明高野地戰術修養,也足以證明高野絕不僅僅只是個“冒險家”,或者僅僅是個“賭徒”。
問題是,很多實力與技術上的缺陷是個人能力無法完全彌補地。
也許,高野唯一沒有考慮到的,也是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就是,聯合艦隊在到達薩蘭加尼島北面海域的時候,就發現了正在北上的主力戰鬥羣。
也就是說,此時主力戰鬥羣還在聯合艦隊的南面!
正是如此,薩蘭加尼羣島干擾了主力戰鬥羣各艘戰艦上的雷達,反而是有着“夜貓子”之稱的日本艦隊瞭望員首先發現了南面暴露在月光下的那些戰列艦!
如同其一貫的果斷與堅決一樣,高野毫不猶豫的下達了戰鬥命令。
實際上,偷襲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至少沒有全部達到。因爲當時聯合艦隊與第一艦隊也沒有做好所有戰鬥準備,所以雙方打的仍然是一場遭遇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