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漸行漸遠

【事實上,明初時的朱元璋顯然還處於一個皇帝的新手期。

畢竟老朱一個破碗打天下,說家學淺薄都屬於擡舉,無論是早年的遊歷還是後來投了郭子興之後的上位,老朱的蛻變過程都是相當清楚的。

而在當皇帝上也是一樣,總需要一個上手熟悉的過程,而一廂情願希望老兄弟們幫助他打造家天下,顯然就屬於交的學費之一。

事實上在洪武三年分大鍋飯之前,老朱就曾於洪武二年放話要將來遷都回老家,不僅親自跑了一趟給選址定名中都,還大動干戈的遷江南、山西遷有錢人來此填充城池帶動發展。

把京師定在老家,然後給一幫子老家的兄弟世世榮寵,再加上兒子們爲藩王永鎮四方,這就是老朱最初所設想的治理天下的架構。

因此你說老朱知不知道淮西和浙東之爭?他多半是知道的。

至於在意不在意呢?who care?淮西黨那可都是我布衣兄弟啊,你浙東算哪路皮皮蝦?

但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便是當上皇帝了也一樣。

洪武八年時,朱元璋親自選定的中都基本完工,將都城從應天府遷到老家濠州這件事也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爲此老朱二月份時跑了過去視察工程進度並且還興致勃勃的寫了一篇《中都告祭天地祝文》,在其中正式定下來了將老家更名爲鳳陽。

但很快,朱元璋視察完了之後四月返應天府,卻又下詔稱遷都之事勞民傷財,鳳陽作中都之事就此作罷,啪啪打了自己的臉。

實際上勞民傷財當然只是藉口,因爲鳳陽新城都已經建設了五年之久,你現在說不遷就不遷了,那之前的五年勞作以及已經被畫大餅遷過來的富戶要怎麼辦?你老朱給解釋一下啥叫勞民傷財?

而且四月下詔之後不久,朱元璋在同年九月就開始在應天府大興土木建設新皇宮,顯然又忘了此前勞民傷財的說法。

關於廢遷都之事,《明史》當中的說法是老朱巡鳳陽時,李善長奏稟發現工匠用厭鎮法,朱元璋誅殺了涉事工匠之後,遷都之事便不了了之,這也即洪武八年的鎮物案。

單這個說法能站住腳嗎?或許可以,但還不夠。

畢竟朱元璋在史冊中確實表現過迷信的行爲不假,但本質上也不能忽視他也是個極其務實的政治家,單單因爲迷信就放棄五年的投入多少有點荒唐。

但如果將視線的從洪武八年這個時間點前後張望,倒是能梳理出來一個基本的時間軸:

二年,修鳳陽欲遷都;三年,分封布衣兄弟贈鐵券免死;

四年,勳貴之首左丞相李善長病退;五年,設鐵榜勒令勳貴不法;

從這條線是能清晰的看出來,因爲勳貴們的驕橫行事,朱元璋與開國勳貴漸行漸遠。

而與此同時,有人退就有人進,另外一條線在齊頭並進,這條線的主角便是胡案的當事人——胡惟庸。】

聽到提到自己,李善長卻並沒有多少開心的感覺。

一方面是因爲這些事算是他所歷的舊事,認真算來也不過就十年時間,他記得還很清楚,並不需要一個隔了幾百年的後輩幫他回憶。

另一方面,作爲洪武三年時所受封的功臣裡唯三的文臣,更是被陛下親口贊比蕭何,他李善長的腦袋自然是相當好用。

從後輩這個言語敘述的風向來看,李善長隱隱約約嗅到了一股危機的感覺。

胡惟庸案他也清楚,那藍多半就是藍玉,再結合後世所說的真真正正的滅殘元之功,以及再考慮到鐵榜這件事,似乎隱隱約約約能推測出來一二。

但兩案就算加起來也就罷了,無非不過七八勳貴十幾舊臣,但聽着後輩這語氣,李善長卻隱隱感覺背部都有些發毛了。

怎麼感覺好似淮西勳貴皆不得存似的?

當這個念頭從心底浮起的時候,李善長難免心肝兒顫了一下,但隨即便自嘲多半不可能。

即便是淮西部分勳貴與陛下所願相悖,但也確實如後輩所說,如今京師處浙東,他們淮西黨終歸還是陛下根基之所在,作懲戒也就罷了,哪有人會自絕根基的?

不過如今秉着小心行事的原則,李善長還是起身告罪:

“臣擢其爲太常少卿,由而開禍之始,羞慚矣。”

對此朱元璋擺擺手示意李善長坐回去:

www ★ттκan ★CΟ

“此事非汝所能想,亦非所能知也,若因此罪之,咱豈不是該先陳罪於天下?”

話裡意思也很明白,胡惟庸固然是靠着你李善長的舉薦進入中樞的,但最終同意舉薦的又是誰?

再說的再說,胡惟庸只要有心,作爲淮西人而且是至正十五年就投奔過來的舊人,在“城中高髻半淮人”的京師找個門路,也並非什麼難事。

因此明天子此刻也沒有半點追責的意思,只是看着後世所推測的那與他開明之時所想幾不差的想法,最終也是喟然嘆道:

“果真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世世享貴永守大明,這已是他能對故舊所開出來的最大誠意,但顯然故舊也並不滿足這份最大誠意,自頒鐵券之初就在一步步試探底線。

開明之前,淮西故舊在朱元璋眼中,或許勇武或不屈,或捨生忘死或忠肝義膽,但冠上公侯之名後,他卻第一次發現淮西故舊身上的貪婪之色竟如此刺眼。

對於夫君這略顯失意的嘆息,馬皇后略有一些關心則亂,她握緊了朱元璋的手道:

“即便不能爲中都,但終歸是重八鄉土,何不效標兒置學士輔理,使得空閒回鳳陽看看?”

明天子沉吟了一下後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地有南北,民無兩心,居大寶自該一視同仁,天下乃天子之鄉土,豈有別乎?”

這本該是不知多少年後他駁斥南北之論的話,但用在此處他倒是覺得也挺合適。

雖然人生尚且還有二十年,但朱元璋已隱隱有感覺,洪武八年時回鳳陽的那一次恐怕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歸鄉了。

不過一念至此反倒是振奮不少:

“便讓咱看看,後世如何評去歲之事!”

第765章 欺君之罪第496章 吃飯自由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470章 北狩第13章 後輩會飛了?!第41章 江東舊夢136.第136章 斷頭將軍第706章 難熬時光第522章 義務教育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193.第193章 科舉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615章 君不見霍驃騎第509章 版本迭代第421章 退而結網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551章 中興諸將第496章 吃飯自由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第593章 貢獻罄竹難書237.第237章 北伐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266.第266章 以死正軍紀第643章 理學興衰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267.第267章 閻行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807章 名臣作傳第56章 三國混學第42章 殺人誅心第79章 武侯祠309.第309章 伯約獨秀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635章 百里油菜花第95章 伐吳?伐魏?第419章 升級咯第503章 千燈作天河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第491章 近代曙光306.第306章 說好兩槍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第66章 兼職武聖第50章 水師與推演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593章 貢獻罄竹難書第715章 洪武欠佳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185.第185章 九品中正第480章 小年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第588章 屏風說書337.第337章 奔赴求戰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413章 橫江起濤波第585章 舊都洛陽第606章 驚起西窗眠不得第542章 燕人歸金250.第250章 打不過猴子第40章 荊襄隱事請一天病假118.第118章 圓車船211.第211章 各方安排第53章 100010000巨賈糜子仲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658章 投龍玉璧第678章 亂臣賊子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第463章 身在曹營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第793章 萬世法391.第390章 殊途同歸343.第343章 戰利品就要舉起來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298.第298章 薛仁貴進京175.第175章 徵人與火鍋第634章 唯死戰第5章 孫權曹豹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759章 創作動力第711章 國祚第二第37章 聲名絕代無第433章 改換門庭 依法治唐125.第125章 天水麒麟兒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