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劉銘傳

探馬將吳長慶和劉銘傳阻截陳玉成的消息傳來過來之後,李續宜和李明峰都楞在了原地。

“李老弟,該怎麼評價你這兩個屬下呢?是勇猛還是愚蠢?”李續宜哭笑不得的說到。

李明峰也尷尬的說到:“我也沒想到這兩個小子竟然這麼大膽子,長毛主力北上他們竟敢阻攔。哎!現在戰況如何?”李明峰最後一句問話,是對來報信的士兵說的。

“兩日前,陳玉成抵達壽春附近,準備渡淮河北上。鎮守壽春的劉銘傳大人得知之後,率三千兵馬,前往阻擊。長毛沒有防備,吃了個大虧,剛剛收集到的一百多艘小舟被劉大人一把火給燒了!吳長慶大人接到消息,也自廬州北上增援,昨天已經抵達壽春附近。”報信的士兵說到。

李續宜面露驚訝的說到:“哎呀!老弟,你收編的這兩員大將真是寶啊!攻廬州的時候,我就看出來,這兩人不是一般的將才,萬沒想到就憑他倆那幾千團練士兵竟然能在陳玉成手中討得便宜!”

李明峰大笑了兩聲,得意的說到:“哈哈!那是!那劉銘傳可是註定要名留青史的,豈是一般人物?”

李續宜聽了這話,不禁一怔,心想,這牛也吹的太大了吧?有幾人敢說名留青史?小勝兩場罷了,這李明峰真拿他倆當一代名將了?

李明峰也不清楚李續宜在想什麼,大笑之後,催促到:“咱們趕緊走吧,他倆好不容易將長毛攔截住,咱們要珍惜這個機會。要是讓長毛渡了淮河,與捻子會合,那事情就難辦了!”

李續宜點頭答應,軍隊在桐城略一休整,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湘軍與常勝軍就再度出發。這次的目標就是壽春城!

李續宜和李明峰率軍日夜兼程的趕路,等到第三天抵達壽春之時,卻發覺城內並無守軍。此時探子回報,劉銘傳與吳長慶正率軍在淮河岸邊與長毛大戰。

李明峰和李續宜聽了這個消息,差點沒暈了過去,這二位也太得寸進尺了,竟然還敢出城追擊。此時也不得軍隊疲憊不堪了,兩人又督率大軍趕去援救。

淮河南岸,陳玉成正親自督率兩萬大軍猛攻只有五六千人的常勝軍‘慶’字營和‘銘’字營,其餘的長毛正在抓緊渡江。

陳玉成早就得到了湘軍與常勝軍三四萬人馬快速北上的消息,所以他纔派一部分兵力圍困劉銘傳,主力則抓緊渡江。否則要按往常,劉銘傳與吳長慶如此冒險行事,早就被陳玉成一口吃掉了。

但是,即使是長毛主力在陸續渡江,這僅剩的兩萬長毛也夠吳長慶和劉銘傳受的。經過一天的廝殺,兩營死傷慘重,被緊緊的包圍住了。

陳玉成騎着戰馬,立於江邊,看着被兩萬大軍圍困的岌岌可危的常勝軍,不但沒有絲毫喜色,反倒是滿面憂慮。

“萬沒料到,地方團練竟然如此勇猛,難道真的是滿清氣數未盡?”陳玉成皺着眉頭想到,近些日子一連串的失敗已經讓這位太平軍第一善戰的將領開始懷疑,天國是否真的一定能夠取勝。

吳長慶與劉銘傳記恨陳玉成屠殺潁州城的劣行,所以此戰分外賣命。‘銘’‘慶’兩營的士兵都是皖中子弟,憎恨長毛入骨,也都是不要命的與敵人拼殺。

外圍的長毛則是被一連串的失敗打的毫無士氣,如今見到這些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的幾千人馬尚能有如此戰力,衆長毛又生出了畏懼之心。

陳玉成見到如此局面,心中一顫,自責到:就連本王自己都懷疑天國的事業能否成功,那又怎麼能督率衆軍獲勝呢?

陳玉成當下又堅定了信心,拔出銀槍,振臂吼到:“殺!殺!殺!”吼完,陳玉成就一馬當先,衝入圍中,親自殺敵。

這陳玉成十五歲就跟隨洪秀全起兵,當時還是童子軍,後來身經百戰,屢立戰功,逐步成爲了太平軍的主要將領。三河鎮一戰,更是讓陳玉成名聲鵲起,成爲太平軍第一大將。

陳玉成當年曾任‘殿右三十檢點’,加之一杆銀槍號稱天下第一,在太平軍中素有‘三十檢點回馬槍’之稱。

自從陳玉成當上了前軍主將,因爲地位尊崇,所以不能輕易動手。但是,這次,陳玉成爲了振奮士氣,終於親自上陣。

就看這陳玉成一杆銀槍使得如蛟龍入海一般,出神入化,單槍匹馬所到之處,擋者披靡。一盞茶的功夫,陳玉成硬是戳死十數名清兵。

衆小長毛見到此情,軍心大振,殺氣復起,常勝軍兩營士兵壓力立增。

劉銘傳也是自幼練武的,當年劫富濟貧,仗義殺人,被官府通緝,他一人獨佔數十捕快衙役也能取勝。現在,他見到此情此景,哪能服氣,當下,提起長刀,直奔陳玉成殺去。

陳玉成一瞧來了一員戰將,也不在意,順手就是一槍,準備戳死。

但這劉銘傳豈是易與的?陳玉成一槍扎來,劉銘傳大刀竟然也不格擋,直接順勢劈下。這一下可驚壞了陳玉成,他這一槍即使扎中了劉銘傳,自己肯定也要被一刀劈死。他身爲太平天國的英王,哪能和一個無名之輩玩以命換命的把戲?

見到劉銘傳拼命,陳玉成連忙撤槍回檔。只聽一聲金鐵互擊之響,陳玉成就感覺雙臂被震的隱隱發麻,此刻,他也知道遇見了罕見的敵手了。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兩人就這一個回合,都曉得對面的那位定是平生罕見的大敵。當下,兩人都提起十二分精神,鬥了起來。你一槍挑起,我一刀劈下,來來往往鬥了四五十合,也不分勝負。

這二人是兩軍主將,要是戰死一個,局面就要有大變化,所以此戰極爲重要,不少士卒都停下手來,不再廝殺,單單的看他二人搏鬥。

按理說,陳玉成本領要高出劉銘傳一線,但是奈何劉銘傳是個不要命的主,招招拼命,陳玉成有許多絕招都使不出來,過了五十回合,陳玉成反被殺的手忙腳亂,倒有失敗之虞。

陳玉成不拼命,並非怕死,而是英王爺此時覺得與劉銘傳同歸於盡也太不值了。如果對面是曾國藩、胡林翼之流,陳玉成也會和他來個共赴黃泉,玉石俱焚。但是劉銘傳僅僅是個常勝軍的小統領罷了,哪配讓陳玉成與他一起赴死?

陳玉成越打越鬱悶,心道,明明是本王本領高強,卻讓你這廝給弄的狼狽不堪,今日非要叫你們全軍覆沒在此!

正當陳玉成心中惱恨之時,就聽數聲炮響遠遠傳來。陳玉成心中一震,知道清妖主力來了!

陳玉成不敢戀戰,虛晃一槍,回馬就走。劉銘傳哪裡肯放過他,連忙催馬追上,一邊追還一邊喊:“四眼狗,哪裡跑!吃你劉爺爺一刀!”

陳玉成聽了這話,差點沒氣吐血。但是他爲一軍之主帥,如今大敵來襲,哪能與人私鬥?陳玉成全做聽不到劉銘傳的叫罵,繼續縱馬回奔。

陳玉成麾下幾員將領,看出王爺的意思,連忙上前接住劉銘傳,與其廝殺在了一起。

劉銘傳看到陳玉成逐漸跑遠,不禁高聲叫罵:“四眼狗,你個膽小鬼,還當長毛的王爺,我看你連給我當個親兵都不配!”

陳玉成此刻就當聽不見劉銘傳的叫罵了,直接返回本陣,問到:“情況如何?”

一人回到:“清妖起碼三四萬人,正快速趕來,現在距離此處不足二十里!”

陳玉成又調頭看了旁邊的將領一眼,那人甚是機靈,連忙說到:“大批船隻都被清妖燒了,現在運送速度很慢,估計起碼要三個時辰纔可以將全軍運送過河!”

陳玉成皺着眉頭想了半響,最後說到:“選出三千人馬,由本王帶着去攔截清妖!爾等速速渡河!”

三千人馬阻截三萬人馬,這擺明了是準備拼着全軍覆沒也要攔住清兵了。旁邊的太平軍將領哪能同意主帥去送死?

“王爺,末將去吧!”當即,數員戰將就跪在了陳玉成的腳下。

陳玉成嘆了一口氣,說到:“此爲必死之戰,衆將都跟隨本王已久,本王哪裡捨得衆位去送死?”說完,陳玉成雙目之中淚光隱現。

其實,陳玉成說要親自去阻截清妖,完全是客氣話。倒不是他貪生怕死,而是因爲他身爲一軍主帥,如果遇難,那這六萬太平軍就會羣龍無首,局面將會更加困頓。爲了天國大業,陳玉成也知道,他不能死!

這面太平軍諸將還在爭執不休,那邊清兵卻越來越近了。李明峰和李續宜生怕劉銘傳和吳長慶被人家一口吃掉,所以一直是急行軍。

剛纔在二十里外,李明峰就下令開炮,一是爲了振奮‘慶’‘銘’兩營的士氣,二是爲了震懾長毛。

果然,聽到遠處炮響,正在苦戰的常勝軍士兵本來有些沮喪的心情,又振作了起來。長毛的陣腳也逐漸亂了,陳玉成也已經打消了吃掉劉銘傳和吳長慶的念頭了。

這時,陳玉成已經安排完畢,他的堂弟陳玉功率三千人馬阻截清妖主力。麾下大將藍成春帶一萬人馬繼續圍剿江邊的吳長慶和劉銘傳,陳玉成則親帥大軍渡河。

陳玉功今年二十二歲,也是一員勇將,當此危局,他主動請纓就是替陳玉成收攏軍心。這次擺明了是去送死,如果陳玉成派別人去,難免有些傷了軍心。陳玉功是陳玉成的弟弟,他去送死,則堵上了小人之嘴,也讓太平軍將士明白,英王爺並不徇私!

陳玉成見到堂弟請戰,也明白他的意思,點了點頭,表示撫慰——

天當正午,清軍探馬來報,說有數千長毛奮勇殺來。此時,湘軍與常勝軍都疲憊不堪,李續宜和李明峰對這幾千長毛也不敢大意,連忙下令列陣待敵。

這邊陣勢剛剛擺好,那邊陳玉功就率領三千死士殺來。看到敵人數量,李明峰心中不禁一輕。常勝軍就適合這種作戰方式,只要敵人數量不夠多,火槍火炮就完全能夠在敵人衝上來之前將敵人全數消滅。

敵人如此之少,李明峰索性連火炮都停止使用,當敵人靠近到兩百米的時候,他才下令使用火槍進行射擊。

四千名使用火槍的常勝軍士兵對上三千手執冷兵器的長毛,這根本就是毫無懸念的。雖然經過多次廝殺,這些長毛對火槍已經有所瞭解,他們採用了匍匐前進,執盾前進等多種衝鋒方式,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被單方面屠戮。

長毛的任務不是進攻而是阻截,所以見到形勢不妙,陳玉功就下令停止進攻,就近找掩體躲避,準備等湘軍過來再行近身攻擊。

雖然太平軍從進入火槍射程,到陳玉功下令士兵躲避僅僅過了三四分鐘,但是就這幾分鐘之內,太平軍就被擊斃上千人。

李續宜站在後面督戰,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感嘆到:“西洋武器果然犀利,常勝軍真是名副其實。”

經過多次和常勝軍配合,李續宜得出一個結論——在兵力相等或者佔優的情況下,列陣完畢的常勝軍根本就是一支無敵之師。李續宜已經打定主意,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將手中的部隊也武裝上洋槍洋炮!

“剩下區區一兩千小長毛罷了,不足爲患,衝!”李明峰見到長毛如此不堪一擊,直接就下令衝鋒,準備以泰山壓頂之勢解決這些礙眼的傢伙。

在李明峰的命令下,四千常勝軍持槍前進,李續宜怕出意外,也下令五千湘軍配合進攻。

看到清妖靠近,陳玉功從一個土坑中站了起來,拔出佩刀,喊道:“報效天國,在此一役!殺!殺!殺!”

躲避在土坑中、大樹後的殘餘太平軍死士,得到命令,立刻衝了出來,與湘軍、常勝軍進行肉搏。

此時的清兵,疲憊不堪,手足乏力,近身戰又無法發揮出火槍的優勢。而太平軍則是抱定了必死之心,發揮出了比往常要強大數倍的戰鬥力。此消彼長,太平軍瞬間就將局勢改變了。

當然,所謂的改變,也僅僅是從單方面屠殺變成了雙發互有傷亡。

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17章 黴運連連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29章 授權談判第48章 赴死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70章 改組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161章 弗蘭克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188章 投誠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31章 全才第29章 授權談判第76章 密談第242章 奪門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284章 戰鬥第35章 初臨滬上第43章 交易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98章 暫居林家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161章 弗蘭克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19章 家法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31章 謀劃第69章 新形勢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95章 婚慶第70章 改組第188章 投誠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54章 夜談(下)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96章 挑撥第44章 請纓第234章 朝陽門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242章 奪門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97章 麻煩第12章 大成國第189章 誅殺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182章 初戰(中)第346章 歇多萬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92章 埃米爾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75章 英國首相第162章 後膛槍第218章 廬州城下第162章 後膛槍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5章 兵進廣州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54章 夜談(下)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261章 太師府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251章 女營第323章 勸降第123章 落難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155章 保定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06章 內宅第26章 議和大臣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40章 請罪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