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

劉表同意了蒯越的計策,黃祖乘夜率軍從襄陽水門而出。孫堅沒有水軍,也沒想到襄陽城中的士兵敢出城。

等孫堅察覺的時候,黃祖已經將士兵埋伏在峴山,並帶着另外的士兵來進攻孫堅了。

原本樊城那裡黃祖人多,孫堅也能擊敗黃祖,現在孫堅看黃祖人那麼少,就更不怕黃祖了。

孫堅一馬當先向黃祖進攻,黃祖還想演個戲詐敗,沒想到孫堅進攻太犀利了,詐敗變成了真敗。爲了保命,黃祖也不管其他了,向着峴山就跑。

也因爲黃祖是真敗,讓孫堅沒想到黃祖會有埋伏,緊咬着黃祖不放。

孫堅一進入埋伏圈,黃祖的士兵突然殺出,四面都有箭矢射向孫堅軍。

前半生幸運滿值的孫堅來到了他還的時候,一向身先士卒的他,受到了黃祖士兵更多的照顧,身中數箭。孫堅的將士護送他回軍,可還沒到大營,孫堅便死了。

孫堅的部卒在孫賁的帶領下,護送孫堅靈柩返回老家安葬。

孫堅軍的離開讓南陽空虛了,劉表沒有遲疑,出兵北上奪取了南陽。至此,荊州全部受劉表一派掌控。 WWW◆ ttКan◆ C○

袁術收到孫堅死訊沒多久,又收到了南陽陷落的消息。遠在陳留的袁術已經沒辦法了,而且袁術掌握的豫州和南陽等地東西跨度太大。思慮再三,既然南陽被劉表佔領,索性放棄南陽。

袁術讓部下快馬加鞭,把留存在魯陽的糧草全部運往豫州,雖然後續糧草斷絕,但只要攻下兗州,形勢還會變好的。

同時袁術也沒有放過孫堅的孤兒寡婦,袁術早就知道孫堅從雒陽找到了傳國玉璽,孫堅活着的時候不好動手,現在孫堅死了,袁術馬上讓部下抓住了孫堅的妻兒。

爲了家人安全,孫堅的妻子只能將傳國玉璽送給袁術。袁術得到想要的東西,果然放過了這些孤兒寡婦。

已經十七歲的孫策帶着家人,開始在江都爲孫堅守孝。

袁術來到兗州,駐紮在開封縣北面,陳留縣西面的封丘。又讓部下劉詳屯兵封丘北面的匡亭,成犄角之勢,同時防備曹操回軍。

袁術欺陳留守軍兵少,想乘曹操還沒有回軍的空檔攻下陳留。可是聚集在袁術身邊的黑山軍不肯出力,袁術自己的士兵也是剛剛招募沒多久,加上曹仁和曹洪防守嚴密,袁術沒有討到任何便宜。

袁術召集幕僚商議,楊弘說道:“前番劉和至我軍中,言陛下密詔之事。今番劉和在青州,可使人於兗州散播謠言,言劉備欲使假途滅虢之計奪兗州。曹操與劉備必相疑,則兗州自亂,我軍再奪之,不難。”

“妙計,速差人前往。”

可令袁術沒想到的是,剛派出密探沒多久,劉詳就向他求援了。

千里奔襲夏侯淵到了。

夏侯淵的士兵雖然勞累,但曹操連戰連勝,士兵的士氣高昂。袁術對手下不是很信任,劉詳的士兵全是袁術帳中的二流士兵,訓練少,沒上過戰場。

夏侯淵的到來雖然被劉詳的斥候探得,但劉詳的士兵還是有些混亂。夏侯淵抓住了這個機會,沒讓部下休息,直接向劉詳發起了進攻。

劉詳很快便被夏侯淵打敗,好在夏侯淵知道自身是強弩之末了,沒有追擊。劉詳雖然兵敗,但損失不是太大,只是士氣受損厲害,只能向袁術求援。

袁術沒想到劉詳這麼沒用,沒辦法只能率軍向北而去。袁術見到劉詳,狠狠的責罵了一番。袁術讓將士休整,準備明日向夏侯淵進攻。

夏侯淵那邊曹操也已經率大軍到了,曹操一到地方,沒有大張旗鼓,而是讓士兵馬上休息。

到了三更,曹操叫醒了士兵。曹操問夏侯淵:“袁術軍中斥候是否已清除?”

“接主公令,早已將袁軍斥候掃空。”

“好!即刻造飯,四更出兵,人銜枚,馬裹蹄,不可爲袁術察覺,乘夜偷襲袁軍。”

自以爲曹軍長途跋涉,己方以逸待勞,幻想着明日勝利的袁軍,沒有在意北面斥候的損失。

深夜抱着傳國玉璽入睡,做着皇帝美夢的袁術,被大營中的喊殺聲驚醒。

“何故慌亂?”

紀靈牽着袁術的馬,來到袁術營帳前,說道:“主公,曹軍襲營,軍士大亂,事不可爲,當急速離去。”

袁術的士兵怎麼可能不亂,本來他們都是南陽出身,南陽現在都被劉表佔領了,要不是袁術軍法嚴厲,也沒機會,否則袁術的士兵早就逃亡了。

面對曹操的偷襲,這些南陽士兵沒有一點抵抗的想法,他們一心只想着回到故鄉。偷襲開始沒多久,袁術的士兵就潰散了,袁術只能在紀靈等人的護送下,向東南方逃跑。

袁術跑到一半就被陳留的曹仁和曹洪截住了去路,還是紀靈死戰,擋住了兩人,給袁術逃命爭取了時間。

這下袁術身邊就只剩下數十騎親衛,數萬大軍消散。袁術逃到襄邑縣,想借城固守一段時間,順道收攏敗軍。

可曹操沒有給袁術機會,曹操俘虜了一些南陽士兵,從他們口中得知南陽被劉表襲取的消息。曹操知道袁術現在已經是一隻喪家之犬,不辭勞苦,直率大軍追殺袁術。

袁術在襄邑縣幾天確實收攏了幾千敗兵,他以爲曹操疲軍不會遠征,準備在襄邑縣等待劉備和曹操的事情發酵,再轉攻兗州。

袁術逃到豫州,預想的四方接待沒有發生,所有人都對他冷眼相看。袁術沒有辦法只能一路逃回老家汝南,可汝南的情形同樣不樂觀。

汝南雖有袁氏常年經營,可汝南是漢朝又一個大郡,黃巾亂賊也很多。沒了士兵的袁術在汝南站不住腳,只能一路退到揚州九江郡壽春,纔在當地士人的支持下站住了腳。

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七十章 昌豨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七章 初戰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八章 求援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一章 高唐令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