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

麴義和公孫瓚大戰的時候,袁術的大軍也開撥了。

誓師大會完結,袁術看着人多勢衆的大軍,豪情萬丈。

“我軍兵強馬壯,劉備織蓆販履小兒,徐州必爲將軍所有。”楊弘說道。

袁術聽着楊弘的恭維哈哈大笑,一旁的閻象卻很擔憂,只是今天是出師之日,說不祥之言不太好。當然閻象不是沒有勸過,只是袁術不聽。

徐州郯城外軍營

“徐將軍,何不向主公請令。袁術進攻徐州,何必讓青州之人抵擋,我輩皆有勇力,定能保境安民。”

“四靶倒三靶者,何以言勇?”徐盛氣不打一處來,“若非汝等平日不勤勉,我等何須在此坐看他人保我徐州。還不速速退下!”

徐盛,字文向,琅琊國人。已經三十多歲的徐盛,原因爲曹操屠徐州的事,準備帶着家人避難到青州。還沒有成行,就在老家莒縣看到了劉備的大軍。

莒縣地處琅琊國北面,臨近青州,青州的許多惠民政策和劉備仁義名聲,徐盛都有所耳聞,他想要舉家遷到青州也是這個原因。

劉備援助徐州,徐盛決定等一段時間,這一等就等到了劉備入主徐州,徐州開始和青州接軌。見青州的傳言不是假的,老家的鄉親確實得到劉備許多仁政,徐盛決定參加劉備新組建的徐州軍。

徐盛在老家也是有勇名的,他自己也很有自信,得知劉備軍中有挑戰的方法,也動起了心思。

劉備剛聽聞徐盛名字的時候,還以爲是同名同姓,畢竟劉備只知道徐盛是江東的虎將。當徐盛自報家門,說字文向的時候,劉備明白這個徐盛就是他想的那個徐盛。

劉備正準備拜徐盛爲中郎將,徐盛卻提出要挑戰關羽或張飛。當時張飛在青州整軍,準備救援劉協,關羽自然接下了這一戰。

徐盛覺得自己三十多歲正值黃金年齡,即便不勝關羽,也能和關羽戰平。可惜徐盛在黃金年齡,關羽同樣也是三十多歲巔峰期。

想要和關羽這樣的絕世勇將比鬥,要麼有張飛這樣的神力,要麼有趙雲這樣的神速,或者像呂布一樣,力量、速度全面佔優,那纔有可能打贏或打平關羽。

很可惜,徐盛無論力量還是速度都差關羽不只一籌,被關羽五回合內挑開了馬槊擊敗。這裡面有硬實力的原因,也有不習慣馬槊的原因(徐盛和其他武將一樣,每日練習的也是馬矛)。

這也是沒有辦法,你要拿着3米多的馬矛,想和關羽手中5米多的馬槊拼,那徐盛連一回合都撐不下來。

被關羽輕鬆擊敗,徐盛有些自慚形穢。正準備離開,從小兵做起,劉備拉住了他,說道:“文向慢行,我觀文向不熟馬槊故而如此,本有勇力。文向之名,備早知之,正遇遣人往琅琊拜文向爲中郎將。今幸得文向至此,可受此職。”

“敗軍之將,何敢言勇?願入玄德公帳下爲一小卒。”

關羽聽徐盛說要去做小兵,點了點頭說道:“文向確有勇力,依軍中之令,可授偏將軍之職。”

“不知文向可願任偏將軍一職?”

“謝主公,盛願效犬馬之勞。”

徐盛打斷了回想,又開始策馬訓練起來。他早就能確保四個靶子不倒了,但他還是每日訓練不停。徐盛相信,只要勤加訓練,總有一天能趕上關羽的。

自從劉備在高唐組建騎兵,已經有8年。在一系列的作戰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問題,訓練方法也經過多次改良。最終,在劉、關、張、趙(還在的時候)等人的通力研究下,發展出了一套最適合正騎和重騎的訓練方法。

這訓練法便是——在士兵的對面豎四個人偶,要求騎士在衝擊的過程中,連續刺中4個不同位置的人偶頭上3寸見方的靶子,而且不能擊倒人偶。

剛組建的徐州軍,能做到這個指標的都是鳳毛菱角,所以劉備不會讓這些士兵上戰場,而且也不需要。

青州軍這些年也陸續有士兵到達年齡,劉備讓這些士兵退伍,準備教導新兵。這些老兵不但有軍事技能,也有着經年累月的文事學習。

有了這些老兵,劉備軍中就不愁教官不夠了,青州、徐州新參軍的人也能更快的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

下邳城

臧霸向關羽問道:“關將軍,我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鎧甲器械精銳;彼軍不過是剛放下農具的農夫,缺練少鎧。何故便要放棄南方數縣?”

不久前,牽招帶着十二軍(四萬八千人)來到下邳支援關羽。本來劉備是想太史慈和牽招一起領軍的,可太史慈老母又病重了,太史慈回家伺候老母去了。

關羽和臧霸在彭城本身有八軍(三萬二千人)人馬,有了牽招支援,臧霸自然想要迎敵。

臧霸這夥人在彭城一段時間後,感受到劉備萬事以民爲本的仁政,出身普通中產農民之家的臧霸認可了劉備,在劉備去青州之前向劉備效忠了。

臧霸剛效忠,自然對立功很心切,正巧袁術大軍五十萬殺奔徐州。臧霸覺得這是大展身手的時刻,卻被關羽告知,要堅壁清野,放棄南面的夏丘、僮、取慮三縣。

袁術讓紀靈出兵的路線,是從揚州壽春直插下邳,再攻郯城,把劉備的軍隊堵回青州,再慢慢收拾徐州。而這樣出兵,也是糧道最短的路線,且一路一馬平川,糧草運輸消耗最少。

紀靈頭腦還是清醒的,沒有袁術那麼自大,劉備的名頭,青州軍的名聲,不是傳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紀靈自付是比不過孫堅的,孫堅進攻董卓都是有勝有敗,而劉備當年是一路碾壓進的雒陽。這麼一比較,紀靈更加不敢狂妄。紀靈率軍過了淮水,進入徐州境內便一直小心謹慎。

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五十章 劉表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