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

江西有兩條潦河,發源九嶺山脈,一條在南流經奉新縣,稱南潦河,一條在北流經相鄰的靖安縣,稱北潦河。奉新地域自狹長,南潦河貫穿了大部分鄉。

會埠鄉就被南潦河橫穿而過,之所以得名會埠,是因爲解放前交通不便,運輸的主要方式是漕運,潦河是沿途漕運的唯一河道,逆流而上,一路建有不少碼頭,這些碼頭就叫埠。

會埠原本就是這樣的一個重要碼頭,老家宋埠的名稱也是這樣得來的,也有一些碼頭沒有以埠爲名,比如羅坊、上富、甘坊等,但是仍有舊碼頭遺蹟,以前都非常繁盛。

最早的會埠公社建在會埠,後來遷到了對岸不遠的宋家塅,被當地人稱爲新會埠,原會埠則被稱爲了老會埠。

會埠中學建在老會埠後面的一座山坡上,南面臨潦河,約有四五百米,北面背靠越山,距離山腳的外婆家香爐山,大約三四里路程。

1985年我考上初中,就來到這裡就讀。會埠中學離家很遠,至少有二三十里路,來回不便,需要在這裡寄宿。外婆家卻很近,可以走讀,我非常想住宿外婆家,但是父母卻未允許。

九月初,到學校報到的時間到了,我騎着父母則給我買的嶄新的二八式“飛鴿”牌自行車,跟着父親出發,沿門前馬路一路向會埠中學前進。

二八式自行車是載重型的,還有一種輕便型的叫二六式,起初不明白什麼意思,後來知道是以自行車的車**小區分的,輪子二十八英寸的叫二八式,二十六英寸的叫二六式。

這個時候,自行車已經開始普及,作爲當時普通家庭唯一的交通工具,哪裡都能見人們騎自行車的身影,乃至那個年代,中國還有另一個稱呼,叫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普及率之高,前所未有,城市是這樣,農村也是這樣。

剛買的自行車,各種構件有塑料泡沫包裹,農村人不會撕掉,用膠布纏緊,以便更好的保護,不至於油漆脫落而鏽蝕,有些人家還會用破布纏起來,增加了舒適感,也強化了保護作用。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能騎行,童年最先學會自行車,也是一種驕傲,常常見五六歲的小孩,身高不夠,坐不到坐墊上,就半蹲着側身踩踏,不能踩圓,就踩半圈。

農村絕大部分是二八式,也有二六式,但是很少,通常給婦女和小孩騎行。因此農村人對這兩種自行車,還有另一種叫法,一個稱作男式自行車,一個稱作女式自行車。

兩種自行車後面都有個支架,既能坐人也能載物,前面的橫槓既能坐人也能掛物,幼兒乘坐不便,因此有一種藤條做成的特製坐椅,正好可以安放橫槓上,用來乘坐幼兒。

相比之下,二八式載重能力更強,根據需要改裝得也多,我認爲二八式的生產,正是考慮到了生產勞動的需要,特別是在農村,功能發揮到了極致,不但是正常代步的交通工具,更多的時候,當作了載人載物的運輸工具。

二八式改造最多的是後面支架,有的會加木板,有的會焊上鐵柵欄。用途廣泛,哪裡都能見二八自行車滿負荷騎行,用來載人,前面橫槓擠幾個,後面支架上擠幾個,手裡再抱幾個,一輛自行車能載一家老小。

用來載物,就更多了,特製了貨架,什麼都能裝。農村常見的大板車,兩個扶手用繩子固定在後面支架上,也能拉着貨物飛快騎行。

如此載重,最容易損壞,常見的故障一般是輪胎漏氣和爆胎,或者鏈條脫落,有時載物太重,甚至會將輪子的鋼圈壓變形。五伯父發家致富,最初靠的就是修理自行車。

損壞率太高,又離不開它,印象中農家幾乎都配備了補胎工具,一把刷子,用鐵皮鑽出密密麻麻的細孔,固定在木棒上製成,刷掉橡膠輪胎上的老皮,然後是一瓶膠水,用來粘牢橡膠,補住漏氣的小孔或者破洞,然後照樣可以騎行。

從初中開始,我就開始了和脫鏈條、漏氣的長期較量,常常因此滿手油污。也沒少扛自行車,斷鏈條、爆胎是較量不了的,非要扛到有候車的地方更換才能解決。

年紀太小,個子太矮,踮着腳尖奮力踩踏,緊趕慢趕,總算跟上了父親。一路經過石巷、青樹、建新農場,到達老會埠,過橋是去鄉政府,折轉向越山方向,就是會埠中學。

老會埠前面臨河,後面有一片農田,折轉之後馬路穿過農田,開始出現陡坡,陡坡底下,向右有叉道,也是陡坡,不足百米,通往會埠中學。

馬路繼續延伸,約百米後又有叉路,沿着叉路二三裡之後就是外婆家的香爐山。而順着原來的馬路一直走,前面是西莊村,我讀高中的時候,小舅從車坪的供銷社轉到了西莊的供銷社。

這條馬路的盡頭,變成一條小路,不能通車,但是可以行走,大部分的地方還能以自行車騎行。這條小路是會埠到羅市的捷徑,到冶城讀高中,大多數時候走的是這條捷徑。

會埠中學準確的講,是建在了一個小山的山頂上,開闢出了一塊平地,綠樹掩映,高大蒼翠,學校的樓宇,依稀從婆娑搖晃的樹影中露出來。

剛進校園的情景現在還依稀記得,操場不知道比小學大多少,綠樹成陰,花壇、樹牆分佈其中,一排排宿舍、教室整整齊齊,到處是學生,喧鬧無比。

全新的環境使我眼花繚亂,立刻被未知的好奇吸引。一羣學生之中,有許多楓壠小學時的熟悉面孔,知道父親來了之後,紛紛圍攏過來。

村支書的大女兒就在其中,已經讀初三,相當開朗,再不見小學時的拘謹,也沒有了對父親的懼怕,熱情的指引我和父親到教學樓報到。

第一次走出小山村,離開父母的懷抱,並沒有絲毫恐懼憂傷,少年懵懂,被新鮮與好奇吸引,在無知無畏中,開啓了獨立生活的學習生涯。

新的學校新的環境,沒有了父親的庇護,失去了小學時的特殊禮遇,在這裡與其它學生一樣普通,而且來自偏遠山村,就更加普通,加上瘦小體弱,再不敢肆意張揚。

好在大病之後受過些挫折,受過些打擊,有過失落經歷,有了些心理承受能力,倒也能適應。

如果沒有那場大病,我一定生長髮育得比他人快,一定比同年夥伴高大強壯,一定不會有孩子王地位遭受挑戰,一定不會有丟掉頭銜的打擊,一定不會有情緒低落,一定不會有暗自傷心,一定不會有一蹶不振。

也許仍然會大膽無畏爭強好勝,也許仍然會像當孩子王那樣,小夥伴們都要聽我指揮,哪怕別人撿到東西也要交給我。在各種思潮雲涌氾濫的年代,也許也會成爲一個混混。

時間不可能倒流,歷史不可能重演,命運不可改變,剛進入中學的我,站得始終是排尾,坐得始終是前排,面對比我強壯的同學沒有準備,面對艱苦的學習生活,同樣沒有一點思想準備。

瘦弱帶來些自卑還有膽小,不太敢與後排高大的同學玩,選擇的玩伴,都是前排的幾個像我一樣的矮個子。

玩心卻並沒有減多少,父母給予的期盼不高,壓力不大,對學習並不太重視,更不主動,吃點課堂聽課消化老本,其餘時間都用在瞭如何快樂如何玩耍。

姐姐也在這所中學讀書,比我先到一年,讀得是初二,她對學習是不是這樣,就不知道了,也沒有心思知道,更不會主動打聽,她住女宿舍,我住男宿舍,平時難見一面,玩心中甚至忘記了她的存在。

姐姐幹活利索勤快,卻少有話語,她就讀初中一年,從來沒跟我講過學校之事。可能不是她不講,而是不願跟我講,因爲那些年正是我們姐弟倆爭鬥最激烈的幾年。

身體確實虛弱,記得有一次晚飯之後,與一位同時考入的小學同學在操場玩耍,不知什麼原因,他用力拉了一下我的手臂,竟然被拉得眼冒金星,當場昏倒在地,嚇得這個同學不輕,好在不久之後,又自己清醒過來。

同桌的同學姓佘,來自建新農場,不在農場總部,而是距離總部較遠的一個小隊,與我一樣,家裡也是務農,家庭條件一般,學習非常自覺刻苦,成績非常優秀。

從家裡來學校,要經過他家門口,每次回家都結伴而行,我們兩個關係最親密,會埠中學曾經的同學,現在一個也難想起,甚至名字都記不起來,只有他的名字和樣貌一直忘不了。

玩心太重,必受懲罰。一次晚自習後回宿舍休息,躺在牀上仍和室友大聲喧譁,被查夜的老師逮個正着,觸犯了學校管理制度,被抓到老師的辦公室罰站。

辦公室燈光明亮,晚自習剛結束,敬業的老師們還在批改作業,或者準備第二天的教案,我們幾個僅穿着褲衩,光背靠牆站立,感到無法羞愧,無地自容。

屋漏偏遇連夜雨,其中一個女老師來自我家後面的楓壠村,曾經是父親的學生,嫁到了會埠,在中學任代課老師。

她一眼就認出了我,卻沒有過來關心問候,離開了楓壠小學,缺少了父親的庇護,原來自己在別人眼中,並不受待見,甚至於無視。

印象中她只是輕描淡寫的看了我一眼,然後對其他老師說,這個是小學校長的兒子,父親是大學生,兒子卻不長進,聽得老師們一陣感嘆,在我耳邊不啻晴天霹靂。

我暗自咬牙切齒,心裡咒罵她有眼無珠,看不出來我以後會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至於爲什麼有這種想法,卻不知道,也許是從小養成的一種優勢感作怪吧,因爲直到現在,我也就做過任何大事。

這樣的敘述,並沒有換來老師的同情,並沒有受到任何不同待遇,與其他幾個犯錯學生一樣,在罰了一會兒站,帶着訓誡教育一番後,我們繼續回到了寢室,再不敢出聲,安靜睡覺。

此事過後,我對這位女老師充滿反感。但也只能是反感,那時候的初中,大部分依然是代課老師,不但缺少教學經驗,還缺少做思想引導的育人經驗。

學校雖然設有思想品德課,但多是依書本照念照劃,偶有犯錯,輕微點的多是訓斥罰站,嚴重些的多是通知家長,要家長嚴管,再不行就作開除處理。

開除要學校研究決定,有些班主任因此常勒令學生回家,不得進教室上課,個別情況下出現打罵,也不少見。

整個初中都是這樣度過,懵懂無知的年紀,眼界未開,社會未識,思想得不到引導,常起伏不定,劇烈搖擺,有些影響到學習成績,有些甚至加入社會上的混混之中。

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九十三章 靜在山頭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後記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五章 青年塘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九十章 新兵連連長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三十二章 田間勞作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三章 山路彎彎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九十三章 靜在山頭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七十四章 軍校學員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後記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五章 青年塘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六十三章 駐訓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夢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