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軍騎兵的作戰規模,再次刷新了此前的記錄。
這次攻打卓索圖盟,第一營五個團兩萬五千餘人,第三營第五師超過兩萬,加敖漢、柰曼二部的騎兵,接近六萬騎兵參戰。
李自成的一萬親兵,做爲預備役,做些戰略輔助工作,隨時可能參戰。
第一營沿着錫伯河南下,直撲南面的喀喇沁右旗,第一師西出邊牆,從營州出發,沿着邊牆西進,而敖漢、柰曼二部的聯軍,在努魯爾虎山北麓匯合,然後直取卓索圖盟的會盟地——卓索圖。
李自成也沒閒着,他率領親兵,沿着錫伯河、老哈河南下,將兩河之間的區域,一點點歸化過來,按照“村鎮制度”,給殘餘的蒙古人登記,劃定牧場,向畜牧、定居的方向發展。
一路之,李自成還在考察地形,希望找到北京經古北口,至饒樂府城的大道。
錫伯河發源於七老圖山的茅荊壩,七老圖山是七座山脈的聯合體,間隔着裂口,茅荊壩恰好在裂口,相當於通行的山口。
越過茅荊壩,沿山間谷地行了一百五十里,便是灤河與伊遜的交匯處,地形也隨着開闊起來,草原牧場與山間牧場交相映輝,的確是遊牧民族理想的牧地。
牧草一片雜亂,甚至還能看到血液。
戰爭的痕跡非常明顯。
此處並沒有牧民,但劉雲水留下數十士兵,看管俘獲的牛羊,還有俘獲的女人和財物,李自成掃了一眼,牛不下兩百頭,羊有數千只。
怎麼辦,騎兵總不能在此牧牛牧羊吧?
沒辦法,他讓親兵接管了牛羊,第一營的士兵歸隊。
李自成讓親兵們紮營,自己卻是取出隨身攜帶的行軍地圖,從圖可以看出,渡過灤河,便有古道通向南面的邊牆古北口。
而且,此處距離古北口,不過一百五十里,快馬一日可至,距離北京城亦不過四百五十里,實在算不遠。
將來如果能修築大道,交通極爲便利。
他思索了好一會,心已有了定奪:在此處立府,府城沿用前明的稱呼——大寧!
大寧衛應該不在此處,已經不重要了,只是一個稱呼而已。
大寧府東南方向是邊牆,北面與饒樂府相連,西北方向是谷府,西面是宣府,宣府也要向邊牆外延伸。
有大寧府護衛,北京將不再直面遊牧騎兵,邊牆關隘的士兵,也可以鬆口氣了,至少增加了不少預警的時間。
大寧府內,全部遷移漢人,或者是心懷華夏的歸化者,發展速度可以不快,但前期一定要安穩,將來時間久了,蒙古人歸心,也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了。
但北五省剛剛經歷過土地方面的改革,百姓基本都有良田,誰願意來到關外的苦寒之地?還有各種無法預知的風險……
何小米過來,見皇正在,等了一會,方道:“皇,晚膳準備好了……”
“晚膳?”李自成心一動,百姓們忙碌一生,不是爲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嗎?如果讓百姓過好日子,吃得飽,穿得暖,又能娶婆娘……
他匆匆用了晚膳,然後給樑成去了一封親筆信。
在這份親筆信,李自成告訴樑成,立即向古北口外移民,數量不能少於三萬丁!
凡是移民古北口外的大寧府及各縣,三年免徵農業稅,兩丁一頭牛,每丁十隻羊,如果全家移民,二十五歲以、四十五歲以下尚未娶親的男丁,官府將發放一名婆娘。
向關外派出三名知府和若干知縣,其出任大寧知府的,須儘快趕赴關外任職,留下兩名知縣,隨遷移的百姓同路,出了古北口,沿着大道,沿途每隔五十里設置一鎮,每鎮約百丁,直至大寧府,以鎮爲心,向道路兩側安置村莊,每村壯丁數可以十人,也可以二三十,以實際承載的人數爲限。
準備充足的種子,小麥、小米、土豆、紅薯、玉米,還要有各種蔬菜,免費發放給百姓,讓他們來大寧府試種,最好讓農業部派出農業方面的專家,來關外試種。
耕牛免了,但儘量幫着百姓們準備一些農具。
李自成相信,邊牆內可以種植作物,過了邊牆,應該也能種植一些作物,算產量稍低,總能養活百姓。
百姓的糧食不夠,可以用牛羊補充,但絕對不許養馬,除非得到朝廷的特許。
李自成將書信收拾好,交給何小米,讓他明日着人送回北京,人數稍稍多些,一是爲了安全,二是讓部分士兵從古北口返回,沿途勘察官道。
李自成躺到行軍牀,思索了很久,方纔睡去。
翌日天明,他親自召見了被俘的蒙古女人,這些留下來的,都是年輕的女人,她們剛剛失去了親人,臉都有不同程度的擔憂和恐懼。
李自成知道,她們沒法選擇自己的生活,但她們絕對不是無辜的人!
當年蒙古騎兵入侵漢地的時候,她們雖然沒有隨軍禍害漢人,但她們的父親、兄弟,沒少殘害漢人,她們是受益者,現在應該用一切形式向漢人贖罪!
如果說她們是男人的財物,無法勸慰自家的男人,那現在讓她們真正成爲女人,享受女人的生活,承擔女人應該承擔的義務,華夏是在解救她們!
李自成忽地笑了,這是戰爭,是征服另外一個民族,傷亡是難免的,殺戮也是難免的,她們能活下來,已經是萬幸了。
他告訴她們,先在大寧府周圍牧牛牧羊,將來給她們尋找好人家嫁了,保證衣食不愁,如果不聽從安置,或是妄想逃跑,天命軍絕不會輕饒,甚至會讓她們隨軍伺候士兵。
女人們將信將疑,只能聽從李自成的安排,在如狼似虎的騎兵面前,她們不可能有逃跑的機會。
李自成將親兵分做兩撥,一個團五千餘士兵,在灤河北岸立城,大寧府人口不多,府城不用太大,十二里足矣,如果需要,將來可以再擴張,城牆也不用太高,暫定爲六尺。
戰場俘獲的壯丁,也將加入築城大軍。
另外一個團隊的士兵,由李自成親率,安置歸順的百姓。
西南方向不斷有喀喇沁右旗的牧民願意歸順,李自成讓隨軍的官員,按照谷、饒樂二府的規章,讓他們歸化爲漢人,登記人口之後,發還原先的財物,給他們劃分牧場。
第一批的牧民,被安置在錫伯河遊,但他們不是主動歸順,是有罪的人,所有的壯丁,須得在大寧築城一月,之後才能回家。
李自成看着行軍地圖,錫伯河遊立爲錫伯縣,加敖漢、柰曼二旗將立爲柏州、居月二縣,饒樂府總算完成了,滿清的昭烏達盟,全部成爲漢地。
接下來便是更加靠近邊牆的卓索圖盟了。
大寧府城已經開始修築,關鍵是所屬各縣,必須將北京以北,完全罩進去。
劉雲水是一位出色的將軍,他唯一的興趣,便是戰爭,這次皇讓他做爲主力,從西向東征伐,又沒有限制他的殺戮,讓他非常興奮。
他將軍隊以團爲單位,分散在燕山南麓,只要遇蒙古人的部落,並不需要宣戰,直接衝去便是一頓殺戮。
不過,劉雲水告訴士兵們,年輕的女人不可殺戮,留着帶回去,皇要充分利用,還有牛馬羊,除了殺了吃肉,都是集起來,普通的財物,劉雲水根本看不,但鎧甲、兵器,還會蒐集起來,免得將來落到蒙古人的手。
沿途是蒙古喀喇沁右旗的小型部落,除了女人河牛馬羊,幾乎沒有活口,壯丁只有跪下來求饒,纔會成爲戰俘,暫時留下他們的性命。
女人、牛羊、鎧甲兵器越來越多,已經影響戰鬥力,劉雲水沒法,只得着人押赴大寧府,交給皇處置。
劉雲水發現,主動歸順的喀喇沁人越來越多了,難道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圖謀?皇沒有下令,他這個主將有權決定對待喀喇沁人的態度。
這些喀喇沁人,如果讓他們生存下來,遲早會成爲華夏的禍患,趁着這個機會,不如屠殺了,一了百了!
但喀喇沁人主動歸順,看到華夏的九州軍旗,遠遠是跪迎,他實在下不了手,如果讓皇知道他殺降,將來也會處置他。
這究竟是爲什麼?
難道喀喇沁人不是蒙古人嗎,他們不是喜歡騎射,喜歡來漢地劫掠嗎,如今漢人來了,他們爲何成了孱弱的羔羊?
劉雲水很快發現了,各個小部落,有不少漢人在穿梭:原來是漢清部的人!
他恨不得將這些漢清部的人一刀兩斷,這麼好的機會,他們竟然從搗亂!錯過了今日,以後再難有這樣的好機會,難道喀喇沁人歸順了華夏之後,還能殺了他們不成?
劉雲水知道,以皇的性子,絕對不會允許歸順的蒙古人被殺!
但誰能保證,將來得了機會,這些喀喇沁人不會將彎刀指向華夏的士兵河百姓?遠的不說,便是大明崇禎年間,這些喀喇沁人,沒少屠殺漢人、掠奪財物吧?
但劉雲水不知道的是,喀喇沁部原先是泰寧部,大明立國初年,一直臣服於大明,只是後來大明國力日衰,逐漸喪失了關外,他們才被迫臣服於滿清的。
劉雲水雖然對漢清部的人恨得咬牙切齒,但他知道,漢清部的人是奉了皇的命令,只得將歸順的喀喇沁人送給皇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