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是每一個封建王朝的病根,土地兼併造成了百姓生存環境的惡化,而等級制度又放大了這種惡果,到了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就只能造反了。
大明王朝的覆滅,追究到根源上,不是因爲李自成,更不是因爲多爾袞,那隻不過是外部誘因,真正的核心問題只有一個:土地兼併。
復隆皇帝竟然在暗地裡下了這麼細緻的水磨功夫,真的出乎李吳山的預料。
真要是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什麼樣的文治武功都等而下之,絕對有資格成爲千古一帝。
李吳山很願意在這個問題上再給他上一課:
“臣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能對萬歲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毋庸諱言,臣本出身微寒,原本就是大旗莊的一個地主。名下有三處店鋪,三處房產和兩座作坊,這些東西從何而來?當然是土地!”
“臣在大旗莊的時候,實有上等田七百二十餘畝,多半是上好的水澆地。另有此等的沙壤田八百餘畝,還有開荒地四百多畝,總田產數在兩千畝上下。”
“臣孤身一人,肯定無法耕種這麼多的田地,於是就是佃給了莊子上的其他人,只管坐收地租!”
“萬歲知道臣收多少地租麼?”還不等皇帝發問,李吳山就主動給出了答案:“五成,臣不事莊稼不事勞作,每年就能拿走一半的收成。”
十指不沾泥的地主大老爺,什麼事情都不做,卻可以拿走一般的產出,這纔是真正的暴利,簡直就是吸血鬼。
“不,萬歲錯了,其實臣在大旗莊的名聲非常好,素有李大善人之名,萬歲知道這是因爲什麼嗎?”
“因爲我的地租已經算是非常少的了,旁的地方且不去說,僅在是沿河十三莊一帶,普遍的地租就是六成五……”
六成五的地租,相當於直接拿走了田地出產量的三分之二,辛苦耕種的老百姓們可怎麼活?
“六成五的地租高嗎?真心高到了天上去,但這畢竟是在京畿一帶,是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區。六成五的地租好歹還不至於餓死人,終究給百姓們留下了一條活路。臣聽說在山陝一帶,甚至有八成的地租!”
“只要稍微用些手段,佃戶辛辛苦苦幹一年,不僅一粒糧食都得不到,反而還會倒欠地租。那就只有借貸了……”
民間借貸,利息高的驚人,基本上都還不起,最後只能傾家蕩產,或是賣兒賣女或是鋌而走險,愈發加劇了社會動盪,一個又一個的造反者就這樣出現了。
“臣坐擁兩千畝田產,每個稅季應繳的農賦不到二十石,加上雜稅和替代役,折算成銀錢也不過是一百二十幾兩銀子,摺合一百五十幾緡錢,一年下來也就是三百吊而已。這確實微不足道,其實臣連一個銅板的賦稅都沒有繳過。”
名下有那麼多的田地,卻一文錢的稅都不繳納,在復隆皇帝看來這完全就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在李吳山看來,其實相當的簡單:與官府勾結。
地方士紳和衙門裡的人勾結在一起,用其他方式“報銷”一部分衙門的開支,說白了就是行賄,總會有許許多多的法子免去稅負……
如此一來,財富就落到了地主和官僚的手中,國家的稅負收不上去,老百姓吃不上飯的局面就出現了。
財富並沒有憑空蒸發,既沒有落入百姓之手,也沒有進入國家府庫。老百姓越來越過不下去,國家也越來越窮,只是肥了士紳和官僚而已,就這麼簡單。
“臣所說的這些,不過是最基本的常態,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手法,想必萬歲也聽說過一些,比如把田產掛靠在士紳名下,將部分賦稅繳納給士紳而不是國家。或者乾脆勾結官府隱匿田產,或者是故意把有產者作爲奴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李吳山說的這些,可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大道理,而是他的親身體會,是在大旗莊十年的“經營之道”,顯然更具說服力。
這一套古老的手法,李吳山已經算是比較“客氣”的了,更多的則是敲骨吸髓壓榨致死……
原來這煌煌大明的光輝表象之下,竟然隱藏着這麼多見不得人的勾當。官逼民反烽煙處處,豈不是很正常的麼?
“朕欲革除弊政,爲我大明打造出一個人人保暖的太平盛世!”復隆皇帝顯得有些激動了,站起身來說道:“利中曾言及土地田畝之事,卻沒有李侍講說的這麼通透。朕知此事幹系重大,必然阻力重重,當時沒有敢應他,其實心中早有此念頭……”
真命天子九五至尊,就算是皇帝也有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說這田地之事。
這事太大了,牽扯到士紳官僚和整個士大夫階層,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輕易去做,而是非常心的先和李吳山做一下溝通。
“統計人口,丈量田地之事,乃打造萬世不拔雄偉基業的基礎,朕早欲爲之。”復隆皇帝說道:“如今北地克復,正好藉此餘威推行之……”
“畢竟茲事體大,這江南之地盤根錯節,定會阻力重重,朕想着先在北地試行之,以觀後效。”
北方經歷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先是大順又是大清,現在大明光復,以前的社會關係已經被基本打算,正可以大破大立,推行新政的阻力無疑會很多。
更主要的是,北方是李吳山的實際控制範圍,說難聽一點就是他的地盤。李吳山李大帥的威望極高,各地的新晉官僚不是大旗軍的人就是和大旗軍很親近的那一批人,李吳山的命令可以更好的執行下去。
之所以想要在北方先推行新政,除了以上這些好處之外,還有一個不方便說的原因:萬一新政失敗,黑鍋就由他李吳山揹負起來,而不會引發官僚地主階層和朝廷之間的對抗。
“此爲富國強兵之根本,臣願爲陛下做這顆探路的石子!”
推行新政的大反向基本已經定下來了,至於細節問題還需進一步商榷、籌劃,李吳山正準備說一些軍務上的事情,復隆皇帝就又把話題引向了別處:
“李侍講啊,”沒有使用忠勇公這個稱呼,而是沿用了當年的舊稱,復隆皇帝的心情似乎很不錯:“你我君臣之間,已很久沒有這麼推心置腹的交談過了,今日且不說那些惱人的國家大事……”
說到這裡,復隆皇帝回頭對貼身的太監說了一句:“朕有些餓了,想必李侍講亦有同感,傳膳吧,朕要與李侍講邊吃邊聊……”
皇帝竟然“留飯”了。
因爲不是正餐,僅僅只是宵夜性質的“加餐”,所以顯得有些簡單。
六道菜式當中,竟然有一半是湯湯水水的東西,只有一碟子糯米餅算是“硬貨”。
君臣二人分成兩桌,復隆皇帝用糯米餅捲了些煨肉羹,一邊吃一邊說道:“朕有兒子了,李侍講是知道的吧?”
“朕這個兒子,還未取名,卻先得了個名,叫做長生……”
古代人的名字,尤其是正式的名號,都是有傳承的。比如說信王系(崇禎系)的子嗣,到了復隆皇帝這一輩,都有一個“慈”字,按照老百姓的說法就是“慈”子輩,其實應該算是“心”字輩。他們的下一代,則應該是“土”字輩了,名字當真一定要有個土字,或者是帶有土的偏旁部首。
雖然還沒有取出正式的名號,卻先得了個“長生”的名兒,也是有出處的。
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一頭“神鹿”跑了出來,而鹿是祥瑞之兆,代表着多福多壽的美好寓意。又有“仙鹿授長生”的說法,所以才取了這麼一個名兒。
“這孩子出生的時候,有鹿相引,鹿者路也,寓意順暢通達,上下人等都說是吉祥之兆。”說起這個兒子的時候,復隆皇帝就忍不住的眉開眼笑,根本就不象是個天子,反而更像是一個最普通的父親:“這些日子裡,總是有人談論冊立太子的事。要我……要朕說呀,這也未免太早了些,再過十年二十年的也不算晚嘛……”
“最可笑的是,連黃得功都上摺子了,建議朕考慮一下太子人選……”
復隆皇帝就這麼一個兒子,根本就不存在“人選”的問題。黃得功本是外臣,之所以如此亟不可待的在這個事情是上首先表態,其實就是希望復隆皇帝能夠儘早的冊立太子。
雖然現在不大可能真的冊立太子,那肯定是以後的事情,但冊立的越早,就對黃得功越有利。
畢竟他是翁皇后的孃家人,是最大的外戚,太子就是他將來最大的指望。
就算復隆皇帝以後還會有其他的子嗣,但這是長子啊,立的越早就越能體現出年齡優勢。
除了長子之外,這個孩子還是皇后親生的,正經的嫡長子身份,只要沒有什麼意外,冊立他爲太子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下。
那麼多的臣子,在這個明顯不恰當的時候提出冊立太子,其實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就是不可能的事,怎麼也得等到十幾年之後纔會真正冊立成爲太子。現在就這急急吼吼的建議皇帝立太子,與其說是“爲國籌謀”,還不如說是在爲自己打算。
這個孩子機會有七成以上的可能會成爲大明朝的儲君,復隆皇帝百年之後就會順理成章的做皇帝,當初最早那一批提議冊立太子的人,必然就會成爲“功臣”。
只需要說句話就能當功臣,這麼大的便宜當然有無數人趨之若鶩,更何況還有黃得功這樣的地方實力派“姑舅公”的鼎力支持!
“李侍講如何看到這冊立太子之事?”
李吳山是真的不想摻和這個事兒,很委婉的說道:“這是萬歲的家事,臣不好隨意置喙。”
“隨便說說即可,李侍講不必在意。”
“那臣就隨便一說,萬歲隨便一聽好了。”李吳山放下碗筷說道:“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殿下都佔住了,並非不能立。只是現在爲時尚早,也不忙於一時,再過十幾二十年也不爲遲……”
“朕也是這麼個意思。”復隆皇帝擺了擺手,示意宮人把碗筷杯盞等物撤下去,笑呵呵的說道:“李侍講的年紀可不了啊,至今尚無家室,這是何故啊?”
我這個做皇帝的雖然比你年輕的多,卻連孩子都有了,你李吳山已經三十多歲了,爲什麼還不娶妻生子啊?
“以李侍講之功,封妻廕子光耀門庭已是必然,這公爵之位豈能沒了傳承?”
若是別人聽到這句話,早已驚喜萬分的跪下去謝恩了。
爵位的傳承不僅僅只是一個榮譽稱號那麼簡單,代表後世子孫的榮華富貴。把功名利祿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是多少人的夢想啊!
家族纔是最穩固的依靠,而子嗣則更是根本中的根本。
李吳山連老婆都沒有呢,哪裡還的子嗣?
關於這個問題,不僅皇帝在爲他操心,連大旗軍中的那些個心腹嫡系都始終牽掛。
李吳山沒有兒子,大旗軍就沒有將來。等到李吳山百年之後,下一代的大旗軍成員應該向誰效忠?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對於李吳山個人而言,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這……”在這個問題,李吳山真的沒什麼好說的。
“以前吶,李侍講不成家,還可以說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現如今天下初安北都光復,也應該考慮考慮家室了吧?”復隆皇帝笑道:“若是李侍講心儀哪家女子,朕於你做個媒保,也可以算是我朝的一樁佳話……”
“萬歲取笑了,臣常年在外征戰,身邊總是些廝殺漢,說句粗鄙之言,就連身邊的馬都是公的,哪有什麼心儀的女子?”
這句話把皇帝逗笑了:“英雄配美女才子配佳人,李侍講功勞爵顯聲名顯赫,一般的庸脂俗粉匹配不得,自然也就看不上眼了。待到有了閒暇,朕爲李侍講覓一良配,也好成全一番佳話。”
皇帝想給我找個媳婦兒?
算了吧,皇帝給自己的找的媳婦,不用說也是屬於政治婚姻的範疇,李吳山對此毫無興趣。
雖然這個時代不講究自由戀愛的那一套,李吳山還是願意自己找媳婦,而不是讓別人“幫”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