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

還有畢懋康、薄珏、焦勖、茅元儀、孫元化等人,這些可都是難得人才,是火器研究和製造方面的專家,尤其是畢懋康,更是弄出了燧發槍,大大改良了火器!

然而,這些人才都被朱由檢埋沒了,或是弄到地方當小官小吏,或是發配到邊疆戍邊,怎一個浪費了得?

浪費,**裸的浪費,暴殄天物般的浪費!

這是賈亦韜內心的最大感慨,是對崇禎皇帝的最大評價。

在那麼一瞬間,賈亦韜的腦海裡閃過一絲明悟,每個時代都不缺少英雄人物,名臣名將的存在,高明的工匠更是比比皆是,而一個明君之所以稱之爲明君,不是在於他的勤政愛民,起早貪黑般的忙於政務,而是能夠善於整合各方人才,放到合適的職位,爲己所用。

人力有時窮,即便一個人的能力再如何的超絕、出衆,那他所能夠做得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偌大的帝國,僅憑一個人,怎麼可能處理完所有的事情?

所以,賈亦韜決定了,自己要當一個甩手掌櫃,扮演一個監督者的角色,手握皇權和軍權,監督百官,那樣的話,自己這個皇帝不僅能夠做得輕鬆,天下也能太平,漢家天下也能長存,不再有什麼大清王朝。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就比如眼前的徐光啓,在戶部或者工部,才能最大化的發揮他的才能,纔是對大明王朝有利。

暗暗點頭,愈發堅定自己的信念,賈亦韜再次看向徐光啓,平靜地說道:“好了,徐光啓,如果沒有什麼事情的話,你可以退下了,好好準備一下,儘快的啓程趕往陝西,孫傳庭可還等着你呢。”

“是,皇上,老臣的老家在上海,距離京城實在太遠,所以回京的時日纔會有一些長。”

看到徐光啓明顯有心事,說話都變得絮絮叨叨、言詞都一些紛亂起來,賈亦韜的眉頭皺了一下,也就有了某種的猜測,轉而詢問道:“徐光啓,你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

聽到賈亦韜那平和的語氣,沒有絲毫的責怪之意,徐光啓緊張的心情緩和了一些,略微遲疑了那麼一瞬間,最後還是答道:“啓稟皇上,這是洋人湯若望敬獻的火器,名曰燧發槍。”

說話之間,徐光啓從懷裡取出了一個比手槍稍大一些的火器,雙手捧着,舉過頭頂。

這個時候,賈亦韜已經抽身站起,快步走了下來,滿臉的興奮之色,然而,纔剛剛走出幾步,似乎想到了什麼,整個人忽然停了下來,臉上的激動之色也消失的無影無蹤,變得有些難看。

遲疑了片刻,看到徐光啓將燧發槍舉過頭頂,賈亦韜這才長了一口氣,背後已經出了一層虛汗,更是連忙上前,一把“拿”過燧發槍,翻看了起來,心裡卻是一陣後怕。

將可能的危機解除之後,賈亦韜纔是輕鬆,心口的大石才總算落下。

如果徐光啓是一名刺客,手裡握有燧發槍,恐怕他賈亦韜現在已經是一個死人。

賈亦韜強壓下心裡的驚天駭浪,儘量讓自己平靜下來,故作鎮定地問道:“徐光啓,難道只有槍,沒有子彈嗎?”

“啓稟皇上,子彈有是有,但微臣沒有帶來,不然的話,就有行刺之嫌了。”

穿越之前,作爲一個大家族的家主,賈亦韜又怎麼會對槍械陌生呢?儘管這支燧發槍非常的原始和粗糙,但槍械原理還是有一定的共性的。

因此,只是把玩了那麼幾下,賈亦韜就知道如何使用燧發槍,並且有模有樣的射了幾下空槍,嘴裡還發出“biubiu”的雜音,看得徐光啓很是驚愕。

徐光啓可以保證,除了那些極少的幾個洋人,在整個大明王朝,不要說擁有,就是見過燧發槍之人,可謂是寥寥,看着賈亦韜從生疏的操作,到操作的很是熟練,又怎麼會不驚訝?

容不得徐光啓繼續深想,賈亦韜的聲音再次響起:“徐光啓,湯若望獻給朕這把燧發槍,是不是有所求啊?”

“呃...”

遲疑了一下,徐光啓最終還是回道:“皇上英明,湯若望希望能夠獲得一紙文書,從而可以前往西安,接替金尼閣,打理在那裡教務。”

“而且,皇上,南瓜、玉米和番薯,就是洋人引進的,如果湯若望能夠隨臣前往陝西,對於這些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和推廣,將會有有很大的裨益,還望聖上能夠恩准。”

聽着徐光啓的講述,賈亦韜不禁想起了一些歷史知識,如今這個時候,伽利略的望遠鏡學說已經傳入了中國,欽天監和湯若望這些洋人更是翻譯了一本關於望遠鏡的書籍,《遠鏡說》。

賈亦韜沒有繼續深想,也停止了把玩燧發槍,平靜地看向徐光啓,淡淡地說道:“朕可以讓湯若望前往西安,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他的活動範圍僅限於西安城,不得強制百姓加入他的天主教。否則,後果將會非常不妙,朕將驅逐在大明的天主教徒洋人。”

“是,皇上,微臣明白,一定會轉告湯若望,並且在陝西監視他的行動,時刻提醒他,不得違反這個條件。”

防患於未,不外如此。

無論是什麼宗教,傳播的最爲迅速的時期,信徒大幅度增加的時候,幾乎都是在大亂的年代,尤其是天災不斷的陝西,更是這些洋人傳教的最佳時機。

畢竟,當人力窮之時,面對災難,尤其是中國的這些老百姓,更加相信鬼神之說。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祭祀,敬鬼神的事情。

如果湯若望這些洋人趁亂傳教,再對那些貧困的百姓施以小恩小惠,天主教的教徒肯定會大幅度的增加。

就是基於這一點,賈亦韜纔會限制湯若望的活動範圍,就是不想讓這些洋人渾水摸魚,蠱惑人心。

天主教不同於中國的佛教、道教,表現的更加強勢,侵略性極強,缺少兼容性,更加的干涉朝政,動不動就會派出十字軍,制裁哪個國家的國王。

總之就是一句話,在天主教的教區,教皇的權威遠勝於帝王,這一點絕對是賈亦韜所不能容忍的。

看着徐光啓高興的模樣,賈亦韜當然其中的原因,這位就是天主教徒一枚,徐光啓剛要告退,卻又被賈亦韜給叫住了。

“對了,徐光啓,回去之後,讓人將燧發槍的子彈送進宮。否則,如果沒有子彈,朕要它何用?”

說完之後,賈亦韜將燧發槍在手裡轉了轉,並在徐光啓的眼前晃了晃。

“是,皇上,微臣遵旨!”

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七)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二百八十八章 用錢堆起來的戰鬥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