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



四月二十四日,國防軍在西陵峽與川江上的行幫水匪發生了小規模的交戰,趙率教命令一營出動兩個連以此爲藉口佔領秭歸,剿滅盤踞在秭歸的行幫。

秭歸是屬於宜昌(夷陵州)的,直到巫峽的巴東都是屬於湖廣的宜昌州。按照既定的方針,從進入三峽起,不管其地盤歸湖廣還是四川,全部軍事佔領,並且接管政權,設置臨時軍事管制下的官府,軍政全部接收。

政務人員將在軍隊的配合下,從縣城向周邊擴展,徹底掌握所屬的全部地區,政權要建到鄉一級。

地方的官軍,不管是衛所兵、營兵、民團全部收編。收編的部隊採用特別的編制,目的就是讓他們變爲國防軍控制之下的二流武裝,以解決國防軍人數過少的弱點。

但是這個地區有一支特別的民團,駐地忠州,忠州地處萬州、重慶之間的長江沿岸。這支部隊名曰“白桿兵”,首領就是鼎鼎大名的秦良玉。

“白杆”是他們使用的武器的名字,沒有什麼神秘的,不過是槍桿所用木料是當地自產木料,爲白色而已。但是它的槍頭卻不是普通的長矛,而是帶有一個回鉤。讀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有個金槍將徐寧,他用的就是“鉤鐮槍”。白杆槍就是這種槍,據說打擊騎兵特別有效,不過,想必傷亡率也不會低,馬蹄子也不是那麼好鉤的。

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在正史史籍上作爲將相等級寫出列傳的女將軍,憑戰功封侯拜將。單憑這一點她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豪傑的人物。

花木蘭屬於民間傳說、文藝作品,並非史料,而秦良玉卻是正史列傳的,爲其寫傳記的也是大大的名人——張廷玉。

秦良玉,土家族人,祖籍四川忠州,作爲女人,她不但有姓名,還有字,這在古代是少有的,她的字是“貞素”。她生於1574年,卒於1648年。崇禎六年時她應該是59歲,已經進入老年了。

秦良玉生於士紳家族,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個文武全才。她之所以從軍,戎馬一生,得益於她參加的第一次戰爭就表露出來的軍事天才。那是她25歲那年,跟隨她的丈夫“馬千乘”出征貴州,史書記載秦良玉“連破金築七塞,取桑木關,爲南川路,戰功第一”。初露鋒芒,一戰奠定了名將的地位。

在封建禮教之下,女子縱有才華,出頭也是不容易的,她能夠以主將的身份走上戰場,並且得到公認,是因爲她的丈夫有特殊的身份,並且意外身亡。在她39歲那年,她的丈夫馬千乘被太監邱乘雲所害,入獄身亡。

又是太監,太監中的惡人太多了!

馬千乘的身份特殊,官職是石柱(地名,馬家的老家)宣撫使,是個小官,“宣撫”二字說白了就是可有可無,某一個地方可以有這個宣撫使,沒有什麼必不可少的職能,也可以沒有宣撫使。但是這個官的地位特別,是“土官”,土地的土,所謂土官就是當地的氏族首領(實際上就是大奴隸主),被官府封的一個可有可無的官,這種官職是他馬家世襲的,別人做不了。

後世紅軍長征經過四川少數民族地區,與劉伯承元帥結拜爲兄弟的“小葉丹”就是這種人,在官府中他們有一個世襲的官職,在鄉間他們就是土地、奴隸的佔有者,是領主,或者叫做奴隸主。

明朝和後來的清朝都不斷的有“改土歸流”(改土歸流就是把土官納入到正常的官僚機構中,實際上就是取消奴隸制)的舉動,就是朝廷一直在努力的剷除這種封閉落後的奴隸制度。這種土官在偏遠地區是普遍存在的。

石柱宣撫使的繼承人當然是秦良玉兒子了,但是,那一年她的兒子太小了,於是按照規定(這也是有規矩的)這個土官的官職就落在了秦良玉的頭上,而秦良玉又非等閒之輩,恰巧又逢亂世,於是秦良玉就以主將的身份上了戰場。數次出戰中原,曾經多次到達京師,最遠曾經血戰遼河(瀋陽)。她在京城有常駐的兵營,就是宣武

門內的四川營衚衕。

這就是她以女人而擁有正式的官職(最高到太子太保),和國家正規軍(民團屬於正規軍)的緣由。其他女子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會有這種地位。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沒有這麼多機緣巧合,就沒有秦良玉留名青史的一生。

崇禎爲她寫下了詩,御筆親謄(就是親自提筆撰寫):

“蜀錦徵袍自剪成,

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

誰肯沙場萬里行?”

這首詩無需解釋,大家都能看懂。

崇禎的筆力不錯,這詩寫的相當的好。崇禎親自賦詩也是有來由的。崇禎二年底、三年初後金韃子入寇(就是遵化之戰的那一次),並佔據了永平等四城,屯兵據守不退。朝廷調動十幾萬大軍進行四城之戰,衆多將領畏敵不敢出戰,秦良玉率先出馬力戰,爲收復四城立下了戰功。因此,事後皇帝於平臺召見秦良玉,上面那首詩就是召見時題寫的。

由於朱萬化的到來,朱家軍保住了四城,韃子沒能佔據它們,因此也就沒有了四城之戰,秦良玉也就少了一份戰功,那首詩也就沒有了,算是秦良玉的遺憾吧。

還有其他的遺憾:歷史上張獻忠第一次進四川就被秦良玉打了個落花流水,望風而逃。這個功勞也不可能有了。

但是,也有好事:歷史上秦良玉的白桿兵大敗,全軍覆沒,對陣的主將就是李定國。從另一個角度說張獻忠屠殺四川,李定國就是急先鋒!現在李定國被朱萬化俘獲,送到臺灣去上學了,因此,也免去了她的這一次慘敗,也爲李定國免去了一個罪惡。

有損有益,扯平了。

......

對待秦良玉,朱萬化將秉持什麼態度呢?

在朱萬化看來,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對於朱家一系列的政策及社會的改革秦良玉會秉持什麼態度呢?

首先,朱萬化估計秦良玉絕對不會是徹底的支持者,如果她是堅決的反對者倒是容易理解。原因很簡單,她本人就是大奴隸主,她的功績越大,地位越高,她擁有的奴隸和財產就越多。目前朱家的改革主要體現在減租減息和官紳一體納糧上,至多還有一個提高工商的社會地位。議會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形式上,並沒有實際的運作起來。單單就減租減息和一體納糧這兩項就已經觸犯了秦良玉的利益。

秦良玉本身是官,有爵位,在她自己的範圍內,官府就是她自家的祠堂。她只有徵別人的糧,收別人的稅,自己怎麼會納糧、納稅呢?她根本就沒有佃租問題,因爲給她種田的都是她的奴隸,她能恩賜一些口糧給他們就已經是慈悲爲懷了。

朱萬化很少提奴隸制問題,是因爲在大明朝的主流社會沒有這個問題。在有奴隸制度存在的地方朱萬化絕對不會手軟,例如臺灣:朱家佔領臺灣之後第一年就取締了土著少數民族的奴隸制度,絕不會以少數民族的特殊性容忍他們,那些頭人領主沒有幾個能有好下場,原因就是他們必然反抗!如果他們不反抗,朱萬化是可以忽略或者赦免他們歷史上的罪惡的。但是反抗就必須鎮壓!

從另一個角度說,朱萬化知道歷史,知道秦良玉抗擊後金和後來的滿清政權,抵抗亂民,至少他打退了他們的幾次進攻,延緩了四川被屠殺的時間。從這些功績上應該尊重她。

這就是朱萬化的態度。

具體到這一次入川,如果趙率教動作足夠的快,能夠搶在亂民入川之前堵住他們。那麼,國防軍就會從達州改走陸路奔廣元,那就碰不上秦良玉了。否則,執行第二套方案,國防軍要佔領四川全境,過了達州就是忠州,必然會碰上秦良玉。對於這種情況,朱萬化指示的政策是:只要她不出兵對抗,暫時寬容她,允許她在忠州這個小範圍內延續她原來的利益,然後給予勸導,這種容忍時間不會太長,按朱萬化的想法至多兩年。此後必須改變

,落後殘忍的奴隸制度必須廢除。這就像新中國的政權暫時容忍西藏的奴隸制是一樣的道理。

至於利用她的才能,利用她的一些勢力、部屬、親屬等等,朱萬化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她如果主動投靠,主動的有所作爲則另當別論。

......

國防軍的四川派遣軍以剿匪的藉口佔領了秭歸,圍剿抓捕幫會水匪是必然的,凡是國防軍到達的地點都會剿滅各種土匪。

秭歸也是一個縣,當然也就有衛所軍,只是數量太少了,名義上有五百人,實際上三百都不到,這讓趙率教有些失望。國防軍入川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收編官軍,用以補充國防軍的兵力不足。這三百人再經過篩選,剔除老弱病殘之後,能剩下200人就不錯了,與預想的差距太大。

趙率教與教官朱明秋商議辦法,朱明秋說:“趙大人,我們使用衛所兵也會解除他們的軍戶身份,也要發軍餉,實際上與募兵就沒有什麼不同了。因此我們就不必太過拘泥,秭歸也是個縣,十里八鄉的人口也不少,不如張貼告示,公開募兵。”

趙率教原來是大明的官員,年齡又比較大,所以朱明秋總是習慣稱呼他爲趙大人。

趙率教一聽有道理,附和着說道:“管飽飯,有軍餉,招兵應該不難。原有的衛所兵也很少訓練,與新兵區別不大,反正要訓練,乾脆就用招兵的辦法擴充兵員。”

這些改編過來的官軍用什麼組織方式呢?朱萬化草擬了一個辦法,讓他們在參照執行,在實踐中修改完善。

首先是名稱,原來的衛所、營兵的名稱都不能用了。這些官軍也不符合武警的要求,因此不能用武警的名字。因爲是臨時編制,所以朱萬化就定了一個“臨”字。以營爲基本單位,從臨時1營(簡稱臨1營)開始順序往下編,暫定六個營左右。

營之下同樣是連、排、班,但是人員不定編。例如班,15人、20人都可以,最多可以30人,一個排可以有四個班,以此類推一個營就可以達到2000多人,六個營就是一萬多人,這樣一來,人員的數量就基本夠用了。臨時營的輜重以連爲單位設輜重班和炊事班,以獨輪車爲主要運輸工具,以適應四川多山的環境,物資主要是糧食、蔬菜和野營帳篷,冷兵器不需要彈藥。

訓練方面,就有兩個重點:一是隊列訓練,目的是保持比較好的軍紀。二是戰場上的集結、進攻、撤退和聽軍號的實戰訓練。

他們的武器一律使用冷兵器,主要是長槍和盾牌,輔助少量的短刀。服裝採用國防軍普遍使用的鴛鴦戰襖,佩戴胸牌以區別營、連的歸屬。爲了照顧他們的習慣,排以上的單位配發軍旗,一個營就是十幾面旗子。軍旗要用顏色和文字給出明顯區別,這就有點像韃子的八旗了,沒辦法,兵丁們基本都是文盲,只能用顏色配合文字。不認識字的,就從軍旗上的這幾個字開始認字,軍旗掛在旗杆的位置是一條白布,上面用黑線、紅線、藍線刺繡文字,就是某營某連某排,多說十天這幾個字總能認識了,十天認不了五六個字就乾脆辭退算了。

需要的這些物資也已經提前做了準備,像盾牌、長槍、短刀、服裝、鞋帽、軍用水壺、碗筷、軍旗、軍號、口哨、帳篷、炊事車等等早就準備就緒了,拿過來就能用,個別缺少的也容易補充。

軍餉按列兵標準每月五錢銀,低級軍官一兩銀。

連長以上的軍官均由國防軍士兵充任。國防軍的一個連固定配屬一個臨時營,訓練、作戰、行軍、駐防都由這個連負責。這種安排下,國防軍的一個營出擊戰鬥就可以帶上6000人左右的隊伍,兵力就足夠用了。

六個臨時營,由國防軍的兩個營就可以帶着他們進行作戰了。這樣一來,國防軍的兩個團,戰鬥兵力6000人,帶上一萬多人的臨時營,也就接近兩萬人了,大小戰役都可以應付了。

--- 第280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483章:京城有迫擊炮?卷四:九州風雲_第243章:賦稅卷三:嶄露頭角_第185章:出擊山西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六:楊威天下_第484章:民心民意卷五:縱橫天下_第369章:西康攻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33章:遵化的軍用沙盤卷三:嶄露頭角_第173章:基本法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391章:溫體仁到開封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三:嶄露頭角_第196章:西路分兵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71章:開闢雅江航路卷四:九州風雲_第298章:漢水航運卷二:初露崢嶸_第123章:朱大典進京卷六:楊威天下_第477章:遇到左良玉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二:初露崢嶸_第143章:金門剿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86章:奇怪的民俗卷六:楊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灣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五:縱橫天下_第362章:制裁見效卷五:縱橫天下_第374章:一衙門兩制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194章:奇怪的戰爭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一:藏龍臥虎_第38章:編制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二:初露崢嶸_第108章:吃饅頭卷二:初露崢嶸_第101章:是異想天開嗎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二:初露崢嶸_第93章:能打永平嗎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二:初露崢嶸_第124章:覲見皇帝卷四:九州風雲_第324章:自作孽不可活卷二:初露崢嶸_第68章:毛承祚授職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116章:剿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97章:品茶論天下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90章:福王的牢獄之災卷二:初露崢嶸_第59章:火炮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60章:蹊蹺的剿匪卷七:巍巍中華_第558章:巡視各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130章:潛水艇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五:縱橫天下_第344章:闞城狼煙卷七:巍巍中華_第555章:收琉球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二:初露崢嶸_第131章:新裝備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一:藏龍臥虎_第41章:官辦剿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314章:九一八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二:初露崢嶸_第122章:劉愛塔兄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1章:平定東江的謀劃卷一:藏龍臥虎_第39章:拉毛文龍一把卷二:初露崢嶸_第109章:威海新氣象卷五:縱橫天下_第379章:阿巴坎決戰(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四:九州風雲_第321章:活佛也有貢獻卷六:楊威天下_第516章:亦敵亦友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五:縱橫天下_第384章:喬遷之喜卷四:九州風雲_第314章:九一八卷六:楊威天下_第424章:高效農業卷六:楊威天下_第516章:亦敵亦友卷二:初露崢嶸_第61章:建設舟山卷一:藏龍臥虎_第1章: 我是朱萬化卷五:縱橫天下_第411章:用火炮偷襲卷三:嶄露頭角_第168章:試着修鐵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89章:勃勃生機的草原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49章:暗流涌動的金州卷五:縱橫天下_第410章:攻克嘉峪關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四:九州風雲_第324章:自作孽不可活卷六:楊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灣卷一:藏龍臥虎_第53章:金州之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44章:海盜不是對手卷五:縱橫天下_第414章:快速西進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三:嶄露頭角_第191章:朝廷出兵徵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