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得遇明主

黎元洪走在南京的大街上,冷不防被人從後邊抱住。回頭一看,原來是先前在海軍的同事。兩個人感情一直不錯,這個同事同樣是無法留在海軍後轉投自強軍。

聽了黎元洪到這裡的來意後,他很熱心的對黎元洪說,有人推薦更容易受重視、得到重用。

“能找到推薦的人嗎?”黎元洪問同事。

同事說他的舅舅是張之洞的幕僚,是身邊之人。

有人推薦當然好了,黎元洪大喜過望,他怎會不知這個理,這樣的關係肯定行。黎元洪很快把自己的履歷寫了個貼子,交給了同事。

讓黎元洪想不到的是,張之洞會親自見他。張之洞是多大的人物呀!和李鴻章差不多齊名的朝廷大員,是自己這樣的小人物能見的嗎?黎元洪真的不敢相信,但這是真的,因爲大名鼎鼎的張之洞就坐在他的面前。

這是個面容和善慈祥,待人親切的老者,明明是隔壁家的老爺爺。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怎麼能和叱詫風雲的張香帥相合而爲一。

來的路上黎元洪很緊張,生平從未見過這樣的大人物,生怕自己說錯話。但面對這和善慈祥的長者,黎元洪隨便了許多。

張之洞主要問了他在天津水師學堂學習和在軍艦上服役的情況,而後又問了他家庭的情況。

當得知黎元洪的父親兩次從軍,兩次幹到遊擊將軍後,不由得讚了一句:“爾有一位了不起的高堂。”

不管張之洞問什麼,黎元洪都據實回答。

臨了,張之洞問他,在海軍這樣的受重用,幹得又這樣好,爲什麼不留在海軍,而到這裡,是不是太可惜了?

如果是會看風向,善於逢迎之人,肯定是把張之洞和自強軍奉承一番,說一些久慕大名,特來投奔之類的話。

但黎元洪沒有,他是個老實人,說的也是老實話。說自己怎麼能不想回到海軍,只是沒有機會。自己除了當兵,沒有什麼特長,於是便來投奔。能不能奔個前程到無所謂,總得養家餬口。

沒想到他的這番話張之洞特別愛聽,因爲張之洞喜歡老實人,也喜歡聽老實話。

他當着大家的面讚揚黎元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我很久沒見到黎先生這樣的,老實又有能力的人。”

當即派給了黎元洪一個重要差事,——監修幕府山炮臺,兼任自強軍翻譯,每個月俸銀八兩。

監督工程,這顯然是個肥缺,待遇又這樣高,養家餬口是足夠用了,黎元洪很高興。

人們常說,當老實人吃虧,其實,在很多時候,當老實人不但不吃虧,反而能賺到便宜,比如現在的黎元洪。不過,這不過是開始,還有更多的好事,在等着黎元洪。

幕府山橫貫於南京市鼓樓區北端和棲霞區西端,是一座位於長江南岸邊的丘陵山脈,西起上元門,東至燕子磯,長約5.5公里,寬約800米,勞山主峰高190米。

相傳晉元帝司馬睿過江,設幕府(參謀部)於此,故名。幕府山也名莫府山,又因山多石,古曾稱石灰山、白石山。

幕府山山巒延綿起伏,登臨幕府,遠望景天一色,萬里長江從山下奔騰向前。清代的金陵四十八景,幕府山便有幕府登高、達摩古洞、永濟江流、化龍麗地、嘉善聞經、燕磯夕照六景。

自古以來,幕府山燕子磯附近不但是大江南北的交通渡口,也是古金陵防禦江北的戰略屏障和軍事要道。加上這裡享有江山共景、六朝祥土的美譽,因此在幕府山留下了許多名人足跡、歷史景觀和民間傳說。

幕府山炮臺是個大工程,有西式炮臺七座,彈藥房八間,子彈房四間,總藥庫六間,暗道四條。

除此還有土壘壕溝、瞭望臺、兵房、軍裝房 ,還將安裝“一百八十磅子長式”後膛鋼炮二尊、“一百八十磅子短式”後膛鋼炮四尊、“八十磅子後膛式”鋼炮一尊。

黎元洪經手此炮臺前,這裡管理混亂,建制不合理,人浮於事。什麼事好像都有人管,什麼事又好像沒人管。有的人懂技術,但卻無權管事,有的人權力很大但又什麼都不懂。

面對這樣的情況,黎元洪首先從整頓管理人員做起。有能力並有較強責任心者上,不趁職者下。做到事事都有專人負責,層層都有管理和監督。

在材料、資金和質量方面更是嚴格把關。

通過他的努力,把先前耽誤的很多時間搶了回來。工程按期完工,工程質量各方都滿意。整個工程,共花工料費銀三萬九千二百五十四兩。賬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兩銀子幹了什麼,都有據可查。

幕府山炮臺完工,深得張之洞歡心,黎元洪也因此得到重用。先被張之洞派爲幕府山、鐘山等炮臺的總聯絡員,後由提升爲這些炮臺的專任臺官。每月奉銀五十兩,公費銀五十兩。至此,黎元洪和他的家庭雖然還算不上很富裕,但畢竟是衣食無憂了。

黎元洪感謝張之洞的知遇之恩,認真去做張之洞交其的任何事情,張之洞也就越發信任,越發欣賞黎元洪。

有一次,他爲黎元洪寫下了“智勇深沉”四個大字,高度評價了黎元做事和爲人。不久,張之洞向朝廷舉薦黎元洪,經張之洞提名,朝廷下旨,黎元洪被提拔爲南京炮臺的總教習。

他的父親兩次從軍,最高成就是當了遊擊將軍,也就是相當於營長,這時候黎元洪在職務上已經超過其父了。不但如此,他還進入了張之洞的決策層,很多的事,張之洞都願意聽取他的意見。

而他,也從不跟風,從不去迎合什麼人,總是實話實說,也就更爲張之洞所器重。

一八九六年春,張之洞交卸了臨時署理兩江總督職務,迴歸到湖廣總督本任。張之洞雖不是個拉幫結派,到處培植個人勢力之人,調離了,特別喜歡的人也要帶上幾個的,而黎元洪就是其中一個。

黎元洪在闊別二十年後又回到湖北,離開時一家人和逃荒差不多,回來時已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不由得感慨萬千。

張之洞回鄂後,繼續編練新軍,黎元洪成了他的高參和得力干將。他先是被張之洞派去炮廠監製快炮。後又被委派負責編練湖北新軍。

張之洞把在南京練成的自強軍一個營,做爲護兵帶回湖北。回湖北後在這個營的基礎上,擴編爲前後兩營和工程兵一哨,組建成武昌的護軍營。

張彪充任護軍前營管帶,黎元洪出任護軍後營幫帶。職務上看似個副營長,實際上要大的多,因爲這是一支特殊的部隊。

湖北新軍就是在這個護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過一再的擴編,到一九零二年,湖北已擁有新軍,護軍左右兩旗,步隊八營,炮隊一營,工程隊一營。武建軍二旗,步隊八營,武愷軍步隊四營,武防軍步隊四營。還有護軍鐵路軍步隊四營,官兵近萬人。

除武建營被清廷調廣西外,餘下七千餘人構成了湖北新軍的基礎。在張之洞看來,這支七千多人的隊伍,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軍,只是在編制上仿效新軍,在各方面素質上,距新軍的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張之洞一生浸潤儒學,著述豐厚,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視爲終生政治抱負。他不像袁世凱那樣一味追逐權勢,而是更加註重“爲國求富強”。爲此,面對內外交困之“世變”,他只有“竭蹶支柱”,以便爲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支撐兩湖這一方天地,一心把湖北新軍營建成禦侮自強保國家的武裝力量。

兵源的新舊之別勢必影響到士兵的內在素質。舊軍“人皆烏合,來去無恆”,“里居不確,良莠難分”,“積習錮弊,一入膏肓”,由此改編的“新軍”必然帶有濃厚的舊軍積習。

張之洞起初也曾嘗試改編舊軍,但在發現由武鎧左營改編的護軍中營“操練未見起色”後,即“令全行裁撤”。從此,他基本放棄改編舊軍,專心一意,“另募精壯”。

招募新兵時,除要求身強體健外,皆規定須報明家口住址,族鄰保結,並拒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這樣募集的新兵必多是質樸強健的青年。也就是說,與半由舊軍改編的北洋新軍相比,基本由新兵組成的湖北新軍,士兵“相對質樸,少成見無習氣”。

張之洞訓兵重點強調忠君愛國、自強禦侮。這在他親撰並要求將士熟讀唱誦的“軍歌”中體現得最爲直接而充分。該軍歌一方面以大量篇幅歌頌大清王朝的“深仁厚澤”,要求將士“立志要把君恩報”。

一方面聯繫中外興衰史例,反覆陳說“自強”的必要性:“我國文弱外人多恥笑,若不自強瓜分豈能逃?請言印度國土並非小,爲奴爲馬不得脫籠牢。,請言日本區區三海島,威我強國全球敬且褒。不羨日本善用船與炮,只羨全國人心如漆膠。我國同種國民四百兆,何難發憤爲雄展龍韜?欲保國家須有精兵保”,“同種固結外人難動搖”。

這歌詞可謂發人深省,亦可見作歌者的良苦用心。

在張之洞的諄諄教導下,湖北新軍的思想觀念與北洋新軍相比進步得多。

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2章 小人精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30章 朋友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63章 請願大潮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63章 請願大潮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65章 模範團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346章 驅張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62章 垂釣洹上第261章 張作霖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19章 一心離開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8章 好景難長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106章 小德張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6章 辦實業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62章 垂釣洹上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72章 六字箴言第46章 辦實業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411章 點翰林第482章 離開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55章 反擊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66章 機會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7章 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