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

黎元洪於六月十一日由王家襄、吳景濂以及直系各省代表陪同下,乘坐專車自天津到北京。北京火車站上舉行了盛大歡迎儀式,和他當年狼狽離京時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從表面看,黎元洪似乎表現得很平淡,內心其實是很爲激動的。

黎抵京的當天,即宣佈復職。

任命伍廷芳爲國務總理,伍未到職前,由外交總長顏惠慶代理,這是黎元洪早就想好了的。爲什麼要用伍廷芳呢?他首先要表達的意思是,一切恢復他未下臺前的原狀,舊的國會、舊的總統、舊的國務總理;伍廷芳是解散國會前的最後一任總理。再者,伍現在南方護法政.府中得到倚重,提名伍廷芳爲國務總理,可以示好於南方。

他的命令寫好還未發出,有人提醒說:伍廷芳脾氣十分古怪,在北方政.府中人緣最差,現在總統所發佈的人事命令,還需要徐世昌留下的代理國務總理周自齊副署,而周自齊絕對不肯副署這道命令的。最好不要在復職的第一天,就鬧出不愉快的事情。

黎一想也對,不能不面對現實,於是便把已經寫好的命令收回,改派顏惠慶署國務總理,通知周自齊副署這道命令。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二日,黎元洪下了二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發表新內閣名單:

國務總理顏惠慶署理。

外交總長顏惠慶兼。

內務總長譚延闓。

陸軍總長吳佩孚。

海軍總長李鼎新。

農商總長張國淦。

司法總長王寵惠。

教育總長黃炎培。

財政總長董康。

交通總長高恩洪。

第二道命令是撤銷五年前他的那個“解散國會的命令”。

內閣人事是黎元洪赴京前就和自己的幕僚商量好的,並未徵求曹吳的意見,能夠獨立行使權力,這是近些年來北京政.府一直未辦到的事。當然,這些人選還是綜合考慮了方方面面的。

內務總長本來決定由孫洪伊擔任,後來得到消息,這位以前是親黎反段祺瑞的政客,現在是站在廣東方面反對黎元洪覆職,所以改派譚延闓。譚可以算是黎的老朋友,並且是與西南方面友好的人物,此時不在湖南,可以借重。

農商總長張國淦,有人望,是黎的老幕僚,又是同鄉。

王寵惠是當時知名之士,也和西南有關,董康和高恩洪則是吳佩孚所欣賞的。請吳佩孚做陸軍總長是想借他的威望和影響力去完成裁兵,同時把全國的軍權交付給他,這樣他就不會再眷戀一個巡閱使的地位。如果他率先放棄巡閱使,以他的威望作號召就可達到廢督的目的。

還有參謀總長問題,本來決定齊燮元,這是爲了把他調到北京來,以裁撤江蘇督軍做爲倡導。但吳佩孚竭力推薦李烈鈞,吳說話了,黎不好不答應,參謀總長便給了李烈鈞。

董康(1867~1947) 字綬經,號誦芬室主人,武進人,世居區境內青果巷。董康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人,次年成進士,授刑部主事、郎中,大理寺推丞,主陝西刑獄。光緒二十八年母病返里,服喪期滿後,曾與人編修《憲法大綱》,由清廷頒佈試行。辛亥革命後,赴日留學,民國三年(1914年)回國,歷任北洋政.府大理院院長、法制編纂館館長、司法總長、財政總長等職。

此人鐵面無情,在審查大參案時,曾被吳佩孚譽爲“包公再世”。

高恩洪(1875年—1943年),字定安,亦作定庵。蓬萊縣(今煙臺蓬萊市)上口高家村人。

高恩洪出身農民,先後就讀於上海電氣測量學校、英國劍橋大學,曾任清廷駐英使館翻譯。回國後,歷任參贊、西藏通商交涉事宜督辦、東三省軍政事宜督辦、交通部秘書等職。民國後,高恩洪先後任漢口及成都電報局局長、湖北軍政監督、川藏電政監督、駐上海全國電料管理局監督、交通部顧問、北京政.府交通總長、教育總長等職。

一九二四年,任膠澳商埠督辦。他倡辦青島大學,並出任私立青島大學首任校長。二次直奉戰爭後,高恩洪退出政界,於煙臺經營“煙濰路自動車公司”,任總經理。

一九二六年,遷居上海繼續興辦實業,爲汽車公路公司負責人。病逝於北平。

高恩洪在交通總長任內,時間雖短,卻很有一些作爲。

一上任,便做了兩件讓人稱道的事情。一件是廢止各鐵路貨捐,一件是取消各報館的津貼。胡適對此舉評價甚高,專門發表新聞評論,予以稱讚,又鄭重其事地將此事記入日記。他日記中記有:“高氏是一個很肯做事的人,此次任勞任怨,大刀闊斧地幹去,很有可佩服的地方。他這一次裁去北京報館的津貼,每月十二萬五千元———可以辦兩個北京大學了!故各報攻擊他甚力。今天閣議通過廢除鐵路的貨捐,也是一件很難得的快事。”

包惠僧在個人回憶錄中曾記載李大釗親口對他講的一番話:“高定庵(高恩洪)這個人是學科學的,還有書生本色,沒有時下的政客氣息。他痛恨交通系的貪贓枉法,想把交通部所屬的各個部門嚴格地整頓一下。因爲沒有適當的助手,他要我在北大找幾個有爲青年給他幫忙。”

北京的慣例,每年十月十日,照例要發表一批晉級授勳的命令,黎元洪自不能例外。民國十一年十月十日的命令是:

吳佩孚、齊燮元晉授陸軍上將。

吳景濂、蔭昌、李烈鈞晉授勳一位。

吳佩孚、顧維鈞、高凌霨、高恩洪、岑春煊、唐繼堯晉授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張懷芝、閻錫山、李厚基、盧永祥、楊增新均給九獅軍刀一柄。

王士珍、程潛、孔庚給以一等文虎章。

孫烈臣、譚延闓、趙恆惕、譚浩明、熊克武晉授勳二位。

袁祖銘授以四勳位。

于右任授爲任威將軍。

唐繼堯、陸榮廷特給匾額一方以昭殊績。

曹錕在歷年獎敘中已經取得最高勳位和勳章,所以不能再有所加,因此“特頒明令,嘉爾元功”。

這是黎元洪上臺後的人情,不但對直系文武人員封賞有加,同時對西南方面和奉皖兩系也都有照顧,所謂陽光普照。

六月十三日,吳佩孚親赴北京慶賀總統復職,但他並未就任陸軍總長,見過黎元洪後,就回保定去了。

六月十五日,浙江督軍盧永祥倡導自行廢督,改稱軍務善後督辦。他雖不承認黎是合法總統,卻也承認他是事實總統,打來電報稱爲“暫行大總統職權”。黎就職電中也不以合法總統自居。

黎復職初期頗得中外好感,外交團對黎呼籲廢督裁兵一事極爲贊同,且對直系不以總統自爲,而以維護法統迎黎復職,極爲欣賞。

西南各省早已拋棄了護法的旗幟,主張組織聯省自治政.府,對於“法統”問題並不感到興趣,不過也不反對黎復任總統。

黎復職前後,貴州的袁祖銘(6月3日),四川的劉湘(6月8日),雲南的唐繼堯(6月28日)和川軍將領劉成勳(第三軍),但懋辛(第一軍),楊森(第二軍)及旅長以上軍官(6月9日)都有電報贊成恢復法統,對黎表示擁護。

廣東的陳炯明雖然沒有直接表示,但在他六月十九日在給伍廷芳的電報中有明確態度。

電雲“國會恢復,僞府取消,護法目的已達。黃陂復職,法律之爭應候法律解釋。非常國會擅舉總統,惡例一開,亂及百世。炯明力爭無效,以此獲罪。現維仗公之力,切勸孫公敝屣尊榮,示天下以無私。”

廣東省議會及各團體也於六月二十日通電贊成統一,電報中竟稱黎爲總統而稱南方大總統爲先生。

這一時期,應該是黎元洪覆位後,確切說也是他當總統以來最舒心的日子。飽經戰亂的人們,也對國家局勢向好充滿期待。

黎元洪上臺後首先撤銷了對孫.中.山的通緝令,以緩和南北之間的局勢。並於六月十五日下令全國各地一律停戰。

這時多地還有戰事,孫的北伐軍已經改道江西北伐,榆關又發生了直奉戰爭。

黎認爲南北停戰是實現統一的首要步驟,因此派歐陽斌前往江西說服雙方停止戰鬥,並且加委謝遠涵爲江西省長。其實南方大總統早已任命謝爲江西省長,黎這一行動無疑也是向南方示好。

只是,由直系派出的援贛軍總司令蔡成勳,看到黎這道人事命令,立刻加以拒絕。

黎在總統府很忙,每天忙於發電報,他一再地邀請中.山先生、陳炯明、唐紹儀、李烈鈞、岑春煊、譚延闓等到北京來共商大計,並且還派出代表多人分途去迎接。

在黎元洪看來,內閣的組成和統一問題是相連的,他確信由伍廷芳復任總理是一個好辦法,邀請一些與南方有關係的知名之士參加北京政.府,是有益於統一的。

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310章 戰與和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294章 曹錕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78章 漢口之戰第3章 科舉之路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268章 張勳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2章 小人精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4章 當官真好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84章 海軍起義第56章 禍從口出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58章 離開老巢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58章 離開老巢第23章 離開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