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您不走嗎

不久前,內閣協理大臣那桐還說過,他這樣的人,十個也抵不住袁世凱一個,這次喊得更兇。他對載灃說如果對袁世凱不放心,他可以用身家性命爲袁世凱作保。

載灃對袁世凱怨恨極深,聽那桐如此地爲袁世凱說話,立刻大發脾氣。

那桐寸步不讓,馬上提出告老還鄉。

葉赫那拉•那桐,字琴軒,另字鳳樓,葉赫那拉氏,滿洲內務府鑲黃旗人,舉人出身。前邊提到過了,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小那,就是那桐。

那桐於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考中舉人,由戶部主事力保爲四品京堂,授鴻臚寺卿,後來又遷爲內閣學士。從一九零零年開始兼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理藩院侍郎。

義和團運動期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那桐被任命爲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參與簽訂《辛丑條約》地談判。

一九零一年因日本使館書記官杉杉彬被殺,以戶部右侍郎的身份,賞加頭品頂戴,出使日本“道歉”。翌年再奉派爲赴日觀博覽會大臣,其間,率隨員考察了日本的警政、路政;後來那桐主管京師工巡局,在開闢新式馬路、興建東安市場方面,多借鑑日本的經驗。

一九零三年擢爲戶部尚書,不久調外務部充會辦大臣,兼領步軍統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九門提督”),管工巡局事。一九零五年晉升體仁閣大學士,一九零九年諭爲軍機大臣。

曾爲清華大學題名“清華園”。

和惲毓鼎一樣,那桐爲後人留下一筆寶貴財富也是他的日記。

從光緒十六年(一八九零年)到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三十六年堅持寫日記,系統完整地記錄了晚清及民國初年的政治、外交、軍事及官僚日常行爲生活。在現存的日記中,前二十三年的日記爲那桐逐日親筆書寫,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那桐中風以後,日記改爲那桐口述,他人代書,之後那桐還會查閱、小改。有時,那桐自覺身體不錯,可以提筆,還會親自再寫。

由於身處要職並處在一個特殊的變革時期,《那桐日記》的內容十分豐富。它系統完整,時間跨度大,歷經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入京、辛亥革命、溥儀退位等重要階段,對於研究晚清民初的政治、外交、軍事以及官僚機構的運轉都具有重要價值,併爲研究滿族的歲時風俗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當然,這些是後話。

和那桐一唱一和,奕劻也鬧起情緒,在家稱病不出。

而前線軍情緊急,很多事情必須馬上處理。載灃沒辦法,說小話把幾個人請來商量。

奕劻兩手一攤,把話說到了家:“此種非常局面,本人年老,絕對無力承擔。袁世凱有氣魄,有能力,有辦法。北洋軍是他一手打造,若令其赴鄂剿辦,必操勝算。

“否則,再行拖延,後果不可設想。且東交民巷的外國使團也都如此主張,他們比我們還急,他們的意見可以無視嗎?”

奕劻顯然不是隻代表他一個人在這樣地講話。他說完話後別人都沒發言,而是把目光都射向了載灃。

載灃不笨,他當然知道在場大家的心思。

但是,他不甘心,看了看大家,“除了起用袁世凱,真就沒有別的辦法嗎?”看幾個人還是誰也不說話,“你能擔保他沒有別的問題嗎?”載灃看向了奕劻。

“這個是不消說的。”奕劻打了保票。

載灃停了好一會兒,很明顯兩種意見還在他心裡做着激烈地碰撞和交鋒。

“你們既都這樣的主張,姑且照你們大家的意見做,我可是把話說到前頭,出了事你們可都要承擔責任。”說着話載灃難過地流淚了,那樣子即可憐又無助。

於是,起用袁世凱的決定就這樣做出了。

對於起用袁世凱的事,在朝廷意見並不是一面倒,反對的也大有人在。

消息剛一傳出,有人就問那桐:“你們這麼做,不是加速我朝的滅亡嗎?”

那桐回答:“大勢今以如此,不用袁指日可亡,如用袁,覆亡尚希稍遲,或可不亡。”

恭親王溥偉,立即找到載灃,責備載灃不該放虎歸山,引狼入室。

載灃也正後悔,但做出的決定不能說改就改,就自我安慰說:“袁四是將才,且名望也好,幹事多有建樹,故命他去。”

溥偉說:“這樣才更可怕,沒有人能掌控他,請神容易送神難,千萬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載灃沉吟了良久,始言奕劻和那桐再三力保,或者可用。

溥偉說:“縱難收回成命,可否用忠貞智勇之臣,以分之勢?”

載灃問:“用誰?”

溥偉說:“叔監國三年,羣臣臧否,自在洞鑑。”

載灃喪氣地說:“都是他們的人,我何曾有一個爪牙心腹。”

溥偉知道無可挽回,長嘆了口氣,悻悻而去。

諭令還沒發出,載灃所以不收回成命,一方面是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北洋軍除袁世凱沒人指揮得動。要鎮壓革命黨非用北洋軍不可,他也是爲大局着想。

另一方面,他也是有打算的。

有記載,他和幾個王公們計議過了,這次只是利用袁世凱。如果袁世凱不成事,正可以藉此將袁世凱除掉。

如果袁世凱成了事,也同樣是卸磨殺驢,找個藉口還不容易?

可見,這個年輕的攝政王也不白給。

只是很多事情的進程,常常不爲謀劃之人所能掌控。所謂,不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

十月十四日,載灃寫好了一道上諭,任命袁世凱爲湖廣總督,督辦剿撫事宜,所有該省軍隊及各路援軍,均歸其節制調遣;蔭昌、薩鎮冰所帶之水陸各軍,亦得會同調遣。要求奕劻,派一個與袁世凱熟悉的朝臣,帶上諭前往彰德。

叮囑:“促其速來,善爲我辭焉,勿介意於舊事也。”

奕劻遂派袁世凱的親信,內閣參議阮忠樞前往。

當天,阮忠樞趕到了洹上,把朝廷諭令和奕劻的親筆信交給了袁世凱。也轉達了載灃的話,“速來”,“勿介意舊事”。

同來的還有內閣統計局長楊度。楊度與袁世凱有特殊情誼,當初載灃要殺袁世凱時,讓他寫諭旨,他曾冒死抗命。

在袁世凱淒涼從天津乘火車南下回鄉時,曾有二人從北京專程趕到天津,不避嫌疑和不畏受牽連爲袁世凱送行,其中就有楊度,令袁世凱特別感動。

楊度這次來彰德是來阻止袁世凱的,他是真心實意地爲袁世凱着想。在他看來,清朝已經無藥可救。就算袁世凱出山,能順利的剿滅武昌的革命黨,也挽救不了清朝滅亡的命運,沒有必要爲這個腐朽的朝廷殉葬。

當時,本地一名流叫王錫彤,他是專程來給袁世凱祝壽,還住在袁府,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也在家。

王錫彤和袁克定也不同意袁世凱復出,他們主要是擔心袁世凱的安全。

袁世凱一直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這一天地到來。正高興的不得了,聽了幾個人的話,很掃興。見幾個人都是爲自己好,不好發作。

只是堅定地說:“我袁家世受皇恩,在國家生命存亡之際,當責無旁貸以報國,個人安危只能置之度外了。”慷慨陳詞,又言:“我和我袁家子孫,與革命黨誓不兩立。”

幾個人見袁世凱決心已定,只能搖頭嘆息。

說那些激昂話未免做作,但袁世凱是真得不想放棄這次機會。他能想象,爲了他的出山,奕劻、徐世昌、那桐等人,付出了怎樣的努力,能讓他們的努力付之東流嗎?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這兩年來,在別人看來,悠哉悠哉,蓑衣垂釣、吟詩作對、寄情山水。但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難受,有多度日如年。

他是待着的人嗎?一天不發號施令,是何等的空虛和悵惘。

一個活蹦亂跳的老虎,被關在了籠子裡。每天只有在夢裡,回到往日的時光,才能找到感覺;醒來則更加傷心難過。他真的很恨載灃,很恨隆裕太后,很恨很恨。

只剩兩個人的時候,阮忠樞偷着交給袁世凱一封有封的密信,說是徐世昌寫給他的。只能給袁世凱一個人看,看完毀掉。

當天,阮忠樞和楊度就住在袁府。

王錫彤也沒有走,他欲爲袁世凱送行。

袁世凱豪氣干雲的對王錫彤說:“你在家的時日也不會多了,得出去幫幫我了。”

不久,王錫彤倒是真做了袁世凱的幕僚,並且,在後來的歲月裡,寫了不少有關袁世凱的文章。當然,這也是後話。

第二天吃過早飯,阮忠樞問袁世凱何時動身?

袁世凱神秘一笑,拿出一封信,交給阮忠樞,“忠樞弟,請將爲兄的此信,交給我們那位攝政王大人。”

“您不走嗎?”阮忠樞問。

“我要走還會讓忠樞弟代勞嗎?”袁世凱微笑着。

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235章 立法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56章 禍從口出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346章 驅張第71章 您不走嗎第89章 出師未捷第48章 開灤礦權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99章 六路北伐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41章 東南互保第346章 驅張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428章 大學令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614章 轉折點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7章 管見十條第3章 科舉之路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71章 您不走嗎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28章 下重藥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249章 就職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599章 北大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