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流民

臣有本要奏”

“劉愛卿,所奏何事。”皇上極想退朝,去把玩他昨晚新得的新奇物件,天天聽這些老頭吵來吵去的,好沒意思。要是是母后壓着,估計他這輩子都不想上朝。

“啓稟皇上,皇太后,今年兩河流域遭受多年不遇的天災,產糧區的糧食大幅減少,很多佃戶連田地稅都交不上,各地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望朝廷能酌情處理,適當減免受災嚴重地區的賦稅。”劉大人義正言辭的,是烏煙瘴氣的官場中的一股清流。

“劉愛卿所奏,哀家從地方上的邸報也有所瞭解,哀家已經命令王丞相去處理了,相信王丞相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的,這兩年邊關軍需甚大,國庫已經沒有餘力去支應了。還得靠在朝堂的各位愛卿,積極應對。”太后慢悠悠的說道。

“稟皇上,皇太后,臣年歲已高,精力大不如以前了。咳咳,,這百姓是國之根本,臣無能恐有負皇恩,太后還是另選能臣吧,微臣請求回老家養老,望皇上太后批准。”這是王丞相慣用的做作伎倆。誰不知道,他是太后的近親,自從太后掌權以來,他就是肱骨之臣。太后很多時候還要密宣他進宮商議政事,他就算想真心回去,太后也不會批覆的。

“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皇上年幼,還望王大人多多教誨,王大人和衆人大人都是朝中棟樑之才,如今國家有難,有能者自然多單着點,哀家也不會虧待的。”

朝廷上已經聽多了太后的空口白話。只要有功,有賞的事情,就是王大人一衆人等領賞,若是有過的事情,當然是找個異黨或是沒有什麼靠山的人頂包。所以朝中大多是王黨之人,少數劉大人那樣,大義凜然的清流,再有一些不想與王大人同流合污的,也不想公然與他爲敵的中立之臣,這些人最會審時度勢了。

“臣惶恐,臣不求任何賞賜,只願能爲皇上太后和大周國的百姓效犬馬之勞,但是臣最近確實是偶感身體不適,若太后能加賢臣能士一二,臣定不辱使命。”在朝堂之上的人已經聽出弦外之音的,這又是在準備拉頂包的了。

“在座的諸位,誰去幫王丞相一起安撫流民?”皇上問道。

在朝堂上的衆人皆默不做聲。

“稟太后,皇上,這個差事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流民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受災百姓,各地口音混雜,素質高低不齊,這需要一個懂多種方言,還必須有處理過類似事件的官員。”王大人似有所指,眼睛不時漂向劉大人。“劉大人調任過許多郡縣,早年又處理過叛軍的經歷,微臣相信劉大人一定是最適合的人選。”這王丞相太雞賊了。這把火是你劉大人點起來的,想摘的乾乾淨淨的,沒門!

“准奏!劉愛卿你和王丞相好好計劃一下吧,這幾日不用早朝,有事直接來天乾殿通傳。”劉大人來沒來得急推辭,太后就下了口令,他也實在沒想到好的理由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