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

“王旗嗎?”老者的目光凝住了,注視着遠方,聲音有些顫抖,“沒想到,沒想到,有生之年竟能看到宗室出征的場景,似乎有些簡陋了。可皇家,終是出了個有擔當、有氣魄的人物嗎?大廈將傾之時,是天佑大明,國祚不絕;還是迴光返照,曇花一現……”

旌旗招展,大軍緩緩而行,年輕人見此威勢,也不禁心中震盪。停頓半晌,他才攙扶着激動不已的父親走下城樓。

………

“草民鄭硯北(鄭昭達)恭迎殿下千歲,千千歲。”

朱永興望着關門處伏地而拜的一羣人,心思鬥轉,這便是大巫所說的在滇省的助力嗎?不知道是何來路,能力幾何?

“諸位請起。”雖然心中不太確定,但朱永興還是跳下馬來,伸手相扶。此時斷不是擺譜拿架子的時候,有一分力量便多一分勝算,自己的班底還是太少了,這些全是漢人,正合自己的心意。

“謝殿下。”鄭硯北帶着手下叩頭後才起身,臉上滿是恭敬和謙卑,“守備駐防公署已經收拾乾淨,還請殿下不嫌陋蓽,暫請安置歇息。”

“戰亂危急之時,卻不是奢華講究的時候。”朱永興不以爲意地擺了擺手,在鄭硯北等人的引領下,直向駐防公署走去。

駐防公署早已經破舊不堪,經鄭硯北差人打掃佈置雖然難現新顏,卻也乾淨整潔,比緬關的簡陋宅第還強一些。

朱永興與鄭硯北等人在廳中落座,兩個侍女便端上茶水果品。夢珠看見明女服飾,立時視線不轉,顯得十分喜歡。

“不知道現在滇省形勢如何?”朱永興目光只在兩個明眸皓齒的侍女身上一掃,便詢問起大事來。說起來,他在緬甸不過耽擱了十餘日,只是心中急切,生怕事不順遂,冥思苦想的計劃到頭來是全費工夫。

“李晉王在磨盤山戰敗後,清軍乘勝進軍,佔領騰越,又西追至南甸(今梁河),至孟村,因糧草不繼而停止追擊,回師昆明……”

與歷史上沒有太大的差別,朱永興聽着鄭硯北的講述,對照着記憶中的資料,對目前形勢有了更充分明晰的瞭解。

說李定國磨盤山戰敗並不準確,如果從雙方兵力對比來看,應該是慘勝纔對。李定國所部固然兵將損失嚴重,但清軍也傷亡慘重,被斬殺的包括兩名國公,十八名都統(內有趙布泰的侄子多波羅、祖大壽的長子祖澤潤),是清軍與南明作戰以來陣亡高級將領最多的一次。

如果沒有叛徒告密,這很可能是南明軍隊大翻盤的轉折點。朱永興深自慨嘆,名將啊,有沒有運氣也非常關鍵哪!

鄭硯北一邊講述,一邊暗中觀察朱永興的神色。如今的形勢可以說是萬分不利,雲南三江以內的大城要地基本上被清軍佔領,殘餘明軍雖然爲數尚多,但都退到邊境荒涼地區,各自失去聯繫。而面對危局,朱永興的神情相當平靜,好象早已預知一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非常人所能也,鄭硯北心中對朱永興的評價又提高不少。

事實上,朱永興當然知道將要面臨的惡劣形勢,所以也沒有大驚小怪、變顏變色。只是,他心中起了疑惑。按照目前的信息傳播途徑,口口相傳,以訛傳訛,這鄭硯北如何能得知這許多情況,而且較爲準確可靠。

“不知鄭老先生作何職業?”既想依靠他們,朱永興自然要打聽清楚底細,待鄭硯北一講完,他便開口詢問。

“可不敢當先生之稱,草民不過是個小商人。”鄭硯北恭敬地欠身回答道:“先祖不怕險阻,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風雨冰霜,才掙下了現在的小小家業。”

朱永興眨着眼睛,琢磨着鄭硯北所用的這幾個形容詞,驀然,幾個字躍入了他的腦海,他試探着說道:“茶馬古道,馬幫……”

鄭硯北愣了一下,神情更加恭謹,“殿下聰慧,一猜便着。”

原來如此,朱永興輕輕吐出了一口長氣,身體放鬆,向後靠去。

茶馬古道起源於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爲興盛。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也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卻不產茶。

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且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而“茶馬古道”是一個有着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茶馬古道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馬古道的主要幹線,也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茶馬古道的一種約定成俗的理解與認識。事實上,除以上主幹線外,茶馬古道還包括了若干支線,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它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

在當驢客的時候曾遊覽過茶馬古道,聽過導遊了講解,朱永興心中也大概猜到了鄭硯北消息靈通的原因,他笑着讚道:“秘境雲南茶馬道,普洱遺風茶馬香!你的先祖能無懼盜匪、不畏艱辛,以勇往直前的氣魄開拓家業,吾甚是羨慕,甚是景仰!”

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66章 無題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3章 小朝會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94章 相疑第27章 攻城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3章 召見羣將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60章 歸藩之議第78章 勝利之因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01章 總攻(一)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60章 追擊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92章 無題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69章 譏諷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8章 大海戰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24章 授課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30章 輕取永昌第46章 合擊之前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30章 無題第23章 暹羅國情第91章 軍隊建設第43章 保寧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33章 立威第88章 毒蘑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8章 離心之象第90章 光復京師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65章 佈署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28章 拉英第7章 歡歌暢飲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35章 阻擊第28章 封官兒第116章 篡權之議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33章 易裝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