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閘港走私船

沒錯,這就是用守城絞車改裝的,把吊臂的仰角加高了。絞車推入院子內,幾名士兵拉動絞盤,絞車下吊着的一塊大鐵錘緩緩升高。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士兵們一拉釋放手柄,固定裝置機關切開,大鐵錘帶着鐵鏈,從絞車上狠狠的滑落下去,砸在屋頂上,就像是守城絞車上的狼牙拍落下一樣,只不過這時候把狼牙拍換成了大鐵錘。

大鐵錘砸在屋頂上,屋頂立即粉碎,屋樑折斷,瓦片嘩啦啦的落地。很快,一大片的屋頂就全部被拆除了。

接着工程兵走進院子內,揮動鐵錘砸牆,把屋子推倒,拆下來的瓦礫堆被人以推車運走。

不到半個月時間,拆遷區就完全被夷爲平地,拆下來的瓦礫和木頭也全部被運走。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挖掘地基了。

工程兵在工地上揮汗如雨,在地面挖出一口口深坑,把原來的地基清理了。這些平民區的房子,有些房子甚至連地基都沒有,大部分的房子都是木頭地基,把木頭扎入地下,在木樁上面釘上柱子;還有些比較好點的是磚頭地基,地基上面再砌上磚牆;還有些是夯土地基,上面的牆壁也是泥土牆。

這些地基好清理,挖出來之後,把木頭、磚頭和夯土都清理了,再根據銀行大樓和周圍的居民樓的設計圖,挖出相應的地基出來即可。

工程兵人多力量大,李國棟足足調來了三千多工程兵,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挖掘好了銀行大樓周邊居民樓的地基。

安置拆遷戶的居民樓的高度是四層樓,其中一樓、夾層樓是店鋪,二樓、三樓、四樓是住宅樓,一樓的門面對着大街,方便顧客進出店內。二樓、三樓和四樓的住宅區,從邊上的小巷子進入,從後面可以上樓進入住宅樓。住宅區的式樣都是套房,每一套房子都是兩房一廳構造,帶有廚房和衛生間。

這些新蓋的拆遷戶安置房,是以磚石、水泥和木料建築,牆面還是磚的,地基是石頭的,一樓窗戶以下的牆壁是石頭的,以上是轉頭的,柱子是水泥和石頭的,樓板是木頭的,屋樑是木頭的,屋頂採用青藍色琉璃瓦,店面門窗都是紅色木頭所制,牆壁上塗着白石灰,建築物呈淡雅的白藍紅三色,同蘇州園林的顏色相似,又不失高雅。

銀行的主體大樓,全部使用了水泥混凝土建造,水泥柱子和樓板內設鐵筋,採取了框架式結構,堅固得就像是一座城堡一樣。

前世裡是工兵的李國棟,對北方和南方的古典建築也深有研究,他設計出的房子,不輸給當代任何一位名家。

修建銀行大樓的同時,幫忙解決拆遷戶的安置問題,看起來似乎是筆虧本生意,但其實拆遷出五千戶人家,卻可以蓋出一萬套房子,除了安置房之外,其餘的五千套房子售出,可以賺回不少銀子。

銀行大樓和住宅商業兩用樓在打地基的時候,李國棟跑了一趟上海縣。

那座後世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如今還只是一座小縣城。後來的洋人會看中上海這個位置,因爲上海是水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往東可以橫跨太平洋;往西是長江航運幹線;往北可以前往北方和東瀛,往南能進入南海。在海上交通發展起來之後,上海的重要意義就提現出來了。李國棟來到上海,就是準備把這裡發展成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

李國棟是帶着陳於階和張煌言兩人一起去上海的,陳於階就是上海縣人,他的舅舅徐光啓也是上海縣人。

四百官料的大型內河船沿着吳淞江一直往東順流而下,就可以進入上海境內。

吳淞江就是現在的蘇州河,當年的吳淞江是太湖和蘇州的出海口,黃浦江北段,當年還是吳淞江下游,從吳淞口出海;而今天黃浦江的蘇州河以上的河段,被稱之爲黃埔塘,是吳淞江的支流。事實上,早在永樂年間,戶部尚書夏原吉就對吳淞江和黃埔塘進行了改造,到了嘉靖年間,海瑞又一次對吳淞江下游進行改造,於是形成了今天的黃浦江下游河段,從此以後,閘港就成爲江南士紳的海商船隊出海的一座重要港口。

吳淞口以上的長江口,這時候正處於長江最劇烈的造陸運動時期,崇明島還未完全形成,江面上淺灘、暗礁衆多,從吳淞口往長江走,風高浪急,航行十分危險,所以海船就不再進入長江,而是直接拐進吳淞口,進入閘港停靠,或者是進入吳淞江,再進入南運河,由南運河再拐進長江,避開長江口的危險航線。

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河段,河面寬闊,航道很深,完全可以滿足李國棟的中西合璧式戰艦在南運河上航行,各種海船也能進入南運河。只是不熟悉當地航道情況,又沒有人引水的話,海船無法繞道運河進入長江。

船隻快到上海了,前面的江面驟然開闊起來,再拐過一個彎,就能進入吳淞江下游閘港,也就是今天的黃浦江下游。

“武威伯,這是您第一次來我們老家吧?”陳於階問道。

“以前在夢裡來過,”李國棟笑着回道,其實是在前世裡,他可沒少去上海,“徐先生在世的時候,李某隻是沒機會來上海登門拜訪,如今趁着這個機會,正好去徐先生的故居看看。”

閘港內,停泊着數量衆多的大小海船,在松江府,各種小海商多達數百家之多,而東林黨又和這些海商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大明雖然禁海,但事實上禁止的是朝廷的船隻走海貿,而江南士紳同海商集團聯繫密切,否則以紡織業爲主的東林黨,又怎麼可能把他們的貨品賣出去?

隆慶開海,開的只有月港,也就是說,在月港的海商纔是合法的,而在上海的海商,事實上都得走私船。上海如此優良的港口,竟然沒有一艘洋船在這裡停靠,東林黨的貨物要賣給歐洲人,只能先在上海裝上他們庇護的走私船,由走私船送到福建和廣東,再把貨物裝上洋船,然後才能銷往世界各地。

自然,也有船隻直接從蘇州裝貨,沿着吳淞江就出海了,運到福建或者廣東之後,再轉給洋船,送往世界各地;也有些船隻直接就從蘇州走吳淞江出海,開往東瀛。

在東林黨庇護下的海商集團十分繁榮,只是海貿賺來的銀子,和大明朝廷幾乎沒有關係,只有月港一地纔有朝廷向商船收取稅收;此外,廣東市舶司向澳門的葡萄牙人收取進出口稅。

可是在上海這塊寶地,東林黨庇護的海商是一塊銅板的稅收都不用繳納。

這些海商還嫌自己賺得不夠多,爲了能賺更多的銀子,他們還千方百計幫着洋人省下月港稅監和廣東市舶司的稅收,選擇了在東番島北部西班牙人控制下的港口,或是東番島南部荷蘭人控制下的港口進行貿易,這樣洋人省了稅收,這些走私船商貨物的價格也就賣得更高了。就這樣,大明朝廷從最賺錢的海貿方面,根本沒有賺到多少銀子。

第548章 拍賣會(下)第62章 慘勝如敗第278章 嶽託計取城第563章 赤地千里第745章 皇家運輸隊第279章 兩面受攻第379章 塞北戰事再起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141章 徐光啓孫元化第650章 前往安慶第767章 將計就計第892章 蛙人營奇襲(上)第1012章 一戰撅四王第109章 騷擾撤退第165章 歸化城第508章 蒿水橋之戰(六)第149章 修建新寨第930章 智取夔州第908章 鄭家軍入珠江第474章 勸降孔胤植第240章 攻破賊窩第194章 再回塞外第541章 募捐第855章 揚州大捷第730章 輕敵遭敗第197章 千里奔襲(二)第251章 商隊遇襲第485章 救援晉陽(七)第379章 塞北戰事再起第660章 發兵武昌第928章 聯合大西軍第621章 戰賊騎(二)第528章 嶽託父子三人第342章 文工團第715章 賊軍追兵(中)第38章 激怒敵人第305章 駱駝和炮兵第39章 頭破血流第312章 殲滅金軍運糧隊帝545章 崇禎想賺錢第240章 攻破賊窩第562章 出征和佈局第613章 洪承疇設計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212章 生意和美女第776章 崇禎遇刺(下)第408章 神兵對天兵(四)第78章 我願爲死士殺嶽託第503章 蒿水橋之戰(一)第925章 張獻忠之死第329章 功敗垂成第713章 逃離京城第404章 神戰士第385章 烏真超哈兵(四)第567章 賊將軍左良玉(下)第335章 珠冠第301章 喀爾喀蒙古使團第187章 炮擊流賊第122章 壕溝陷阱(中)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472章 高陽之戰(下)第33章 重型火繩大銃第121章 壕溝陷阱(上)第903章 白衣渡江(下)第420章 盧象升第778章 交保釋金可出獄第153章 虎大威第914章 離間計第7章 遭遇嶽託第718章 路遇災民(上)第287章 西寧衛第499章 被困賈莊第31章 後金大營第131章 葡萄牙傳教士第784章 渡江之戰(下)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264章 堵死退路第751章 三鎮擁福王第269章 轉攻土城第38章 激怒敵人第687章 朝廷猜忌第784章 渡江之戰(下)第271章 騎兵步戰第103章 蒙古輕騎的追擊第820章 火燒綠營第17章 爲何改走西口第742章 炮擊刁民第580章 福王朱常洵第467章 戰多鐸第156章 收編軍戶(下)第874章 少林五祖第296章 鳳陽遭賊第46章 臨陣脫逃第399章 魚梁道第238章 攻入匪巢第331章 進京第467章 戰多鐸第895章 擒殺高進庫第360章 僱傭軍(上)第226章 鐵模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