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

巨鯊堡,紀澤並未立即召見登島造訪的顧敏,而是先在自己的帳內美美補上一覺。這倒不是他不願見到顧敏,更非打算養足精神才見顧敏,實是雙方身份差距太大,他一個三品將軍若是急急去見蓮花聖使這一非官方使者,勢必叫顧敏所代表的故吳士族看輕,對血旗軍在舟山的處境更爲不利。

雖已過了午飯時分,自有親衛送上溫好的飯食。正吃間,張賓進帳,略一招呼,便直入主題:“適才屬下已於那蓮花聖使談過,不出所料,此女代表顧、陸、周等故吳士族,要求我軍要麼加入陳敏麾下,合兵一處,要麼撤回徐州,他們可以贈送錢五萬貫,糧十萬石,以酬我軍剿匪之恩,日後更將加大在和平島的貿易合作。”

紀澤疑道:“這等大事,更涉及十數萬錢糧,她雖爲顧氏嫡女,終歸一名江湖人物,怎可隨口做出決定?”

張賓解釋道:“屬下問過隨船軍卒,這位蓮花聖使途經吳興郡時,曾經下船半日,想是已從陳敏與故吳士族那裡得到授權了吧。”

紀澤點頭,看故吳士族的反應之快,想來對自家也是極爲頭疼吧。不過,南船北馬,揚州士族官府的水上力量比起徐州可要勝出不止一籌,即便故吳士族如今正忙於配合陳敏驅逐晉廷植於揚州江州的力量,一時無暇對血旗軍動兵,但估計月餘就能騰出手來,何必還要巴巴送上一筆錢糧?那些士族可不是大方仁慈的主,天上哪有白白掉下的餡餅!

像是看出紀澤的疑惑,張賓冷笑道:“故吳士族居然願意資助我等,就是希望我等在和平島乃至鰲山支撐得更久,哼,那樣最頭疼的是誰?”

關東陣營!以狼牙王氏爲首的徐州士族!剛被陳敏叛軍驅離的淮南太守王曠,也即王羲之之父,可就是王氏俊彥!好個故吳士族,非但不願血旗軍南下,還想禍水北引!紀澤立時明悟,他雖然不喜官場權謀,但畢竟瞧過數不清的網絡評論,薰過數不清的影視狗血,自然明白了這個不動聲色的陽謀。

故吳士族集團從東漢時期就同氣連枝、盤根錯節,憑藉手中掌握的大量土地、人丁和財富,在江南一隅守望相助,與地方諸侯內鬥,與中央皇權內鬥,與其他集團內鬥,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東漢如此,孫吳如此,西晉如此,日後的東晉百年亦是如此。哪怕他們最終被孫恩義軍徹底碾壓,日後繼承他們地盤和血統的東林黨等集團依舊繼承着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光榮傳統,也不知這是歷史的慣性,還是地理的孕育,但肯定是民族的悲哀!

見紀澤神色,張賓進一步解釋道:“在賓看來,武帝滅吳之時,未盡快獲勝,免生枝節,並未太過逼迫故吳士族,招降條件甚爲優厚,令其依舊保有大量實力,但至戰後,朝廷自要進一步掌控地方,作爲戰勝者的北方士族也想從江南士族手中奪取更多好處,兩方內爭自是難免。此番陳敏叛亂便是一種延續,而今看來,我血旗軍很榮幸的入了雙方暗鬥之局。”

紀澤不無喟嘆,恰似任何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內鬥修養可謂根深蒂固、淵源綿長、運籌帷幄、智計百出,徐揚雙方一斗便是二三十年,他紀某人卻是不管不顧的跳入了這趟渾水。搖搖頭,他笑問張賓道:“那麼,孟孫兄對此有何應對?”

張賓沉吟片刻,肅然道:“賓以爲,我血旗軍擴張太快,且戰線拉得過長,大軍長期駐留甬東與故吳勢力糾纏,殊爲不智,便是主公志在夷州,也不必如此大張旗鼓,還當儘早與故吳勢力求同存異爲好。”

“孟孫兄言之有理,但我血旗軍大舉南下,且不論策略是否有誤,卻不能就此輕易退走,否則非但前功盡棄,更將爲人看輕,於我軍日後不利!且留使者兩日,待本將仔細思忖。”皺眉點了點頭,紀澤轉移話題道,“對了,南下林邑的船隊籌備得如何了,時節不等人,何時能夠出發?”

“此事主公數日前便已交代,鰲山業已籌備有商貨、管事與水手,此番隨賓一同南來,只要確定船隻與護送軍卒,明日便可出發。”張賓答覆之餘,不忘提醒道,“不過,趙雪姑娘決定親率這支商隊南下林邑,是否另換他人,還請主公自行定奪。”

真是個不省心的!紀澤一愕,眉頭頓時掛上三條黑線,略一沉吟,淡淡回道:“既已籌備完全,讓北來的弟兄們多歇一日,後日出發吧,悉數採用新式車船。此番南下林邑意義重大,又是首次,便由唐生親率安海營中軍沿途護送。至於義妹,且待我與她商議一番再說...”

顯然,紀某人應對趙雪的辦法素來不多,飯後尋得趙雪,話剛講了一半,他便在趙雪的兩個白眼與三聲懇求之後,乖乖放棄了阻其南下林邑的念頭,反是親自關注起了南下商船隊的一應事宜,召來唐生、張憧等人一一詳談,一再強調以人爲本,對船隊的物資配備則是寧濫毋缺,更恨不得給趙雪配上數不清的近衛,倒將順帶沾邊的南下軍民們感動的稀里嘩啦。

相比之下,另一支南下船隊的待遇就不免見絀了。他們是血旗軍登上舟山便開始籌備,即將探索夷州的小型船隊,其規模、船型乃至人員配備,皆與秦栓的探索船隊雷同,而其統領境遇也與秦栓的戴罪立功相似,正是十里灣水站中輕敵冒進的假軍候關錦。

忙忙碌碌便至傍晚,吳蘭給紀澤送來了一日一度的信報彙總,打頭一份仍是大晉時局。陳敏大軍渡江南下,憑藉故吳士族配合,在江東所向披靡,如今業已掌控了近半的江州與揚州。不過,像是有所默契,陳敏叛軍愣沒踏入徐州一步,而徐州軍依舊不曾南向有所動靜,多年來明爭暗鬥的徐州士族與故吳士族,此番看似爲了各自目的選擇了互不侵犯。

另一方面,東海王與劉琨的兩路大軍左右夾擊,已在蕭縣擊潰了劉喬長子劉祐統領的豫州營兵主力,劉喬的豫州軍已成崩解之勢,東海王則帶着得勝之師,正式西向迎駕,一路絕塵而去,愣似沒看見陳敏的叛亂。

“果然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化不開的仇恨啊!”看到此處,紀某人不禁喟嘆,“東海王這廝號稱衆望所歸,愣對江東叛亂不聞不問,就這還憂國憂民,匡扶社稷,呸,臉皮果然夠厚,本將不如也!”

“主公請慎言,其實,東海王總攬大局,並非對陳敏不聞不問。”一旁的吳蘭不無苦笑,挑揀出一份信報遞入紀澤手中。

“臥槽,他這般安排,還不如不聞不問呢!”正在嘲諷東海王的紀某人突然住了嘴,不得不在心裡向東海王致歉,旋即就是破口大罵。只因吳蘭遞來的這份信報上,別個東海王並非真的對陳敏叛亂不聞不問,而是走出了一着應對招,那就是讓他血旗軍頂缸!

就在今日上午,徐州官府向和平島的血旗駐軍轉交了東海王發出的敕令,對血旗軍南下剿匪大加褒揚,更是加封血旗重將唐生爲會稽太守,其中挑唆血旗軍進軍江東,甚或內部分化血旗軍的意圖不言自明。不消說,這條消息在徐州方面的刻意宣傳下,業已傳遍了和平島,想來很快就該是整個徐揚了。

不光有東海王,還有個添亂的,那就是臨近長廣郡的東萊太守劉柏根。說別個劉柏根添亂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因爲人家劉柏根是遣使長廣,送上錢五千貫,糧萬石,卻未提出任何要求,純粹爲了與血旗軍交好,最多也就鼓勵血旗軍繼續在甬東剿匪靖安罷了。

“什麼!?這個東萊使者名叫王彌,東萊本地人,現爲劉柏根的郡兵都尉!?”翻到這一份本不起眼,甚至被壓在最底下的信報,本也興趣缺缺的紀澤突然瞪大眼睛,驚呼出聲道。

王彌何許人也?正史六年後的永嘉之亂中,匈奴漢國發漢匈兩路大軍,攻滅西晉京都洛陽,俘虜晉懷帝司馬熾,其時匈奴的一路兵馬由劉曜統領,漢人的一路兵馬便屬王彌的叛軍,可見王彌這個漢奸加造反頭子的威勢,至少在《晉書》列傳第七十的造反頭子薈萃中,王彌名列榜首,劉靈卻是榜上無名。當然,人家石勒成就更高,當了皇帝,在《晉書》中走的就是載記篇了。

紀某人雖不知王彌在《晉書》中的造反排名,卻也知曉他是西晉末年僅次於石勒的造反頭子,更是投奔匈奴漢國的第一漢奸,一度攻無不克,兇焰滔天,若非不慎死於石勒的鴻門宴,永嘉之後的歷史或將改寫。假定此王彌便是彼王彌,這麼一位頭頂“造反”光環的人物冒出頭來,其出使長廣,紀澤怎敢相信僅是簡單的交好?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王彌身入長廣,交好、拉攏、刺探、防禦乃至破壞皆有可能,我等必須對之十二分重視!”無視吳蘭的驚異不解,紀澤斷然下令道,“增添暗影在東萊的人手,本將懷疑這劉柏根心懷不軌,甚或又是一名大晉反賊,還有,這個王彌也須重點關注,程度不得亞於劉柏根,若是可以,嘗試向他們身邊安插細作。”

瀏覽完今日信報,紀澤不無鬱悶的出了大帳。青州的王彌叛賊,徐州的東海王嫡系,揚州的故吳士族,看來都已將血旗軍看做了棋盤上的棋子。可恨他們爲了內鬥,可以互相拆臺,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大局,可以一起完蛋,難怪會有五胡亂華,只是,別捎帶上咱血旗軍,怕你等也捎帶不起啊!

日暮沉沉,冷風襲面,紀澤想起趙雪後日便將南下,這一走就是數月,不由收起心情,步向不遠處趙雪的營帳。如今的巨鯊堡早被清理一新,除了少許灰黑燎痕,各處整潔有序,帳舍井井有條,無需任何盤查的紀澤,不一刻便來到趙雪帳前。這等晚飯光景,且帳前無人刻意阻攔,紀澤自然不會客氣,直接掀簾而入。然後,他便見到了油燈下相對笑談的兩名如花少女。

趙雪與顧敏,皆素面品茗,一樣的清麗動人,一樣的青春活潑,一樣的聰穎靈動,不一樣的是一人帶上了精明嫵媚的成熟之美,另一人則帶上了超凡脫俗的仙靈之氣。二位豆蔻芳華,巧笑嫣兮,明眸盼兮,嬌俏皆不可方物,恰似那牡丹白蓮,彼此爭奇鬥豔。

乍見此景的紀某人不禁一個愣神,好在早已見多識廣,他在自個露出豬哥樣之前,愣是下意識的暗運內勁,合緊了自己那張即將滴下口水的嘴巴。偷偷嚥下那份口水,他掛上爽朗的笑容,略帶疑惑道:“你二人很熟識嗎?”

“是啊,顧姊姊就是前來造訪的蓮花聖使,之前我二人在和平島數度相見,非但熟識,還很要好呢。顧姊姊,這就是我義兄,也是你此番打算拜訪的正主...”趙雪起身介紹,可她旋即察覺出不對,立馬不無探究的狐疑道,“不對,紀哥哥,聽你方纔口氣,似乎認識顧姊姊,可她很少在男子面前取下面紗,你是如何一眼認出她的?”

“逝者如風,往事不可追!竟然是你!果然是你!哎,想想那般毫無顧忌的收拾琅琊王,也只能是你血旗將軍了!”趙雪發問之際,顧敏同樣起身,卻是目光復雜,似笑非笑的盯視着紀澤,口中更是說得趙雪莫名其妙。

眼見顧敏認出了自己,紀澤也不再回避,他隨意揮揮手,示意二女坐下,自己則行至帳中空席坐了,這才面向顧敏,淡笑道:“記得兩月前你我在和平島道別之時,本將曾經說過,下次見面必將坦誠以對,不想印證在了今日舟山。沒錯,某血旗將軍紀虎,正是相城之外痛毆司馬睿,並巧合相助聖使之人,當然,也是安海商會前會長紀澤。之前諸多顧忌,對聖使有所隱瞞,還請見諒!”

看着隨意坐在席上,語氣誠摯,笑容坦蕩,不曾表功,也不顯倨傲的紀澤,顧敏腦中閃過陽剛大氣這個評語,沒由來的面頰泛紅,或爲掩飾,她連忙起身站定,衝紀澤一個莊重稽首,脆聲言道:“吳郡顧敏,謝過將軍拯救大恩...”

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五百零一回 東線遭襲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第一百六十三回 毆打元帝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三百一十回 神罰州胡第五百五十八回 調戲伏兵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六百八十九回 破圍壺關第一百三十五回 別部水軍第三百五十五回 硝煙漸散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七百九十四回 避實擊虛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六百九十二回 兵臨襄國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第五百一十九回 敵向難料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九十三回 二度陪練第一百九十七回 誆奪潞城第五十八回 唯一水源第六百三十一回 笑裡藏刀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四百六十八回 跑步破城第七百三十回 劉參之死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二百五十五回 探航深海第五百二十三回 鐵錘撞城第六百零九回 雨夜激戰第五百二十六回 偷門襲城第四百九十回 尋機夜戰第五百六十五回 坐待截胡第五百八十三回 佈置應對第六百一十一回 圍攻伽耶第七百六十回 馬景之傷第五百零八回 國戰廷議第六百五十回 美洲作物第七百零四回 石生自救第二百七十六回 設營淮中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七百三十九回 陣前皆敵第四百九十三回 威壓筑紫第五百八十七回 封鎖海峽第六百五十五回 幽州變起第八十六回 利益捆綁第二百五十四回 誘捕鯨羣第五十四回 血腥批鬥第五百一十一回 撲朔知援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六百九十三回 車旋接戰第三百九十六回 新科狀元第七十三回 葉家三娘第五百六十六回 中原流人第六百三十八回 圈套落空第四十四回 遁軍太行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一百二十三回 初謁張賓第七百九十回 洛陽稱帝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三百八十九回 財迷張憧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一百七十六回 安海之始第六百七十七回 夜襲壺關第一百零七回 暗影佈局第六百五十八回 請狼入室第六百零七回 最短盟約第六百五十六回 騙局連連第四百三十回 出使馬韓第一百五十三回 局外有局第二百五十三回 安海屠鯨第六百六十六回 入主薊城第七百九十七回 冰牆之戰第七百七十八回 喋血鏖戰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一百九十九回 定計撤手第六十九回 攘外安內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七百五十九回 近衛騎襲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二卷 求索千里行 第一百零一回 變生肘腋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七十七回 功虧一簣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六百六十九回 殿前問對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四百二十九回 諮議大會第六百二十二回 大戰在即第一百二十六回 窮追不捨第一百二十五回 襲殺石勒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四百七十二回 守株待兔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