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

魏衝並非冒然來見萬和順的。他聽說柳鎮年已經開始殺人了,殺萬黨的人,而萬和順仍未有所動靜。他有一種十分堅定的感覺,感覺這正是自己出馬的良好時機。

他雖早已大權旁落,但以書辦的身份進個王府還是容易的。他正四處找尋萬和順,從迴廊上看見了,大喜過望,匆匆走來,纔有了現在這裡的情景。

“看來魏書辦閒不住啊,”萬和順笑道,“前時事情多些,我看你就滿面紅光的;如今無事,反而變得如此落魄了,這算是樁怪事。哦,也對,你討不到賞錢了,自然過得差些。”

魏衝臉色漸漸好了,又一叩頭:“還是萬郡王瞭解在下!您昔日還曾派我到陸放軒身邊當個眼線,因此屢建奇功,也受衙門裡人敬重;奈何又舍了小人,不行此計了?”

“我與陸公當初有點誤會,稍加防備自是正常之舉。可如今冰釋前嫌、重歸舊好,哪還容得這些陰謀詭計?”萬和順從容地瞥了他一眼,“你難道盼着本官深陷不義嗎?”

“小人一片好意,絕對不敢有別想……”

萬和順聽後一笑,彎身將魏衝慢慢扶起,“萬某的玩笑話罷了,魏書辦不必驚恐。既然你還記着我的恩情,就把你留在這兒,幫我對付對付柳黨。”

魏衝知他兩面三刀、真心難測,故不敢有絲毫得意,一對眼睛也充滿警惕:“那就……那就謝郡王。”

魏衝從王府裡出來,想到適才萬和順的話,心情無比煩悶,總憋着一股鬱悶氣發散不出。他當然不知道萬陸二人在醞釀一場天大的政變,否則也不會返回衙門,進行無謂的發怒了。

他低頭走進衙門內院,幾個衙役從身旁擦過,都朝他白了一眼。

辛虧魏衝沒有看見,不然定得火冒三丈了。

“葉大人在哪?”他叫住一人問。

“書房。你小心點,蔣巡檢和葉大人談着公務。”

“蔣巡檢?”魏衝吃了一驚,他雖爲葉永甲的心腹,但平日總在巡檢司裡,不甚與葉知府交結。然而在這種人心惶惶的時期,忽要來此商議,不免令人遐想。

他大步流星地走去書房,見房門緊閉,窗子都關着,聽不到什麼動靜。

可這些奈不住魏衝的疑心。四面八方都有不少人來回走動,他便藏身於樹蔭之下,睃見無人察覺,便輕輕一舔食指,哈了口氣,從紙窗上戳了一個小洞。

他睜着一隻眼睛趴上去,看見蔣添和葉知府對面而坐,表情十分嚴肅,像是有什麼禍事要降到頭上一樣。

可聲音仍是如蒼蠅似的,聽不清楚。魏衝急躁地搓了搓手,踱一回步,索性行至房門前,用臂膊微微推開,露出一絲縫隙出來。

“我接柳鎮年的消息,萬和順估計有大動作了。”

魏衝聽到這渾厚有力的聲音,頓時一個激靈。‘這準是葉大人的聲音!’他確定地想着。

“您放心,”這回是蔣巡檢了,“我司內的人手足夠,封住……”

吱——

“誰!”蔣添慌速站起,幾乎要拔出劍。

原來是魏衝因心中緊張,不小心擡了手,將門撞開了,直直地看着面前的二人,被嚇呆了。

“魏書辦……”

“小的不知道大人們在此議事!”魏衝撲着跪下來,一邊磕頭一邊連忙說:“乞望恕罪!乞望恕罪!”

葉永甲與蔣添相覷一眼,便擺了擺手:“不必跪了。我和蔣巡檢寒暄幾句而已,何必搞得這般緊張。快起來,有什麼事直說。”

魏衝的腦子裡亂成一團,都忘了該說什麼了,乾脆編了一通故事:“我、我……小人見過皇上,言及府衙事務,皇上贊您臨危不懼、處政得體,叫魏衝回稟大人,以示勉勵。”

葉永甲一聽就是他的胡言亂語,遂草草應付道:“還是陛下盛德所致。”

“那、那小人走了,告辭!”魏衝還帶着臉上溼潤的汗珠,來不及擦拭,便退將下去。

“咳。”葉永甲低咳一聲,只朝蔣添掃了一眼。

蔣添似乎悟到了那個瞬間的眼神,一點頭,拱手稟道:“在下會把事情辦妥。”

葉永甲似乎很驚訝一個小軍官能和自己有此等默契,心中頓生少許暖意,欣慰地微笑着:“蔣巡檢,按你的法子辦,我已經知道了。”

魏衝急忙坐在二堂上,喝了幾口淡茶。他使勁扭了自己的耳朵,確保沒聽出岔子來。什麼‘人手足夠’、‘大動作’,又講‘封住’什麼東西,他如果沒猜錯的話,必然是一場政變無疑。他的腦袋似要炸了,自己處在危險的迷霧中,卻找不到該走怎樣的道路!

這時,蔣添的身影卻在他背後出現。他像看到索命鬼似的,身體一陣寒冷,真想就這麼暈死過去。

“魏書辦聽了剛纔的話吧?”蔣巡檢洋溢着輕鬆的笑容。

魏衝儘量不讓情緒崩潰,語調溫和:“你們講了什麼?不清楚啊。”

“我又不會害了書辦,別恐懼;相反的,蔣某願將實情相告。”他的表情嚴肅又真誠。

魏衝有些緩過勁了,瞪大眼珠:“真的?”

蔣添笑而不答,信步走到旁邊的竹簾前,“請魏書辦入裡屋一敘。”

他拉開簾子,魏衝只好低頭走了進去。

“您恐怕早想到了,南京要發生一場政變,”蔣添在炕上坐下,“我之所以要告訴您,是因萬陸二黨已經拋棄了您。可是?”

“是。”

“您知道,萬陸只是苟延殘喘,活不了多久啦。魏書辦常以識時務名於世,該站在誰的一邊,您無比地明白。”

魏衝紅了臉:“實在不敢當。”

“所以,葉大人才會讓我直言不諱地告訴您,您……相信?”

“相信!相信!”魏衝口中說着,心中卻竊喜道:‘葉永甲雖明曉我的心性,然此事總無一個定論。本書辦倒要趁此探其底細,回稟了萬王爺,再去取柳鎮年的性命,讓葉永甲好好吃一番虧,看看老爺的本事!’

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