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仙劍的精妙變化並未枯竭,只是盤古幡和元始豐碑的逼~迫,導致靜姝可供發揮的餘地越來越少。
玉鼎亦是成名萬古的大人物,在兩人交鋒時,全然不顧忌麪皮,步步爲營,穩紮穩打,哪怕靜姝想要玉石俱焚,那也是不能了。
鬥到此刻,她通明的劍心直接可以預料到自己接下來註定敗亡的結局。按理說多多少少該有些悔恨,不當尋找絕仙劍,摻合到這事情中。
只是她現在卻是另一種心情,那就是朝聞道,夕死可也。既然窺到無上劍道,好似馬上去死,那也是不算白活一場。
絕仙劍的劍氣跟她本人早已水乳~交融,人劍合一的酣暢淋漓,使她在施展種種絕世劍術的同時,並無法力衰竭的感受。縱橫混沌之氣和元始豐碑的重壓下,飄飄渺渺,何止孤鴻清影可以形容。
形神俱明,劍勢千變萬化,偶有迴應的絕刺,動人之處,無不使人拍案叫絕。玉鼎道人到底心硬,縱然有些憐才之心,此際亦不爲動搖。盤古幡地動山搖的晃動,元始豐碑更是擺着推金山倒玉~柱的架勢,只怕不出頃刻,靜姝的香消玉殞就是定局。
南天之外,隱約有五彩雲色,魁漓近乎淚光閃閃,瞧着靜姝。她們之間確然有難得的姐妹之情,可是此際她縱不顧性命相救,也插手不了其中。若是孔宣已經恢復,她肯定要苦苦求肯一下,但現在孔宣已無過去那般神威,確然救不了靜姝。
可讓她眼睜睜瞧着靜姝活活被逼死,魁漓萬萬做不到。暗自一咬牙,心口就亮起赤紅的光芒,那是一口先天鳳凰之火,源自鳳祖,可謂魁漓性命~根本,一旦使用,她即便不死,也算是徹底沒了道基。
就在她欲要張口,噴出這口火焰,一根手指堵住了她的口。妖身如墜冰窟,徹底將心裡那口火凍結。
另一邊玉鼎正要發動最後一擊,突然間肩膀一疼,原來一塊石碑,不知從哪裡飛來,砸中他肩頭。那石碑力道之雄渾,實是難擋,頓時玉鼎全身各處竅穴都噴出火焰,道身受損。
等他收回盤古幡和元始豐碑護身時,已然看到那石碑倒轉飛走,落在一個青年道人手上,不是沈煉,又是誰。
那砸中玉鼎的石碑正是阿彌陀用以莊嚴極樂淨土的功德碑,被沈煉從極樂淨土帶出來,居然做了類似凡夫俗子打架鬥毆的搬磚。
沈煉神清氣朗,一邊拍着魁漓的香~肩,一邊對着玉鼎輕笑道:“道人也修成萬劫不磨,可是比起當年多寶,還差了許多。”
玉鼎怒極,沈煉所言說的是一段舊事,當年封神之役,廣成子攜着番天印偷襲多寶,居然只將對方砸退幾步,全然沒有受傷。那番天印的偉力,縱及不上盤古幡,但比起元始豐碑還要勝過稍許,廣成子又是偷襲,居然都沒傷到多寶,可是讓當初闡教十二金仙無比震撼。
如今沈煉用此奚落玉鼎,讓他氣極之餘,甚至沒法反駁。總不能說他沈煉,要比當初廣成子強很多,那塊石碑也勝過元始豐碑。這豈不是得罪同門,更低看了老師元始天尊。
玉鼎心念稍有起伏間,靜姝便已經劍光一動,到了沈煉那邊。
她好奇張望沈煉,雖然知曉沈煉的成就,早已是世間極致,可是現在看到他竟大不把擁有盤古幡和元始豐碑的玉鼎放在眼中,一塊石碑就讓玉鼎遂不及防的受傷,遠超她記憶中的樣子,心頭有百般起伏。
哪怕她如今盡得絕仙劍的神妙,更有元清的道悟,兩人的差距倒是比從前還大許多了。真不知道沈煉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豈不知她心中的疑惑,亦是世間諸多神聖仙佛的疑惑。
沈煉一出現,便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那邊妖師反而出手更急迫,一時間略顯從容的葉流雲,登時陷入危機當中。
東華道君更是擺出搏命的架勢,今天解決不了葉流雲,將來就更無機會。
沈煉似乎沒有插手其中的興致,葉流雲更未求援。他心中的孤傲,豈是旁人可以理解的。面對如此巨大的危機,葉流雲竟然使出太古五帝的種種絕學,青龍、朱雀、玄武、白~虎各種異象,更是洶涌澎湃,法理交織。
偏偏種種神通被他掌控得爐火純青,侷限在方圓不足百里的時空中,威力凝聚,破壞道則。就像在跟海嘯搏擊的一葉孤舟,屹立不倒。
甚至妖師也不得不佩服自己這位老朋友,對方精通世間任何修行流派的道法,並且取其精華,納爲己用,比他的北冥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等奪天地造化的手段,在古往今來都是排的上號。
若非前有太乙道主,後有沈煉,只怕青帝至少也是混元無極的至高存在。
越是如此,妖師越要徹底擊潰葉流雲。畢竟因果一結,非得不死不休了。
妖師雖然摸不準沈煉的心意,卻能把握住葉流雲的心意,他絕對不會讓沈煉援手。哪怕葉流雲陷入此等困境,倒是跟沈煉有關。
玉鼎收斂怒火,淡淡道:“便在八景宮見個真章。”
他持着盤古幡和元始豐碑,神形緩緩消失。
沈煉並不阻止,低聲對着魁漓和靜姝道:“你們先去清水天避一避。”
他袍袖一揮,便有一股清風相送二女,穿破一切阻隔,直達清水天。
清水道君瞥了兩人一眼,道:“你們便和我在這等着沈煉。”
靜姝神通大增,論戰力已然不下於楊戩,又是妖魔出身,膽氣過人,她不怕清水道君的威嚴,好奇道:“沈煉還要做什麼。”
清水道君雖然冷着一張臉,卻不覺得靜姝對她有所冒犯,道:“我讓沈煉替我去取兩盞燈,現在到他完成這件事的時候了。”
楊戩也從天河對岸回到了天界,他到了八景宮,玉鼎道人已經在那裡了。
他憂心忡忡道:“玄都師伯出去了,我們如何攔得住沈煉。”
玉鼎道:“尚有一氣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