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

當大漢都沉浸在前線勝利的喜悅中時,還是有漢人很鬱悶的。

腳蹬着潁水西岸的一塊石頭,陳智深極目遠眺,許昌已經在視線可及範圍內,甚至隨着潁水曲折環繞,再沿着潁水向前,都能直接摸到距離許昌城不過百丈的位置上。

本來這潁水就是許昌天然的護城河,再加上之前歷朝歷代的疏浚,主河道寬闊不說,還有一條支流出現在許昌城南和城西兩個方向,彌補了許昌城在這兩個方向上距離潁水比較遠的缺陷,至於爲什麼根本沒有潁水環繞遮擋的北側和東側也沒有修護城河······那是因爲北魏也好,北齊也罷,外部的敵人都不會從這兩個方向而來。

當北朝的敵人已經從北或者東殺到許昌城下的時候,徐州、鄴城或者洛陽怕是早就已經丟掉了,許昌自然就失去了其充當門戶的意義。而今的局勢也是如此,漢軍就算是已經在淮北和潼關兩個方向上取得了突破,但是還沒有殺到洛陽和徐州,就不能繞過潁水從許昌的東側或者北側進攻。

因此哪怕陳智深心比天高,也只能乖乖列陣於潁水岸邊。

前兩天陳智深率軍成功突破汝水,這倒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當漢軍的水師出現在汝水上的時候,崔景嵩和趕來支援的王瑜就放棄了依憑汝水堅守的想法,在漢軍水師的火炮和投石機面前,恐怕有這樣想法的人也不多。

不過對於在各個戰線上僵持不下的漢軍來說,能夠突破汝水一路殺到許昌城下,倒也不是一件小事了,至少足夠陳智深所部不少將士立功的了,可是從關中和淮南一前一後傳來的消息不啻於給予陳智深當頭棒喝。

蕭世廉破潼關,這還能理解,蕭世廉進攻潼關有一段時間了,自然不可能一直舉步不前,在漢軍強大的火器和投石機日夜圍攻下,潼關就算是再怎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這樣飽和的打擊下,也應該被突破了。

但是李藎忱斬殺王軌,漢軍全面突破淮北防線,卻是陳智深怎麼也沒料到。

皇帝陛下到底是皇帝陛下,搶功勞上一向不差。

不過陳智深也就是有能耐腹誹一句,這句話他是絕對不敢說出口的,現在他自然就需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路軍在西路軍和南路軍兩場大捷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的暗淡。

突破汝水,當然不如潼關和淮水來的重要。

汝水的後面,可還是有一個許昌立着呢,而相比之下,西路軍殺入潼關之後,洛陽已然門戶洞開。若是陳智深和陸子才所部不能抓緊突破許昌、向北進攻軒轅關並殺入洛陽的話,恐怕到時候還得蕭世廉派兵去給他們打開虎牢關或者軒轅關的大門呢。

對於陳智深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本來大戰開始的時候,陳智深和陸子才這兩個幾乎互相不熟悉的將領同時統兵進攻中路的可能與否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若是兩人遲遲不能有所突破的話,就等於坐實了兩人本來就都不行,一個只知道猛打猛衝卻沒有計謀,一個更是隻能守守城池,因此加起來更不行的傳聞。

作爲曾經李藎忱的御用前鋒,陳智深對此也必須要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證明,這完全就是謬論!

進攻馬上就要開始,陳智深雖然很急迫,但是他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時候着急也沒有用,按部就班繼續向前進攻纔是最重要的,當然了陳智深如此有底氣,主要還是因爲對面的人當然要比陳智深來得着急。

且不說崔景嵩已經見識過了大漢的火炮,恐怕都有了不折不扣的火炮恐懼症,畢竟被這東西轟轟轟迎頭一通砸過來,沒有一點兒心理陰影的人應該不多。

另外一個周人將領王瑜,本來就是名不見經傳的存在,只是因爲他是王軌的兒子而不能忽視罷了,看王軌在淮西之戰的安排佈置就知道,雖然崔景嵩兵敗,但是許昌城內守軍的主將已然是崔景嵩,相比之下,王瑜哪怕是王軌的兒子也只能位在崔景嵩之下,因此並沒有多少值得擔心的不說,更重要的是現在王軌身死,王瑜原本其實更應該算是監軍的身份就變得有些尷尬了。

他是代替王軌來監督崔景嵩的,然而王軌身死,王瑜的手中如果沒有掌握到父親的實際權力,那監督崔景嵩那就無從談起,甚至還要老老實實的成爲崔景嵩的手下。

更何況父親身死,對於王瑜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刺激,恐怕很難保持理性。

在雙方的實力存在差距的情況下,一旦失去理性,很有可能就會給敵人可乘之機。

現在陳智深就在等待着這樣的機會,他並不覺得崔景嵩作爲主將就真的能夠攔得住王瑜。

而此時潁水北岸,一個年輕人單膝跪在地上,憤懣說道:“懇請叔父下令,某將親率將士渡過潁水迎戰陳智深,告慰阿爹在天之靈!”

“不行,陳智深兵鋒正盛且軍中有大量新式的武器,我們能夠守住潁水就已經謝天謝地,”站在上首來回踱步的正是崔景嵩,他看着這個滿臉悲憤、手臂上還捆綁着黑色布條的年輕人,很是無奈,“若是我們主動進攻的話,更有可能會被迫背水迎戰,甚至還有可能被半渡而擊,我們爲什麼不能等着敵人半渡的時候攻擊呢?”

這年輕人正是王軌的兒子王瑜。

聽聞王軌身死的消息之後,王瑜就跑過來向崔景嵩請戰,任由崔景嵩怎麼勸說,就是不聽,顯然王瑜正因爲父親的死而着急和生氣,在陳智深還沒有殺過潁水來的時候,他無從發泄,便只能請求出戰。

“等着,等着,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王瑜頓時連一開始的跪禮都不要了,徑直起身,攥緊拳頭,“之前我們在淮水等,在滍水等,最後呢,再堅固的防線不還是一觸即潰?我們的等有什麼用,敵人既然能夠突破滍水,能夠突破汝水和淮水,那潁水就能夠攔得住他們麼,所以只有我們主動出擊,給予敵人迎頭棒喝,才能讓他們清醒,也才能振奮低沉的士氣!”

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對手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八百九十一章 紮營雲田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一八七九章 當爲將軍擒此獠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五七九章 更廣闊的世界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聖賢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脅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五百五十一章 已經熟悉廝殺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九十一章 陳叔陵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十二章 接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傳出的六個字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九十五章 多險惡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