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

大漢能夠保證這些世家的生命安全、能夠給他們足夠多的賺錢機會,而且他們家族中的子弟通過統一的科舉考試還有機會前來中原做官,甚至有能力的,躋身朝堂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相比於現在在夾縫之中生存,李藎忱相信這些世家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不過李藎忱也注意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河西不管怎麼說,距離大漢還是太遠,距離西域和吐谷渾卻太近了。

或許大漢能夠征服西域和吐谷渾,但是永遠也解決不了第一個問題。歷史上中原王朝強盛則可以掌控河西,中原王朝衰弱,防線就會被一路拉回到洮水這裡,也就是秦始皇一開始設立長城的地方。

因此河西的漢人世家們會逐漸忘記了很多所謂的民族和家國觀念等等也在情理之中,並不是他們對不起這個民族,而是這個民族,或者準確說曾經的統治者們對不起他們,畢竟被丟在河西黃沙戈壁之中孤立無援的不是掀動八王之亂的哪位親王,而是這些倒黴的世家。這麼多年苦苦堅持,甚至李藎忱都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對於自己這個漢人的身份,恐怕懊惱和厭煩也勝過喜愛和自豪。

要是自己是突厥人、是吐谷渾人,保不齊日子要過的遠比現在來得好。

只不過在短時間內李藎忱也不能確信這些已經逐漸演變爲唯利是圖的世家,是否能夠重新拾起作爲大國子民的驕傲和自豪,所以李藎忱鞏固河西絕對不能依賴於他們。

他們或許可以通過自己對河西和西域的熟悉,幫助大漢建立起來一張籠罩整個西域的貿易和情報網,但是絕對很難幫助大漢穩固在這些地方的根基。

所謂根基,是指的朝廷已經能夠對這個地方一切的發展和進步擁有絕對的指揮權,派遣什麼樣的官吏、駐紮什麼樣的軍隊、推動什麼樣的政策等等,和中原腹地州府沒有什麼兩樣,百姓知有朝廷而不知有世家,知爲大漢子民而不知此地曾經羣雄並立。

這些都是需要慢慢來的。

河西魚龍混雜,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中原和西域的往來咽喉要道,這裡不是和南洋等地一樣的一張白紙。

李藎忱只有勾勒出來一副濃墨重彩的藍圖,才能夠吸引所有人的注意,並且讓大家對河西的發展有足夠的信心。

這件事自然就要落在基建上。

換句話說,就要落在加快大漢和河西之間的聯繫上。

從長安到武威再到敦煌,所需要消耗的時間每縮減一天,這些看上去孤懸塞外的地方對於大漢的歸屬感就多一點。

工部最近藉着北方不少工匠加入的機會,總算是能夠騰出來一些人手專注於新技術的研發,李藎忱之前就已經聽說工部有了一些新的發現,看來是時候去看一看了。

不過基礎設施的建設終究只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一小部分,歸根結底朝廷還是要從資源、經濟等等多方面下手,河西可以變成大漢伸出去的一隻手,但是絕對不能變成大漢可有可無的一把刀。

看着各部官員們正在圍繞朝廷新提出的河西發展大綱討論,因爲各種細節爭執不下,李藎忱不由得一笑。

河西雖然還未平定,甚至戰鬥猶然進行在關鍵的階段,但是李藎忱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而且他對河西,也勢在必得!

而如何把河西徹底融入大漢,實際上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做的一個實驗。

大漢從當初立足於巴蜀的一個地方勢力走到今天,吞併的大小勢力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南陳和北周這樣的龐然大物,當然也有南中、嶺南各地的一盤散沙一樣的大小部落。

但是這些勢力,要麼是和陳、週一樣,不是漢人建立的就是已經完全實現漢化的王朝,大漢滅其之後,自然而然就能與之融合;要麼就是一羣剛剛從刀耕火種的生活之中走出來的小部落罷了,如之前所言,他們對於李藎忱來說不過就是一張白紙,任由李藎忱塗抹都可以,畢竟大漢帶來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那麼的高級和新鮮。

而河西不一樣,西域也不一樣。

這裡有文化已久,或是從東方而來的華夏文化,或是從西方而來的波斯、佛教文化,匯聚在一起,早就已經不是一張白紙。

李藎忱需要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更需要把這整張畫卷上都寫上大漢的名字。不管你們這些文化是怎麼相互碰撞、相互排斥的,至少這都是大漢的地盤,是在大漢的監管之下。

而這樣的最終結果,顯然就只剩下一個,那就是融合。

矛盾、積怨,堆積在一起,可能會爆發出衝突,導致強的能夠佔據上風,而弱的只能乖乖離開,這就是西域多少年來的規則。哪種文化更加強盛,自然就更能主導西域,可惜華夏文化距離西域實在是太遠了,王朝強盛尚且還能施加直接影響,但是內亂爆發,西域轉眼就不是自家地盤了。

因此李藎忱不會讓華夏文化在西域一家獨大,因爲這意味着到時候被趕走的其餘文化肯定會在外圍蠢蠢欲動,一旦大漢對西域的影響力有所減弱,那麼他們就會趁虛而入。

所以李藎忱要讓這些文化在大漢的管控下,碰撞,然後融合。

當他們不可能決出勝負的時候,當朝廷屢屢出面調解的時候,這些文化自然也就只能乖乖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也只能選擇“求同存異”,認可對方和自己的不同。

如此,西域就能夠容得下八方來客;如此,大漢就能夠以此爲窗口,團結周邊各個族羣、各個文明,然後再繼續向外擴張。

不要忘了,華夏民族最強大的種族技能,不是傳承、不是種地,而是······民族融合。

李藎忱以西域作爲自己的試驗場,並且以後並不是不可能把相對應的政策制度引入內地。

你們想要進入華夏,來就是了。

華夏有足夠的信心能夠讓你們變成一個除了長得不像之外、別的都沒啥區別的華夏人。

李藎忱對這個文明的融合能力,有足夠的信心。

既來之,則吞之!

這是李藎忱想要建立的大漢,一個融合列國、傲立東方的大漢。

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一三五九章 變得真快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二三七章 世道變了第五章 山路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邊的清晨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一五八二章 孫思邈的決定第四章 桃源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尾聲 江山如畫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錢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八百章 要跑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六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