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

常年戰亂,大漢的後勤體系雖然經過不斷的完善,已經遠勝過南北各朝,但是也依然承擔着很大的壓力,甚至已經直接影響到了社會資源的分配。

很多地方的基礎建設甚至於工坊建設都被叫停。

長此以往,是肯定要影響本地經濟發展的。

現在高句麗又在遼東不老實,薛延陀部的態度也不甚清楚,因此軍方沒有那麼多力量投入到吐谷渾高原上去。

這也是張須陀的計劃,陛下既然已經要佔據吐谷渾,並且打算通過步步爲營的方式,那我們沒錢,拜託你們戶部多給一點。

而於德則果斷的抓住這一點反擊,沒錢,你們省省吧,還不如放慢一點腳步。

李藎忱知道於德說的有道理。

自己現在關注的重點,到底不能在吐谷渾上。

西域、遼東,每一個都比吐谷渾更重要。

李藎忱對於吐谷渾格外上心,主要還是擔心南方吐蕃的崛起罷了。有唐三百年,吐蕃就像是這個強盛王朝頭頂上的一把劍,只要你露出一點兒破綻就會給你來上一下。

因此李藎忱必須要把吐蕃的崛起扼殺在萌芽中。

“先嚐試從張掖和武威兩個方向向前推進並且建立村寨吧。”李藎忱緩緩說道,“具體的數量、規模,工部、商部、戶部和太尉府各自抽調人手隨軍勘察,朕准許你們先建後奏之權。”

張須陀和於德他們一下子安靜下來,對視一眼,難得看到對方臉上有和自己一樣的表情。

他們都知道這就是最後的決定了,實際上還少不了要各個部門之間扯皮,不過陛下的目標擺在那裡,大家不管怎麼扯皮,都繞不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

而且從武威和張掖兩個方向向前推進,都需要繞過祁連山、深入吐谷渾境內,那地方可都是實打實的高原,到底有多少適合建設城鎮的地方尚且都得另說。

李藎忱此時不確定細節,也在情理之中。

而大家現在的表情,都是一致的驚訝。

不是因爲別的,而是陛下給出的先建後奏的權力。

大漢在建設邊疆地區的時候,一般都是採取的這樣的措施。不然的話地方州府想要建設道路、發展水利,都需要上報朝廷再建造,這一來一回都不知道多少時間耽擱在裡面了。

而且只要地方郡府拿出足夠詳細的計劃,實際上就算送到朝廷這裡,也就是一個“准奏”罷了,還不如直接上報給本州一級,由本州和本郡商議無誤之後就可以直接開建,同時再派人報之朝廷。

朝廷就算是覺得不妥,也能派人及時叫停,而只要不是涉及到最基礎的問題,後續的一些問題總歸是可以一邊建、一邊想着怎麼改善和避免的。

更何況工部在各地都有人手,其中有不少多年主持修建基礎設施和工坊等等的名匠,他們的眼光、想法和思路不見得就比工部本部這邊差到哪裡去,甚至還多一些經驗呢。

可是這些建設歸根結底只是一些普通的建設,成功了能夠造福一方,失敗了也就是一羣丁壯白忙活一場罷了,朝廷也不是不給錢。

但是吐谷渾這邊就不一樣了。

佔領吐谷渾、歸化其民衆,這是戰略層次上的舉措。

而作爲整個戰略的第一步,建設城寨便是敲門磚。

砸錯了地方,只會鬧得自己頭破血流、好不狼狽,還有可能失去了吐谷渾人的信任。

因此大家都以爲陛下會緊緊盯着這件事。

可是陛下就這麼給了他們先建後奏的權力?

一時間,反倒是於德他們心裡沒底了。

李藎忱將這些人的神情盡收眼底,手輕輕敲着扶手,饒有興致的說道:“怎麼,不敢了?”

於德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李藎忱則笑了笑:“吐谷渾地處偏遠,並不值得朝廷大動干戈,只不過這塊肉放在我們面前了,不啃下來也有些可惜。你們儘管放手去做,只要能夠確保河西無恙就是。難道沒有了朕,六部就不知道應該如何辦事了?”

於德等人急忙齊齊躬身:“臣等必不讓陛下失望!”

李藎忱也是存心藉助這件事鍛鍊一下六部和軍方之間的合作能力。

六部和軍方長期以來的對立,對於李藎忱維護皇權自然是好事,但是對於大漢的發展不見得就是好事。

文武相互掣肘,必然會在民生和軍事上互相指摘和拖後腿。

這是難免的。

矛盾既然已經被製造出來,那麼就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尖銳,畢竟不能指望所有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都能無比的冷靜,先考慮清楚利弊對錯,再做出決定,往往很多人一上頭就直接撲向對手了,哪裡還管什麼誰有道理?

文武之間的矛盾,南北之間的矛盾,又是李藎忱必須要製造的。

不然這些人抱成一團,齊心協力,那誰就成了他們的目標?

還不是李藎忱自己。

但是這種矛盾終歸不能發展成足以影響到整個大漢發展的矛盾。

所以李藎忱還是要儘量爲雙方的合作創造機會。

平時私下裡可以沒有太多的往來,而在公事上,絕對不能因爲相互之間的矛盾因私廢公。

因此這一次,李藎忱看上去是放權,實際上也是在考察軍方和六部,看看雙方之間是不是還有合作的可能。

假如因爲這點兒小事都能夠爭執的不可開交,那李藎忱就得考慮是不是要把朝堂上的這一羣人換一下了。因爲這意味着在他們的眼中,壓制對面顯然已經比整個國家的向前發展更加重要了。

本末倒置的事,可不行。

張須陀和於德等人都若有所思,大家都是聰明人,又怎麼能不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歷代君主,最害怕的不過就是臣下聯起手來威脅到自己的皇權。而當今陛下,甚至可以爲了建設這個國家而適當的做出讓步。

在他們看來,這也已經是令人敬佩不已的胸懷了。

“陛下,那湟水谷地應該怎麼處理?”閻毗倒是並沒有察覺到這些,他到底還是沒有站在這個高度上,本身也不需要去面對這些問題,因此他意識到的,是李藎忱似乎把湟水谷地給排除在外了。

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一二六零章 後院火起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二百零五章 堆積如山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三百五十二章 敵襲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一五五章 鳴金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三百章 助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一百章 繼承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二七零章 類似的開局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機會和沒機會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二百七十五章 鶯啼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陽差錯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一二三五章 臉譜化的歷史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