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餓不死,但很窮

慶曆六年三月,新政先是在汴梁發酵,隨後迅速擴散至整個京畿路以及周圍的京東路,京西路。

到五月份的時候,基本上河北、河南、山東、淮南、浙江、四川等幾個離得近,或者依靠水運網絡較爲發達的區域,就已經完成了消息的傳遞。

杭州錢唐縣,新任轉運副使柳永原來是從五品信州知州,他於寶元二年完成了官場第九年的磨勘,隨後在年末前往信州。

今年年初二月份,三年期滿之後,吏部經過磨勘,把他從信州升爲了正五品的兩浙路轉運副使。

雖然官員一般是三年一屆,但正常情況下,幹滿三年知州其實是很難得到升遷的,往往會調到別地繼續做知州,連續兩三屆政績出色,纔會繼續往上升。

因爲從五品跨越到正五品,就有點像是後世市廳級跨越到副省級一樣,到了正五品這個級別,就屬於大宋的中高級官員,再往上升一步,就是一路正四品轉運使,有資格調任中央當各部侍郎。

全國各地從五品和正六品的知州加上通判有四百餘人,可轉運使、副使;發運使、副使;提刑官、通判;常平使、通判等正五品以上的官員卻只有寥寥七八十人,便可知道升遷多難。

所以在競爭極爲激烈的情況下,柳永能夠不需要再多當幾年知州,便直接升任到一路爲轉運副使,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政績特別出色,另外一種,則是上面有大人物提攜。

而柳永則屬於兩種都佔了。

周樹人如今已經是活躍在大宋文壇的一位奇人了。

趙曉之走了進來,對他說道:“副帥,前面就是蕭山了.咦?副帥竟然又寫了一副新詞?這我可得好好欣賞一番。”

不過因爲周樹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幾乎從來都沒有人見過他長什麼模樣,即便有人想找他麻煩,也從未實現過。所以他一直很安全,倒是成爲報紙、雜誌、刊物的常客。

五月四日,錢塘江上,一艘中等客船漂泊在江面,在微風細雨當中,緩緩向着河對岸的西行鎮駛去。

因此就像知州平時被稱爲太守,轉運使被稱爲司帥一樣,副轉運使作爲老二,同樣也有一個副帥的雅稱。

除此之外他也寫過不少關於對底層百姓、官場現狀的探究和意見,言語間令人深思。

見對方很好奇,柳永只好又攤開。

“額”

所以一般把北宋一路主官稱爲四司,他們分別是帥司、漕司、憲司、倉司。

“周先生自是一位高人,他的文章還是要多讀纔是。”

“別啊副帥。”

今年年初他去汴梁吏部磨勘的時候,還見到了趙駿,當時趙駿給了他一些囑咐,讓他時刻銘記在心。

除了寫詞以外,他還會鍼砭時政。

趙曉之連忙阻止道:“我就看一眼。”

“那就一眼。”

宋代一路主官正常情況下其實只有三個人轉運使、提刑官以及常平使。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是四個,因爲運河沿線的路會多一個發運使,少數民族或者邊境的路有一個安撫使。

比如他曾經撰文爲科學發聲,說科學纔是未來,大宋要積極發揚科學。

柳永本來想說點什麼,但想到知院不允許對外透露他的身份,就只好說道:“是他。”

柳永隨口應了一句,便打算轉移話題。

“周樹人?”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趙曉之大驚失色道:“居然是這位先生!”

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周樹人探討過地主和官僚主義,直言地主和官僚主義就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障礙,讓不少官員和地主痛恨他。

“他”

柳永有點頭皮發麻,只好含糊其辭道:“大抵五十上下,但面容頗爲英俊,想望風褱,可謂天人之姿也。”

“當得副帥如此誇讚,那確實是人中龍鳳!”

就在此時,外面卻是忽然一片雜亂的聲音傳來,聲音最開始還很遠,但很快越來越大,也愈發清晰。

由於他寫的很多文章頗有深意,且經常與朝廷的政策不謀而合,導致他在民間受人膜拜,官場上不少官員都看他的文章來判斷朝廷未來風向。

趙曉之連忙問道:“不知道他長什麼模樣?”

他還寫文章表示人格平等,不應有貴賤之分,抨擊了奴隸制度,表示堅決擁護大宋的廢奴法律。

柳永撓撓頭,隨後指着右下角道:“你看這落款。”

等到真宗仁宗時期,轉運使地位漸高,不僅管財政,還主管地方政務,權力變大。到政制院成立之後,正式把轉運使設爲主政官員。

聽到趙曉之的話,柳永卻小心翼翼地把紙收起來,笑着說道:“這可不能亂看,這詞也不是我寫的,我得拿回去好好裝裱起來,以後得當傳家的寶貝。”

趙曉之笑道:“我曾經拜讀這位先生的文章,字字珠璣,令人難以忘懷啊。”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柳永今日和兩浙路提點鑄錢兼轉運判官趙曉之一起前往會稽辦公。

“厲害,不愧是副帥。傳聞這位周先生素來是隻聽其詞,不聞其人,我去汴梁數次,想探尋一番都一直找不到他,他卻願意見副帥。想來也是副帥詞寫的好,讓他心心相惜所故。”

客船隨着江波飄蕩而搖晃,窗外下起了連綿小雨,屋內柳永正拿着一副短令小詞欣賞。

“我也納悶,那位也說這詞既然送給我了,那就對外說是我寫的就行,可這詞確實不是我寫的啊。”

趙曉之看完後嘖嘖稱奇道:“還不是司帥寫的,這詞風頗像啊。”

其中轉運使負責財政,安撫使負責治安,發運使負責漕運,提刑官負責邢獄,常平使負責倉儲。而一路的政務最開始並不歸他們管,每州知州負責本州治理。

好像是有人齊齊高喊着什麼,各種口號滿天飛,讓柳永和趙曉之的眉頭都是一皺。

兩個人拉開了船上的窗簾,此時船隻早就順着運河飄到了蕭山縣,運河穿蕭山縣而過,兩側就是沿河木屋,前方則是一架拱橋。

東側街道上人來人往,很多穿着綾羅綢緞的人舉着牌子。

有人大聲高喊道:“我們要求廢除攤丁入畝,朝廷不該與民爭利,巧取豪奪!”

“廢除攤丁入畝,朝廷不該與民爭利,巧取豪奪!”

那人喊一句,周圍人應一句。

接着又有人喊道:“害國惡法,損民肥私。暴政當廢,決不能留!”

“害國惡法,損民肥私。暴政當廢,決不能留!”

周圍人再次高喊。

柳永放下窗簾,趙曉之嘆道:“愈演愈烈了。”

“這些人一個個肥頭大耳,穿着華麗,皆是地主豪民,家財萬貫之輩,他們有什麼資格說朝廷與民爭利?”

柳永冷笑一聲。

趙曉之愁眉苦臉道:“話是這麼說,不過帥司那邊已經跟他們談了很多次,卻沒有任何成效。朝廷也沒有個章程下來,這麼鬧下去也不是辦法,街市都不能營業了。”

“無妨。”

柳永閉上了眼睛,在船間休息,淡淡地道:“朝廷會出手的。”

準確來說。

應該是知院會出手的。

他沒有再繼續關注窗外,靜靜地休息。

船隻顛簸,向着會稽進發。

從四五月份開始,兩浙路地主抗議去年攤丁入畝的新政愈演愈烈。

其實去年年底就有了,但當時規模不大,只是以蘇州幾個大地主爲首的一些人,聚集了數十名地主前往轉運使衙門門口抗議。

當時兩浙路轉運使杜杞邀請他們入衙門一敘,好言詳談,雖然那次沒談出結果,卻也讓他們消停了一陣。

不過從慶曆六年三月份開始,兩浙路的地主們就又躁動了氣來,先是一百多名地主聯名找杜杞情願,在杜杞再次與他們協商無果之後,就已經有人在杭州聚衆遊行。

到四五月份,事態就從杭州蔓延開來,蘇州、秀州、湖州、常州幾個太湖流域附近的州就出現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如今連錢塘江南面的越州也開始了,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會席捲整個江浙路。

沒辦法。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地主們就被收割了一次秋稅,當時捏着鼻子認了。眼下又是夏稅開始,又得交一次稅。

那肯定要抗議啊。

特別是作爲太湖流域這種產糧主要地區的大地主們,受損最嚴重的就是他們。

所以風暴也就漸漸蔓延開來。

不過目前事態還算可控,地主和官府都相對較爲剋制,並沒有發生直接衝突。

只是地主們示威遊行,鬧得街道雞飛狗跳,影響街市繁榮。

想來以後朝廷會出面解決。

而就在江浙地區地主們鬧事的時候,民間卻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衢州開化縣馬金鎮豐源村,這裡位於後世開化縣北面,因爲依靠馬金河而得名,處於羣山環繞當中。

古代的浙江地區跟後世的廣東很像,後世廣東除了珠三角地區以外,其它地方特別是山區都不算富裕,古代的浙江也是如此。

除了長江三角洲以及太湖流域以外,東南丘陵的山區在古時候一直都相對貧困,甚至在三國東吳時期,這裡乾脆就是百越部落的居住地,與東吳政權多次交戰。

此刻羣山環繞之間,一棟棟木製房屋錯落分佈在山裡,如果湊近了看,還隱約能夠看到在那些房屋牆上,用石灰抹着各種各樣的字。

‘多種地,多修路,多攢糧,能致富。’

‘永不加賦是國策,任何人敢多收村民一分稅,那就是國家的敵人。’

‘有困難就找官府,官府不能解決困難就上報御史司。’

‘村鄰友好,應當互相幫扶。’

‘攤丁入畝讓百姓少繳稅,多生孩子,多種紅薯、土豆、玉米。’

在山林間開墾出一片片菜地、梯田,百姓從溪水裡挑水種地,原本貧瘠近乎難以生存的村子,日益有了溫飽。

正是五月份,交夏稅的日子,村子裡並不熱鬧,太陽高高懸在空中,就像是能把人都曬暈過去。

新任衢州通判章庶從山下的鎮子艱難進了山中,他是景佑年進士,爲官九年,爲人剛正,聽聞村中百姓艱難,特意過來巡視。

“這一路上,別的地方百姓都風調雨順,積極納糧,唯獨山中的幾個村莊卻是一片慘淡。並非他們不想,實在是山中今年忽然乾旱無水,池塘乾涸,顆粒無收啊。”

帶着章庶進山的當地保正向他介紹情況。

章庶微微點頭,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有些後悔今天穿着長袍出門,應該穿短衣的,卻是沒想到這村莊竟然在這深山老林間,實在是難以攀爬。

他們邊說着邊繼續往上,等過了狹窄的山道,遠遠的就已經看到在竹林映襯間,見到了第一棟房屋。

那是棟老舊的夯土屋子,屋外的田間有一個老婦人正躬在田裡翻找着什麼,保正見此,就又道:“村民不得已,現在只能找些紅薯、土豆子果腹。”

“有沒有餓死人?”

章庶立即問道。

“這倒是沒有。”

保正忙道:“村裡青壯都下山去給別人做短工維持生計去了,家中不耗糧食,留了些存餘吃食。”

章庶走進了村子,村子在山間,有凹凸不平的田野,如村口道路一側就是個低谷,下面有三四層梯田,每層約兩米高的田埂,雜草叢生,樹木較多。

目光所及,有不少老人小孩頂着烈日在山谷附近尋找野菜、土豆、紅薯之類的作物。

這些東西平日裡他們不吃,經常隨手種了喂牲畜,但恰逢遇災,稻米歉收,人都沒得吃了自然也不至於嫌棄。

“劉大保,通判來了。”

保正見到村口不遠處的田裡有個中年漢子正在鋤地,就向他喊了一句。

那漢子聽到聲音,回過頭去,見到一行人,連忙扔下鋤頭小步跑來,向章庶連連拱手作揖道:“小人劉四見過通判。”

宋代村莊雖然已經有了村鎮鄉概念,但不設村長、鎮長和鄉長,而是以戶爲單位設保甲、大保、都保、保正。

其中十戶爲一保,由保甲爲主。而每五十戶設一大保,設大保長。所以如果一個村子只有十戶人甲,那村長就是保甲,超過五十戶,就是大保。

豐源村是山裡超過五十戶的大村子,附近十多座山頭,方圓得四五公里都是一個村。雖然村民分散得厲害,村頭走到村尾得走一兩天,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山區裡的村子人員分散的厲害,有的時候一個山頭就一兩戶人家,總不能按照山頭來劃分,顯然有點不合適。

大保劉四剛好就住在村口附近,下面的梯田當中就有他的幾塊地,正在田裡挖紅薯。

章庶就拉着他問了一下情況。

原來夏天東南丘陵的山區乾旱缺水是常有的事情。

唐代不是有首詩嗎?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即便不是災荒年月,山下有水,山上就不一定有水。

從山下的小鎮進山走山路都得一兩個時辰,稻田要的水非常多,就幾乎不可能挑水進來。

所以山裡時常鬧災。

這種現象要到後世有了自來水,可以走管道從山下的河流裡抽水上山來解決。

而在古代,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只能靠天吃飯。如果運氣好下那麼一兩場雨,通過挖的池塘、水井蓄水,就能解決。

但可惜今年運氣不佳,從四月份到五月份一個月山裡都沒有下雨,導致稻田乾旱死了,只能撿點土豆維生。

“今年算是好的了,最近幾年朝廷推廣這紅薯土豆子,不要多少水就能養活,在山裡還有那麼幾眼泉水,雖然不能用來種田,可澆地自己喝還是夠了。”

劉四雙手叉腰,田埂間搖着頭道:“但可惜的是雨一點都沒下,村民們也就夠自己吃的,怕是今年的稅納不上去了。”

“這個你不用擔心,朝廷對於災情的地方自然有免稅的政策,上報申請了賑災糧嗎?”

“上報了,縣裡昨天派人來調查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到。”

“嗯,此事我會關注。”

章庶雙手揹負在身後,目光看到遠處挑水的隊伍正深一腳淺一腳地從山下艱難地挑水上來,可這些人都是四五十歲以上,有些甚至是老人,於是問道:“現在有多少青壯?”

劉四說道:“咱們豐源村其實就是附近十多座山裡的百姓居住地,有村民三百餘人,青壯將近百人。”

“他們如今在何處?”

“在山下打短工,幫人割點稻穀,賺點吃食。”

“每日多少文?”

章庶追問。

劉四撓撓頭道:“不給錢,就給點吃的。”

“唔”

章庶擡起頭看向四方。

山林茂密,林間綠蔭森森,光看景色,卻是不錯。

但空氣裡燥熱,村莊彷彿沒有人煙,村民地裡翻找着紅薯,小孩和老人在山裡挖着野菜,猶如沒有生機,只有死寂。

可即便是如此,比往年也好了許多。

如果沒有朝廷賑災,沒有紅薯土豆,按照以前,怕是會死不少人。

在這一刻,就連章庶這樣的官員都不由得感覺到朝廷這幾年的變化,讓天下百姓都受益。

誰能做到這樣深山老林裡在發生旱災的時候不死人呢?

可這還遠遠不夠。

章庶步入村子裡,沿着田埂間走着,雙手揹負在身後,向劉四瞭解着村子裡的情況。

衢州山區很多,除了豐源村以外,還有一些山裡的村莊也是如此。

山裡出不了大地主,最多就是幾個土財主,災年的時候連土財主都自身難保,所以哪怕能生存下去,最多也就是勉強生存。

有幾口紅薯土豆吃,不至於讓人餓死,可若是生病了就要等死,這就是目前大宋最貧困村莊的現狀。

“走吧!”

章庶最後又看了眼這深山,隨後說道:“回去好好合計合計,朝廷要招募村壯,想辦法在山裡修一座儲存水的大水庫,興許以後就常年有水了。”

現在正是朝廷頒佈政策全國大基建的問題,水庫就包含在其中,但水庫需要水泥廠,而朝廷二月新政後,衢州官府就已經根據上面的指示在籌備水泥廠和磚廠,也許這件事情會有着落。

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第454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第385章 決戰前夕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371章 已經在想自己的廟號了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363章 大宋海軍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133.第133章 報紙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50章 拗相公第492章 得加錢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4章 趙禎老色皮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43章 全城搜捕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第347章 梟雄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60章 上架感言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75章 我要當狀元!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7章 趙禎是二傻子和蠢笨驢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