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李牧激將法

自李牧第一次率領舟師震撼天下,已經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因李牧舟師之利,當時人都忘記了李牧還是一員騎將。直到李牧率領一支輕騎兵,穿插於楚國腹地,如入無人之地。

天下人總是忘性大。在李牧滅南楚,克齊國後,他們又只記得李牧是一員擅長運用騎兵的陸地將軍,對南秦舟師的記憶逐漸淡去,又將南秦的舟師當做了只會運糧運兵的輔助。

南秦舟師在這十幾年並不是沉寂了。李牧常常帶着舟師南下練兵。

只是因爲南北路途遙遠,信息阻隔,所以天下人並不知道南秦舟師比以前更加強大。

春秋時,晉國和楚國扶持吳越代理爭霸,後來吳越實力漸強,反噬其主。

那時南方也是爭霸的戰場,吳越楚三國的舟師都發展較快。

吳越被滅,楚國一統南方後,江河水戰已經不再必要。

至於海戰,海船和江河中行駛的大船構造不一樣,需要重新點技能樹。楚國國土線廣闊,與其從海上進攻,不如戰車平推。

戰船維護需要耗費大量資源。舟師無用武之地,便幾乎被廢棄了。

楚國殘存的舟師最後一次絕響是在長江三角洲,春申君和李牧一戰。

那一戰春申君失去了楚王的信任,楚國殘存舟師全軍覆沒,楚國永遠失去再奪回長江以南大片領土的可能。

項燕也是一員陸地將軍。

項家是較早認識到騎兵重要性的將門。雖然沒有馬鐙,但只要騎兵身體足夠強壯,雙腿能夠夾緊馬腹,也能在馬上用兵器。

就算身體不夠強壯,騎兵也能在馬上使用引弩。遠遠射箭,和騎兵貼臉射箭,對敵陣的壓迫力和殺傷力是不同的。

項燕和他選出的親兵,都是能在馬背上持着長兵器廝殺的壯士。

秦國有了馬鐙之後,能培養出更多的騎兵。但因爲秦國一直打的是殲滅戰,所以能覺察到馬鐙,把馬鐙消息傳出去的人不多。

有極少數的六國人察覺到了這件事。但六國上層世卿貴族不僅鄙夷工匠之流,也不常親上戰場,所以這個消息傳不到他們耳中。

也有人將這件事告知了六國將領。

但上樑不正下樑歪,前線將領大多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將此事壓下不提。

如果提了,打造馬鐙和裝配馬鐙會耗費許多人力物力,配套兵器和騎兵訓練又是一大堆麻煩。且如果騎兵能夠大規模淘汰戰車,那麼貴族手下那麼多製造戰車的作坊豈不是會倒閉?

誰敢貿然進言?

秦國的敵人中,倒是北胡和東胡有可能學到馬鐙。不過等他們琢磨出來的時候,秦國的騎兵仍舊裝備碾壓他們。

從歷史中可以得知,成建制的騎兵軍團,中原王朝永遠碾壓北方遊牧民族。

北方遊牧民族最麻煩的是搶一波就走,極大地破壞了中原王朝的生產力和政權穩固。

到後來北方遊牧民族進化成北方王朝時,那就是兩個王朝的對抗,和傳統的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抗不一樣了。

胡人的事暫且不提。總之,六國如果要更新騎兵裝備,不僅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還會影響許多人的利益。

從古至今,會造成兵制改革的軍備替換,都很不容易——軍事改革也是改革,改革哪有容易的。秦國有秦王一言九鼎,大權獨攬,六國有什麼?

項燕與其他平庸將領還是不同的。雖然他在歷史中不夠資格進入戰國四大名將,但好歹有一點眼力見,在與秦國交戰時發覺了馬鐙的作用。所以項燕給自己親兵的戰馬配備上了用繩索和皮條做成的簡易馬鐙。

但他沒有聲張,更沒有向楚王進言,只是將這支騎兵當做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春申君步步退讓,結局是被楚王賜死。

有了春申君的前車之鑑,楚國不會再出現完全信任楚王的愚蠢之人了。何況項燕知道,當他迎公子啓逼宮之後,羋姓貴族就非常厭惡他,一些楚國老封君也很鄙夷他。

雖然他此舉有利於楚國,但逼宮就是逼宮,謀叛就是謀叛。羋姓宗室做得的事,項燕一個外姓人做了,就是抽整個楚國宗室的臉。

他必須增強自己的力量。

項燕卯足了勁研究李牧和王翦的騎兵,在自己的私兵中也練出了一支輕重騎。他的族人都被擄到了秦國,家中錢財無用,被他全部用於了自己的私兵。項燕一直不認爲他不如李牧。

雖然天下人根本從未討論過項燕和李牧帶兵誰強誰弱,而是討論他和朱襄帶兵誰強誰弱,換個戰場,朱襄還能不能贏他。但項燕自己認爲他和李牧是一個梯隊的,李牧只是在軍備上比他強。

他現在也打造出了自己的輕重騎,認爲自己終於能和李牧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比一比。

"什麼?李牧率領舟師,連克淮水以北諸城,已經控制住了淮水以北所有碼頭?!"

撲了個空的項燕大驚失色,手中馬鞭落地。

項城中的楚王啓和楚國卿大夫們也欲哭無淚。

李牧不是一員騎將嗎?他怎麼又用上了舟師了?!

楚王啓絞盡腦汁思考那個舟師是什麼模樣,許多年紀大一些的楚國卿大夫開始頭疼。

他們想起了十幾年前,李牧橫空出世,一戰成名的那“一戰”,就是拉出了一支怪模怪樣的秦國舟師,一月之內連克長江南岸。

現在又是舟師,又是一月。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李牧在六國人面前刷了十幾年的“騎兵將軍”的名號,現在又拉出了他那支無人能敵的舟師!

"怎會如此,怎麼如此……”楚王啓有些慌亂了, "臨武君離開時,應是在淮水北岸佈置了重兵防守,爲何會一月之內全部被滅?"

楚國卿大夫也不知道爲何會如此。

現在他們只得到了前線戰敗的消息,沒得到具體細節。於是有卿大夫道:“會不會是臨武君根本沒有在南方佈防?”

也有卿大夫捶胸頓足: “大王,我就說不該把所有軍備都交給項燕。那項燕即便是沒有自立之心,可他曾被秦國的長平君擊潰,用兵能力不行啊!"

還有人做事後聰明狀: “那長平君從未上過戰場,還是以一敵十,都能把項燕擊潰,項燕恐怕就是個趙括。"

“項將軍還是比趙括好多了。雖然項將軍沒有贏過秦國的大將,但打楚國的將領,沒輸過。”有支持項燕的卿大夫道。

他這句話,把朝堂衆臣都幹沉默了。

楚王啓按住眉間,長長地,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是啊,項燕雖然曾經攻下秦國幾座城池,但那幾座城池原本就是楚國的,他攻打時,秦軍幾乎沒有怎麼抵抗。

項燕第一次和秦人硬碰硬,就被朱襄公擊潰。

更可悲的是,朱襄公帶的還不是秦軍主力。

春申君曾哀嘆,回到楚國的潰兵逃將哭着說,打廣陵的時候,敵人都是帶着楚音,唱着楚歌,是楚國自己人。若不是項燕非要把長江北岸的楚人的家毀了,他們何至於與同鄉兵戈相向。

項燕第二次和秦人硬碰硬,就是東方聯軍攻打函谷關。

那一戰,聯軍當然是失敗了。

所以項燕打秦國,嚴格一點來說,真的是沒贏過。

以項燕與秦國作戰的戰績,楚王啓當然也懷疑過,將楚國邊防全部寄託在項燕身上,是不是有點不穩固。

但他挑來挑去,更無力了。

是啊,項燕打秦國的將領沒贏過,但他打出楚國的將領沒輸過。項燕聲名鵲起就是從楚國內亂開始,當時他的戰績幾乎無敵!現在楚國能領兵的將領,要麼是從南楚國逃回來的被項燕揍過的敵將,要麼是連連敗退被項燕救

過後成爲項燕下屬的將領。

項燕上不了,還有誰能上?

楚王啓連連嘆氣,露出苦笑: "盡力而爲吧。趕緊讓臨武君回來,李牧要來攻打項城了。"因李牧擅長輕騎兵靈活作戰,所以六國人曾編排,李牧在機動性良好的平原作戰,可能是無敵。

現在舟師將軍李牧控制了淮水北岸碼頭,淮水天險已經崩潰。在李牧面前,就是機動性良好的江淮平原。

舟師將軍李牧,大概馬上就要變身成騎將將軍李牧了。

在楚王啓清醒的認知中,楚國朝堂結束了喧譁,趕緊準備守城。有些卿大夫不由嘆氣。

這個楚王是英明的,若是先王沒有將楚國霍霍到如今不到三分之一的領土多好。現在楚國有了一個英明的楚王,晚了。

天下除了秦,就只剩下楚了!

正如楚王啓所預料的那樣,李牧利用舟師之利,從淮水上游急速順流直下,迅速擊潰還未有準備的淮水北岸諸多防線後,就開始從淮水南岸運兵運馬。

秦國的騎兵戰車步卒方陣該拉出來了。

李牧可不認爲自己是什麼舟師將軍或者騎將。

他聽到這些稱號之後,很不滿地說這是其他人嫉妒他,故意說的輕視之語。排兵佈陣,騎兵戰車步卒協同的大軍陣作戰,他也很擅長。這是此時將領的基本功。

他未在此種作戰方式上有戰績,只是因爲他還沒有機會用這種方式作戰。還有,李牧聽着楚人傳播的謠言,已經鬱悶憤怒很久了。南楚國不是他滅的,是武安君白起滅的!你們楚人是不是有點毛病,連武安君和武成君都分不清?!

楚人不僅自己這麼說,還四處往外傳,滅南楚的是李牧。搞得六國平民一提起滅南楚,就腦子—拍,“是李牧吧”。

李牧拎着一壺酒去找白公抱怨,心裡鬱悶極了。

他不需要搶奪別人的功績。

楚人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李斯、韓非、浮丘聚會的時候也在分析這件事。

他們三人一致認爲,楚人如此做,是太害怕白起了,害怕到自欺欺人,寧願李牧滅南楚,也不肯清醒地面對現實,滅了南楚的就是那個燒了楚王祖墳的武安君白起。

這就像是一個人被自己最怕的人打了,別人問起來,他要麼說是自己摔的,要麼說是另外一個人打的一樣。

楚國上下面對武安君白起,真的是怕到了一種看上去彷彿有病的地步了。

楚國的創傷應激,讓李牧氣得咬牙切齒。李牧一直鎮守南楚,非要獨自滅楚,這個原因就是導火索。

李牧就要讓楚人看看,我武成君李牧真正的作戰姿態。李牧當然是會大軍團作戰的。

在原本歷史中,李牧被趙王偃派去攻打燕國,之後又與秦國兩軍對壘,打的都是硬仗。

還是那句話,大軍團作戰是戰國主將最基本的作戰方式,是基礎。李牧偏門戰術玩得花,就證明他的基礎紮實。光用最基礎的戰陣,他自然也不可能差。

何況大軍團作戰最主要的勝負點在於兩軍的素質。趙國已滅,秦軍的素質可以不謙虛地說一聲天下無敵。

李牧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輸。

不過他心裡這麼想,但嘴上不會這麼說。

假如又天降暴雨怎麼辦?或者軍中突然出現瘟疫怎麼辦?更誇張一點,如果天降隕石怎麼辦?話不能說滿了。

李牧是一個自傲但謹慎的人。

他迅速整備軍隊之後,迅速圍住了項城,然後擺開陣勢等待項燕。李牧沒有任何遮掩,就在大平原上陳兵佈陣。

他擺明了旗幟告訴項燕,我就是要圍城打援,在這個最平坦的地方和你決戰。天時地利雙方都一樣, “人和”上因爲秦軍是客土作戰,楚軍稍勝一籌。現在秦軍要與楚軍硬碰硬大決戰,幾乎是一戰定勝負,就看你項燕敢不敢應戰!

從兵法出發,項燕不應該應戰。

大平原四處都有路,項燕的首要目的是救援楚王,然後分兵堅守各個城池,利用楚國的地利人和,多點開花,讓秦軍疲於奔命。

原本歷史中,項燕就是這麼贏了李信。

李信以爲楚國和秦國差不多,應該是中央集權。他就像是攻打其他東方國家一樣,以爲斬首了就行了,二十萬軍隊足以攻下壽春。

但楚國封君實力極強,這讓楚國除了對外作戰老有自家人拖後腿之外,在封君們面臨生死存亡時,可以以各個封地爲核心,實行多地多指揮中心作戰。

打個比方,楚國就像是九頭蛇,斬首一次沒用。

所以李信顧此失彼,被項燕大敗。

王翦看到了楚國的特點,讓秦王政拿出全部家底,拖出了六十萬大軍,直接橫着擺開平推。

楚國厲害的是縱深作戰。那麼王翦就直接將戰線橫拉到最寬,讓所有戰線都變成正面戰場,逼楚國和他們硬碰硬,拼消耗戰損。

楚國無力抗衡,項燕兵敗自殺。

現在項燕也應該遵循原本時空中的作戰方式,繞開秦軍的主力,聯繫各地封君軍隊多點作戰,讓秦軍顧此失彼。

但李牧卻給他下了戰書。

項將軍,聽說你常常自比我,現在我給你一個機會證明,你不是連從未上過戰場的朱襄都不如。

李牧還嘲諷。

滅南楚的明明是武安君白起,但楚人卻四處宣揚滅南楚的是我,這是何故?項將軍你知道嗎?總不會是楚人深深懼怕武安君,連他的名字都不敢提?

我對此感到深深的屈辱。所以我現在就要向楚人證明,我也能成爲楚人的噩夢。

若下次楚人再提起滅楚之事時,不敢提武安君,也不敢提武成君,不知道會將滅楚的功勞按到王翦頭上,還是乾脆送給不會打仗的朱襄?

項將軍,你認爲楚人會不會怕我?

項燕看到李牧的書信後,黑着臉抽出長劍,一劍砍斷了秦國送信使臣的脖子。

人的頸椎骨非常硬,項燕能將秦國送信使臣一劍梟首,可見他有多生氣。

項燕不僅殺了送信的使臣,還將與使臣同行的所有秦人全部殺掉,把他們的腦袋掛在旗幟上,用來提升士氣。

有人勸說項燕,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個人也被項燕殺了。

"現在是滅國之仇,秦人乃敵寇,何能稱來使!"

項燕十分憤怒。

對於項燕的憤怒,楚國兵卒大多支持。

都要兩軍對戰了,還說什麼不斬來使?好死秦狗!

項燕的下屬們見此,知道自家將軍雖然怒氣上頭,但沒有氣得失去理智。項燕是在借這幾個秦人的頭顱來提升兵卒的士氣。

秦人無敵於天下,楚國連續戰敗了幾十年,對秦人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

這次他們長途奔襲撲了個空,又得知秦人包抄了他們的後路,楚軍的士氣已經落到了低谷。如果項燕不做點事提升楚軍士氣,楚軍還沒有和秦軍作戰,就已經輸了。

但提升士氣之後,將軍會如何選擇?

項燕也在思考。

理智上,他知道應該不接招,繞開秦軍主力,與其他封君的軍隊合流後再去救援項城。

更理智的做法,是不管項城,以項城爲餌。

項城城中糧草充足,能堅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項燕指揮自己的軍隊,與楚國其他的封君一起,四處騷擾秦軍,甚至直接攻打南秦,逼退秦軍的可能性更高。

但情感上,李牧的信把他惹怒了。

李牧不僅嘲諷他,還嘲諷楚國。

誰說的楚國懼怕武安君,懼怕到連滅南楚的是誰都要造謠了!項燕憋着氣,隨意招來一個普通兵卒: "你知道滅南楚的是誰嗎?"那兵卒傻傻道: “是秦將李牧。”

項燕: "……"

他又招來一個後勤民夫:“你知道滅南楚的人是誰嗎?”

民夫想也沒想道: “是李牧!”

項燕:"……"

項燕對自己的親衛道:"滅南楚的明明是武安君啊!"親衛無奈:"將軍,這是先王的命令,你忘記了嗎?"項燕茫然了一會兒,纔想起李園頒佈的,據說源自楚王的命令。

楚國要瞞着滅南楚的是武安君這件事,因爲楚人聽說白起來了,都嚇壞了。

項燕當時被排擠,正在封地自閉,所以這件荒唐事聽過就忘記了。他身邊的親衛當時留守陳都項家的宅院,對此比較清楚。

“當武安君滅南楚的消息傳來時,陳都立刻亂了起來,許多人傳謠言,說白起已經快到陳都,要一把火把陳都燒了。"

“那時有不少人匆忙出城逃命,還有人在絕望之中縱火焚家,趁亂打劫的匪盜更是層出不窮。”"先王雖昏庸,但爲了平息騷亂,炮製此等謠言,也是無奈之舉。"

項燕沉默了許久,問道: “但武安君很快就死了。”

親衛嘆氣道: “就算武安君已死,但楚人可曾親眼看到武安君的屍體?他們還是會懼怕。不僅普通平民,羋姓貴族更是對武安君恐懼不已。"

武安君白起,可是把羋姓老祖宗的墳都燒了!這在周王遷都,戰亂開啓至如今,還是頭一遭!項燕再次沉默了許久。

他決定獨自冷靜一下,再去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但李牧沒有給他思考的時間。

李牧不僅給他發戰書,還派人給楚國各個城池的封君投遞書信,說他已經與項燕約戰。

項燕老對外吹噓他是楚國名將,還靠着逼宮謀反另立新君,逼迫楚王承認他是“臨武君”,以此與秦國的“武安君”和“武成君”相提並論。

武安君和武成君都是靠着戰功封爵,你“臨武君”憑什麼與我和白公相提並論?憑你逼死了一個楚王嗎?

如此鼠輩,居然想與我等並列,這是對我等的侮辱!現在李牧給項燕這個機會,讓項燕證明他不是鼠輩。

沒有奇策,沒有援兵,天時地利人和還是項燕佔優勢。我武成君就在這裡等着,看項燕他敢不敢來!

李牧又給項燕去了一封信,除了告知他已經向楚國其他地方遞戰書之外,還嘲笑他這個“臨武君”名不副實。

臨武君景陽雖也敗於秦國之手,但除了秦國之外,他的外戰沒有輸過。在楚頃襄王時期,臨武君景陽面對齊、韓、魏聯軍也能輕易取勝,威服諸侯。

你這個臨武君就在楚國平過幾次叛亂,平叛的結果還是南楚自立。你也敢厚着臉皮自稱"臨武君”?景陽若泉下有知,都要把臨武君的帽子丟地上踩兩腳,認爲這個稱號被玷污了,不配再戴在他頭上!

項燕看信的時候血壓噌噌噌往上漲,那叫一個頭昏腦漲胸悶氣短眼前一黑,嘴中腥氣翻騰,彷彿要被氣出一口老血。

"李牧!欺人太甚!"

項燕怒急,不顧下屬勸阻,命令全軍開拔,要與李牧正面決一死戰!項燕大軍將至的消息傳到李牧耳中時,李牧正扛着一把鋤頭刨土。他駐紮的地方原本是村莊,繁盛的草木中有逃竄楚人遺留下來的農作物。李牧被朱襄帶着種地陶冶情操,在一處草叢中發現了土豆的蹤影。

算一算時間,這個時候土豆應該已經長大了。他便興致勃勃扛着鋤頭,去四處找土豆挖。待得知項燕來了時,李牧刨出土豆: “宰殺些牲畜,今日全軍吃土豆燉肉。”

"是,將軍!"

第254章 趙高尋捷徑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227章 秦國楚韓爭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261章 李牧激將法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45章 油酥滷雞鴨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109章 清茶桂花糕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239章 撥雲終見日第256章 想聽故事嗎第70章 李牧壇中酒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19章 薑絲炒肉絲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267章 我自東去你西行(正文完)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1章 羊奶稻米羹第64章 荀子木柺杖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221章 諸老將請戰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第3章 薺菜瘦肉粥第227章 秦國楚韓爭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85章 成家立業夢第119章 白起青玉佩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38章 精糧乾肉粥第192章 破牛陣奪旗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262章 良將和名將第3章 薺菜瘦肉粥第58章 炸蝦三蝦面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245章 長平君喚雨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2章 始皇鼻涕泡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70章 李牧壇中酒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223章 炊餅湯泡飯第80章 闢水蠱神藥第53章 墓前細絨棉第147章 飲盡杯中月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52章 豆葉小米粥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244章 大梁護城河第19章 薑絲炒肉絲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219章 鹽場小海鮮第197章 養魚水牛奶第181章 舅母竹篾條第165章 直轅戰意義第89章 開山平地雷第138章 牆上楚地圖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74章 廉頗心火氣第74章 廉頗心火氣第119章 白起青玉佩第73章 秦王叵測心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62章 韓非紅眼眶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152章 始皇崽論文第32章 蔗糖炒栗子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