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卷 天下一統(1)

各軍原本都極是擔憂他的身體,此時見他痊癒如初,隻身匹馬過江,與一個尋常軍官並無兩樣,岸邊的軍人均覺振奮,心中歡喜之極,忍不住歡呼大叫,齊呼萬歲。

張守仁自這一日匹馬過江,到得揚州後,終因大病初癒,精神振奮之下,身體無事,一旦停歇,卻又覺得很難支持。他休息了兩天,卻仍是騎馬疾行,勉強趕上了正往濟南而去的李天翔。當下將他帶在身邊,會同趕來的韓逸喬、胡烈、方子謙等人,往着河南境內而去。

此後大軍知道消息,除了重傷士兵不能隨行外,其餘士卒雖然疲憊,甚或是身上有傷,卻也是緊隨其後,一路隨行,待張守仁趕到穎州時,身後已經聚集起十萬大軍。

吳猛的騎兵自擊敗呂奐的襄城駐軍後,便一直駐紮在城內,鎮撫湖北一路,他所部均是騎兵,前次伏擊呂奐時,原本是以唐偉的第二軍爲先,硬撼襄城軍後,方由騎兵風捲殘雲般的進擊。由此而言,他可以說是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自己的麾下將士實力基本未損,便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在襄城並沒有休整多少時間,張守仁的命令接二連三的趕到,命他即刻回穎州,防備着敵人的進攻。吳猛生性粗豪,並不耐煩死守城池,在回到穎州,以節度副使的關防緊急召集各住後備軍數萬人前來穎州守城後,又急派使者,赴歸德、唐、鄧、洛、商、孟、許、陳、滑各州傳令,命各州刺史召集平時爲農,閒時訓練,戰時爲民的府兵員,每次多則三萬,少則數千,一律進城守備。城內嚴加盤查外來人員,防備細作間諜。

這幾年來,飛龍軍仗打的不少,特別在得了山東,取得大量易開礦的鐵石礦後,鐵器製品不再受礦產匱乏的陷制,而熟手工匠這些年來也越來越多,大量的精良兵器都歸於正規軍隊使用,而淘汰下來的殘缺破壞的兵器,再有歷年征戰俘獲兵器,都下發給府兵操練使用。

中國歷史上,元朝之前,人民均可以攜帶武器。唐時,對普通百姓攜帶任何武器都無限制。至宋,因五代武人爲亂,國家以文治國,曾經有過禁止人民攜兵的打算,卻也在一場大討論後,取消原議。只是不準百姓攜帶軍隊的制式弩弓罷了。宋朝陝西備邊,以普通百姓爲弓手,常常聚集數十萬人。在對西夏的戰爭中,這些當地攜帶武器,知道基本戰鬥技巧的百姓,成爲阻止西夏人進一步入侵的基石。

至元朝時,蒙人以異族入主中華,視漢人南人爲三四等的豬狗,進行殘酷的高壓統治。他們則高高在上,以奴役漢族爲奢華生活的基礎。因爲此故,蒙古人下令收繳所有的民間武器,禁止南人攜帶任何形式武器。這種規定,在其嚴格執行的時候,甚至普通百姓要三家才能擁有一把菜刀。

宋亡時,中華民族高貴的人文傳承已被打斷,破壞貽盡。而盡人民攜帶兵器,練習武藝,又使得漢族不要說保有尚武之風,就是連最基本的自衛能力也沒有了。

這種混帳規定,卻也被以後的明清兩朝繼承,中國百姓的懦弱與謹慎無能,亦越發嚴重。

仗劍長安,意氣豪飲,遊俠人間,不過是詩人詩中美麗的傳說罷了。

張守仁知悉後事,心中每常鬱郁。待自己稍有條件後,便仿當年唐朝府兵制度,在給境內百姓授田後,除了服勞役外,也挑選十八至四十的勇敢健二的男性,充爲府兵。

這一次飛龍軍敢以大半軍力遠征江南,也是因爲留在中原和山東境內,有着經過一年訓練,隨時可以擔付保衛家鄉任務的府兵隊伍。

待張守仁回到穎州後,河南境內十餘州縣,卻已經集結起了三十餘萬人的府兵隊伍。他們也是衣甲整齊,訓練有素,只是在兵器和勇氣,還有做戰技巧上,遠遠不及正規的飛龍軍戰士罷了。

用以征戰則有不足,用來守城,卻也足抵一時之需了。

而吳猛本人,則率領本部騎兵,前往鄭州援助守軍。因圍城的敵軍過多,還有一萬多蒙兀騎兵,幾次交戰過後,雖然在與蒙兀騎兵的衝鬥中並沒有落於下風,飛龍突騎的損傷卻也不輕。

張守仁得知消息後,心中甚是心疼。當即下令,命吳猛領兵回撤,不得再與敵人硬撼。

因騎兵機動性極強,在知道張守仁已經回到穎州之後,吳猛心知河南大局無礙,便引兵緩緩後退,自鄭州往南,州縣密佈,在一知道蒙人來攻後,王堅便以鄭州防禦和第一軍兵馬副使的名義,徵調府兵守城,各州縣設有縣尉,也是守土有職,日夜登城戒備,是以敵人急切間攻不下鄭州,卻也並不能掩兵四進,攻州佔府。吳猛倚城而退,那蒙兀騎兵在宗王巴春的率領下追擊,卻在孟州城下吃了吳猛反突,而突騎兵在城頭箭雨的掩護下,也不再畏懼敵人輕騎兵的回射,越戰越猛,若不是巴春見機的妙,斷然後撤逃走,只怕要吃了他的大虧。

待回到穎州後,吳猛不敢停歇,命令突騎宿於城外,自己只帶了幾個親兵,孤身入城,至魏王府中,求見張守仁。

他在廂房內足足等候了小半個時辰,方見張守仁行色匆匆,自內宅趕來。

吳猛一見他入房,也不打話,急忙跪倒在地,向張守仁諾諾道:“罪將吳猛,叩見魏王殿下。”

張守仁吃了一驚,急忙將他扶起,問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吳猛渾身血污,卻是孟州之戰時染上,此時卻也顧不得更換,張守仁看他如此,心中感動,忍不住嘆道:“你可真是太過辛苦。”

又笑道:“你是打仗打的糊塗了麼?殺的跟個血葫蘆似的,見面就向我叩頭,得了失心瘋麼?”

吳猛被他扶起,因他神色中並沒有着惱的模樣,仔細看去,竟似滿面春風。他原本就該放心,卻只是覺得眼前這人與當年在大楚京師中絕然不同,不可以表面來度之。

因訥訥道:“末將有罪。沒有請示殿下,便領兵往擊鄭州敵兵。激戰十餘次,一萬多突騎死傷近半,雖然殺傷敵人亦有萬餘,卻大多是關陝的漢人軍隊,算不得數。論起殺蒙兀韃子,只有兩千人不到。”

張守仁也是心疼,臉上喜色消去,沉默半響後,方道:“這也是不得已的事。王堅守了很久,鄭州城雖然表面上安然無事,卻也是很吃緊了。如果不是你冒死帶兵衝上幾衝,幾次攪亂了敵人的陣腳,使得他們不能攻城,王堅未必能守到今天。”

這話卻當真是情理之中,吳猛請罪,卻也並非此事。因先釋然,又道:“末將未得殿下之命,私自以節度副使名義,命各州縣齊集府兵,此末將二罪也。”

張守仁緩緩坐下,目視吳猛,苦笑道:“你一直口稱殿下,又一直末將罪臣的。吳兄,咱們多年交情,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的。”

吳猛低頭道:“末將絕不敢當。殿下弔民伐罪,得大楚半壁,加之河南,山東,論起疆土、甲兵、聲望,均當即正帝位,建國稱號。日後,殿下就是陛下,是君父,末將是臣下,怎麼敢當殿下這一聲吳兄?這可萬萬是使不得了。”

張守仁心中恍然,那一股在建康時常有的孤獨和寂寞感,油然而生。他是魏王大帥時,屬下的文臣雖然也自稱臣下,末將,或稱他爲魏王,或是大帥。神情舉止卻是自然的很,也透着親熱。而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他稱帝在即,神情舉止間,都多出了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

是的,是距離感。是敬畏,不但是畏懼他的人,也是畏懼他身後那一股子說不出來的“天命。”

在他治下的百姓口中,他已經是一個半神半人的綜合體。當年守襄城靈機一動,二百騎突進中原的豪勇,已經被渲染誇大了百倍千倍,原本殘酷不仁的一面早就無人提起,代之而起的,確是他愛民如子,用兵如神。

他要做皇帝,他是皇帝,他也得是衆人心目中完美的帝王化身。加諸在他身上的枷瑣和傳說,是他自己也不能改變,不能加以影響的。

呆了半天,兩人一坐一站,對面無語。張守仁無可奪何,長嘆過後,向吳猛道:“你先自請辭節度副使吧。”

“是!殿下就要登基爲帝,臣下如何敢當的起這個副字,殿下如此處置,臣當真高興。”

張守仁心中明白,吳猛粗中有細,雖然表面上粗魯不文,有時候甚至髒話連篇,心中卻是清楚明白的很。此次事態緊急,吳猛也是頭一回以節度副使的名義下令。只是事急從權後,卻又要提防害怕自己忌刻。

是的,節度可以有副使,魏王能有麼,皇帝還能有副皇帝麼?若是有人象吳猛這樣大權在握,威福專擅,那又該如何?

將此事處置完畢,兩人都去了一塊心病。當下氣氛和悅起來,張守仁命吳猛坐了,向他問道:“此次你以萬餘人,衝擊敵人十餘萬人的大陣,有何得失?”

吳猛端坐正容答道:“咱們突騎的斬馬刀和圓盾,卻實不錯。身上的鐵葉厚甲,也擋住不少刀砍箭刺。如若不然,也不能殺傷那麼多敵人,自己損傷並不是很大。只是,咱們的騎兵畢竟是後出家當的和尚,唸的卻是歪嘴經文。論起騎術,與蒙兀人差的太遠。兩邊的馬都差不許多,只是人家縱騎奔跑時,馬力節省了很多,速度也快上很多。自然,他們的盔甲很輕,一萬多人只有少數分身上穿的是鐵甲,拿的是大刀和狼牙棒什麼的。其餘的都身着皮袍,最多是牛皮甲,手中拿的也是短小的刀和鐵鞭,臨戰時,只顧射箭,逼的近了,他就走,回頭一箭,經常是正中喉嚨。咱們有不少兄弟,就是這樣被射死的。等咱們覺得太過吃虧,全軍後退時,他們又返身追趕咱們,那箭矢不停的在咱們耳邊擦過,運氣稍稍不好,就被射中,騎兵奔跑時,一掉下馬,不死也脫幾層皮。他們的重騎兵衣甲比我們輕上許多,追趕咱們時,咱們往往很難逃脫,只得返身再和他們打過。”

他滿臉怒容,重重嘆一口氣,罵道:“他孃的,這些畜生當真是難以對付。”

吳猛也是飛龍軍中難得的騎兵將才。憑着他的經驗和自身的魅力,在很短的時間內爲飛龍軍打造了一支騎兵強軍。就是這樣的猛將和大將,對着蒙兀人時也是這般的頭疼,顯沒有辦法。

張守仁安慰他道:“你以一萬對十萬,殺死這麼多敵人,咱們是賺的大了。還有什麼好遺憾的。那蒙兀人滅金國、夏國、西遼、哈刺子模,常常以十萬人滅有百萬大軍的強國,徵西一戰,以兩萬人來回征戰,一直往西打了幾萬里路,一路上,滅國無數,常常以兩萬對幾萬,十幾萬。把敵人打的丟盔棄甲,沒有還手之力。你自己想想,咱們漢人和他們對敵,吃虧吃的多不多?如果不是倚仗着長江和堅城,大楚早就被他們亡了國啦。”

第五卷 穎州之戰(二)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二卷 背嵬揚威(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七)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四卷 逐鹿中原(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十卷 縱橫捭闔(9)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二)解禁第一章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四卷 逐鹿中原(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9)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十卷 縱橫捭闔(7)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四)第一卷 鐵血襄陽(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三卷 帝都風雲(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七)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一卷 鐵血襄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