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終有一別

但正當劉封剛欲轉身之時,徐庶卻忽地出言道:“子威且慢,吾尚有一言相告!”

“元直何事?但說無妨。”

劉封雙眼一亮,連忙轉過身來,靜候徐庶之言,他知道,這些話,對於近期在新野陷入孤立無援境地的他,無異於雪中送碳。

“適才使君送別之際,吾心中甚感其恩德,故將吾密友,現於南陽暫居之諸葛亮舉薦與使君,那諸葛亮人稱‘臥龍’,乃不世之材,使君若可得之,足以與曹操共爭天下,吾不及其才。”

劉封至此忙向徐庶深鞠一躬,謝道:“吾早聞聽諸葛孔明有通天徹地之才,不想卻在此處,元直將此等大才薦與父親,乃是新野之福,封代父親再次謝過元直。”

但徐庶卻連連搖頭,一臉無奈,道:“孔明卻是有通天之才,於使君,乃如虎添翼,然其於子威,卻非良師益友。”

劉封心中一沉,便知諸葛亮果然如書中所載,多半並不能容下自己這樣的義子繼承劉備基業,但此時卻未表露,忙追問徐庶何處此言。

“孔明其人,事事謹尊禮法,諸事分明,使君既有小公子,孔明定事事以小公子爲尊,子威若對使君身後之事有所希冀,孔明恐不能爲子威所用。”

徐庶此言說的極其直白,幾乎講明諸葛亮此人既然有劉備的親子在世,便斷無支持劉封的可能,劉封知道,徐庶與諸葛亮乃是密友,他既如此提點,劉封之前心中僅存的一絲幻想登時便破滅了。

諸葛亮幾乎不會爲其所用,若非不顯山露水,偏安一隅,幾乎十數年後諸葛亮便會與其站在對立面上,這讓劉封心情極其低沉。

“元直對此有何良策?”劉封有此一問,徐庶也是心頭微微一震,便知劉封並非只願偏安一隅之人。

“子威,汝既年方十八,來日方長,萬事皆可徐徐圖之,必不可操之過急。”徐庶並未再提孔明,但其話中意味,已是不言自明。

劉封鄭重點頭,以示其心中對徐庶之言極爲認同,而後便拱手道:“元直既有此言,封靜待元直攜母歸來之日!你我共闖虎穴,逐鹿中原!”

劉封這番話說得也是擲地有聲,徐庶本只是打算對劉封提醒其母之事投桃報李,卻透過這姍姍數語便看出劉封之志並不在這區區新野,心中也甚爲欽佩。

“子威只需謹記,萬事藏於心,來日便可期!”說罷,徐庶便翻身上馬,向劉封深施一禮,卻並未繼續前往南陽方向,只是調轉馬頭,奔許昌而去。

那句來日可期,劉封深深記在了心頭,適才他已暗暗對徐庶表露自己有逐鹿天下之心,愛才之意,他深知,徐庶也已領悟透徹。

劉封歸了新野,便見黎闖正引領麾下四百軍士苦練負重奔跑,衆人雖叫苦不迭,卻不敢對黎闖忤逆半分,劉封看在眼中,對那黎闖統兵之能暗暗記於心中。

卻說劉備自失了徐庶,連日飲酒,悶悶不樂,轉眼便過了三日,直到這一日,司馬徽因徐庶而來,不見徐庶,便於劉備相談半日,待司馬徽走了,劉備這才召集衆人議事。

果然,除了一些新野軍政雜事,劉備便提及了徐庶舉薦的諸葛亮,並令關張二人好生準備,次日便要親自前去南陽請諸葛亮出山。

關張二人自然不信諸葛亮有驚天之才,苦勸劉備不住,只得悶悶不樂而去,隨後,劉備卻將劉封留在廳內,屏退他人,問道:“子威以爲諸葛亮可當得吾攜雲長,翼德二人親去相請?”

劉封兩立奇功,其地位在劉備心中已是僅次關張趙雲,加之又是劉備義子,此時要去請諸葛亮,劉備自然要聽聽劉封之言。

“既是元直親自引薦,又不愧不如,想必確有大才,父親既有此心,可備厚禮前去,以表真心,如那孔明真乃高義之士,定會爲父親出謀獻策,今父親暫居新野彈丸之地,樊城亦無險可守,可向那孔明求計,便知其才學幾何。”

劉備聽得連連點頭,對於孔明之才,劉備並未見過,故心中也有所顧忌,聽罷劉封這番分析,心中便有了定數,面上露出笑意。

“子威之言甚好,吾等此去,新野之安危便由子威守衛,待離去之時將劍印交於你手,若有變故,城中守軍皆可調遣。”

劉封連忙拜謝劉備,此番劉備攜關張前去,卻讓劉封守衛新野,乃是對劉封之前表現十分認可,君主出國,世子守城,漢代這樣的傳統,劉封是知道的。

次日,劉備便備了厚禮,攜關張二人前去南陽,劉封手持劍印,將新野佈防皆查探了一遍,這才安心回府。

不過數日,劉備便攜關張二人回了新野,劉封心知未能見到孔明,便問了一遍,果真如此。

轉眼又過了些時日,深秋已過,凜冬已至,劉備得報孔明已回了南陽,便再次攜關張二人前去拜訪,此時劉封已將自己那四百軍士訓練得健步如飛,又自籌銀錢將那二百降卒手中武器換成刀盾,僅剩那鎧甲問題尚未解決。

不幾日,三人再次返回,與前次一樣,並未得見孔明,關張二人早已不悅,劉備詢問劉封,劉封卻勸說劉備既已經去了,便索性有始有終,劉備聽罷深以爲然。

這冬日一過,劉備第三次攜關張出了新野,又奔南陽而去,新野依然交由劉封守衛,劉封心知此乃最後一次,他們再次返回之時,孔明便會入了新野,成爲劉備身邊的二號人物。

此次前去,時日明顯比之前長了一些,三日已過,劉封派出斥候前去查探幾人蹤跡,卻仍不見其歸來。

這一日,劉封正苦思麾下士卒甲冑之事如何解決,忽斥候來報,新野城外數十里朝陽縣現一隊人馬,約有千人之數,並無旌旗,在此盤桓已有數天,卻未曾進犯,不知何故。

劉封聞言連忙命其攤開地圖,將那隊人馬所過之處指出,這一看,劉封卻是吃驚不小,原來那隊人馬數次出現之處,正是劉備幾人自南陽返回必經之所在。

想到此處,劉封心中陣陣寒氣升騰而起。

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81章 死於安樂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257章 仁心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68章 江上交鋒第68章 江上交鋒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70章 連環之計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416章 野心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44章 坦誠相見第91章 孫權之謀第55章 奇緣如此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93章 孤注一擲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508章 變數第59章 再得伊人第20章 公子劉琦第6章 女匪首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84章 志趣相投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176章 拔寨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412章 發難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293章 醒來第60章 危情初現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62章 宴無好宴第60章 危情初現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96章 提請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8章 兵甲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0章 打頭陣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130章 埋刺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20章 公子劉琦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18章 戰後風波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88章 再相見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