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

何進點點頭,大喜道:“好好好!本初不愧是名家之後,所設計謀竟能如此巧妙。我看此計倒是十分可行,放任董卓率軍進入汾水以北的河東郡,這個險值得冒。屆時將有數萬官軍駐守在汾水以南,雒陽城又本有十數萬駐軍在,董卓不敢窺伺朝廷;況且這次董卓還承諾以李儒和董旻爲質,我認爲應當十分安全。諸公看呢?”

一聽權傾朝野的何進都表了態,其他的大臣和幕僚自然也是一片附和道:“明公英明!”

何進喚道:“孟德?”

曹操應道:“在。”

何進道:“明日你便擬一份詔令,按照袁本初之計策,命令董仲穎親率幷州軍六萬進入河東郡,秘密進抵北屈城下紮營,並收集和打造船隻。於五月二十日夜間,同駐紮在汾水以南的官軍同時渡河,進攻榆林之地。幷州軍分出一萬人南下包圍夏陽城,其餘五萬人攻向定陽城。而官軍在渡河後,則向着西北方向進軍,最終與幷州軍在雕陰城下會師,一同攻打雕陰城。”

曹操仔細聽着,不由得開始對何進敬佩起來。何進看似只通權術,沒想到他所作的部署還確實像那麼一回事。雖然何進所說的部署,完全是哄騙董卓的說辭,但他這一套說辭還比較周到,董卓大抵看不出來什麼破綻,會認真地執行。

曹操道:“喏,下官記住了。”

何進又喚道:“荀彧?”

“下官在。”荀彧也趕緊出列。

何進吩咐道:“我險些忘了,還有李儒此人。你再給李儒和董旻各下一道令,就以皇帝之名義,把這兩人徵到朝廷來,出任議郎。”

所謂“徵辟”,皇帝召來人才到朝廷任職爲“徵”,大將軍、太傅、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司徒、司空、太尉等召來人才到自己的幕府就任爲“闢”。而何進自以爲大權在握,因此他竟然敢越俎代庖,徵人進入朝廷,而非他的大將軍府。

對於何進的逾制,荀彧心裡略有不滿,但他也知道此時是何進掌權,他只得忍下不滿。荀彧道:“喏,下官明日就辦。”

何進點點頭,又對堂下衆人道:“今日要議之事,只有應對董卓這一件。此時衆議已定,諸位便請回吧!本初留下。”

“喏!”曹操、袁隗、袁術等人便都走了。

曹操走出了大將軍府,上了自己的馬車。他撩開自己馬車的窗簾,對正在走出門外的荀彧招了招手。荀彧上了曹操的馬車,兩人同乘一車。馬車車廂將外界隔絕開來,在裡面商議秘事再適合不過。

馬開始走動,馬車略微有些搖晃。曹操穩穩地坐着,回想起剛剛所議之事,曹操臉上便憂色重重。曹操問道:“對於袁本初,你怎麼看?”

荀彧淡淡地說:“他一定是收了董卓的錢。”

“何以見得?”

荀彧道:“自從在渭水之戰暴露反心之後,董卓自知朝廷已然知道他之用心。手中幷州軍主力又在陳倉會戰和渭水之戰中損失殆盡,他更是日日擔憂實力遠比並州強大、又相依爲鄰的朝廷,會派遣官軍北伐他。

涼國、朝廷、幷州,三者已呈三足鼎立之勢。董卓本就與涼主劉範有仇隙,經過十軍之戰後仇隙更是加深。若董卓又與朝廷不睦,那麼幷州便是要受到涼國與朝廷一致的敵對。且幷州戶口至多不過二十萬左右,對比戶口二百萬的涼國和戶口千萬的朝廷,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董卓要想活命。就必須至少在涼國與朝廷兩大強國之間,選擇與其中一方修好,結成同盟,對抗另一方。

董卓深知涼主劉範統治下的涼國,必以鯨吞天下爲目標,是他所不能投靠的。而朝廷雖然也與他有解不開的怨,但董卓卻抓住了朝廷爲對抗強悍的涼國而會拉攏於他這一點,主動伏低做小、獻上人質,這樣有很大的可能與朝廷重新修好,一同抗拒強敵涼國。

爲顯示出誠意,也爲了把朝廷拉上自己的戰車,董卓才上表希望進入河東郡,作進攻涼軍、奪回榆林之地的準備。

目下掌握朝廷的,是大將軍府。所以要想與朝廷修好,就必須要徵得大將軍的同意。而大將軍最爲重視的便是袁紹的建議。袁紹平白無故爲董卓說話,必定是收了他的賄賂。”

曹操搖搖頭,說:“你所說的,不過是董卓的動機罷了。袁紹收了董卓的賄賂不假,但他卻又提出趁機偷襲幷州,此計雖然可行,但並非他之本願。否則,他在議事一開始時,就該拋出來了。他提出此計來之前,衆人都反對董卓率軍進入河東境界。不難推出,他是爲了說服衆人同意董卓率軍進入河東郡,才編造出這一計謀來。因此,他的目的原本是放任董卓率軍進入河東郡。”

荀彧聽了,疑惑不已,問:“但這麼做,不過是成全了董卓而已。對他自己又有什麼好處?他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

曹操搖搖頭,說:“這一點,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荀彧沉默片刻,說:“不論如何,我等不如靜觀其變。”

曹操點點頭,吩咐道:“繡衣衛雖遭錦衣衛重創,但好在京師這裡還有不少人。你再往大將軍府和袁宅布一些人吧!”

荀彧心裡略有些吃驚,說:“大將軍府,也要放繡衣衛嗎?”

曹操點點頭,說:“對。因爲我有不好的預感,袁本初這麼做,也許背後是極大的陰謀。但不管袁本初之大謀是什麼,他必將要依靠大將軍去完成。”

荀彧想起剛剛何進居然狂妄到敢僭越皇權,心裡的不滿再次泛起,他便道:“喏,屬下會派繡衣衛中得力者到幕府裡來。”

曹操點了點頭,再次陷入了愁思。因爲他意識到,只有朝廷能夠一直平穩下去,權力結構不受太大的波動,他的以屯田制爲核心的改革才能一直推行下去,支撐起朝廷積攢起對涼國的壓倒優勢,朝廷才能從與涼國之間的爭鋒中笑到最後,他也才能勝過劉範。

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八百二十六章 騎兵出擊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爾之憂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五十二章 毒士入彀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