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刺背

不管能不能查出幕後黑手,日子總是要過的。處置了幾個替罪羊後,明面上“賀登慘案”算是告一段落。

社會毒打不光能夠令人成熟,同樣也有可能令人變得偏執。現在尼古拉二世就是如此,“賀登慘案”遲遲沒有查出結果,讓他對政府政府官僚喪失了信任。

本來這也沒什麼,不信任官僚的皇帝多得去了。某種意義上來說,不信任官僚集團的節操,也是一個君主成功的必要因素。

麻煩就麻煩在尼古拉二世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在沒有找到足夠的替補之前,就把內心真實想法暴露了出來。

在這一點上,尼古拉二世和崇禎差不多。信任一個人的時候,就無條件信任;一旦發現受到欺騙,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事實證明,官僚集團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和沙皇對着幹,沒有人願意做這個出頭鳥。但是在其他地方給沙皇找不痛快,大家還是輕車熟路。

接下來的日子裡,各地要求自治、開放議會、放開選舉……的消息,如同雪花般的出現在了尼古拉二世案頭。

……

巴黎,駐法俄軍司令部。

奧金涅茨上將皺着眉頭掛斷了電話,又是催要物資的。最近一段時間,他都快要被後勤給逼瘋了。

作爲俄軍劫掠地方,導致法蘭西局勢失控的直接責任人,奧金涅茨上將現在正處於戴罪立功階段。

爲了儘快彌補過失,在鎮壓法蘭西反抗武裝的時候,奧金涅茨上將表現的格外賣力。

“發電催一催國內,我們的物資什麼時候到?”

這也是俄羅斯帝國的傳統了,物資不催不到。不管是前線否在作戰,反正不能影響到官僚們撈錢。

爲了儘可能多的漂沫物資,俄軍後勤部向來都有“省一分是一分,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原則,在這方面官僚們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天賦。

“司令官閣下,最近一週內,我們已經向後勤部、陸軍部發了七封催要電報。

除了陸軍部給了一封讓等着的回電外,其餘的電報都如同石沉大海,現在都了無音訊。

結合之前的新聞,恐怕國內又發生了我們不知道變故。在沒有搞清楚具體情況前,現在我們實在是不宜摻合進去。”

侍從官提醒道。

正常情況下催要物資,不管什麼時候能夠運到,後勤部都是要給回電的。

想現在這麼消極,連一封電報都不回ꓹ 只有兩個解釋:要麼是報務員瀆職,要麼是政府內部發生了變故。

奧金涅茨上將點了點頭ꓹ 無奈的說道:“再發電催催吧,語氣措辭嚴厲一些。

告訴他們,如果物資遲遲不能抵達ꓹ 導致前線軍事行動失敗,他們要爲此負責。

另外ꓹ 通知師級以上軍官晚上過來開會。”

國內陷入政治動盪,前線物資供應出現問題ꓹ 這完全就是無妄之災。

如果是一名強勢的將領ꓹ 還能夠和國內的官僚們鬧,要是解決不了問題,就向沙皇告狀。

可惜小貴族出身的奧金涅茨上將,明顯是不夠強勢,不敢將後勤部的官僚們給得罪死了。

然而,後勤問題又不得不解決。幸好維也納政府贊助了足夠的土豆,要不然奧金涅茨上將連思考對策的時間都沒有。

別看俄軍佔據了“富庶”的巴黎地區ꓹ 就以爲他們吃喝都不愁了。如果在從前確實是如此,可惜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不同於原時空的德國ꓹ 歐陸戰爭結束後ꓹ 反法同盟可沒有向法國政府索要工商業製品抵債ꓹ 自然不會幫他們恢復工業生產。

雖然波旁王朝入主之後ꓹ 爲恢復生產做出過努力,但是國內市場又崩潰的法蘭西ꓹ 明顯不具備發展工業的基礎。

毫無疑問ꓹ 19世紀的歐洲除了工農業能夠容納大量的就業人口外ꓹ 再也沒有第三選擇了。

就業問題解決不了,經濟自然是好不了。曾經富庶的巴黎地區ꓹ 現在就是大號的貧民窟。

從法蘭西戰敗開始,除了難民潮爆發時期,巴黎地區人口短期增長外,其餘時間都處於持續流失中。

卡洛斯政府罷工後,更是加劇了這一情況。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人拖家帶口,離開這片令人絕望的土地。

當地人都活不下去,被逼跑路了,想要就地籌集幾十萬俄軍的軍需,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好的,司令官閣下。”

說完,侍從官轉身正欲離開,奧金涅茨上將突然開口叫道:“等一等。”

“不需要催了,國內多半是發生了重大變故,一時半會兒怕是顧不上我們了。

直接發電給盟軍司令部,詳細說明我們所面臨的困境,請求物資援助。”

坦率的說,但凡是有其他選擇,奧金涅茨上將是不會走上這一步的。

盟軍司令部雖然名義上駐法俄軍的上級,但這個機構早在反法戰爭結束時,就退化成了一個交流聯絡機構。

儘管還擁有着名義上的管轄權,但那只是政治需要。實質上俄軍的行動,早就不受盟軍司令部約束。

有這個名義在,俄軍確實可以向盟軍司令部求助。出於壓制法蘭西的需要,維也納政府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一旦拿了盟軍司令部的錢糧,駐法俄軍再想要保持現在的獨立地位就不可能了。

如果只是涉及到前線這幾十萬俄軍獨立軍事指揮權的問題,那麼窮得叮噹響的沙皇政府,估計早就賣給維也納政府了。

大不了當一回僱傭兵,歷史上又不是沒有先例,只要價錢給到位了,沙皇政府是不會介意的。

問題在於盟軍司令部一旦介入,問題就變複雜了。既然盟軍司令部拿到了俄軍的指揮權,那麼其他國家駐軍的指揮權是不是也該移交?

不用懷疑,沒有俄羅斯帝國這個刺頭領頭,其他反法同盟成員國根本就不可能拒絕維也納的意志。

奧金涅茨上將雖然不是專業政客,但他既然能夠爬到現在的位置上,肯定也不會是政治小白。

憑藉個人的政治嗅覺,他就知道一旦讓盟軍司令部掌控實權,後果會非常的嚴重。

俄奧是盟友不假,但是不等於俄羅斯帝國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盟友。

在普通人看來,反正都是維也納政府當家做主,這其中的差別不大,但是奧金涅茨上將知道這裡面存在着本質上的區別。

曾經的奧地利帝國雖然強大,但是和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差距並不是太大,兩國自然可以成爲好盟友。

然而,現在不一樣了。儘管內心深處不願意承認,但是奧金涅茨上將也知道俄羅斯和神羅的實力差距,已經徹底拉開了。

究竟是相差“兩倍”,還是“三倍”,又或者是更多?

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總之,俄羅斯帝國確確實實落後了。

作爲一個老派帝國,俄羅斯自然不願意淪爲神羅的小弟。據奧金涅茨上將所知,爲了擺脫神羅的經濟控制,暗地裡沙皇政府可沒有少做努力。

眼下自己將駐法俄軍指揮權送過去,在政治上那絕對是一大敗筆,未來少不了被穿小鞋。

知道歸知道,奧金涅茨上將仍然沒有更多的選擇。國內的官僚在拖後腿,要是不找一個靠山,後面的仗還怎麼打?

要知道他現在可是戴罪立功,戰場上打贏了還好;要是打輸了,軍事法庭絕對是要走上一遭的。

奧金涅茨上將在國內的根基不夠穩固,提拔他的伊萬諾夫元帥已經見了上帝,高層中幫忙說話的都沒有,上了軍事法庭絕對是涼涼。

對奧金涅茨個人而言,向盟軍司令部靠攏明顯更有保障。憑藉俄羅斯帝國在聯盟中地位,加上這次的政治站隊,他最起碼能夠撈上一個盟軍副司令的職務。

有了這層護身符在,他就是俄羅斯帝國在盟軍司令部中最高層次的軍官,只要沙皇政府還想要保持在盟軍中的話語權,就只能捏造鼻子認了。

至於秋後算賬,最多也不過是回國後要坐冷板凳。不可能更多了,要不然就是沙皇政府自己打自己的臉。

……

來自前線的刺背,尼古拉二世還沒有收到消息,眼下他正忙着梳理內部問題。

事實上,政治鬥爭突然加劇,“沙皇的不信任”只是一個導火索,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爲“改革”。

從19世紀末起,俄羅斯的工業體系逐漸得到完善,國內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國內矛盾日漸加劇。

尤其是歐洲經濟危機爆發後,農業出口遭受重創的俄羅斯帝國,出現了大量的農民破產,社會矛盾被激化。

面對這些情況,亞歷山大三世晚年從維護統治的角度出發,開始對內進行改革。

很遺憾,不等成果出來亞歷山大三世就見了上帝,剛剛繼位的尼古拉二世被迫接過了繼續改革的重擔。

不管怎麼改革,都少不了要傷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尼古拉二世的改革,自然也不會例外。

某種意義上來說,尼古拉二世之前遭受算計,也是改革帶來的反噬之一。

……

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尼古拉二世不滿的問道:“地方自治局那幫傢伙,還不知道滿足麼?”

尼古拉二世即位後,地方自治局縣、州管理機關中的自由派,希望獲得更大的自治權,以緩緩沙皇制度和民衆之間的矛盾。

很明顯緩和矛盾是假,想要更大的自治權,纔是這些政治實力的根本目的。

謝爾蓋·維特首相:“是的,陛下。自治局代表們堅持要求開放全面自治,包括議會、選舉、立法……”

不等謝爾蓋·維特把話說完,尼古拉二世就忍不住訓斥道:“地方自治局的人又在胡思亂想了,想要參加國家行政管理,他們怎麼不去和上帝要天國管理權?

我希望大家都知道,沙皇政府專制制度是不容動搖的,就如同我那不能令人忘懷的先父一樣!

就算是要學習歐洲先進制度,我們學習奧地利就足夠了,沒有必要整天想東想西的。

要國家管理權、要自由,怎麼不睜開眼睛看看,自由法蘭西現在怎麼樣了?”

顯然,有了正反面的現實例子在,尼古拉二世對自治代表說不的底氣更足了。

不管自由派怎麼甩鍋,戰敗前的法蘭西確實是歐洲最自由的國度。民衆參政程度也是最高的,很多時候靠民間輿論都影響政府決策。

奈何正是因爲這種自由,將法蘭西的戰車對準了中歐,最終引爆了歐陸戰爭,埋葬了牛逼哄哄的法蘭西帝國。

相比之下,反倒是相對保守的奧地利,成爲了最後的勝利者,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

當然,讓學習神聖羅馬帝國,尼古拉二世也是萬萬不肯的,奧地利和神羅完全是兩個概念。

神羅雖然也相對保守,但是下面的邦國、自治市、自治省,都有完全獨立的自治權。

現在自治局代表要求的自治權,實際上也是神羅下屬邦國的翻版,只不過少了一個君主。

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都是主體民族,語言歷史政治文化大家都一樣,又有近千年的邦國制度傳統,本身就擁有足夠的向心力。

俄羅斯帝國就不行了,主體民族佔比僅僅只有四成,很多少數民族都受到了殘酷壓迫,對這個國家沒有任何感情。

玩兒沒有限度的自治,那就是在搞分裂。若是中央政府一直強勢還好,要是哪一天衰落了,馬上就要遭到反噬。

從尼古拉一世開始,後面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三世都沒有接受得自治條件,尼古拉二世自然不可能接受。

勸說?

不存在的,在場的衆人或許有人對沙皇有意見,但是對自己的國家絕對沒有意見。

……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陛下,美利堅合衆國發來了外交照會,希望能夠加強同我們之間的經濟交流合作。

美國人提議修築一條從中亞到遠東的鐵路,以促進兩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往來。”

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兩百五十章、倒黴蛋第三十章、國際反應第一百二十七章、洗不清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兩百零七章、都靈攻防戰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八十一章、法律武器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七章、遠洋艦隊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一章、穿越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五十一章、糾結的英法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五十七章、立憲第一百八十五章、禍不單行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九章、日常生活第一百一十章、走私技術哪家強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七十九章、各取所需(南街的盟主加更5)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兩百一十六章、俄奧同盟解體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四十五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四章、後續影響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六十一章、南北談判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二章、國際承認第三十九章、亞美尼亞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六章、暗流涌動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二十七章、標準體系第一百一十四章、超級走私商道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十五章、轟動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兩百三十九章、不能閒着第兩百二十七章、戰爭爆發第一百五十六章、空降兵出籠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四十三章、拿破崙三世的想法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九十章、倒黴孩子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