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有了官做,還要臉做什麼

貢生們換了衣衫,聽着殿外的雨聲,各自落座。

八個讀卷官並沒有領頭,按理來說,他們都是皇帝的讀卷官,這領頭的該是天子,只是按照規矩之間也需論資排輩,誰的資歷高,自然就來主持初審的事。

按理說,八個讀卷官有兩個人品級差不多,一個是禮部侍郎,一個是翰林學士,這禮部侍郎品級高,翰林院固然是清貴,不過學士也不過是正五品,只是在大明朝,資歷可不是這麼算的,翰林院的學士掌握翰林院,負責草擬詔書,頒佈旨意,等於是天子的秘書處,裡頭的官員大多顯貴無比,是內閣學士的儲備,半隻腳踏在內閣裡。

從實際來說,翰林學士桂湘的前途比這位禮部侍郎劉希要遠大得多,只是另一方面,劉希是成化二十二的進士,而桂湘卻是弘治八年,如此算來,劉希自然比桂湘的資歷還是高一些。

劉希咳嗽一聲,眼睛先看了桂湘,隨即又看了徐謙一眼,心底裡卻是透亮,桂湘和徐謙連着親,這個時候桂湘也不便出面,至於這個徐謙,劉希看着並不喜歡,楊廷和是一個因素,另一方面對徐謙這個人本身就不太喜歡,覺得不夠莊重,每日和天子勾勾搭搭,這是妥妥的奸賊節奏,於是他也當仁不讓,道:“諸生會試高中,可喜可賀,今日殿試,老夫不免要多贅言幾句,先說一下考試的章程了。”

其實殿試相對其他考試算是最寬鬆的,規矩少,也沒有兵丁搜查,全然不見緊張的氣氛,倒像是讀書人在一起聚會,或是國子監的明倫堂裡聽講。

劉希開始講了一些規矩。後來連自己都覺得膩味,隨即微微一笑,道:“話不多說,當即開考吧,諸生準備筆墨。”

坐在案牘後的貢生們紛紛到筆筒裡去取筆,本想磨墨,卻發現這墨早已是磨好了的,於是提筆鋪開紙來,一個個隨時要下筆的樣子。

其實這也就是裝裝樣子。就算是出了題,一般人也沒這麼快下筆,大家無非就是表現出一點蓄意待發的勢態,好讓讀卷官們增添幾分好印象而已。

過不多時,便有太監取來一份聖旨。展開來念道:“殿試題曰:安國制倭之道,又曰:朕登極不過二年,江南一地,倭患頻仍,愈演愈烈,倭賊視中國國中無人,日夜襲擾各鎮。沿海士民深受其害……”

策論題的題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間,不過字數再多,那也是空話套話,最重要還是哪一句安國制倭之道。這纔是正主兒,也就是說,這場策論的中心題目就是讓考生們寫出一篇剿倭的策論出來。

貢生們聽了題,有人眉頭一動。露出喜色,有人卻是一臉苦瓜相。竟是不知如何動筆。

倭寇之患最嚴重的就是浙江和福建一帶,所以那裡的考生時不時都能聽到一些倭寇的消息,再加上民間對於倭人深痛惡絕,那些吃了沒事做的人免不了要大放厥詞,琢磨一下制倭的方略,雖然是閒得蛋疼,可是這東西畢竟能啓發思考,許多浙江、福建的考生怕都有過不少平倭的想法。

可是對於其他的貢生,他們或許略有耳聞倭寇,可是沒有切膚之痛,誰吃飽了撐着琢磨這個?而且這一次大家都在猜題,以爲這一次朝廷考的不是遼東方略就是治水或者是流民,結果居然出了這麼一個偏題,這不是要命嗎?

只是人家出了題,你總不能不考,天子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還是老實扯淡吧。

徐謙聽了這個題目,心裡頓時大喜,他琢磨一下,隨即動筆,這一考就是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後就有人交卷了,率先交卷的也是個浙江考生,徐謙聽過他的口音,卻不認識此人是誰,只曉得此人年紀已有四旬,像個教書先生,只是他這樣的年紀率先交卷,未免顯得有些草率。

不過深諳殿試規矩的人卻是曉得,殿試裡頭率先交卷卻是佔了優勢的,這浙江來的老教書先生顯然早有人點撥,這一次是有備而來,因爲大多讀卷官對於第一份試卷都會有一種寬容的心理,往往都會與考生說幾句話,若是考生答得好,印象分更是不低。

這教書先生將試卷交上去,隨即這些慵懶的讀卷官們精神一振,一個個將試卷傳閱過去,若是覺得這份試卷尚可,則畫一個圈,若是覺得不好,則直接打個叉,八個閱卷官,至少要有六人打了個圈,才勉強能通過這第一關的遴選。

讀卷官們一一看着文章,當即給了答案,這教書先生站在一邊看,面露喜色,顯然他的試卷受了不少人的認同。

待所有考官都擬定成績之後,劉希微微一笑,對這教書先生道:“你來回話。”

教書先生連忙上前行弟子禮,正色道:“學生姚淶,見過大人。”

劉希頜首點頭,隨即道:“你的文章倒是不錯,你是浙江人,想來深知倭人之患,你在文章中說殺倭不如誅倭之心,這句話是你自己感悟的嗎?”

姚淶正色道:“學生是慈溪人,久聞倭患之害,這倭寇盡都是漂洋過海而來,窮兇惡極,可是學生想來,這些倭寇固然可惡,可畢竟也是人,所謂出華夏者爲夷,入華夏則爲漢,漢夷之分,在乎於禮,因此要治倭,朝廷固然需要陳兵威懾,與此同時,更要加緊教化,這教化即是誅心,誅其噁心,而使其知禮,如此,則倭患可平,江南可靖。”

他的一番話頓時換來不少讀卷官的認同,衆人紛紛點頭,劉希很是大加讚賞,他畢竟是禮部侍郎,教化的事自然要歸於禮部,這禮部少不得又要凸顯一下重要了,更何況姚淶的回話深諳聖人之道,劉希勉勵道:“很好,殺人不如誅心,進剿不如教化。你到一邊去坐着歇一歇吧。”

姚淶連忙喜滋滋地去了。

接着又接二連三的貢生交卷,八個考官開始忙碌起來,因爲天子還要等着親自奏對,時間緊迫,自然不能耽誤,因此一份份試卷當場批閱,倒是又過了半個時辰,大多數人都已經交了卷,唯獨徐謙卻還在凝眉不語。

有心人會發現,徐謙的策論文已經寫了三遍,第一遍他不滿意,接着擱置到一邊,而後又重寫一份,照舊還是不滿,這是第三遍。

按理說,徐謙乃是浙江人,制倭的策論要寫出來也容易,水平絕不可能在徐謙之下,其實徐謙前兩遍的思路和姚淶不謀而合,也是按着教化的宗旨來寫的,只是寫着寫着,徐大會元心裡覺得憋得慌。

什麼教化,什麼誅心,都是狗屁,是自己騙自己,那些無用的書生或許還陶醉在所謂的教化裡頭,可是徐謙不是無用的書生,他兩世爲人,也親自面對過倭寇,深知所謂的教化和誅心在這些土匪眼裡簡直就是笑話。高明的人忽悠別人,往往都是連自己都忽悠進去,偏偏徐謙是個清醒者,他第一遍的策論寫出來,水平絕對不差,若是交上去,絕對能夠過關,只是寫到後來,他心裡不知上了什麼邪火,竟是將這篇策論直接撕了。

徐謙不是什麼有節操的人,節操這東西一般情況就是他的夜壺,有用的時候拿來用一下,沒用的時候就踢到一邊。可是今日卻不曉得怎麼了,寫這違心文章的時候,他的腦海裡浮現出許多生靈塗炭的場景,耳畔彷彿傳出婦人的哀嚎,傳來嬰兒的啼聲,傳來肆無忌憚的狂笑。

他開始焦躁,硬逼着自己寫第二遍,依舊寫他的誅心,寫他的教化,理智還是勉強戰勝了衝動,只有這樣寫纔有前途,才能換來美好的未來,他心裡暗暗告誡自己,關鍵時候可千萬不要掉了鏈子,而後心裡默唸:“要臉還是要官,要臉還是要官……有了官做,還要臉做什麼?”

“我靠!”終於……他心裡默唸不下去了,心裡破口大罵一聲,隨即又將第二遍的策論撕了個粉碎。

好在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他,否則看到這個眼睛發紅,齜牙裂目,幾乎要瘋癲的會元保準要駭一跳。

而此時的徐謙,心思居然平靜了起來,眼眸亦是恢復了清澈,他腦中一下清明起來,筆走龍蛇,寫得飛快,一千字寫完了,似乎還不盡興,於是繼續,寫了三千字,似乎還覺得有隔靴之癢,不吐不快,於是依舊下筆,足足一個時辰,一個多時辰的時間,等他回過神來,竟是發現已接近洋洋萬言。

連他都被自己的速度嚇了一跳,兩個多小時寫了近萬字,自己莫非是那啥網絡寫手附體了?

第464章 完蛋第234章 愛卿所言甚是第66章 有點意思了第279章 見駕第330章 上陣父子兵第648章 這纔是強大第560章 格殺勿論第693章 萬馬奔騰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33章 誰纔是傻瓜第74章 亡羊補牢 未爲晚也第657章 風暴第722章 不簡單第542章 巨頭和巨頭的對決第433章 出名了第582章 共度時艱第333章 坑死你第539章 求仙天子第571章 徐撫臺的幸福生活第497章 厚道人第387章 無惡不作、令人髮指第2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09章 大禮議第33章 誰纔是傻瓜第284章 完了……第517章 真儒是也第741章 赴湯蹈火第648章 新官上任第118章 公心還是私心第37章 背水一戰第454章 封賞第280章 聖德王太后第197章 升官發財第344章 長江後浪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273章 我再拜第550章 二道販子威武第514章 主政一方第82章 提學點案首第384章 就是不給你面子第180章 三個人第370章 無毒不丈夫第340章 怒火沖天第335章 小子,想升官嗎?第297章 天子出題第474章 開戰第289章 有人要倒黴第657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204章 三喜臨門第40章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第717章 囂張部 堂第669章 入宮第461章 軒然大波第510章 我說什麼 就是什麼第256章 造孽啊第180章 三個人第549章 宰人第64章 冤枉第242章 鳳顏大怒第670章 萬死第514章 主政一方第508章 收復杭州第343章 有病第481章 亞聖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470章 瘋了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746章 抄家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158章 一腳踢開第537章 不敗之地第124章 是騾子,還是馬第577章 暖閣爭議第16章 家大業大第319章 交鋒第289章 有人要倒黴第35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第104章 主動權第166章 鄉試第338章 閣老被扒灰第120章 徐公子辦事給力第499章 初戰第474章 開戰有這麼慘嗎第519章 論功行賞第61章 不死不休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488章 宮變第262章 恩科第363章 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第649章 咬牙拼了第548章 官人 我X第116章 滾第34章 和藹長輩第453章 忠臣哪第730章 磚家第267章 大考第710章 威懾第549章 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