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遼朝西京道的亂局並非如張玉騫的奏疏中描述的那麼簡單,也並非和大宋有任何關係,這是在大宋強壓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恐慌,連趙禎都不知道,現在的大宋在遼人的眼中就是一個怪物,一個戰無不勝的王朝。
從燕雲之戰後,大宋便一路高歌猛進,不斷的向北拓展用兵,西夏和大遼抗衡多年也難逃覆滅的厄運,遼東以彪悍著稱的女真人更是被大宋馴服,成爲遼朝的東北方的心腹大患,宋人甚至遠渡重洋使倭國屈服。
在大宋的淫威下,高麗瑟瑟發抖的拋棄了舊主,成爲大宋的藩屬之國,中京道一戰遼朝二十四州府盡數陷落,速度之快,進兵之急令人結舌。
即便是朝堂之中所有人都在說這是因爲宋人藉助了火器之利,若是草原作戰便完全不是契丹鐵騎的對手,但一種恐懼已經在不經意間蔓延開來。
自古以來華夏戰爭都是窮盡手段的,兵不厭詐早早便出現在兵法之中。
這樣的言論也就讓某些契丹人依舊充滿幻想,只不過些人往往是在上京城的貴族老爺,或是從未見識過大宋兵甲的契丹人,在他們心中契丹的鐵騎是戰無不勝的,宋人當望之披靡。
可西京道不同,這片土地距離當年的中京道太近了,消息傳播的非常快,以至於西京道的官員根本來不及反應,便已經流傳起來,待這些契丹官員發現時,戰況的慘烈使得他們自己也很震撼,不知該怎麼辦。
於是機緣巧合之下,問題便出現了,一個醉漢在酒後於城中大道上對旁人大聲道:“國朝不靖,強宋襲中京道而勝,上京護佑自身而無暇他顧,我西京道生靈塗炭指日可待!瞧這架勢,嗯,三五日的功夫便會殺過來!不若現在收拾細軟,早些趕往大同府,以做打算!若戰,則我身安,若不戰,權當保全性命矣!宋遼通商之計,無有太多束縛!”
邊上的同伴雖也有些醉意,但卻稍稍清醒:“莫說胡話,宋遼兩國立約和談,宋按兵不動,遼亦不在回失地,如此來,兩國安定,怎會撕毀約定犯我西京道?!”
醉漢稍稍撇嘴道:“宋人的話你也能相信?當年宋人不宣而戰,以軍演之名,出兵驟至燕雲可曾遵守盟約了?他大宋皇帝就是個不守信用的主!”
邊上的同伴瞬間酒醒,侮辱大宋皇帝,這雖然是遼朝,可是讓那無孔不入的大宋密探聽了去,那可了得?連忙拉着他離開,即便是醉漢一路叫嚷,他也權當沒聽見。
但邊上的人可是聽的清楚,尤其是那句:“若戰,則我身安,若不戰,全當保全性命之舉!”這算是最爲萬全的法子,若是宋人真的殺過來,那還了得?
聽說宋軍的火器一炮之威震天撼地糜爛數十里,雖說這話有些誇張,但也足以說明宋人的火炮可怕,誰不是有家有口的人,誰希望自己成爲宋遼之戰的犧牲品?
如今宋人得勢,又開宋遼之榷場,雙方交易往來,無有禁止,這便是前往大宋的好機會,最少先躲過這陣風頭再說,哪怕這是謠言,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於是最先離開西京道趕往大宋大同府的人便是遼朝的富人,他們有錢便更加惜命,只有保全性命才能把這些錢花掉啊!何況一路上花費的地方可不少。
隨着富人的不斷遷移,民間的百姓也反映過來,他們多是城中的百姓,沒有什麼主見,但瞧見富人都走了,那還不跟着走,雙方之間也不是一點接觸也沒有,富人瞧見往日裡招呼自己的酒店夥計,也會好心的提醒一聲,不知是爲了提醒他還是爲了炫耀自己的離開。
於是這些城中的普通白百姓便加入其中,形成更大規模的遷徙,當然這種遷徙也不是一下便成爲規模的,西京道各州府的官員對這種情況開始是嗤之以鼻的,在他們看來宋遼之間停戰立約,便是大國之間的契約,不可違背。
大宋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西京道?說實話在官員們看來眼下的西京道還不值得大宋如此不要臉皮,若是開了這口子,以後宋人的信譽便全部喪失,甚至在史書中留一下一句無信之國的評價!
州府官員從未遇到過眼前的狀況,許多人不知該如何處理,有人甚至完全置之不理,認爲這是不可能的,而有些官員則是親自與州府之中德高望重的宿老相見,請他們控制局勢,但這愈發讓人懷疑這是要把所有人綁在船上的舉措。
能走的人是要走的,怎麼攔也攔不住,不能走的人開始慌了,農人的命就是土地,後套平原的大量良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怎能離開?
但眼下這一情況非常的不樂觀,彷彿西京道的所有人都在想辦法離開,左邊的顧大嬸每天收拾着東西彷彿是準備離開,而東面的保老頭已經上路了,說是去縣城看看自己的兒子,誰知道他是不是和兒子一起去大同府了?!
人人都在懷疑,人人都在觀望,但不斷被的有富人,窮人離開時,這種觀望就成了跟風,不斷的有人跟隨,不斷的有人離開,不斷的有人加入到南下的隊伍中。
於是整個西京道人心惶惶,這就是地方吏治出現問題的根本表現,也是遼朝中央自顧不暇的表現,若是在大宋便不會有這一情況出現,朝廷會發出安民告示,而地方官吏最先想到的便是把人留下,安定民心。
當然,終究還是國力上的差距,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失衡讓遼朝百姓從心中便沒有了安全感,大宋在中京道的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使得遼朝百姓心中原本的安全感消失一空。
眼下這一情況便是極大的諷刺,大宋沒有使一點手段,遼人百姓便自己開始慌張起來,其實沒有那個醉漢也會發生動盪和不安,這是國家力量對比出現失衡的結果。
安全感這東西說不出來,但卻真實存在,人是最善於趨吉避凶的動物,在面對危險時,他們本能的選擇最安全的地方去,而大宋在遼人的眼中便是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