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

大宋的軍隊從伊州出發的時候,西域人也沒有停下,西域其實就是西州回鶻,他們看似是數個城池建立起的國家,其實卻是一體的,一旦遭遇了外敵的入侵往往同心協力的對抗。

脣亡齒寒他們深諳其道。

就像當初唐滅高昌之戰,並非只有高昌一國參與,還有龜茲,焉耆等等小國,有些甚至是地方上的較大勢力,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在爲西域出力,而不是歸順大唐。

原因很簡單,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土地被外來的人所控制,原本的西域各國自己玩自己的,偶爾有所摩擦也能很快解決,畢竟大家的力量都不是太強大,達到了一種弱國平衡,這時候一個強大外力的干預定然會引起他們的反抗。

也就是說,西域再窮,再貧困也是西域自己的事情,關起門來大家一起窮,要富一起富,就是不能讓一個強大的王朝來干預這裡原本就存在的環境。

強漢征服過這片土地,設立西域都護府,盛唐爲了絲綢之路的安定,也爲了在西域之地獲得利益出兵滅高昌,設立安西都護府,而大宋同樣爲之,只不過趙禎做的更早,在西域之亂前便在伊州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現在看來他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當然也有歷史的教訓。

這片土地雖然弱小,但他們的排外性很強,一旦遇到對外的戰事往往會團結起來,這也許就是西域人的生存之道吧!

但無論他們有多大的排外性,都將被中原王朝所征服,因爲這裡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尤其是經濟發達的朝代,例如唐朝和大宋,現在的大宋,商業已經成爲他它的主要稅收,一旦打開世界性的市場,西域的重要性便成爲趙禎首要保障的地方。

在經過開始的慌亂之後,整個西西域便開始了一種默契的配合,大宋的軍隊經過了古城益都,經過了納職,一路上都沒有遭受西域人的反抗和襲擊,反倒是安靜的不像話。

這兩座小城距離大宋的伊州實在太近了,算是西域人拱手奉上,因爲他們知道即便是自己反抗也沒什麼用,強大的大宋瞬間就會碾壓他們。

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會老實的接受大宋的管理,成爲一方順民。

居住在這裡的西域人用另一種方式反擊,不斷的在城內進行破壞,最讓大宋將士噁心的地方在於這兩處的西域人表面上對大宋恭敬有加,但轉過臉去就會襲擊大宋的輜重補給,或是在水中投放毒藥。

雖然事情不大,可連續出現總是會影響行軍速度以及精力,將士們整天繃着神經自然會覺得更累,何況就算大軍離開,城中也會留下守軍以保障供給線的正常。

矛盾越來越多,事情也越來越大,直到第一個犧牲品的出現。

她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女孩,因爲聽信了大人的指派,從一個狹小的通道里爬進大宋的糧倉縱火,火情很快被大宋撲滅,但那個無辜的小女孩最終在離開時被煙燻死。

她進入的通道在地面以上,是一條長長的管子,是作爲通風之用,狹小程度可想而知。當時的煙大量的從管中排除,根本不是她這個小孩能承受的。

趙禎不會在意西域人的反抗,畢竟是侵略,你都打到人家的土地上了,難道還不允許別人反抗?

但當這個小小的屍體被從狹小的通道中掏出來的時候,現場的所有人震驚了,她還是保持咳嗽的姿勢,但整個人已經被黑煙燻黑,嗆人的煙味從她的身上散發出來。

唯一可見皮膚的顏色是她胸口的地方,不過已經被抓爛,可見當初她遭受了怎樣的折磨。

但趙禎覺得可悲的是沒有瞧見她的父母上前接走孩子的屍首,即便是大宋將士也瞧不起這種人,尤其是在王鶴宣佈並不追究的時候,甚至爲了讓她的家人把她接走埋葬故意差遣所有宋軍離開。

那孩子的屍體就那般在城中的小廣場上躺着,靜靜地躺着,沒有人前來認領,彷彿一個被遺棄的工具…………

用王鶴的話說,這些人死不足惜;曹康覺得應當把他們發配爲奴;王圭這個暴躁的王鐵鞭則是建議屠城,以絕後患,以防萬一。

今天是個孩子來縱火,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在明天出現刺殺?也無怪乎他的激動,大軍要在這裡補充給養,穿過眼前的大患鬼魅磧。

之所以擁有如此恐怖的名字,乃是因爲這裡一望無際的沙海,這裡就是傳說中的鬼魅之地,也是阻礙宋軍前進的最大障礙。

高昌人爲何有時間聯合其他諸國?爲何有時間去求援遼人?就是因爲這片龐大的八百里瀚海,這是一道真正的天然屏障。

長八百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伏無水草,顧影唯一。四顧茫然,夜則妖魅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若時雨。

唐長老在他的遊記中可是詳細記載了這裡的恐怖,但事實上八百里瀚海並不是西域最大的沙漠,但卻是最爲荒蕪的,不過對於大宋來說還好!

因爲商賈的往來,大宋總能收集到有用的情報,在穿越這片沙漠的最好辦法就是在沙漠中找到綠洲,並在這裡設立補給點,這樣便能使大軍安然穿過。

所以大軍纔在益都和納職補充物資,同時派遣部隊進入沙漠中尋找綠洲,在驗豐富的商隊嚮導帶領下,很快便找到了沙漠中的綠洲,鬼谷口避風驛。

這裡雖然名字聽着滲人,但卻是難得一見的綠洲,其中水草豐美水源充沛,有一條地下水恰好在這裡形成一汪清泉。

這泉水白日取用,夜晚自生端是神奇,將士們都說這是天神庇佑官家,其實不過是最簡單的物理現象而已,趙禎也不點破,這時候士氣是最爲重要的東西。

大軍在納職小城補充的差不多便要上路,但趙禎特意留下一萬人駐守此地,至於之前的無辜孩子,早已命人安葬,就在城中的小廣場上,這裡原本是納職城中的集市,現在卻空無一人,趙禎在墓前用御筆寫下大大的無辜二字!

在這裡城中,駐守之軍開始進行宵禁政策,即便是白天也派兵巡邏,一旦發現行爲不端者,無論是偷竊還是搶劫,無論是謾罵還是叫囂,一律關押,大軍在納職小城中可是造了大量的牢籠…………

大軍以行軍爲重,以戰略爲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分心管理一座小小的城池,但這還只是開始,對於納職和益都這兩座小城,趙禎放在了心裡。

這可是八百里瀚海的門戶,極有戰略價值的地方,出了瀚海就是這裡了,西域人因爲地理原因不得不捨棄,但大宋卻要把這裡牢牢抓住。

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