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

包拯不知道趙禎和蕭仁之間的關係,身爲宰執的范仲淹不可能把趙禎和蕭撻裡的事情說出去,當並不妨礙包拯自己猜測,尤其是在看到蕭仁的面容之後,心中一時間翻起驚濤駭浪。

蕭仁的長相實在是太類管家了,就說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都有人信,眉眼,鼻樑,嘴巴,甚至是臉上的酒窩無一不像。

包拯瞧見邊上蕭撻裡冷笑的模樣,心中更加肯定官家和這位契丹太后存有私情,而且連契丹的皇帝都是官家的血脈,這個發現讓包拯又驚又怒又興奮。

沒想到官家早早就把契丹的女皇給征服了,這實在是讓人驚歎,莫非傳聞中官家對權勢越高的女人越歡喜的謠言是真的?

既然這樣,那契丹皇帝的安置就要另做打算,最少要密信發文宰執,商量清楚後再詢問官家,不過對契丹天家的安置卻也要進行,最少不能讓蕭撻裡母子倆在甕城之中呆着。

眼下包拯知道爲何蕭撻裡要把皇位倉促的傳給兒子,不是爲了保全蕭仁的性命,而是讓他獲得禮法性,成爲大宋特殊的存在。

雖然一切都是猜測,當包拯已經有了八分的把握,先在一切都說得通了,爲何官家遲遲不肯對契丹用兵,非要拖延到契丹自己支撐不住前來歸降。

同時包拯心中也產生了一絲恐懼,若是真是如此,蕭仁的身份在大宋將不能公開,原因無他,太過高貴。

趙旭是皇帝與皇后的兒子,趙昀時皇帝與嬪妃的兒子,而他蕭仁乃是皇帝與皇帝的兒子,無論是從禮法上,還是從血統上,他都將高過趙旭一頭。

何況他的長相於陛下太過相像………………

包拯擔心但卻不敢顯露出來,而是中規中矩的繼續在蕭撻裡的車駕邊上等待,他現在的職責時取代畢世傑,成爲契丹的禮官,契丹和大宋的禮制基本一樣,尤其是朝堂上的禮制,更是相差不多。

雖然不知道爲何畢世傑不見了,但包拯卻能完全勝任這個差事。

契丹的皇帝身穿精緻的冕服在同樣身着冕服的母親攙扶下下了車駕,一時間鐘鼓齊鳴,契丹朝臣以及百姓高聲齊呼:“參見陛下,太后,陛下萬安!太后萬安!”

這話讓包拯和王韻兩人微微皺眉,頗爲擔心的望向趙禎,對於他們來說,既然歸順了,就不該用上這等逾越之言,畢竟官家就在此處,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但趙禎並不在意,契丹已經國滅,在這最後時刻,遺老遺少最後一次向帝王致敬有何不可?

反倒是大宋若在此時刁難,給人一種心胸狹窄之感,頗爲不妥。

但當趙禎從御馬上下來,站在整個大駕滷薄之前,宋軍將士齊聲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發自內心的吶喊,是大宋軍民對趙禎最真摯的表達和囑祝福,也是趙禎這麼多年來努力付出所應該換回的回報。

身爲天子他是合格的,身爲君父他是善良的,身爲子孫他是盡孝的,爲了大宋王朝,爲了華夏億萬百姓,爲了趙家的江山社稷,趙禎這位大宋的天子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堅持。

宋軍將士齊齊吶喊,四周的百姓也不示弱,高亢的聲音如同利劍刺破蒼穹,有道是衆望所歸,民心所向,趙禎不光得到了將士們的擁戴,更是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這是哪裡?是大宋的呼倫貝爾城,在這城池之中的人都是大宋的百姓,他們無論種族,無論富貴,都是有了趙禎纔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這是發自內心的呼喊和祝願,豈能不讓人動容,和久久籠罩在呼倫貝爾城上空的聲音相比,之前契丹人的唱諾就像是隨風而散的浮雲,瞬間被蓋了過去。

而此舉也是震懾了契丹人,讓他們見識到了什麼是衆望所歸,趙禎不光獲得了大宋百姓的擁戴,更是獲得了塔塔爾部以及草原上各部百姓的擁戴。

這龐大的呼倫貝爾城不是因爲趙禎而建設,也不是因爲要接收契丹人而建設,這是爲了草原百姓方便而建設的城池。

城池之中不光有宋人,塔塔爾人,還有烏古部,阻卜部,甚至是契丹人,這些人在這裡生活,交易,通商,往來,毫無避諱和隔閡。

契丹人說不出話來,而蕭撻裡卻知道這一切都是趙禎帶來的改變。

這個男人的強大已經不是契丹能對抗的了,更不是草原上的各部能對抗的,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選擇便是歸附,成爲大宋最忠誠的子民,不斷的把身上的特徵給磨滅掉,把皮肉上,骨子裡的草原之氣打磨掉,撕扯掉,如此才能存續下去。

若是不然,很可能會被這位看似仁慈,善良的大宋皇帝親自動手“打磨”,到時可就不是肌膚之痛就能消除的了,怕是痛入骨髓。

趙禎一聲冕服顯得威嚴大氣,極有天子之範,彷彿是與生俱來的氣息,沒人能超越他,也沒人能取代他,這一身華貴的禮服彷彿就是爲了他而出現。

這就是趙禎多年身處帝位,常年來決斷乾坤的力量,華服上的十二紋章隨着趙禎的走動而栩栩如生,冕服雖然寬大,卻並不臃腫。

趙禎行至蕭撻裡的馬車前,當着所有人的面向蕭仁伸出手,臉上的表情也是頗爲慈祥。

這一舉動瞬間讓四周圍觀的軍民心中大震,同時驚歎和感慨。

果然!果然官家把契丹皇帝當作子侄,這動作若非心中認定根本不可能做出,這表情,笑容和看待子侄輩有何區別?果然官家是把耶律宗真當作了兄弟,而不是因爲當初的那一紙盟書。

這時候已經沒人在意趙禎和蕭仁的長相,都被趙禎的這一舉動所震顫,而接下來,三才在邊上高聲宣讀對蕭仁的封賞,以及爵位和入宋之後的待遇。

單單是一句類同子侄就讓契丹人放心不少,更何況所有的賞賜和規格都是最高的,但這還不算什麼,最讓人不敢想象的是大宋天子對蕭仁的封爵。

楚王,這不光是親王爵位,更是爵位中難最高的四爵之一。

自秦以後,歷朝歷代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爲尊貴,因爲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由此可見趙禎對蕭仁的關愛。

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