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

bookmark

傅大士建雙林寺時正處梁武帝晚年。

武帝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怠於政事,政刑馳紊,沉迷於佛教但不醒悟。他不敢面對現實,治理國家,老是遷就那些準備爭奪皇位的子侄和爲非作歹的王公貴戚,惟以佛教爲寄託來消除煩惱。

傅大士利用佛法啓發他醒悟,告訴他“只有息而不滅”纔是真話。武帝卻認爲未免流俗。傅大士又勸說:“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樂。”

也就是說“道”和“理”是不滅的,少不得的。但是梁武帝並不理解和醒悟。

於是傅大士就發出“若息而滅,見苦(雖)斷(猶)集”的感嘆。也就是說一切是非都不管,那麼國家就要沉淪到無邊的苦海中去了。

傅大士知道要依靠樑朝的統治階級,已不可能普渡衆生,只得還鄉依靠雙林寺進行弘法,宣揚他的佛法和理念。

直到這個時候,彌勒教還爲正式出現,而傅大士自稱“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他所提倡的是倡三教合一,在南北朝時代,意識形態由儒入玄,由玄入佛。傅大士生活在佛教寺院最盛的時期。

彌勒教事實上出自佛門,釋迦牟尼佛在《佛說彌勒下生經》中說,彌勒菩薩將來在五十六億千萬年後,在這個娑婆世界成佛。

而傅大士創建的彌勒教本意是把三教合一,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其後數百年間,彌勒教被“魔改”,不斷吸收佛教、道教、摩尼教諸教部份思想,最後形成白蓮教。

北魏宣武帝時,冀州沙門法慶,自命爲“新佛”,以李歸伯爲“十住菩薩”,創“大乘佛”;所謂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經中“彌勒下生成佛”之說,“彌勒佛取代釋迦牟尼佛下凡救世”等思想出現。

同時一反佛教五戒戒殺的原則,力倡“殺人作亂”,認爲殺一人者爲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爲十住菩薩,“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識,唯以殺害爲事”史稱“大乘教起義”,後來被元遙所滅。

但是事實上彌勒教一直從未被消滅,這種存在於人們思想中的力量很難被拔除,何況這樣的魔教更有蠱惑性和煽動性……

在此之後彌勒教的“功能”便被展現出來,有些人發現,這個彌勒教傳道並不適合,畢竟沒人會認爲殺人是積德。

但在造反這件事上卻是有極大作用的,而且每每遇到需要造反的時候,都是一個王朝糜爛的時候,百姓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在這個生不如死的時候提倡彌勒教,以殺人爲解脫,這就是正中下懷。

於是隋煬帝大業九年,高陽人宋子賢擅長幻術,“能變作佛形”,自稱“彌勒出世”,聚合人衆舉兵作亂。

原本在大宋彌勒教已經差不多沒人相信了,畢竟趙禎把這個時代改造的已經很好,但他卻忘了,好的生活也會成爲魔教的溫牀。

彌勒教勢微,同樣依附於佛門淨土宗的白蓮教一樣日子不好過,白蓮教是自唐時起便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唸佛,後世信徒以爲楷模。

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唸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它的教義簡單,經卷比較通俗易懂。爲下層人民所接受,但就是簡單的教義和最基層的受衆使得白蓮教也開始出現了“魔改”。

當然,白蓮教的勢頭比不上彌勒教,在大宋也沒有多少影響力,但架不住不斷髮展,雖然影響力不大,但勝在信奉的人虔誠,死忠。

眼下大宋對待宗教的態度強硬,彌勒教與白蓮教出現融合,倡言“釋迦佛衰,彌勒佛當持世”。

趙禎知道自己所面臨的麻煩是怎樣的,眼下的王則,後世的方臘,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角色,利用人心的貪婪和不滿來宣揚魔教。

這雖然是簡單的招數,可就是有人上當,就像後世的傳銷一樣,稍稍有點知識文化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問題,但就是有大批大批的人上當。

在玩弄思想上這些魔教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眼下大宋的繁榮同樣被他們利用,平復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百姓的才能和知識開始決定地位的兩極分化等等。

這些最尋常不過的事情,被彌勒教用來蠱惑人心,宣揚貧富差距和矛盾,並且聲稱只有皈依彌勒才能解脫今生的痛苦。

大宋的貧困階級本就是一羣沒有多少知識的百姓,農民的土地產出是有限的,工人的收入更是固定的,他們要把時間消耗在勞作上,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學習知識,當然固有的思維也使得他們不會去追求知識。

只是努力的攢錢把孩子送進書院之中,自己卻會被彌勒教所迷惑。

彌勒教在大宋十分盛行,這種盛行不是在官面上的盛行,而是在民間口口相傳類似於結社一般的盛行。

而結社恰恰是大宋律法允許的範圍,這是一種民間的社團組織,即便是地方上的官衙也不會去幹涉,時間長了,彌勒教在大宋遍地開花。

在他們與白蓮教合併之後便明白了怎樣求生,結社是一個好辦法,雖然神都城中的幫派受到的屠戮,可並不影響結社的存在。

趙禎知道監控這種民間組織的難度有多大,根本就是游擊戰,無論是自己手中的轄騎,還是朝廷的力量都無法把彌勒教一網打盡。

更不可能徹底消滅,在這種情況下,絕對的暴力根本沒有用,無法施展在百姓的身上。

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一百六十章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