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

東京城的一切對於仁青東來說都是新奇的,許多東西別說是看過,便是聽都沒聽說過,高高的龍門吊是他第一次見到的東西,不光有龍門吊,還有塔吊。

據說這東西在大宋也是出現不久的,仰着腦袋看了一會,仁青東就被這看似緊密實則有些簡單的東西給“迷住”了。

其實就是一個大鐵架子,利用齒輪和轉軸的法子旋轉,再配上繩索絞盤,如此便能伸出長臂吊起泥沙。

只不過仁青東的想法太過“一家之言”,這高高的塔吊並非如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尤其是當他看到工匠在斷臂的一端添加石板之後便有些不明所以。

趙禎同樣在看這個塔吊,和後世比起來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操作的和動力方式,和後世塔吊上的操作人員不同,這時的人不是在頂端操作,而是站在地面上操作的,有人站在高處喊着不同的號子指揮下面的人用絞盤和繩索操作塔吊,雖然和後世的塔吊相比不太方便,但已經是這個時代最簡單省力的法子了。

之所以衆人都在看這塔吊,乃是因爲南薰門內在修建一座望樓,東京城中有許多望樓,但隨着東京城的規模擴大,商貿繁華,原本的望樓已經不夠用了。

望樓原本是作爲警戒只用的存在,但在東京城中卻是做防火之用,城中望樓林立,每個望樓下都配備“潛火鋪子”,一旦有警以望樓傳訊,最近的潛火鋪子就會趕往滅火。

隨着磚石技術和水泥逐漸在建築上運用,東京城的潛火鋪子已經閒暇許多,但隨着商賈的增加和貨物往來的頻繁,易燃易爆常有發生。

因爲大宋的買賣和貨物的出現,東京城的儲備快速增加,一些商賈爲了省錢,直接把大宗的貨物堆積在自家商號的院子裡,而不願花費錢財租賃官府籌建的倉庫。

東京城中幾乎什麼樣的貨物都有,一旦燃燒起來,火勢滔天難以撲滅,而東京城中本就街道狹窄,再加上侵佔街道的情況嚴重。

潛火鋪子的差役往往是帶着“水龍”“唧筒”等物看着前方着火也過不去,最後火勢大漲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火把鋪面燒沒。

東京城這幾年的火災甚多,損失極大,便是朝廷中樞也大爲震動,身爲宰執的范仲淹親自下文開封府,要求開封府對東京增強城中的防火手段,並且把東京城的火災納入到開封府所有人員的年終勘磨中去。

這下東京城的火患便不單單是開封府知府事薛奎一個人的事情了,關乎所有官員的勘磨,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薛奎作爲開封府知府事,對東京城來說他就是一方大員,開封府知府事換了很多人,但沒有一個有薛奎在位時間長的。

而且薛奎在這個職位其間也是趙禎遷都之後,一直是薛奎作爲龍圖閣制侍,知開封府事,趙禎特意把他頭上的“權”字給去掉,以方便他對東京城的管理,除了皇宮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他的事情。

對於趙禎離京南巡薛奎也是剛剛知道的,他得知的方式有些不同,是從城中差役那裡收到的消息,居然有人開了宮門,而且是一般不會開啓的拱辰門。

這拱辰門是東京城皇宮的北門,緊鄰皇宮後苑,從拱辰門進入皇宮,只需百步便是後苑的臨華門。

入了後苑便不得了,可以抵達坤寧殿,福寧殿,垂拱殿!

薛奎已經不敢再想下去,但很快他便明白一個道理,這些人能夠從拱辰門進入皇宮,且禁軍沒有阻攔,那這些人的來歷便不同尋常。

整個東京城除了皇宮之外,別的地方几乎都是開封府的管轄範圍,唯獨皇宮屬於東京皇城司管轄,東京城的皇城司和神都城的皇城司其實就是一個衙門。

想到這裡薛奎便不急不緩,很有可能是神都城來人,派人去拱辰門詢問禁軍之後,得到的答案卻是“瞧見了三才大官”!

原本平靜下來的薛奎猛然一驚,三才是什麼人他比誰都清楚,這是跟隨在官家身邊多年的內侍,是入內內侍省的都都知。

既然三才出現在了東京城的皇宮,唯一的解釋便是官家來了!

薛奎不敢怠慢,立刻帶人去了左掖門恭候,若是官家到了東京城必定不會走宣德門出宮,宣德門是東京城皇宮的正門,自從遷都之後宣德門便落下了千斤閘。

官家又是個低調內斂的性子,既然從神都到了東京都不想讓人知曉,那必然不會從宣德門出來。

左右掖門是偏門,但以左位尊,官家出宮必定會走左掖門出宮。

最重要的是,在左掖門設有待漏院,自己身爲知開封府事,又是龍圖閣制侍可進待漏院通報。

如同薛奎料想的一樣,拿着腰牌的他順利進入待漏院,而接待的老內侍前往宮中通報,瞧見老內侍通報,他便知道官家已經到了東京城。

東京城皇宮中都是老內侍,因爲遷都的關係,東京城的皇宮沒有多少要做的事情,內侍在這裡只需要做好灑掃即可,所以但凡是宮中年紀大的內侍都會被調遣到東京城的皇宮執役。

其實就是趙禎在給內侍養老,東京城皇宮的內侍和神都城皇宮的內侍享受一樣的待遇,衣料,飯食,俸祿沒有任何差別。

若是在宮外有家事的,可以一次領取賞錢出宮享福,若是沒有家眷的,可在東京城的皇宮中頤養天年,由天家養老,算是有始有終。

大宋宮中的內侍數量越來越少,宮女數量稍有增加,畢竟現在大宋的日子好過了,誰家也不願把孩子送到宮中做宦官。

且趙禎下旨,不允許自閹的人進入皇宮,如此便斷絕了一些人想要通過內侍這條路升官發財的“美夢”。

“官家,開封府知府事薛奎求見。”

“薛奎來了?正好,待會朕出宮讓他陪同,說說開封府的近況,讓尚食局煮一碗羊湯送去待漏院。”

三才點頭離開,官家賞賜待漏院羊湯,這原本是東京城早朝的規矩,也是對老臣的尊重。

薛奎已經六十多歲,是三朝老臣,官家賞賜他羊湯也是應該。

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