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

趙禎優待薛奎不是因爲他是三朝老臣,而是因爲他的身份有些特殊,這薛奎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著名老丈人”…………

宋仁宗天聖八年,那次科舉非同一般,給了趙禎以“文壇領袖”歐陽修,但由於他當時恃才傲物,鋒芒畢露,以晏殊爲首的考官欲挫其銳氣,以便促其成才,便把狀元頭銜給了年僅十九歲的考生王拱辰。

但又因爲歐陽修的名字早早就出現在趙禎的那扇屏風上,所以歐陽修的名聲反而愈發響亮,在大宋成爲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而大宋科舉後最流行的不是跨馬遊街,也不是瓊林宴,而是“榜下捉壻”!

薛奎那時候已經是堂堂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公事,地位僅次於三司使的包拯,最關鍵的是他膝下無子,卻有五個女兒!

榜下捉壻沒捉到歐陽修,便把王拱辰給“捉走了”,後來歐陽修的原配胥夫人不幸早逝,薛奎得知後趕緊主動上門求親,並如願將四女兒下嫁歐陽修當了續絃。

但巧不巧,薛奎的三女兒也不幸去世,於是他又讓自己的五女兒接替姐姐做了填房,以求與王拱辰繼續着翁婿關係。

在世人看來,王拱辰爲了給薛奎當女婿,三小姐死了娶五小姐,有悖倫常,毫無底線,於是乎清名受損,趙禎便免去他御史大夫的職銜。

但王拱辰並非勢利小人,趙禎知道他這麼做也是因爲老丈人薛奎擔心他續絃後外孫被後母欺辱,所以讓薛五小姐代替姐姐照顧孩子,也算是人之常情,這在大宋也並非是沒有的事情。

最後趙禎下旨讓他以學士承旨兼侍讀,算是配太子讀書,也是爲趙旭留下一個可用的人才。

而有一些事情深埋在趙禎心中,薛奎和王拱辰之間的翁婿關係導致了另一件事的發生,薛奎把倆個女兒嫁給了王拱辰,而王拱辰有個孫女嫁給了李格非,二人所生的女兒,取名李清照…………

當然這一切還沒有發生,趙禎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薛奎也就成爲趙禎“無比感嘆”的存在。

在後世,趙禎就對李清照的詞欣賞有嘉,這個千古第一才女有着太多太多的悽美和溫婉,也有太過勝過鬚眉的佳作。

當然坐在待漏院中喝着御賜羊湯的薛奎並不知道這些,此時的他心中只有一個疑問,官家爲何悄無聲息的抵達東京城?

作爲臣子,磋磨上意是一件極難做到又必須要做的事情,以往若是在朝中他還能有所猜測,但在東京城這幾年他只是做好分內之事,剩下的便是等待致仕而已。

趙禎很快就到了左掖門的待漏院,而薛奎的羊湯早就喝完了,此時的他惴惴不安,皇帝離京不是一件小事,還是瞞着所有人離京,其中的問題就大了。

“官家離京非同小可,薛奎並未收到中樞行文,還請官家明示!”

作爲臣子,直言上諫再尋常不過,況且在趙禎的有意鼓動下,大宋的言路暢通,幾乎所有官員都能上疏各陳己見。

薛奎也是盡了自己的責任,他雖然是開封府知府事,但卻依舊頂着龍圖閣制侍的名頭,如此發問趙禎也是在情理之中。

趙禎自不會責難,他之所以召見薛奎最主要的原因是需要他,否則爲了保密,趙禎不可能讓他知道自己已經抵達東京城。

“朕記得原本三司空缺之時,召你爲權三司使公事暫代三司使一職,期間政績優而上,但朕沒有提拔你爲六部的尚書,也沒有讓你成爲參知政事一般的副相,而是讓你重回開封府做知府,你可知其中用意?”

薛奎有些吃驚,他還真的沒有想到其中的用意,當初自家調任知開封府知府事時,按照規格算是平調,但官家很快便遷都北平府。

原本薛奎以爲是自己年紀大了,官家給自己一個清貴的差遣養老,但到任之後卻發現並非如此。

現在的開封府比原本大宋國都時的開封府瑣事更多,大量的財貨抵達東京城,城外的工廠每日便量產無數,再加上外面運來的貨物,把整個東京城塞得滿滿當當。

而自己這幾年來不斷的勞心勞力,親自在神都城的外城建立規模龐大的倉庫也得到了朝堂上下的讚賞。

只不過在官家口中卻從未提及自己,薛奎當然失落過,並且心中懷疑官家是不是把自己忘記了,畢竟是三朝老臣,也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

但趙禎現在的一席話讓他有些吃驚,試探的問到:“莫非官家另有深意?”

趙禎點了點頭:“你曾經是相當於三司使一般的權三司使公事,除了包拯就算你對財貨調度最爲精通,蔡伯俙能成爲朕的後勤官,但卻不能成爲朕的調度官。朕需要從東京城支取足夠大軍三年用度的物資,其中包括糧食,軍械,被褥等等軍中所需!”

趙禎的話讓薛奎愣住,隨後整張臉陷入吃驚之中,他從未想到官家讓自己留守東京城居然會有如此安排。

“官家,茲事體大當朝中共議!”

趙禎搖了搖頭:“你沒看到便是朕都也悄然離京嗎?”

薛奎吶吶道:“臣以爲官家是爲了避開東城的那些人…………”

這句話算是“正中要害”邊上的三才輕輕咳嗽了一聲,趙禎無奈的嘆息到:“也算是順帶着躲開那些人,這幾年雖然你在東京城,但對神都之事不會不知道,東城的買賣可都是在東京城轉運的。最大的分號也是在東京城。”

薛奎苦笑道:“臣知曉,此次東京城也算是龍爭虎鬥,小甜水巷的貨物價格一日三變,老臣執掌過三司,自然知曉這是官家的手筆,只不過如此一來卻是對東京城頗有衝擊。”

果然是明白人,趙禎笑道:“你能使得東京城安然無恙已經極好,此次朕微服而至,唯有你和東京城留守大將軍王圭知曉此事,不得泄露出去,你們也要相互配合,調度物資,朕已與包拯密談,三司會從國帑中平賬調動,以填補錢財所需,你只需調度貨物,由商隊運往四川路和青海路即可,到了那裡有青海路轉運使蔡伯俙和四川路轉運使田況接手。”

薛奎沒想到自己這麼大的歲數還能被官家委以重任,一時有些哽咽:“老臣必效死命!若有外泄願服軍法!”

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