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

世界上總有那些未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這裡不光有黑暗,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灰色,景州便是一個這樣奇怪的地方,這裡的榷場上沒買着各式各樣的貨物,能上得了檯面的,不能上得了檯面的,只要你需要總能找到。

而有些違禁的商品也在買賣之列,比如糧食……

糧食不像鐵器,它很難被朝廷限制,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會有人鋌而走險,人家不賣多,少少的一石糧食不過一百來斤,往馬車中一放很難發現,若是多一些,總能有辦法運出去。

在這個時代,一旦遇到災荒,糧食便成爲最爲重要的東西,饑荒是這個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一種折磨,他讓人變成禽獸,變成飢不擇食的野獸,利用一切方法獲取糧食,現在的遼人便是如此。

而商賈卻是利益的尋覓者,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獲取利益,契丹人需要糧食,他們便運來糧食,悄悄販賣,從中獲得巨大的回報,每石糧食五貫錢的價格讓蔡伯俙都着實有些動心。

五貫錢,整整五貫錢,這是大宋糧食價格的十倍,十倍的價格驅使一些人瘋狂起來,不就是一石糧食嗎?稍稍富有的人家總能擠出來,於是不光有商賈參與其中,連一些富戶開始悄悄默默的賣糧食給遼人。

遼朝商人來到景州,想盡一切辦法獲取糧食,榷場不讓糧食買賣,但他們可以與大宋商賈私下交易,於是便有了黑市,越是禁止的東西便越有人想要去販賣,畢竟奇貨纔可居。

糧食對於現在的宋人來說便是奇貨,可以從遼人手中換來大量的錢財,但很快這暴利的買賣就受到了衝擊,當蔡伯俙帶着大量的糧食抵達景州的時候,事情便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

一貫錢一石的糧食對於遼人來說就是救命稻草,一貫錢一石的糧食相比十貫錢,這實在是太便宜了,糧價也迅速的降低了下來,但使得遼人的購買慾望強烈無比。

那些發了財的商家富戶也從遼人的身上撈到了一大筆錢,於是也不再私下販賣,相比朝廷的糧食來說,他們手中的糧食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誰都沒想到,朝廷會援助遼人,畢竟宋遼之間的關係一直是緊張萬分的,景州密雲等地的戍邊將士頗有增加,誰能想到在這個關鍵時刻,官家居然能撥糧買給遼人。

蔡伯俙明白,這是官家的好計策,如此一來既能從遼人的手中賺取錢財,又能用這筆錢補貼國庫的消耗,糧食買的越多,同時也能緩解補貼大宋從南方調運糧食的負擔。

最難讓人發現的是,大宋國庫的存糧都是陳糧,放不了多久了,而把這些糧食賣給遼人之後,也可用賺來的錢填補國庫中的糧食。

如此便算得上是一石三鳥了,蔡伯俙從中看到了許多人看不到的好處,而三司派來的張茂卻說的頭頭是道,不必蔡伯俙差,並且他還提出,若是遼人花錢購買了糧食,還能從中不着痕跡的控制遼朝糧價……

蔡伯俙立刻對眼前這位討厭的“監軍”刮目相看,他的這一套言論確實驚爲天人。

蔡伯希到了景州之後,第一件事並非是在景州城中巡視,而是先一步接管了這裡的兵事,景州城中有着上四軍的捧日,拱聖二軍各十個指揮,一萬餘人。

別小看這一萬多人,他們都是出自最早的上四軍,由官家親自督訓過,雖不如親衛軍,但比之背嵬,踏白二軍也是不差的,戰力不俗,器械完備守城絕對是綽綽有餘。

張茂在看到蔡伯希如此迅速的接管城防之後,整個人的態度都變了,聰明如他很快便發現了此次蔡伯希出京辦差的不同,自己雖然是名義上的監督之人,可實際上很可能是官家用來堵朝臣口舌的工具,給蔡伯希減小負擔的工具。

作爲這樣的一個“擺設”自己應該做什麼,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張茂一清二楚,對待蔡伯希的態度自然客氣許多。

“轉運使,咱們在景州城除了榷場販賣糧食之外,還要作甚?莫不是與兵事有關?”

但張茂的小聰明卻不會得到蔡伯希買賬:“本官身負官家差遣,還需向你說個清楚?你是三司的度支使只管錢糧之事便可,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張茂笑着搖頭道:“下官雖是三司的度支使,可卻有監管之權,蔡駙馬如此說怕是不妥吧?”

張茂這是看出了其中的端疑,想要套自己的話,從中分一杯羹,在朝中的功勞豈能和外差相比,不過這小子居然能看一些門道,着實也不簡單了。

“本官知道你想的什麼,若是能撈得軍功,可比在朝堂中堪磨要開的多吧?”

張茂笑了笑:“轉運使說笑了,非我要撈取軍功,而是我自從入仕以來便想着兵事,還奏請官家入了軍武院學了幾年,但這幅皮囊……唉!”

蔡伯希驚訝的望着張茂:“你莫不是還想着入軍中效力?三司支度使可是個肥差,官家用人都是再三斟酌的。”

張茂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您覺得爲何官家派我跟隨您一起?沒想到又要步夏子喬的後塵……”

蔡伯希撇了撇嘴:“夏老倌當年可是身先士卒的,爲了官家的安危拼了老命的上前,你可莫要小瞧他,單單是個監軍便能一干就是三年,還是和狄帥配合,可沒那麼容易嘞!”

張茂搖頭道:“我可比不上夏參政,但也絕不會自嘲,你也非狄帥,但卻也不弱之,當年聽軍武院的人說過,您在遼朝重振黑手可謂力挽狂瀾。”

蔡伯希驚訝的望着眼前的張茂,沒想到他居然這麼瞭解朝中隱秘,可見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蔡伯希自嘲一笑:“沒想到本官倒是看錯你了,拳拳報國之心令人敬佩,三司支度使張茂接旨!”

蔡伯希說完便從寬袖中掏出一份密旨,他原本是爲了打發張茂所用,但現在看來他是個人才,此去遼朝危機重重,多一個人才便是多一份助理。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