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逝世

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很多人將之歸功於英明的君主,清明的政治,卻忽略了這兩個時代真正值得被頌揚的本因。

事實上,華夏曆史上,以後也有不少節點,民族和國家依然強大。

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搞清楚,之後的那些強大,和文景貞觀的本質區別。

那是文明和野蠻的區別。

縱比歷史線,橫比世界線,文景和貞觀兩個時代的華夏文明社會,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在當時世界上和已存歷史上,最文明,最進步的人類社會!

這是一種文明的強大!

與之後的成吉思汗,朱元璋,努爾哈赤們,以及更往後的那些“盛世”,“中興”,那些建立在以野蠻和屠殺爲基礎,以摧毀文明爲基礎之上的“強大”,存在不啻天壤的根本區別。

文明,是人類奮鬥了數十萬年,才從蠻荒榛莽當中開闢摸索出來的珍寶。

怎麼珍惜都不爲過。

蘇油不明白,很多穿越歷史文裡,主角採用粗暴的手段,建立野蠻的制度,擁有天下一人的尊貴,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自私,有什麼值得歌頌和驕傲的地方。

和那些主角不同的是,能構建起一個人人皆有約束,人人皆守制度,以禮爲綱,以法爲繩,蓬勃,強健,文明,能夠自發螺旋式上升的華夏社會,纔是蘇油的終極目標。

正是因爲這個目標,他主動把自己放在了套子裡,寧願戴着鐐銬跳舞。

要約束別人,先得約束自己;

要別人守制度,自己先得守制度。

他要做穿越者中最靚的仔,做個狗狗祟祟委屈卑微一輩子,卻能帶領華夏民族走出那個死循環一樣的怪圈的仔。

任何時代都一樣,最需要約束的人,就是權力最大的人。

皇帝,無疑是封建時代最需要約束的人。

如果穿越成臣子,你就得約束皇帝;如果穿越成皇帝,你就得約束自己,以及自己的後代子孫。

這纔是一個穿越者,正確的打開方式。

僅從這一點上來說,蘇油的穿越,其實是難度最低的版本,因爲宋代的皇帝,至少有那麼一點起碼的意識。

悚然而驚,自己怎麼想到這一層來了?

嘆息了一聲,蘇油說道:“今天,或許是臣最軟弱的一天,太皇太后的隆恩厚德,殷殷囑咐,讓臣惶愧驚怖。”

“她的恩情和叮囑太沉重,臣實在是難以報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是問題,臣怕是,鞠躬盡瘁之後,還難以面對她老人家的殷切希望。”

“所以臣不敢過度悲傷。陛下,你的目標很遠,擔子很重,要成爲她的驕傲,大宋子民的驕傲,後世子孫的驕傲,你也要善加保重。”

“盡情的哭吧,臣陪着你。到宰執進宮,你再想肆意的哭,恐怕都不行了。”

石薇和老太醫出來了,老太醫顫顫巍巍地跪倒在地:“陛下,太皇太后,她……去了……”

趙頊立即衝入寢殿,片刻之後,蘇油就聽到裡邊傳出嚎啕之聲。

石薇過來拉着蘇油的手,眼神裡也有一些愧疚:“小油哥哥,我來晚了,太皇太后她……”

蘇油制止了她說下去,深宮禁中,隨口一句話可能會要了很多人命:“太后慈煦,她的恩德,我夫妻倆,只能用一輩子來還了。”

高滔滔和兩位王爺也到了,身上已經批了麻。

高滔滔剛剛明顯聽到了蘇油這話,看向蘇油的眼光裡,似乎多了一絲溫暖。

蘇油對着高滔滔拱手:“太后,臣恐陛下哀慕毀瘠,殆不勝喪。爲今之計,只有請太后下降懿旨,命宰執即刻入內,善妥後事。臣與薇兒這就出宮,在可貞堂待旨。”

高滔滔紅着眼圈招了一下手,有內侍過來給蘇油和石薇披上緦麻。

高滔滔說道:“明潤識大體,明進退,自不用多說,不過薇兒還是留在宮裡吧,德寧她們哀毀過甚,亦需有人救護扶持。”

蘇油不敢多說什麼,躬身道:“是。”

高滔滔這纔對童貫說道:“那就還是你吧,送明潤出宮之後,傳旨王珪,蔡確,呂公著,蘇頌,馮京入內,傳知制誥章惇擬召,書寫……蔡京,去吧。”

童貫躬身領命:“少保隨我來。”

蘇油又躬身與兩位王爺告辭,隨童貫出宮。

走上一條偏僻的甬道,宮掖中已經傳出隱隱的哀聲。

童貫挑着白燈籠在前帶路,蘇油跟着,兩人也不通話,只顧行走。

來到宮門的時候,那裡已經停着一輛馬車,童貫對蘇油拱手:“少保,只能到這裡,這輛車會送你到可貞堂,我還有要務,怠慢了。”

蘇油見到錢乙和唐慎微已經坐在了車上,對童貫的辦事能力也是又多了一層欣賞,拱手道:“我領會得,你自去吧。”

錢乙和唐慎微見到蘇油心急火燎的拉上自己來到宮內,如今又披麻戴孝地出來,驚得寒毛倒豎。

車上還不敢問,直到三人來到了可貞堂,蘇油領他們進入家門,關上大門後,才轉身說道:“太皇太后。駕崩了。”

一時之間,錢乙抖着鬍鬚,都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說該哭,不爲別的,單說仁宗去後,曹太后幾乎是被英宗和羣臣欺騙和羞辱,而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忍讓和原諒,還對趙頊一直關愛有加,勸導有方。

作爲一個女人,這是堪稱博大的胸襟,僅憑這一條,曹太后就稱得上是歷史上難得的賢后。

說該笑,卻是害怕牽扯到內宮的事務當中,莫名其妙地成爲犧牲品,如今好險算是逃過一劫。

蘇油不知道錢乙的想法,他背靠在門上,回想着自己這一生和這位老人的交集。

建議設立皇宋慈善基金,讓小妹留在她的身邊幫助,其實就是給這個可敬的老人一點力所能及的補償和幫助。

作爲基金的開創者,曹太后雖然隱處後宮,卻活成了大宋子民心目中的神明。

無情的帝王和卑劣的臣子從她身上拿走的尊嚴,被蘇油用另一種方式還給了她。

這其實也是蘇油對曹太后遭遇的不公進行的一種抗議,一種報復。

兩人之間雖然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卻存在着一種祖孫之間纔有的默契和關心。

而如今,這個一直像庇護自家孩子一樣庇護着他的人,放手而去了。

蘇油貼着門板滑坐到地上,任由眼淚從臉上滑落下來。

……

元豐二年十月乙卯,大宋太皇太后曹氏闔然離世,享年六十四歲。

及崩,帝哀慕毀瘠,殆不勝喪。辛酉,以羣臣七上表,始聽政。

命王珪爲山陵使,奉太皇天后靈柩,與仁宗皇帝合葬於永昭陵。

在曹太后的臥內,趙頊發現了一個緘封的盒子,開啓之後,裡邊竟然是一枚遺失已久的印璽——皇帝合同之寶。

仁宗時,因爲一次宮內大火,這枚印璽失蹤了,只得重新鑄造了一枚。

後來曹太后命人淘井,在井中發現了舊寶,於是將之藏於匱中,無人知曉。

曹太后爲什麼要這麼做,已然無從探究。仁宗後期寵愛其它妃嬪,對曹太后頗有猜忌,其實早已經“生不同衾”。

而在仁宗死後,曹太后卻一直努力維護着丈夫的尊嚴,一直努力讓丈夫的影響還在大宋存在。

這枚“合同之寶”後來爲曹太后所得,或者也是天意,可能也是她的一份精神寄託。

最終,恩怨還是煙消雲散,兩人還是“死而同穴”。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十七章 鬥茶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九百七十三章 舊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六百四十二章 見解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說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七章 病根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韓琦墓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兩百章 賀禮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訓小輩兒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四百九十五章 掛綾查賬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