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撮爾小國

ps:感謝書友也想寫,巴小炫,心漂浮,塗成偉等朋友的月票支持,感謝書友塗成偉的打賞鼓勵。↗,

楊廣笑道:“原來如此,朕還以爲這倭國有多厲害,搞了半天連個一海之隔的百濟也收拾不了,還口氣這麼衝,哼,王愛卿,依你所言,朕只要派個三四十萬精兵,假道百濟,渡海遠征,就可以一舉消滅了倭國啊。談何萬萬不可呢?”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聖明,臣以爲倭國並不是我們大隋現在必須要消滅的首要目標,如果應付得當的話,還會成爲我們征服高句麗的盟友呢。”

楊廣奇道:“此話怎講?”

王世充眨了眨眼睛,說道:“第一,我軍現在如果發大軍前往百濟,那勢必會引起百濟的警覺,儘管他們現在名義上是我們的盟國和藩屬,但是春秋時期晉國假途伐?的故事,他們也是知道的,真要是我們幾十萬大軍想要借道,他們一定會拼死抵抗,絕不會允許我們通過的。”

楊廣怒道:“百濟敢對抗天朝?他們不想活了嗎?”

一邊的裴世矩接話道:“陛下,這些蠻夷之國,多數只是表面上臣服,若是我天朝大軍真的踏上他們國土,他們一定會以爲我們是要滅他們的國,會拼命抵抗的。開皇十八年的時候,本來先皇是想要派兵假道百濟,以十五萬大軍由南向北地攻擊高句麗,與北道從遼東出征的主力相呼應。”

“可是百濟國王堅決反對我大軍假道百濟,所以才只能被迫從東萊出海。直趨平壤。結果路上碰到風暴。前軍船隊幾乎全軍覆沒,加上遼東的主力因糧盡而潰散,所以纔會無功而返。不過那次百濟雖然沒讓我們的軍隊登上他們國土,卻也派了幾萬軍隊趁機攻略了高句麗的不少南部城池,整個漢江平原幾乎盡數被百濟和新羅奪取,這也是高句麗難以爲繼,被迫向我大隋稱臣的主要原因。”

楊廣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這麼說來。如果想要滅高句麗,還是得想辦法假道百濟,然後南北對進,這樣最穩妥是吧。”

裴世矩笑道:“只怕百濟人不願意,當年倭國假道百濟去討伐新羅國,結果就在百濟的西南方建立了任那殖民地,後來百濟花了一兩百年才總算奪回,這個虧是再也不願意吃了,寧可跟大隋翻臉,也不會允許我們的大軍從他們的國境中穿越的。陛下若是想再徵高句麗,南方的水師部隊還是隻能從東萊出發。直指平壤,然後再讓百濟和新羅從陸地出兵,主力從涿郡出營州,走遼東,這樣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必可一舉消滅高句麗。”

楊廣滿意地點了點頭:“裴愛卿果然深謀遠慮,想不到你不僅精通西域和精勢,還對高句麗一帶的情況這麼瞭解。朕以後真要出兵高句麗的時候,一定會重重地用你的。”

裴世矩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冷芒,恭聲道:“謹遵聖旨。”

楊廣繼續轉向了王世充:“王愛卿,現在朕也算聽明白了,這個倭國離大隋太遠,我們這裡很難渡海直接攻擊倭國,得先滅高句麗,然後再想辦法慢慢吞併百濟和新羅,一統朝鮮半島之後,再派大軍渡海遠征,消滅倭國,對嗎?”

王世充心中冷笑,這楊廣果然不懂兵事,高句麗哪可能這麼容易消滅得了,只怕你沒滅了高句麗,自己的江山就先完蛋了,但他仍然恭敬地回道:“陛下聖明,正是如此,倭國雖然難擋大隋的雷霆一擊,但路途遙遠,所以要把大隋兵威加之於上,只怕還有待時日。”

楊廣不耐煩地擺了擺手,轉向了鴻臚卿元文都:“元鴻臚,朕看你在這個位置上,真的要多跟裴愛卿和王愛卿好好學習學習了,身爲掌管四夷事務的你,卻連這些番邦蠻夷的情況也一無所知,實在是太不稱職了!”

元文都擦了擦臉上的汗水,低頭說道:“是,陛下,臣業務不熟,有負聖恩,深感慚愧。”

楊廣點了點頭:“元鴻臚,以後四方蠻夷如果再獻上這些不夠恭敬的國書,也別再拿來給朕看了,朕操心國事已經夠多了,還要受這些蠻夷的氣。哦,對了,裴愛卿,王愛卿,依你們所見,這倭國在這時候獻上如此的國書,意欲何爲啊?”

王世充本來已經轉身要走了,聽到楊廣這話又轉回過了身,他和裴世矩對視一眼後,開口道:“依臣愚見,這應該是倭國在準備對新羅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前,要掌握我大隋動向的投石問路之舉。”

楊廣一下子來了興趣:“你說什麼?倭國準備去打新羅?”

王世充點了點頭:“不錯,現在倭國跟百濟乃是同盟關係,不會出兵攻打,能打的只有新羅了。”

楊廣眨了眨眼睛:“等一等,百濟和新羅不是盟友關係嗎,怎麼會看着倭國來打新羅?”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有所不知,百濟和新羅的這個盟友關係,只是因爲兩者要共同對付北方的強大高句麗王國而結成的,兩家合作的頂峰應該是聯手與高句麗在漢江平原一帶爭奪,並趁着我大隋攻擊高句麗的時候奪取了漢江平原,可是也正是因爲這次的行動,讓兩家的盟友關係名存實亡。”

“正如當年的孫劉聯盟,在對抗曹操的過程中,孫權出了大力,可是荊州卻被劉備所奪得,在朝鮮半島也一樣,奪下漢江平原的主力是百濟的軍隊,可是新羅卻佔據了大半的地盤,因此百濟國王咽不下這口氣,與新羅國現在的關係非常緊張,倭國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纔會打起假道百濟,攻擊新羅的主意。因爲從海上攻擊城市的難度會很大。可是從陸地平原穿越。那就會簡單很多。”

楊廣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那麼王侍郎,這個倭國使節來我大隋,是想看我們大隋是否會干涉他們的舉動嗎?”

王世充正色道:“應該是如此,百濟是倭國通向朝鮮半島的跳板和通道,多年來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盟友關係,但百濟和新羅同爲我們大隋的下屬,如果我們大隋要求百濟不得爲倭國入侵新羅的軍事行動提供幫助。那倭國的入侵就很難實現,所以倭國現在寫了這樣的國書,目的就是想把自己提到可以和我們大隋平起平坐的位置上,將來我們大隋出兵攻擊高句麗時,也會無暇來管控新羅與百濟,到時候倭國趁機出兵偷襲新羅,我們大隋也無法懲戒它們,因爲大隋一向對於藩屬國之間的爭鬥,是不派兵直接介入的。”

楊廣咬了咬牙:“這麼說來,倭國也想趁着我們消滅高句麗的時候。橫插一腳是嗎?”

王世充點了點頭:“以微臣對倭國的瞭解,是這樣的。這是一個侵略性和擴張性很強的國家,因爲侷促在小小的島上,唯一能擴張的方向也只有朝鮮半島了,對於這個國家,我們大隋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千萬不能因爲他們國家不大,又離我們隔着大海而掉以輕心。”王世充想起在一千多年後他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倭國已經成爲了整個中華的勁敵,表情就變得異常嚴肅起來。

楊廣不在乎地“哼”了一聲:“促爾島國,也敢和天國上朝爭鋒嗎?不自量力,等朕以後收拾完了高句麗,然後一統朝鮮半島,接下來一定會收拾這個倭國的。”

裴世矩和王世充,還有元文都同時恭聲道:“陛下聖明。”

楊廣擺了擺手:“好了,你們都退下吧,王侍郎留下,朕還有事對你說。哦,對了,元鴻臚,那個倭國使者朕就不見了,你安排他回去吧,多給他點財物,讓他見識一下咱們大隋的富強。”

殿內很快只剩下了王世充一個臣子,楊廣這會兒的心情好了不少,對王世充說道:“王侍郎,上次宇文化及兄弟在榆林郡設計害你,你想讓他們得到什麼樣的處罰呢?”

王世充的心猛地一沉,從楊廣那看似和善的微笑中,他感覺到了一絲危機,也許楊廣是在試探自己,如果自己想要對宇文化及趕盡殺絕的話,沒準倒黴的就要變成自己了,他的腦海中飛快地回想了一遍這幾個月來一直在想的應對措施,微微一笑:“此事惟願陛下聖裁!”

楊廣笑了起來:“自從捉拿他們兄弟以來,已經過了七八個月,當時朕沒有以國法處置這二人,是有全盤的考慮的,王侍郎,你是不是一直在怪朕不按國法辦事,沒有給你出這口惡氣?”

王世充不假思索地回道:“不,微臣理解朕的苦衷,國法嘛,那是對付平民百姓的,對於象宇文述大將軍這樣的國之柱石,並不是太適用了。”

楊廣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滿:“王侍郎,你身爲刑部尚書,卻說出這樣的話,是不是有點太過份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纔是國法。”

王世充笑着搖了搖頭:“禮記裡早就說過,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陛下剛纔的那句話,自古以來從沒有實現過,即使聖明如先皇,對於犯下謀逆大罪的幾位親王,也沒有痛下殺手,象房陵王,蜀王和漢王他們犯的罪,換了庶人早就滅族幾次了。這不就是最好的說明嗎?”

楊廣的嘴角勾了勾:“可是宇文將軍並非親王,而且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犯的是走私生鐵給突厥的大罪,形同謀逆,這樣的大罪若是不加以處罰,只恐人心不服啊。”

王世充搖了搖頭:“陛下明鑑,此次的事情,宇文化及兄弟並不是有意地勾結突厥,以圖對陛下,對大隋不利,而只是出於某人的挑撥,而想設套來侵吞微臣的產業而已,他們圖的是財,而非陛下的天下,再說此事與宇文將軍無關,他可是國之柱石,又和陛下是親家,如果因此事追究宇文將軍的責任,只怕是親痛仇快的事情。”

楊廣滿意地點了點頭:“王侍郎,你果然眼光獨到,也很能體會朕的心思,朕其實也是爲了讓你出這口氣,同時也警告那些企圖藉着權勢打你家產主意的人,才把宇文兄弟關了這麼久,這半年多來,宇文將軍擔任朕的護衛時仍然是盡職盡責,毫無怨言,而回到東都後也是閉門謝客,幾次三番地上書請求辭官,還請求以國法來處置他的兩個兒子,更有甚者,他還把遠在塞外遊蕩的孫子宇文成都派人尋回,自首領罪,朕看宇文將軍也表達了足夠的悔過之意,王侍郎你的這口怨氣,也應該消散了吧。”

王世充笑道:“陛下,微臣和宇文將軍本就沒有什麼仇怨,陛下的國法,是爲了鞏固陛下的君位,震懾民間和臣子中的宵小之徒所設置的,如果一板一眼地辦,只會自毀長城,宇文將軍的忠誠是沒的說,您如果可以赦免他的兩個兒子,微臣以爲非但這兩人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且宇文將軍一定會感激涕零,對陛下更加忠心耿耿。”

楊廣哈哈一笑:“王侍郎,你真是好口才,不過赦免呢,就算了,今年並非有什麼重大喜事,如立皇后或者是立太子,所以朕想選擇另外一個方式。”

王世充的心中微微一動,另一個完美的計劃一下子浮上了心頭,但他仍然裝着訝道:“不是赦免?這應該是最好的手段了吧。其實……”他說到這裡,欲言又止。

楊廣笑道:“其實王愛卿是想說,外面很多臣子們都在上書勸諫朕,要朕立齊王爲儲君,是嗎?”

王世充立馬裝得表情異常嚴肅起來:“這個,立儲之事,事關國本,微臣絕對不敢妄議。”

楊廣擺了擺手:“好了,王愛卿,朕早就跟你說過,希望你在跟朕說話的時候,能拋開所有的顧忌,說實話,直話,言者無罪嘛,在這件事上,你也從來沒有發表過看法,所以朕也想聽聽你的意見。”

第五百七十四章 打開心扉(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開倉放糧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戰後問責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一)第二百五十章 鼓舞鬥志(二)(四更)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御前會議(一)第八百九十章 可汗歸來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力挽狂瀾(49更)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四百五十三章 趕盡殺絕(二)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嚴防死守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陰損戰法第二千五百四十章 三個希望第七百零九章 郢州四大家族第五百五十七章 魏徵薦英傑(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貓鬼疑雲(十)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國冼夫人(二)(二更)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惡虎的軍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尾行第二千三百五十九章 信誰不如信兒子第十二章 朝堂之上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危險的伏擊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火箭烈(19更)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李世民的判斷第二千二百四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李淵入關中第二千六百四十一章 槊挑滑車第二千三百二十三章 京兆韋氏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鐵騎屠城(73更)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收拾殘兵(30更)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勝利大逃亡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一十四章 草原外交(一)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輕騎馳援(九更)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敵前強退第二千五百一十章 李世績的陰謀(6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你降我也降(三更)第二千二百二十四章 封郎誘敵(六更)第二千二百八十九章 斷敵一臂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獄中諸葛第八十章 高熲入城第二千二百一十六章 雙雄楓谷會(八更)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李淵的拒絕第二千一百五十七章 北地狼煙第一百三十二章 土豪會議(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打開心扉(一)第一千零九章 楊廣抓狂第五百零三章 高熲罷相(二)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進軍霍邑第五百章 楊堅出奔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李密上山第二千三百二十四章 聯姻的奧義第七百四十七章 影帝對影帝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楊倓救駕第二千零五十四章 破柵入營第三十八章 殺伐果斷第二千零三十五章 邀請赴宴第二千二百九十八章 決戰前夜(二)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重整旗鼓(46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豬頭斷案第六百七十五章 陰雄入郢第六百五十四章 高句麗攻略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是朋友的盟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徐世績請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七十九章 蘇孝慈的拜託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補充兵源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拆營吃飯第二千六百四十四章 車輪碾壓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車中議事(二)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正妻之位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爭功諉過第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王無錯第六百零二章 朝堂論兵(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王世積的末日(一)第二千四百零六章 美娘贈虎狼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交換俘虜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陰雄殿後第二千四百七十四章 大耳刮子,屁股開花第二千零五章 秘密交易(一)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陰雄妙算第四十五章 擒虎大將第二千六百二十八章 老友訣別第二千二百九十二章 雙雄再會第五百一十五章 史萬歲之死(二)第二千二百二十四章 封郎誘敵(六更)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剋扣軍糧第二千零九十一章 城外放馬第二千零九十四章 南城城崩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沈光出擊第二千一百八十六章 兄弟齊心第二千零三十二章 綁匪沈光第一百八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五百二十四章 衣帶詔(二)第二千六百一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七十九章 舉報第一千零七十章 禪讓制的前世今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