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天下(夢溪石)

趙師傅安否,

一別經年,彌添懷思,敬祝身體康健。

記得上回你手把手教我讀《資治通鑑》的時候,我才七歲,如今張師傅拿着《資治通鑑》又要重新教我了,我和他說你教我讀過,但他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纔讀了一遍,連裡頭的精髓都不能窺見一二,我只好又跟着他重讀起來,可是張師傅講得一板一眼,好生沒趣,李師傅也是,他教的那些寫文章的辭藻,都是先前你說過不必太過用心的,但李師傅似乎喜歡得很,有時候教着教着,自己就在那裡搖頭晃腦地念起來,陶醉其中。

肅肅,你去萊州已經有一年了罷?那裡好玩麼,是不是可以看到海,海的那一邊,有沒有你和我說過的西洋人坐着大帆船來和大明做生意呢?

去年五月,就在你走後的一個月,高師傅和徐閣老吵了起來,最後還鬧到父皇跟前,父皇被吵得頭疼,最後只好讓高師傅還鄉休養。只是父皇私底下和我說,他本意是想留下高師傅的,可是徐閣老不依不饒,言官的聲音實在太大,他也沒有法子。

肅肅,先前你與我說過,強勢如皇祖父,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我還沒法理解,但是現在卻有些懂了。原來父皇是皇帝,可也不能隨心所欲。

現在沒了高師傅,聽說郭樸郭閣老和陳以勤師傅也想走了,但被父皇苦苦挽留,所以沒走成。

萊州府的事情很多吧,現在又開了港口,你一定是很忙了,聽子重說,你每夜常常都是忙到子時才睡下的。

記得去年朝廷在討論要不要開海禁,曾經爭得不可開交,許多人反對開海禁,說祖宗規矩,不可更變,但內閣的幾位大人卻力排衆議,都一力贊成,最後僵持不下,聽說還是你寫來的條陳讓父皇下定決心,除了漳州之外,又增加了萊州和廣州兩個港口。父皇讀了你的摺子很高興,我還記得裡面寫道,欲強中國,必先富民,欲富民生,必先開海禁,欲開海禁,必先強水師。這句話,我到現在都會背呢。

你在摺子裡和父皇描繪了西洋各國的情景,勾起了父皇的興趣,還對我說起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的事情,父皇生性平和仁厚,難得對政事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就連御史言官們罵他,他也不在意,你可真厲害,一封摺子就能讓父皇興奮得處理了三天的政事。

肅肅,現在萊州的風景好不好,冬天的時候,紫禁城內苑的湖水會結冰,渤海灣的水也會結冰嗎?我很想去看看,可惜不能。

上回你寄來的糖酥煎餅我很喜歡,如果這次回信的話,順帶再寄一些過來吧,那一罈蝦醬的味道我不是很喜歡,就不用寄了。

肅肅,我很想你。

翹企示覆。

此候。

朱翊鈞

丁卯年三月廿八

趙肅看着看着,禁不住笑了出聲。

開頭還寫得似模似樣,後面就開始荒腔走板了,就連結尾也惦記着吃,可見還是小孩兒心性,可正因爲這樣,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他彷彿可以瞧見一名少年撐腮咬着筆桿苦苦思索的模樣,這千里的距離,竟如咫尺一般,沒有絲毫隔閡。

他鋪開紙,提筆蘸墨,略想了想,開始落筆。

敬呈殿下安好,

初春三月,此地夜間尚涼,想必京師更甚,請保重身體,勿忘添衣。

前兩個月收到朝廷邸報,聞知殿下被立爲太子,臣不勝欣喜,謹爲殿下賀。

剛寫了這麼句話,趙肅感覺有些不對勁,這一年裡自己往來公函,說話習慣了打官腔,再看看朱翊鈞的來信,未免就顯得有點不近人情。

微微失笑,他也學着用大白話寫了。

李、張二位大人,學問是極好的,且不似我這般隨便,你跟着他們久了,也能發現其中樂趣。一本書,每個人讀,都有每個人的感受,《資治通鑑》亦然,司馬光編撰此書時曾說過此乃供帝王修身借鑑之用,縱是多研讀幾遍又何妨。

趙肅寫寫停停,有時候想了好一會兒才下筆,神情卻極認真,絲毫沒有因爲寫信的對象年僅十二而怠慢。

在他心目中,朱翊鈞早就不僅僅是太子殿下,一國儲君,還是一同朝夕相處了將近七八年的人,從一開始在集市上碰見他,那個粉嫩包子一般的小娃娃,到如今連毛筆字也寫得端端正正的半大少年,這筆跡裡甚至還隱隱能瞧見自己的影子,因爲在他小時候,正是自己手把手,一筆一劃地教他寫的。

這個世界上,終有一個人受了他的影響,傳承了他的思維模式,因爲他而改變原來歷史的軌跡,這種香火之情,甚至要超越骨肉親情,所以在明朝官場上,父子之間也許會因爲政見不同而分道揚鑣,師生卻很少有互相背棄的,即便是有,那也要受到旁人的唾棄。趙肅原本還不大能理解這種情感,但是現在,當他看到朱翊鈞的來信時,卻慢慢地明白了。

他寫自己來到萊州之後的光景,寫自己一介外來戶,如何在這裡落腳,如何與官場衆人,商賈大戶周旋,又如何整頓吏治,鼓勵經商,就如從前給朱翊鈞講故事一般的口吻,娓娓道來,甚至連一些商場上的陰私,官場裡別人想要陷害他的下作手段,也略提一二。

趙肅寫這些,不僅僅是在給朱翊鈞回信,更是要讓他看到在皇宮裡看不到的東西。紫禁城固然是在帝國的頂端,可也像一個牢籠,困住了一個人的眼界和胸襟。

明朝皇帝不興遊幸各地,因爲在大臣們看來,這是興師動衆,勞民傷財之舉,不是明君所爲,所以一個喜歡到處跑的正德皇帝,就成了昏君的典範。

這個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是他們恰恰忽略了一點,如果一個皇帝只能整天坐在金鑾殿裡,看着各地送上來的奏報,看着別人想給他看的東西,看不到別人不想給他看的,他就只能是一個坐井觀天的皇帝。這樣的皇帝,縱然有雄才偉略,將來的格局也有限。

如果底下的臣子精明倒也就罷了,但像張居正這樣的天縱奇才,數百年也纔出了一個,又譬如唐太宗,他本身能幹,可也沒蓋過手底下那些名臣的光芒,便是因爲他見多識廣,心胸開闊,一個容字,容下了世間萬物,這纔有了貞觀之治。一個皇帝,也許不需要多麼精明,卻絕對需要開闊的眼界和胸襟,這正是趙肅想教給朱翊鈞的。

朱翊鈞如今還是太子,一言一行都要受到滿朝文武的關注,連皇帝都不能輕易出京,他更是不能了,所以言語之間,對趙肅很是羨慕,心嚮往之,恨不能至。

既然你沒法親自來,那便由我來當你的眼睛吧。

趙肅微微一笑,神色溫柔。

正想提筆再寫些趣聞瑣事,好讓他在宮裡不至於那麼枯燥,忽然屋子一陣猛烈搖晃,趙肅臉色大變,按住桌子起身,還來不及動作,便見賀子重的身影自門外閃了進來,二話不說將他抓出去。

不多時,衙門裡其他屬官和幕僚統統跑了出來,個個面青脣白,神色驚惶。

“大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大人,莫不是哪裡發生了地動,快上報朝廷吧!”

“慌什麼!”趙肅一聲冷斥,他的官袍端整,並沒怎麼失態,臉上冷靜自持,衆人看着他,漸漸安靜下來。

趙肅略理了一下思路,對賀子重道:“子重,勞煩你回一趟我家,去看看拙荊是否無恙。”

賀子重嗯了一聲,也不廢話,轉身便走。

又對師爺幕僚等其他人道:“速速寫信,向巡撫大人報知此事,不過想必他那邊也已經知道了,不必長篇大論,我要官倉的清點賬冊,現在還不曉得是哪裡地動,我們此處受的波及大不大,爲防萬一,糧食得先檢查好備着。我要到城中各處巡視一番,你們也要儘快安排人手到各縣去一趟,務必在兩天之內把災情呈報上來,本府希望能盡一切努力,將萊州府的損失降至最低,諸位難免要辛苦幾天,事後考評必會記上一筆。”

他有條不紊地囑咐,幾乎將所有事情都考慮到了,衆人早已習慣這位知府大人的做派,聞言紛紛應是,趙肅來到這裡一年,改變了許多事情,同樣也換了一批比較能幹的下屬,恩威並施,收服人心,不僅這知府衙門裡的人服服帖帖,就連城中士紳大戶也都領教了他的手段。

如果說一年前的趙肅還只是單槍匹馬,毫無根基,起碼今天他站在這裡發號施令,已經沒有人敢小看他了。

趙肅後來才知道,隆慶二年三月的這場地震,震中正是位於京師,六級左右的地震,讓萊州這邊都有感覺,但距離較遠,損失不重,可這並不代表京城一帶沒有死傷。

古代都是磚瓦房屋,一般抗震能力都不強,六級地震,足以讓房屋倒塌,據說樂亭縣還出現了地裂,京師,樂亭,乃至灤州,百姓死傷數萬之多,古代通訊不發達,救災更不及時,也不知道有多少本來命不該絕的人在不及時的救治中死去。

偏偏禍不單行,四月初,陝西咸寧、涇陽一帶也發生地震,餘震經日不止,人畜死傷衆多,內閣忙着撥款賑災,閣老們幾乎個個腳不沾地,頭頂冒煙。

給朱翊鈞寫的信終究沒有寫完便寄了出去,輾轉到了京城,又過了半年之久,回信纔到了趙肅手裡。

信中說是因爲地震的事情,內閣忙得不可開交,朱翊鈞主動向皇帝請纓,開始觀摩學習政務。朱翊鈞年紀小,很多事情沒看懂,可卻是極聰明的,在那裡待的久了,也漸漸能夠就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只不過他思路活絡,問的問題往往十分古怪,連李春芳他們也無言以對,唯有張居正還能常常回答他。

朱翊鈞寫道,原來張師傅是那麼厲害的,教我讀書的時候不覺得,現在才發現他懂得許多東西,一點兒也不比肅肅遜色。肅肅你不要生氣啊,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不過就算張師傅再厲害,我最喜歡的還是肅肅。

結尾還畫了一串糖葫蘆,附上一行蠅頭小楷。

肅肅,我想你了。

真是個小孩兒。

不過……

趙肅嘴角微彎,手指輕輕摩挲過紙面,目光漾起懷念。

嗯,我也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