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史可法與李鴻基

袁崇煥接到沈士強發出的軍報時,就知道廣寧大局已定。

作爲進士出身的軍官,他深知廣寧對於大明的重要意義。

廣寧對於大明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山海關,退,山海關是大明防守建奴的最後一道關隘;進,廣寧位於大明、蒙古和建奴的交接處,有了廣寧,大明就有了聯合蒙古制約建奴的地理通道。

從軍報中,袁崇煥也明白了杜文煥的心眼。其實杜文煥佔領廣寧,基本上是跟在嶽託的屁股後面攆,根本沒打過什麼硬仗,人員、彈藥損失並不大,人員補充、彈藥補充都是藉口,他是想長期在廣寧與建奴對峙,最好是遇到建奴反撲的援軍纔好。

“這個杜倔子,一輩子沒立過什麼戰功,年老還想顯擺。”

不過袁崇煥還是認爲,部下想立功是好事,他見過太多次明軍的望風而逃。

袁崇煥立即傳令寧遠,命令駐紮在寧遠的第五師立即輕裝出發,前往廣寧,與杜文煥匯合;第六師押着火炮、糧草等,隨後趕往廣寧。

袁崇煥還將軍報送達山海關的孫承宗,同時請求孫承宗將駐紮山海關的第三軍調往寧遠,自己好將第一師移防廣寧,隨時準備迎擊建奴向廣寧反撲。

孫承宗已經麻木了,袁崇煥的新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收復寧遠、錦州和廣寧,將大明的邊防向北拓展了千里。

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這讓他感覺到,他真的老了,不能繼續擔任薊遼總督了。

孫承宗給兵部發了軍報之後,又給朱由檢上了正式的奏章,請求辭去薊遼總督的職務。

兵部尚書李春燁看過來自遼東的軍報,立即來到乾清宮,面見皇帝朱由檢。

“陛下……”見到朱由檢,李春燁的情緒終於找到了突破口,他激動得都要哭了。

從兵部走到乾清宮,他一路上想了很多,特別是那天朱由檢對大明未來的展望。當時他相信朱由檢,並不完全是相信朱由檢能實現這些目標,而是大明面對咄咄逼人的建奴,實在沒有辦法,他只是寧遠活在朱由檢描繪的美麗的蝴蝶夢中。

自從朱由檢當了皇帝之後,無論是剪除魏忠賢,還是整肅朝綱,都讓他看到中興之主的影子,原來已經枯竭的戶部,一下子被朱由檢盤活了。

現在遼東局勢,更是按照朱由檢的步伐,在穩步前進,或者說,比他的想象,甚至比朱由檢描繪的,還要來得快,即使早已有了心理上的準備,他還是感到驚心。

“侯質,坐吧!是不是遼東的軍報到了?”朱由檢放下手中的奏章,目光在李春燁的臉上掃了一圈。

“陛下,遼東的軍報,他們已經拿下廣寧了。”李春燁的聲音有些哽咽了。

“廣寧本來就是大明的國土,現在只是收回。”朱由檢絲毫沒有感到意外,他指着桌上的茶水,示意李春燁自便。

“陛下……”李春燁倒有些意外了。

“侯質有什麼話,就直說吧,吞吞吐吐的,像個小媳婦。”朱由檢難得地露出了笑容,他現在根本不像皇帝,倒像是長兄,雖然他的年齡比李春燁小得多。

李春燁喝了口茶,盡力鼓起勇氣:“陛下是否在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是朕的夢想,也是大明富強之道。”這次朱由檢到沒有忽悠

李春燁。

“陛下,建奴連丟三城,失地千里,他們不會就這麼甘心失去已經佔領的土地吧?”

“建奴當然不會束手就擒,鑲紅旗沒了,建奴還有七旗。”朱由檢思索了一小會,“大明要永久解除北方的邊患,建奴非除不可,現在遼東有十萬新軍,又有堅城可以倚靠,只要糧草、彈藥、兵員補充到位,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陛下,遼東三城,真的能受得住嗎?”李春燁就像是小學生。

朱由檢也不確定,他畢竟沒有去過遼東,不知道建奴兇悍到什麼程度,“這樣吧!我去封信,問問袁崇煥。”

李春燁和孫承宗的想法很相似,既感嘆遼東的神話,期望這種神話永遠繼續下去,但這樣的神話太過駭人,歷朝歷代從未見過,他心裡沒底,又隱隱有一絲擔心,恐怕這神話像朱由檢製造的肥皂泡一樣,隨時可能破裂。

“侯質來得正好,朕正好有一件事,要與你商量下,”朱由檢早就跳過遼東能不能守的問題,“如果遼東能守住,那寧錦一線大片的肥沃土地,怎麼才能利用起來?”

“陛下是要向遼東移民?”李春燁立即看破朱由檢的心思,“不過,臣是主管兵部的,這移民的事……”

“侯質但說無妨,軍報的內容,朕已知悉,現在你我君臣之間,再談點私事,難道皇帝就不會有個能說點私事的朋友?”

wωw_ TTKΛN_ ¢ o

“私事?”李春燁瞪大眼睛,這移民的事,可是國家大事,怎麼能算私事?

“對,私事。”反正漢語的內涵太過豐富,朱由檢覺得,不用白不用。

“既然是私事,那臣就直說了。”李春燁會心一笑,“如果向遼東移民,可以就近爲遼東的軍隊徵集糧食,不但減少戶部的支出,也減少運輸上的麻煩和損失。”

“侯質,你說的不全對,還有呢?”

“還有?”李春燁看了朱由檢一眼,想從他的臉上找到答案,但朱由檢的臉上什麼也沒有,他只好試探着:“陛下是說,將無地的百姓移民遼東?”

“侯質說得對,像以前的陝西,如果朝廷能給及時給百姓提供富餘的耕地,讓他們能夠有條活路,陝西也不會民變至謀反的境地。”朱由檢頓了頓,“其實,朕還有一個想法,遼東是新收復之地,將來無論是誰,只要有土地,就必須繳納農業稅。”

“陛下是要……”李春燁的心理再次掀起波瀾,這個年輕的皇帝,不會是要在大明所有的土地上徵收農業稅吧?那要得罪多少人?特別是宗室,他得罪得起嗎?萬一出現宗室謀反的情況,他該怎麼辦?

朱由檢緩緩搖搖頭,“此事還早,現在還不到時候-------朕打算從北直隸和山東,各挑選兩萬失去土地的民戶或者軍戶,一併歸爲民籍,然後移向遼東,侯質看看,可有不妥之處?”

李春燁也隨着朱由檢的思路從納稅問題上跳出來:“陛下,遼東三城,雖然堅固,但城廓過於狹小,四萬民戶,就有二十餘萬,加上遼東原有的數萬漢人百姓,恐怕難以容納。”

朱由檢皺起眉頭:“侯質說的是,朕考慮,廣寧現在處於和建奴對峙的位置,暫且不設民戶,寧遠、錦州又容納不下這麼多人口,但人口少了,不僅土地荒廢了可惜,種植的糧食也不足維持遼東的軍糧。”

李春燁靈機一動:“陛下,如果遼東真的能夠堅守,不如在遼東開府立縣。”

“何謂開府立縣?”

“陛下,寧遠、錦州城廓猶在,可以分別開府,但兩府之間,以及寧遠與三海關之間,路途過於遙遠,可以沿途設立一些縣城,這樣就可以分解一些百姓。”李春燁忽然想到,要是寧錦一線的城堡不被建奴搗毀,現在可以以此爲憑,再建一些縣城,如果現在完全重建,費時不說,還不知道要花去多少銀兩。

“侯質,這主意好,寧遠距山海關三百里,錦州距寧遠三百里,廣寧距離錦州,大約又是三百里,這些城鎮之間相距太遠,如果在這些城鎮之間建立一些縣城,可以方便這些城市之間的交流。行,就這麼辦,先在寧遠和錦州的南北各百里的地方,沿着水泥大道立縣,這樣每座城鎮之間,不過百里,如果用馬匹,一日之內可以到達。”

“陛下,要建立這些縣城,卻不是一日之功。”

“無妨,先確定地址,將百姓遷移過去,城牆等明年春天再建不遲-------朕已經有兩名知府的人選了。”

“陛下,兩名知府是誰?”

“寧遠知府史可法,錦州知府李鴻基。哈哈,孫大人,朕也給你派份工作,免得你在山海關閒得慌。”

“陛下,這開府立縣的事,與孫大人有什麼關係?孫大人可是薊遼總督呀!”

“侯質呀,你不知道,孫大人正在上疏,請求辭去薊遼總督一職。”

“孫大人可是與袁崇煥鬧矛盾了?”

“那倒沒有,袁崇煥是孫大人的嫡系學生,他還沒有這麼大膽子,大概孫大人見遼東的新軍太過凌厲,自己無法駕輕就熟吧!”

“那陛下給孫大人派個什麼差事?”

“修路,搞好遼東軍隊的後勤補給通道。他山海關有十萬士兵,又不用與建奴大打仗,真是浪費了,現在修建山海關-------寧遠-------錦州的水泥大道,人手緊缺,他十萬遼東軍正好派上用場了,免得孫大人閒得慌,又要上疏請辭。”

“陛下,孫大人可是薊遼總督,現在卻要修路,他能抹得下這個面子嗎?”

“無妨,他的遼東軍不能與建奴在野外對決,再說了,修建水泥路,搞好後勤補給,也是在爲收復遼東做貢獻,朕親自給他去封信。”

送走李春燁,朱由檢立即取出孫承宗的奏章,在上面批下了“建奴未滅、兩年之期未滿,老師何故毀約”,然後將奏章退回。

朱由檢又給孫承宗寫封私人信件,信中說明了山海關-------寧遠-------錦州的水泥大道,對保障遼東的百姓,保障大明對遼東的軍事控制,以及保障遼東軍隊糧食供給的重要性,信的最後,朱由檢希望孫承宗能爲社稷想想,有他在遼東,袁崇煥必然不敢冒進。

朱由檢立即召見吏部尚書王永光、禮部尚書黃立極、戶部尚書畢自嚴。

移民的事要及早安排,現在立即動手,還趕得上冬小麥的種植,明年春天就可能迎來豐收;還有就是史可法、李鴻基的任命,史可法現在是戶部員外郎,李鴻基在吏部任郎中,他們即將擔任寧遠、錦州知府,負責民政,首先要安置好移民,因此,必須及早動身去遼東。

(本章完)

第45章 山東府兵第388章 《遠西奇器圖說錄》第354章 緬人好戰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465章 在宮裡改良紡紗機第441章 國恨家仇第79章 偷營第105章 守歲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205章 草原無風景第11章 發表演說第232章 襲擊三號大帳第266章 草原上的那達慕第99章 用糧食購買肥皂第216章 別了,朵顏第445章 軍人與商人第127章 兩千七百多萬兩第32章 火速歸營第473章 公然抗稅第387章 南徐北王第21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第470章 使館區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375章 賣島第484章 福鬆城第206章 河邊露營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257章 給你五天的時間第394章 刺客的身份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289章二十文小費第46章 回京覆命第235章 多爾袞兵敗三岔河第476章 可愛的小蓮第494章 蘭竹體制(四)第441章 國恨家仇第258章 崇禎,重振第161章 爭鋒相對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335章 被宮女驚醒第52章 再會兵部尚書第127章 兩千七百多萬兩第468章 朱慈烺第39章 一個不留第477章 劉氏紡織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266章 草原上的那達慕第219章 自殺式衝鋒第410章漢人在東籲崛起第224章 多爾袞大驚失色第86章 一死一傷第315章 拉達克國王森格南傑第485章 私授銀兩入罪第503章 佈局(大結局)第404章 象兵的剋星是火箭第178章 第一漢奸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314章 古格王朝第330章 文字改革第330章 文字改革第12章 瓶頸第253章 人間地獄第330章 文字改革第244章 飛向城頭的開花彈第75章 與民爭利第92章 打翻了盆第503章 佈局(大結局)第10章 初涉軍營第122章 懷孕的宮女第479章 東廂房第139章 爲大金國的士兵賠葬第373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三)第461章 女兒留下來第419章 大局已定第440章 又見東籲軍第197章 改個名字叫海蘭珠第130章 高手的歸宿第333章 榮譽勳章第78章 京師豆腐軍第437章 瘋狂的人口登記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138章 目標寧遠第71章 認主 (求收藏 求紅票)第304章 複雜的宗教和地方政權第477章 劉氏紡織第138章 目標寧遠第238章 水淹騎兵第486章 不再裹小腳第11章 發表演說第340章 終於勝利了第432章 空中打擊第29章 朝議第369章 蘇比克灣第276章 改革方案被全盤否定第217章 草原上的第一座城鎮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329章 臺灣是我們的第428章 像塞子一樣塞住